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那杜圓尾鸌

萬那杜圓尾鸌

萬那杜圓尾鸌(學名:Pterodroma occulta)是鸌科、圓尾鸌屬海洋鳥類。體長35厘米,翼展82厘米,體重300-350克。兩性同型。該物種的背部、上翼和尾巴呈深灰色,有典型的黑色M形圖案。尾巴的尖端是黑色的。下體大部分為白色。一條深灰色的帶子從背部延伸到上胸部的兩側。翅膀的底面白色,前緣黑色。喙黑色。眼睛深棕色。腿和腳黃灰色。

僅在萬那杜群島班克斯群島的瓦努阿熔岩上繁殖。瓦努阿熔岩海拔約600米。萬那杜圓尾鸌是西南太平洋公海的孤獨中上層物種。飛行時毫不費力、優雅,翅膀很少拍動,並且不跟隨船隻。從靠近水面的地方捕食魚和魷魚。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萬那杜圓尾鸌 
  • 拉丁學名: Pterodroma occulta  
  • 別名:白領圓尾鸌萬那杜亞種
  • 外文名:Vanuatu Petrel
    Falla's petrel
  • 同義學名:Pterodroma cervicalis oculta
  • 國際瀕危等級:未評估(NE)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鳥綱
  • 鸌形目
  • 鸌科
  • 圓尾鸌屬
  • :萬那杜圓尾鸌
  •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 亞綱今鳥亞綱
  • 亞種:無亞種 
  • 命名者及年代:M. J. Imber & A. J. D. Tennyson, 2001
  • 保護級別CITES 2019年版附錄Ⅱ 
動物學史,形態特徵,近種區別,棲息環境,生活習性,分布範圍,繁殖方式,保護現狀,保護級別,種群現狀,

動物學史

萬那杜圓尾鸌(Pterodroma oculta)是圓尾鸌屬的一個物種。這種鮮為人知的海鳥於2001年首次根據1927年在萬那杜梅雷拉瓦島附近採集的6個標本以及1983年在澳大利亞新南威爾斯州岸上發現的一隻鳥進行了科學描述。第一個被確認的繁殖地點直到2009年才在萬那杜的瓦努阿熔岩島發現,但根據當地人的報告,它應該也在梅雷拉瓦島繁殖。《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尚未將萬那杜圓尾鸌視為一個獨立的物種,但堅持認為它是非常相似的白領圓尾鸌(P.cerceris)的一個亞種,但這種分類和“組合”物種被認為是脆弱的。
萬那杜圓尾鸌亦稱法拉海燕(Falla's petrel),這個英文名稱是為了紀念紐西蘭鳥類學家羅伯特·法拉(Robert Falla)。
萬那杜圓尾鸌是萬那杜的特有繁殖者,特別是在班克斯群島。據一些鳥類學家稱,該物種如今已被歸入白領圓尾鸌(Pterodroma cervicalis)物種中,學名為"Pterodroma cervicalis oculta"。這兩個物種之間的差異很微妙,萬那杜圓尾鸌的體型較小,包括翅膀和尾巴,並且有一些輕微的顏色差異。

形態特徵

萬那杜圓尾鸌體長35厘米,翼展82厘米,體重300-350克。該物種的背部、上翼和尾巴呈深灰色,但臀部顏色較深。在翅膀的上側,有典型的黑色M形圖案。尾巴的尖端是黑色的。下體大部分為白色。一條深灰色的帶子從背部延伸到上胸部的兩側。翅膀的底面白色,前緣黑色。初級飛羽大部分呈黑色,並在翼尖形成黑色尖端。翅下覆羽和腋羽為白色。頭頂黑色,前額、後頸和脖子都是白色的。喙黑色。眼睛深棕色。腿和腳黃灰色。兩性同型。

近種區別

萬那杜圓尾鸌與白領圓尾鸌的不同之處在於其體型較小,喙較短。翅膀比白領圓尾鸌短約5%,尾巴僅短2%。翅膀底面的顏色略有不同。然而,這些標準由於每個物種的個體差異而變得複雜。與白頸圓尾鸌也非常相似,但缺乏明亮的白色後領,並且在主底面有更廣泛的白色斑塊。

棲息環境

萬那杜圓尾鸌位於吉里巴斯共和國基里蒂馬蒂以北約1000千米處,北緯約6.45°,僅在萬那杜群島班克斯群島的瓦努阿熔岩上繁殖。但該物種無疑存在於美拉尼西亞南部的海上。瓦努阿熔岩海拔約590至600米。在繁殖季節之外,該物種是中上層物種,在西南太平洋捕食。

生活習性

萬那杜圓尾鸌通常是獨居的,但在鰹鳥屬的群體範圍內也能觀察到它。它不跟隨漁船。飛行優雅而輕鬆,幾乎沒有拍動。追逐飛魚時,它會在空中高速滑行。空中追逐可以延伸300多米,有急轉彎和之字形飛行軌跡。
雄性和雌性有不同的聲音。雄性在洞內叫聲時,聲音清晰,而雌性則聲音沙啞。很喜歡鳴叫,尤其是在築巢地。會發出一連串快速的“kok-kok-kok-kok-kok-kok”,然後逐漸放慢,以及長時間的“toooooo-wit”。
萬那杜圓尾鸌主要在飛行中捕食靠近水面的魚和魷魚。飛魚是在飛行中捕獲的。

分布範圍

該物種廣泛分布在太平洋上。在萬那杜和新喀里多尼亞之間、萬那杜南部和北部附近的海上都曾有過目擊事件。
萬那杜圓尾鸌
萬那杜圓尾鸌分布圖

繁殖方式

萬那杜圓尾鸌僅在萬那杜北部瓦努阿熔岩陡峭的植被斜坡上繁殖。1月底至3月初之間到達繁殖地。繁殖季節為1月下旬至3月上旬。曾經在2月21日,發現了一枚彩蛋。在陡坡上的洞穴中築巢。隧道長約70厘米,位於岩石和碎石下,入口朝東。洞穴集中在植被不太茂密的地區,從而形成小群落,在蘇雷塔馬泰山的山坡上相當稀疏。沒有關於窩數的信息。然而,同屬的圓尾鸌通常只產1枚白色的卵。

保護現狀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未予評估(NE)。

種群現狀

國際鳥盟不承認萬那杜圓尾鸌為獨立物種。該物種數量似乎很少,只有幾百隻。這些島嶼上的繁殖地很容易受到外來掠食者的攻擊。該物種曾被當地人捕殺以獲取其肉和蛋。專家認為萬那杜圓尾鸌是白領圓尾鸌的一個亞種,白領圓尾鸌被列為易危物種。因此,可以認為瓦努阿熔岩上的萬那杜圓尾鸌享有同樣的地位。但作為一個獨立的物種,它可能會受到更大的威脅,因為它的數量較少。
根據對萬那杜圓尾鸌遺骸的觀察,很明顯,在它繁殖的島嶼上存在掠食者。這些捕食者是游隼、貓和老鼠(黃鼠)。此外,熱帶氣旋和火山活動也代表著其他重大的潛在威脅。因此,萬那杜圓尾鸌可被列為瀕危物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