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治安(雲南物價局副局長)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董治安,男,峨山縣雙江鎮人,1922年出生於一個貧苦農民家庭。9歲喪父,獨子寡母,家境十分貧寒。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董治安
  • 民族漢族
  • 出生日期:1922
  • 逝世日期:1997
人物簡介,人物生平,

人物簡介

董治安,峨山縣雙江鎮人,1922年出生於一個貧苦農民家庭。9歲喪父,獨子寡母,家境十分貧寒。

人物生平

1936年畢業於峨山黌文國小,同年考入雲南省立雲瑞中學讀國中。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在進步師生的影響下,開始閱讀《大眾哲學》等革命書刊,產生了追求革命、嚮往延安的思想。1939年考進昆華中學高19班學習,開始參加抗日救亡運動。1942年在半工半讀的清貧寒苦生活中,考取雲南大學經濟系和西南聯大先修班,讀了《國家與革命》等理論著作,為進一步接受革命思想,走上革命道路創造了條件。1944年3月加入新民主主義青年聯盟,積極投身中共雲南地下黨領導的昆明學生運動。1945年3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12月在震驚中外的“一二· 一”愛國學生運動中,被推舉為雲大罷課委員會糾察隊總隊長。面對反動派對雲大的擾亂和攻擊,為保衛雲大師生的安全作出了重要貢獻。 1946年大學畢業後,受中共雲南省工委的派遣,以服務桑梓的名義,回鄉任峨山縣立初級中學校長,董子健為教導主任。1948年5月董治安被任命為教育局局長,董子健為峨山中學校長,全縣教育部門權力掌握在地下黨手中,對開展工作起到了很大作用。董治安到峨山後,在省工委組織部長劉清的主持下,同王以中等同志一道,在峨山中學忠義祠內秘密組建了中共地下黨峨山縣工作委員會,王以中任書記,董治安負責統戰和對外聯絡工作,董子健負責組織工作。1947年王以中調離峨山,先由調來的李雪汀參加縣工委,李走後由雲大同學尹宜公接替。1948年建立地下黨峨山縣委,成員有董治安、董子健、呂涵英、段竹蓀。峨山縣委主管峨山、新平、易門、雙柏、昆陽等縣的工作。
董治安以峨山中學校長的身份為掩護,開展創建滇中黨組織和革命武裝的活動。峨山中學是全縣惟一的中學,但每月經費僅有半開150元,除去最微薄的公用開支,教師工資每月只有5元,只夠支付最清淡的一伙食費。在地下黨的領導下,峨山中學辦成了一所高質量的學校,學生成績優良,且有高尚的品德,家庭條件好的畢業生到玉溪、昆明均能繼續升入高中。學校還組織學生搞勤工儉學,校內自辦一伙食,以鍛鍊學生的工作能力。勤工儉學所得收入,一部分用來補助貧困學生,一部分用來做學校里開展活動的經費。學校還特別注意少數民族學生的培養,逐步改變了歷史遺留下來的民族歧視問題。由於對少數民族學生採取個別輔導,幫助他們提高文化水平,提高了同學之間各民族平等團結水平。
峨山中學雖是一所初級中學,但學生年齡偏大比較懂事,學校在教學中和課餘時間,經常向學生介紹昆明學生運動中的鬥爭情況和進步思想,指導學生閱讀進步書刊,培育學生樹立革命的人生觀。1947年學校開始在學生中發展“民青”組織,在師生中有計畫、有目的地培養了大批革命幹部和骨幹分子,帶領學生到各地開展社會調查,發動學生在城郊辦夜校,吸收農民學文化,宣傳進步思想。董治安在校內還組織“打靶”訓練,1947年組織全校師生進行了一次野營活動,共步行300餘里,經過六個鄉、鎮,這實質上是一次行軍演習。幾年來在峨山中學培育出來的革命青年幹部約300餘人。
董治安利用縣教育局的權力,把峨山中學的畢業生和外地調來的幹部60餘人分配到各個鄉村中去任教,他們以鄉村國小教師的身份為掩護,在當地開展宣傳民眾、組織民眾的工作。以峨山中學為據點,黨的影響和力量輻射全峨山和鄰縣,至1948年下半年組織起來的民眾人數約三千多。
在國民黨橫徵暴斂的反動統治下,人民民眾再也無法生活下去了。民眾為了抵制徵兵,曾經發生把手指砍斷的事。民眾已經自發地進行了大量的鬥爭,而且這些鬥爭從未間斷。反對徵兵、征糧、徵收苛捐雜稅是民眾切身利益和最迫切的要求。革命武裝鬥爭是在廣泛發動民眾,反對國民黨三征的民眾鬥爭基礎上開展起來的。董治安從揭露國民黨反動派橫徵暴斂和社會上極不公平的社會現象入手,幫助民眾進行各種合法鬥爭,評理、告狀等,領導民眾抗糧、抗稅、抵制抓兵,在鬥爭中培養了一批骨幹。這批骨幹再下去串聯建立起公開的青年會、姊妹會、互助會等,進一步組織秘密的農會、貧農團等民眾性組織。1947年開始在農村發展“民青”成員和黨員,民青和黨的組織建立起來後,促進了運動的深入發展。隨著形勢的發展,武裝自衛、武裝抗爭就成為必然。
