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萬梁古驛道
- 地理位置:渝東地區
- 所處時代:明代
- 開放時間:全天
- 總長:55公里
萬梁古驛道,是古代荊楚吳越之域入蜀到川西的必經之道,分南北兩條主線。北線於清乾隆年間修成驛道,距今300餘年。 南線從梁平縣城出東門經三洞橋、蟠龍鎮、葫蘆壩(福祿鎮)等地至萬州分水鎮,總長55公里,均為石板路面。現存最好...
藝道遊學·中國南粵古驛道第二屆少兒繪畫大賽也將把賽事站點設定在11條南粵古驛道重點線路沿線,帶領少年兒童親身探索,走上古驛道,體味古驛道的文化內涵。特聘導師團走進中山岐澳古道 4月18日,大賽秘書長梁迪宇老師、全省運營管理中心代表、特聘導師團前往中山,對當地的歷史文化進行勘察調研。藝道遊學助力精準扶貧 5...
是通往萬州西部橋亭片區的必經之路;同時,鏡內還有鎮道孫亭路8千米。歷史文化 地名由來 孫家鎮因鎮人民政府所在地曾有一孫姓富商而得名。風景名勝 孫家鎮境內有悅君山、佛印山、鳳凰嶺、白廟梁、奶子山、馬棕嶺等多處休閒避暑之地,還有林鐵故里、劉江舊居、佛印山佛教聖地、萬梁古驛道等人文景觀。
文物古蹟有千佛崖摩崖造像、皇澤寺武則天寺廟、“三百里程十萬樹”的翠雲廊古驛道,還有鄧艾墓、姜維城等六十餘處三國蜀漢遺蹟;昭化古城是四川建制最早的古縣城,也是張飛戰張郃的著名古戰場;嘉陵江明月峽古棧道遺址處,已成為鐵路、公路、水路、古棧道、古驛道、縴夫鳥道等六種道路匯集的世界唯一的“交通陳列館”。
江畔村,古稱浮潭,位於江西省泰和縣沿溪鎮,肇始於北宋,興盛於明清,歷經千年,為千年古村,也被稱為“廬陵文化古村”、“江南贛商第一村”。村中保存有連片的100多棟明清贛派建築:祠堂、書院、當房和民居,村周有古樟、古驛道、古渡、古堤、古碼頭、古戲台、古碾房、古廟和古庵遺址,還有被列為文物保護的...
明清驛道 明清驛道指舊州至上塘古驛道,始起舊州古城老里壩,西至上塘鄉青槓坳,為古代舊州至福泉及省城貴陽要道,全長17.5公里,現存13.5公里。驛道築於明代,跨澗越山,蜿蜒曲折,寬窄不一,寬處約3米,窄處1.2米,一般1.5米左右,全用鵝卵石鋪築。驛道自舊州城經波洞鋪、上塘鋪、瓮埋鋪、鐵關鋪、地順...
傳說三國時,張飛率兵過此,因天熱酷暑難當,遂下令兵士植樹遮蔭。據說奇蹟出現了,居然“上午植樹,下午成蔭”。當地百姓稱為“張飛柏”。到了明代,劍州知州發動百姓在古驛道上遍植柏樹數十萬株,給後人造就了這條翠雲廊,翠雲廊上的古柏,是活著的歷史文物,是稀世的自然奇觀。文物遺存 供奉文昌帝君的正殿內現...
其中大驛鋪遺址、平安鋪遺址、練川鋪遺址、長山鋪旁鸛巢橋、萬全塘古驛道遺址、仙口鋪遺址、蕭家鋪遺址、烽火鋪遺址等各具地方風采的照片,令人目不暇接。文化內涵 楹聯 登上培風閣,但見正中南面的石柱上,刻有“星垣連北斗;驛路達南閣”的楹聯。明代名人董香光(其昌)撰書浙江省平陽縣通福門培風閣聯: 麝墨...
景區範圍廣大,山水林泉等自然景觀豐富,沿蜀道分布著眾多的名勝古蹟,主要有古棧道、三國古戰場遺蹟、武則天廟皇澤寺、唐宋石刻千佛岩、劍門關、古驛道翠雲廊、七曲山大廟、李白故里等。皇澤寺 皇澤寺,是中國唯一的女皇帝武則天的祀廟,位於四川省廣元城西嘉陵江畔,氣勢宏大,殿宇軒昂,身價非凡,1961年由國務院公布為...
