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牙基督教

葡萄牙基督教各派的統稱。葡萄牙總人口約987.5萬(2000年),基督徒約932.1萬,約占總人口94.39%。其中新教有宗派44個,約12.4萬人,獨立宗派有28個,約21.7萬人,聖公會有宗派1個,約3000人,天主教有宗派1個,約740萬人,東正教有宗派1個,約1000人,新興宗派有3個,約12萬人。新教教會有:基督復臨安息日會神召會、浸信會聯會、基督徒弟兄會、循道會、長老會、宣聖會、門諾弟兄會等:獨立宗派教會有:盧西塔尼亞教會、基督公理會、嗎哪基督徒會等;新興教派教會有耶和華見證會摩門教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葡萄牙基督教
  • 外文名:Christianity in Portugal
歷史背景,社會影響,

歷史背景

公元2世紀,基督教已傳入伊比利亞半島。6世紀末,伊比里亞半島在西哥特人統治下,基督教得到較大發展。1143年,葡萄牙獨立王國建立,獨立於卡斯蒂利亞-里昂,成為教宗國的半自治諸侯國;1147年,葡萄牙人從穆斯林手中奪回里斯本。獨立後一度興起民族主義和反教宗運動。1249年,確定疆界,天主教一度成為國教。在教會大分裂(1378—1417)中,因為反對卡斯蒂利亞,葡萄牙主教支持羅馬教宗烏爾班六世。15世紀晚期,從事宗教改革,改革主教和神職人員,但是新教改革對葡萄牙未產生影響。

社會影響

中世紀的葡萄牙為世界殖民大國之一,其天主教會亦為海外傳教事業開展最早、最發達的教會之一;尤其自16世紀中葉,葡萄牙向其非洲、美洲和東方殖民地派遣傳教士,殖民地地區出現集體皈依基督教現象,但現只有巴西依然留下這種活動的蹤跡。1580—1640年,葡萄牙被西班牙吞併;1640年,葡萄牙擺脫西班牙統治,建立布拉乾薩王朝。1669年,羅馬教廷承認葡萄牙獨立。1703年,淪為英國附屬國。18世紀,高等教育世俗化;1759年,驅逐耶穌會士。1807年,拿破崙軍隊攻占葡萄牙,1811年撤走。1832—1834年內戰時期,自由派取得勝利,葡萄牙進一步世俗化;宗教修會的財產被沒收,禁止修士存在。1910年10月葡萄牙資產階級革命成功,建立共和國。1911年,宣布政教分離,羅馬天主教不再是國教:1913年終止同羅馬教廷的關係,葡萄牙殖民地不奉行羅馬天主教為國教。1933年憲法公布後,政教關係改善,葡萄牙天主教會與梵蒂岡關係恢復,允許修會進入。1940年5月,葡政府與梵蒂岡重新訂立協定,確定天主教的國教地位。全國設有6個教省,其中3個為海外省,即印度的果阿、安哥拉的盧安達和莫三比克的洛倫索馬貴斯。里斯本從1713年設立紅衣主教,從1715年起設為總主教區,管轄歐洲大陸上的瓜達、累里亞和卡什特洛布蘭科以及近島上的2個主教區,還管轄非洲原葡屬殖民地國家的教會。1917年,法蒂瑪出現聖母向3個兒童顯聖的奇蹟。1930年正式規定敬拜“法蒂瑪聖母”。1974年,葡政府宣布放棄所有海外殖民地,原殖民地教會自主教務。1977年,“法蒂瑪聖母顯聖”60周年,曾有幾十萬教徒到法蒂瑪朝聖。約1867年,葡萄牙信義宗教會形成,為一個規模較小的主教制團體,1980年與聖公會合併。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