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氏圓尾鸌

皮氏圓尾鸌

皮氏圓尾鸌(學名:Pterodroma pycrofti)是鸌科、圓尾鸌屬海洋鳥類。體長26厘米。體型較小、是一種灰白色的海鳥。白色額頭融入灰色頂冠。頸部、背部、上尾羽、尾部呈灰色。眼睛周圍有深色斑塊。深灰色的翅膀在飛行中顯示“M”。下體白色,灰色半領不明顯。翅下白色,尖端深色,前緣有深色線。

在繁殖地夜間活躍,日落後大約一小時到達。在樹根間或岩石下的洞穴中築巢,通常避開緻密的黏土。在副熱帶以北較溫暖的水域中,主要是在大陸架以外的深水中覓食。以魷魚和甲殼類動物為食。分布於紐西蘭、斐濟、吉里巴斯、馬紹爾群島、索羅門群島、湯加、吐瓦魯和萬那杜等島嶼。

基本介紹

動物學史,形態特徵,近種區別,棲息環境,生活習性,行為,聲音,食性,分布範圍,繁殖方式,保護現狀,保護級別,種群現狀,主要威脅,

動物學史

皮氏圓尾鸌是圓尾鸌屬(Pterodroma)的一種海鳥,被認為與長嘴圓尾鸌密切相關。該物種以首次科學發現該物種的紐西蘭博物學家亞瑟·皮克羅夫特(Arthur Pycroft)命名。該物種由紐西蘭科學家羅伯特·法拉(Robert Falla)描述。

形態特徵

皮氏圓尾鸌體形較小,體長26厘米,體重112-198克之間。羽毛是灰色和白色的。上體為灰色,背面與上翅和臀部呈寬“M”形的深棕黑色羽毛形成鮮明對比。下體和前額為白色。它的胸部有一條淡淡的灰色帶子,眼睛周圍有一個深灰色的斑塊。是一種灰白色的小型海鳥,翅膀狹窄,飛行時尾巴尖。頭深灰色,額頭上有白色和黑色的斑點。下側大部分為白色,但外下翼前緣有一條細黑線。黑色的鳥喙長23-26毫米,深9-11毫米,有鋒利的鉤子。腿藍灰色,有粉紫色的蹼。

近種區別

皮氏圓尾鸌與幾種相近的圓尾鸌的區別在於:
  • 黑腳圓尾鸌的體型稍大,上體的羽毛較淺灰色,冠部有更多斑點的羽毛。顏色通常較淺,冠部和眼圈顏色較淺。
  • 白翅圓尾鸌有一個顏色較深的頭部,形成一個廣泛的黑色帽子,並且在翼下有一個更廣泛的黑色前緣。
  • 長嘴圓尾鸌的眼罩更寬,呈黑色。
  • 與大多數其他小型圓尾鸌的翅下顏色較白。
  • 皮氏圓尾鸌可能與迪氏圓尾鸌很難區分,但分布範圍不重疊。

棲息環境

皮氏圓尾鸌在紐西蘭東北部附近的雞島(Henand Chickens lsiand)、窮騎士群島(Poor Knights Islands)和利里瓦島(Ririwha Island)集群中繁殖。從2001-2003年起,雛鳥被轉移到居維葉島(Cuvier Island),在那裡形成新的群體。它們之前在諾福克島繁殖。它們在樹根間或岩石下的洞穴中築巢,通常避開緻密的黏土。繁殖洞穴通常挖在紐西蘭聖誕樹無患子科植物或糙肋山欖(Planchonella costata)形成的高大森林下排水良好的斜坡上。皮氏圓尾鸌在副熱帶輻合帶以北較溫暖的水域覓食,主要是在大陸架以外的深水中。

生活習性

行為

皮氏圓尾鸌在繁殖地夜間活躍,日落後大約一小時到達。它們在岸上的活動在漆黑的夜晚(沒有月亮)或潮濕、暴風雨的天氣期間更為明顯。飛越島嶼時,鳥兒會非常吵鬧,並且會反覆鳴叫,許多對鳥會進行空中追逐。在地面上鳴叫的頻率較低,一旦皮氏圓尾鸌著陸就很難找到它們。該物種大多生活在海面,僅記錄有淺潛水。皮氏圓尾鸌在一次覓食過程中會飛行數百甚至數千千米。

聲音

皮氏圓尾鸌叫聲與其他密切相關的小型圓尾鸌的叫聲相似,包括尖利的口哨聲(ti-ti-ti或zip-zip-zip)和低音調的叫聲(boor和yap-yap聲)。

食性

據記錄,皮氏圓尾鸌以魷魚和甲殼類動物為食,沒有關於進食主要發生在白天還是晚上的信息。

分布範圍

繁殖地:紐西蘭;
非繁殖地:美國、美國本土外小島嶼、瓦利斯和富圖納群島;
遊蕩:日本;
起源不確定(季節性不確定):斐濟、吉里巴斯、馬紹爾群島、密克羅尼西亞、諾魯、新喀里多尼亞、索羅門群島、湯加、吐瓦魯和萬那杜。
皮氏圓尾鸌
皮氏圓尾鸌分布圖

繁殖方式

皮氏圓尾鸌在低於150米的平坦或陡峭的海岸斜坡上挖洞,周圍經常散布著其他海鳥群。成鳥於10月返回清理洞穴,11-12月產卵,幼鳥於3-4月離開。繁殖季節通常為10月至次年4月,11月底或12月初產下單枚白色的卵,大小48毫米×35毫米,並於1月孵化。卵產在洞穴後面的一個排列良好的巢中,這個巢深可能很短。
大多數皮氏圓尾鸌每年繁殖,同一對鳥類可以一起繁殖並在多年內飼養許多雛鳥。雌雄共享孵化並餵養雛鳥。雛鳥在羽翼豐滿時獨立。未成熟的鳥類在2-3歲時開始返回棲息地,有些在下一個季節開始繁殖,而另一些則需要5-10年才能開始繁殖。雛鳥平均每兩天晚上餵食34克食物,在長出羽毛前的最後一周會有一段父母不再餵食。

保護現狀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2016年ver3.1——無危(LC)。

種群現狀

皮氏圓尾鸌總繁殖種群估計為5,000-10,000對,相當於12,000-22,000隻成熟個體,總種群為30,000-40,000隻個體(G.Taylor in litt.2012年)。自2012年以來,沒有對任何繁殖群體(除了兩個易位點)進行種群監測(G.Taylor in litt. 2016年)。趨勢理由:由於人類消滅老鼠,皮氏圓尾鸌的數量正在增加。

主要威脅

皮氏圓尾鸌分布的某些少數島嶼上仍然有緬鼠築巢,事實證明,緬鼠會捕食皮氏圓尾鸌的卵和雛鳥,從而降低皮氏圓尾鸌的繁殖成功率(Pierce 2002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