早在20世紀80年代,清流關就被省政府列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如今登關一望,群山逶迤,峭壁削之,仍不失當年“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漫步在古驛道上,發思古之幽情,遙想當年古戰場上金戈鐵馬、旌旗蔽日、河水為之赤的慘烈,不禁為之動容。到了冬季,漫山遍嶺飛雪如柳絮當空舞,吟誦著歐陽修“清流關前一尺...
橋南端與古驛道相連,猶如蠕動巨龍,劈開巉岩深谷,一路蜿蜒伸向莽莽群山,曾是當地與外界交通、貿易、文化交流唯一通道。橋北設有神龕,供奉南宋蘇青雲將軍。他倥傯戎馬一生,曾率十萬精兵殲敵無數,屢立奇功,後因誤陷刀牛陣不幸殉國,老百姓感其恩德尊奉為神靈。每逢盛大節日,山民們會燃香祀拜,作揖祈福。溪邊廊橋...
南渡廣濟橋為驛道遺蹟,過去是奉化三大水路交通要道之一,是東南沿海唯一的驛道所徑,上通明(明州),越(越州),下達台(台州),溫(溫州)。北宋以前以渡船為“橋”,是沿海通道中的重要橋樑之一,為商旅過往必經之路。文物價值 南渡廣濟橋是浙江省內的一座元代廊屋式橋,也是浙東沿海南北交通幹線古驛道中唯一遺留...
172甬江口最大的古炮台——靖遠炮台 橋樑百態 176崇山峻岭之中的建築史詩——萬年橋 178靜臥于海塗上的石板長龍——戊己橋 180碧水清荷小石橋——碧環橋 182蘭澤多芳草,百梁架虹橋——百梁橋 186昔日門畔千帆過,今朝河上萬草春——惠明橋 190遙遠鄉野上的石拱大橋——福星橋 194古驛道上的舊風景——廣濟橋 ...
該景區為魚梁江、諸梁江、沙河三水切割所成,以三江交匯處為峽谷景觀中心,融歷史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為一體,以“古、幽、奇、險”而名。古橋、古驛道、古摩崖石刻散布景區,谷內絕壁高峻,雄渾磅礴,三水鬥奇,奇峰飛瀑,青山綠水,佳景薈萃。有國寶葛鏡橋﹙豆腐橋﹚和古城牆,有將軍石、涌雪瀑、金龜戲瀑、...
笫三路,有幾家公司,自己僱工往電白挑生鹽回羅定城,每月的數量有五至七萬斤。第四路,國民黨軍隊也利用士兵販運私鹽謀利。食鹽補給線揭開了嶺南古驛道有史以來最為壯觀的一幕。這些運鹽大軍每天都有一千多人日夜行走在羅信古道的山嶺間,仿若游龍,成為一種戰時特有奇觀。其時,在羅定開設的鹽莊也迅速增加,德慶...
2019年6月2日,在德慶縣德慶學宮舉行的“開筆禮”儀式上,老師在輔導學童書寫“人”字。近年來,廣東德慶縣以推動南粵古驛道文化之旅為著力點,利用豐富的歷史古蹟資源、非物質文化遺產及自然資源,開展豐富多彩的文旅活動,讓遊客感受嶺南特色的華夏文明傳承之路。紀律教育學習月 2020年,封開縣紀委監委將紀律教育...
2020年10月31日,2020年南粵古驛道“Hello5G杯”定向大賽(第六站·潮州潮安)暨“魅力潮安行”系列活動在潮州市潮安區龍湖古寨舉行。所獲榮譽 龍湖古寨先後被列為“中國民俗攝影協會採訪創作基地”、“香港中華民俗攝影採訪創作基地”、“廣東省最美人文歷史鄉村”、“廣東古村落”、廣東省“潮文化研究基地”、第...