遵照省工委的部署和要求,以峨山中學師生為骨幹,聯合廣大貧苦農民和其他革命人士,多次同國民黨地方組織妄圖扼殺革命的陰謀進行了有效的鬥爭。同時,董治安與峨山地下黨的其他同志一道,在峨山以及附近幾個縣的農村建立、發展了28個革命據點和武裝力量。1948年8月,省工委書記鄭伯克和滇中黨組織負責人溫宗姜到峨山檢查指導工作,要求峨山地下黨在廣泛開展各種鬥爭的基礎上,迅速發動武裝起義,以迎接革命新高潮的到來。同年11月17日,董治安與中共滇中黨組織領導了以峨山中學革命師生和城郊青壯年農民為主體的革命武裝起義,在國民黨26軍279團馳援峨山縣城防守,攻打縣城的計畫不能實施的情況下,率領參加武裝起義的主力向棚租轉移,並組建了峨山游擊大隊,溫宗姜任政治委員,董治安任大隊長。12月1日,起義武裝在棚租休整後,由董治安帶領起義武裝人員向峨山西北山區轉移,建立游擊根據地,廣泛反動民眾,壯大游擊武裝,消滅了縣內幾股反動勢力,建立了峨山縣、區、鄉黨組織和人民政權。1949年6月下旬,中共滇中地委書記溫宗姜在甸中覓恥沖村主持召開滇中地委會議,傳達省工委關於建立滇中游擊支隊,董治安為支隊長,溫宗姜為政委,王庚為副政委,增加董治安、王庚、白從民、王茂為地委委員的決定和任命。會議期間,由支隊長董治安主持,將峨山游擊大隊擴建為“滇中游擊支隊”,董治安任支隊長兼指導員、中共滇中地委委員。會後,滇中游擊支隊相繼在富良棚、揚武進行整訓,然後進軍新平。同年9月,根據中共滇桂黔邊區黨委的決定,滇中游擊支隊擴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滇桂黔邊區縱隊獨立第一團”(簡稱滇中獨立團),並在新平縣城正式成立,董治安任團長,他成為滇中革命根據地的主要創始人之一。之後,董治安與中共滇中地委領導一起,在滇中地區5個縣建立了武裝力量和滇中游擊根據地,協助滇中地區12個縣各級人民政府的建立,做了大量工作。組建了5 000多人的武裝力量,為中國人民解放軍野戰隊伍進軍雲南,解放滇中地區全境做好接應準備。
在滇中地委的領導下,董治安和滇中獨立團與國民黨軍隊展開了激烈的鬥爭,粉碎了敵人的“清剿”,建立、鞏固和擴大了以峨山、新平為中心的滇中革命根據地,建立了地方各級人民政權。在全國解放戰爭勝利和南下野戰軍進軍雲南的大好形勢下,在“邊縱”其他部隊和讓廣大人民民眾的大力支持下,先後解放了滇中13個縣,推翻了國民黨在滇中地區的統治,取得了滇中革命鬥爭的勝利和各族人民的翻身解放。在爭取滇中各族人民的解放鬥爭中,董治安同志作出了不可磨滅的突出貢獻。
1950年3月後,董治安歷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玉溪軍分區副司令員、分區黨委委員、玉溪地委委員、代理秘書長和公署專員。解放初期,積極配合野戰軍開展艱苦的剿匪戰鬥,先後剿滅了滇中數十股近5 000人的暴亂土匪,為滇中地區順利進行社會主義建設奠定了基礎。1953年調冶金工業戰線工作,歷任東川礦區黨委委員、工會主席、冶金部勘察公司經理、黨委委員、雲南有色局黨委委員、辦公室主任、昆明鋼鐵公司煉鐵廠廠長、昆明有色設計院院長等職。這期間,他認真執行黨對冶金礦山的有關規定,貫徹黨的知識分子政策,充分調動知識分子和廣大職工的積極性,為冶金礦山建設作出了顯著成績。
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期間,在惡劣的環境裡他堅持革命原則,保持了對黨的堅定信念和共產黨員大無畏的革命精神。1974年以後擔任雲南省冶金廳、雲南冶煉廠、昆明鋼鐵公司工作組副組長,為促進工業生產的恢復和發展作出了積極努力。1979年7月開始擔任雲南省物價局副局長、省物價委員會副主任、黨組成員。1985年6月病休後,仍然關心黨的建設和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抱病協助玉溪、峨山黨史部門完成了滇中地區黨史和武裝鬥爭史的撰稿及核實工作。1997年3月因病在昆明逝世,享年75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