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德光

萬德光

萬德光——中藥學專家,成都中醫藥大學教授,博導、原副校長。1938年生,四川省成都市人。1959年畢業於南充師範學院生物學專業,1962年結業於四川醫學院(國家衛生部委託舉辦)全國師資班。她積極開拓中藥品種、品質與藥效相關性研究的新領域。她於2003年榮獲首屆國家級教學名師獎,2004年榮獲中國藥學發展獎(中藥獎)。2011年6月28日,萬德光教授先進事跡報告會在成都中醫藥大學百會堂舉行,報告會講述了她立足崗位,無私奉獻,以黨員的品性引領師生,以教師的德性感染師生,以學者的知性啟迪師生,以母親的胸懷關愛師生的先進事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萬德光
  • 出生日期:1938年
  • 職業:中藥學專家
  • 出生地:四川省成都市
個人簡介,講授課程,中藥材研究,擔任職務,所獲獎項,個人名言,

個人簡介

萬德光,女。歷任成都中醫藥大學助教、講師、副教授、教授及教研室主任、藥學系副主任,1983——1998年任成都中醫藥大學副校長。現任教授、博士生導師,為國家級重點學科(中藥學)學術帶頭人,四川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兼任國家教育部高等學校教學質量評估專家組成員、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生命科學部中醫藥學科同行評議專家、中華中醫藥學會科學技術獎評審專家、全國中醫藥高等院校中藥鑑定教學研究會顧問、中藥現代化科技產業(四川)基地專家諮詢委員、中國藥學會天然藥物(動物藥)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植物學會藥用植物學及植物藥專業委員。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2003年獲首屆國家級教學名師獎,2004年獲中國藥學發展獎(中藥獎)。
萬德光教授萬德光教授

講授課程

她先後為本科生及研究生講授《藥用植物學》《藥用動物學》《中藥鑑定學》《中藥分類通論》《中藥現代生物技術》和《中藥品種、品質與資源》等課程。致力於中醫藥傳統與現代科學技術的結合,早在20世紀60年代即結合現代生物學科研究中藥,建立藥用動物學,主編出版了國內第一部《藥用動物學》專著,被列為中藥專業學生的必修課教材,1996年獲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頒發的優秀教材一等獎。1997年,她積多年對中藥分類方法的研究,編寫出版了《中藥分類學》專著,對中藥分類方法進行了全面系統的歸納整理,《中華本草》中的“中藥分類”專論,即她執筆撰寫。2005年,她主編出版了《四川道地中藥材志》,對四川道地藥材(共49味)進行全面系統的整理研究。

中藥材研究

近些年來,她積極開拓中藥品種、品質與藥效相關性研究的新領域,其基本思路是:要提高中藥的療效,必須重視中藥材的品質;要提高中藥材的品質,必須重視中藥材的品種。通過三者的相關性研究,揭示中藥材品種的重要性及影響中藥品質的諸因素、中藥的化學成分與中藥藥效的關係,進而探索體現中醫藥特色的規範化質量標準。已完成了國家 “九五”攻關項目“中藥材質量標準規範化研究——遠志”的研究工作,將遠志品種、品質特別是內在品質與藥效的關係作為研究重點,與課題組成員成功地從遠志(Polygala tenuifolia Willd)中首次分離鑑定了遠志酸,並以其為對照品建立了遠志藥材的薄層色譜鑑別方法和HPLC含量測定方法,提出了遠志的質量標準和說明檔案,撰寫了相關論文11篇,為遠志質量標準化與國際化奠定了基礎。這一研究成果,已為2005年版《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一部)採用。由她主編的《中藥品種、品質與藥效》,上海科技出版社出版,著眼於中藥品種、品質與藥效的相關性,從中藥的品種探究其品質,從品種、品質探究其藥效,力求體現中藥傳統與現代的結合、中藥學術理論與實踐套用的結合。該書對中藥品種、品質與藥效的相關概念、歷史源流、理論、質量評價體系等進行了系統論述,選擇108種重要中藥展開評述。

擔任職務

1983年她任成都中醫藥大學副校長,分管教學和科研工作。先後主持進行了高等中醫藥教育按類招生分段培養模式的改革與探討、面向21世紀中醫藥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與實踐、辦學體制改革與高等中醫藥跨學科複合型人才培養模式建立的探討等,取得了多項實質性的教學成果,2次獲得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3次獲得四川省教學成一等獎。她根據自己積累的經驗,曾主編出版了《中醫學習學》,幫助中醫藥大學生走向成才之路。

所獲獎項

她已出版教材、專著16部,發表論文90餘篇。近些年來,完成國家“九五”、“十五”科技攻關項目、國家科技部“863”重點項目(子項目)及部省級科研項目共10餘項,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2001),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2項(1997、2001),四川省教學成果一等獎3項(1997、2001、2005),國家中醫管理局優秀教材一等獎1項(1996),四川省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2000、2001),四川省科技進步三等獎2項(2005、2006),四川省優秀新產品二等獎1項(2000)。現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川木通品種、成份與藥效、毒性的關聯分析”、“同基源多部位入藥的桑類藥材質量評價系統及評價模型研究”及國家科技基礎條件平台建設 “藥用植物種質資源標準化整理、整合及共享試點”項目——威靈仙(子項目),五類新藥(創新中藥)開發研究項目1項,省級重點科研項目2項,均為課題負責人。

個人名言

她常引用宋代教育家朱熹的名言:“萬事須是有精神,方做得。”深深地感悟到,人是需要一點精神的,辦好教育是需要一點精神的,當好教師是需要一點精神的,這種精神就是自強不息,孜孜以求,自學不厭,誨人不倦。談到治學,她說她崇尚一個“嚴”字,相信“嚴師出高徒”的格言;還崇尚一個“實”字,即踏實、務實、有實見,堅持理論聯繫實際。她在獲得國家級教學名師獎之後,對採訪她的媒體談感受時說:“我心目中的名師不在‘名’,而在‘明’,即做一個明白的教師,明德的教師,明智的教師。力行‘四個並重’:教書與育人並重,言傳與身教並重,做學問與做人並重,教學與科研並重。我最深的感悟是:師貴育人,人貴篤學,學貴融通,通貴博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