屈子橋原址位於屈原鎮。為單孔石拱橋結構,橋長13.3米,寬3.6米,孔跨6.7米。券石縱聯砌置,單券單伏,一側券臉石楷書“屈子橋”。是三峽地區古橋中唯一以屈原名字命名的 橋樑。千善橋 千善橋原址位於屈原鎮龍馬溪村二組、長江南岸的古驛道上。為單孔拱券結構石橋,花崗岩石砌築。東西向構築。拱券為半圓拱...
全鎮有榃濮梁家莊園、圓珠萃廬、橫崗鄉農民協會舊址等不可移動文物26處,其中有省文物保護單位一個,古驛道一個,近現代重要史跡和代表性建築13處。2003年12月24日,黎少鎮獲廣東省“文明鎮”稱號。2019年,黎少鎮工業生產總值為17781.86萬元;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8024.9萬元;固定資產投資15100萬元,同比增長97.37...
通源村仍保留有一處長達5公里的古驛道,名為“橫龍降古驛道”。古時候,橫龍降古驛道蜿蜒至景德鎮,為通源至浮梁陸路捷徑之要道。現存的橫龍降古驛道由青石板鋪就,光滑平整,古驛道兩側古樹、毛竹成蔭,雖年代久遠,但風韻猶存,景色秀麗,且較好地保存了歷史原貌。2019年12月31日,入選第二批國家森林鄉村名單。...
上甘棠村南面有一座三孔石拱橋,名曰“步瀛橋”,該橋始建於宋靖康元年,歷經元、明、清修繕,千百年來維繫著村前的古驛道,橋長27米、寬4.5米,跨度9.5米,拱淨高5米。拱橋採用半圓型薄拱,造型小巧別致,與文昌閣的莊重高聳互為襯托,構景成圖,相應成趣。石拱橋是湖南省發現的一座宋代古橋。此外,還...
絲綢之路出現之前兩世紀,從四川西昌起,經雲南姚安、下關、保山,進入緬甸、印度等國的“西南絲道”就已形成,霽虹橋就是這條古驛道上的咽喉。此處古為舟筏渡口;東漢永平年初架起藤篾橋;元貞年(1295年)改架木橋,得名霽虹橋;明代成化十一年(1475年)改建鐵索橋,清康熙年間重修。古橋簡介 相傳當年造鐵...
在高倍觀景鏡中隱約可看到先秦時漢中至成都的古驛道遺址之一——沉香鋪,儘管歷史的蹄聲不在,但她近在咫尺。同時您還能看到碧波之下的鰱魚、鱅魚、青魚、銀魚、鱸魚、翹嘴魚等魚類;再舉目您的右前方,您可以觀賞到成千上萬的白鷺、白鶴、小翠鳥、鷹、斑鳩等鳥類,鳥兒們或亭亭玉立在樹梢,或相互嬉戲歡鳴,或一頭...
宋乾道三年(1167年),置縣。1963年,經國務院批准成立乳源瑤族自治縣。該縣瑤族文化、客家文化、紅色文化、古驛道文化同放光彩。境內瑤族屬“過山瑤”,主要聚居在必背、游溪、東坪3個鎮,遷居歐美和東南亞國家的瑤族同胞認定乳源是他們的祖居地,因此乳源被譽為“世界過山瑤之鄉”。乳源瑤族自治縣是廣東省直管...
這裡地處遼西走廊,東面有廣寧古城,有古驛道在前面通過。為方便過往官民祭拜,在廟門南1.2公里古道旁原有一座青磚券砌的香亭。整座廟宇處於醫巫閭山腳下,高居士丘之上,神殿雄偉瑰麗,時有祥雲繚繞。不正是傳說中神仙居住的洞天福地嗎?在歲月的流轉間展示恆久的魅力。主要景點 石牌樓 北鎮廟山門前是一塊平整的...
地都村,首批國家級:中國傳統村落,千年古村落。因漢光武帝劉秀在此渡河而得名“帝渡”,後演變為“地都”。村落依山臨河,古有“襟山帶河”之稱。因地處偏遠,古村落保存相當完好,現保存著不少老建築:三閣、八廟、二祠堂、晉陽街古驛道、地都長城等。走進這個帶有古韻的小村落,一座座古建築,青磚青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