董遇

董遇

董遇,字季直。漢末三國魏國人物。董季中(字季中,名不詳)之弟,魏國著名儒宗。其人不見《三國志》記載,僅見於魚豢魏略》。

基本介紹

  • 本名:董遇
  • 字號:字季直
  • 所處時代:三國
  • 性別:男
原文,譯文,魏略傳記,

原文

魏略·董遇傳》 董遇字季直,性質訥①而②學。興平中,關中擾亂,與兄季中依將軍段煨。采穭負③販,而常挾持經書,投閒習讀,其兄笑之,而遇不改。
遇善治《老子》,為《老子》作訓注。又善《左氏傳》,更為作《朱墨別異》,人有從學者,遇不肯教,而云:“必當先;讀百遍!”言:“讀書百遍,其義自見④。” 從學者云:“苦渴無日。” 遇言:“當以‘三餘’。”⑤問“三餘”之意。遇言“冬者歲之餘,夜者日之餘,陰雨者時之餘也。”
注釋:
訥:出言遲鈍。
好:喜歡,喜好。
負:背。
見:通“現”,出現發現的意思。
或:有的人。

譯文

董遇,字季直。性格質樸,不善言辭但又好學。漢獻帝興平年間,關中李傕等人作亂,董遇和他哥哥便投靠朋友將軍段煨。董遇和哥哥收集撿拾野稻子賣錢維持生計,每次去打柴董遇總是帶著儒家的書籍,一有空閒,就拿出來學習誦讀,他哥哥嘲笑他,但董遇還是依舊讀書。
董遇對《老子》很有研究,為它作了注釋;對《春秋左氏傳》也有很深的見解,根據研究心得,寫成《朱墨別異》這本書。有讀書人想向他求學,他不肯教,卻對人家說:“先讀百遍吧”又說:“讀了很多遍,自然就明白其中的意思了。”請教的人說:“(您說的有道理),只是苦於沒有時間。”董遇說:“應當用‘三餘’時間。”有人問“三餘”是什麼?董遇說:“冬天,沒有多少農活。這是一年中空閒下來的時間;夜晚,不必下地勞動,這是一天中空閒下來的時間;雨天,不方便出門幹活,也是空閒下來的時間。”

魏略傳記

魏略·儒宗傳·董遇》
董遇,字季直。性質訥而好學。興平中,關中擾亂,與兄季中依將軍段煨。采穭負販,而常挾持經書,投間習讀。其兄笑之而遇不改。及建安初,王綱小設,郡舉孝廉,稍遷黃門侍郎。是時,漢帝委政太祖,遇旦夕侍講,為天子所愛信。至二十二年(當作“二十三”,即指金禕韋晃耿紀等叛之事。然則董遇當在不救火者之列【《山陽公載記》曰:王聞王必死,盛怒,召漢百官詣鄴,令救火者左,不救火者右。眾人以為救火者必無罪,皆附左;王以為不救火者非助亂,救火者實賊也,皆殺之。】),許中百官矯制,遇雖不與謀,猶被錄詣鄴,轉為冗散。常從太祖西征,道由孟津,過弘農王冢。太祖疑欲謁,顧問左右,左右莫對,遇乃越第進曰:“春秋之義,國君即位未逾年而卒,未成為君。弘農王即阼既淺,又為暴臣所制,降在籓國,不應謁。”太祖乃過。黃國中,出為郡守。明帝時,入為侍中、大司農。數年,病亡。初,遇善治老子,為老子作訓注。又善左氏傳,更為作朱墨別異。人有從學者,遇不肯教,而雲“必當先讀百遍”。言“讀書百遍而義自見”。從學者云:“苦渴無日。”遇言“當以三餘”。或問三餘之意,遇言“冬者歲之餘,夜者日之餘,陰雨者時之餘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