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中醫藥大學

成都中醫藥大學

成都中醫藥大學(Chengdu University of TCM),位於四川省成都市,由四川省人民政府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共建。是國家“雙一流“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國家“973計畫”承擔高校、國家“特色重點學科項目”建設高校、世界一流中醫藥大學建設聯盟創始成員,入選國家卓越醫生(中醫)教育培養計畫四川2011計畫,是四川省“本科院校二級學院(系)、專業(群)轉型發展改革試點”高校,是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接收院校教育部來華留學示範基地建設高校,建有四川省省級大學科技園。是一所以中醫藥學科為主體,兼有理、工、管、文、農、教等多學科交叉滲透、協調發展的中醫藥大學。

成都中醫藥大學原名成都中醫學院,創建於1956年,是在周恩來等黨和國家第一代領導集體的親切關懷下,經國務院批准建立的我國最早的四所中醫藥高等院校之一。1995年經國家教委批准更為現名; 2006年6月,四川生殖衛生學院、四川省衛生管理幹部學院併入成都中醫藥大學。

截至2017年12月,成都中醫藥大學共有溫江校區、十二橋校區、人南校區、汪家拐校區四個校區,占地面積1800畝,教學科研儀器設備資產值達到3.1億元,館藏紙質圖書110餘萬冊;下設19個學院、36個本科專業;專業技術人員中,具有高級職稱者600餘人,博士、碩士生導師300餘人;有全日制在校學生2.2萬人,其中研究生2000餘人。

基本介紹

基本信息,知名校友,歷史沿革,辦學條件,院系設定,師資力量,學科建設,教學建設,學術研究,科研成果,科研機構,學術資源,對外交流,文化傳統,校訓,校風,學風,校歌,現任領導,知名校友,

歷史沿革

成都中醫藥大學的前身是四川國醫學院。
1936年,以李斯熾為代表的蜀中名中醫在亂世中創辦了四川國醫學院,隸屬於中華民國中央國醫館四川分館。
成都中醫藥大學
1954年,在四川國醫學院辦學基礎上,成立了成都中醫進修班,後來改名成都中醫進修學校。
1956年,在周恩來等黨和國家第一代領導集體的親切關懷下,在成都中醫進修學校的基礎上創建了成都中醫學院,是我國最早的四所中醫藥高等院校之一。
1981年11月,經國務院批准,學校成為全國首批博士和碩士學位授予單位。
1985年,學校被四川省人民政府確定為省屬重點高等學校。
1995年,經原國家教委批准更為成都中醫藥大學
2002年,參與發起成立國家中藥現代化產業基地(四川),承擔了四川省31個GAP基地中17個基地的建設指導。
2004年,牽頭組建“四川省中醫藥科教集團”。
2006年,成都中醫藥大學通過教育部組織的“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同年參與組建四川生物技術協會。
2006年成為四川省人民政府與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共建高校;同年6月,四川生殖衛生學院、四川省衛生管理幹部學院併入。
2009年,成都中醫藥大學藥學院成立50周年。
2012年,成都中醫藥大學通過教育部組織的“中醫學專業認證評估”。
2013年6月和2014年6月,學校先後兩次入選四川2011計畫
2015年4月7日,成都中醫藥大學入選教育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實施的卓越醫生(中醫)教育培養計畫改革試點高校。
2015年11月24日,成都中醫藥大學入選四川省“本科院校二級學院(系)、專業(群)轉型發展改革試點”高校
2017年5月,成都中醫藥大學與四川師範大學四川理工學院組成“校校戰略聯盟”。
2017年5月25日,學校被評為四川省第二批省級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範校。
2017年9月,入選國家首批“雙一流”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名單。
2015年12月,成都中醫藥大學成為“創建世界一流中醫藥大學合作聯盟”(2018年更名為“世界一流中醫藥大學建設聯盟”)創始成員。
成都中醫大學正大門成都中醫大學正大門

辦學條件

院系設定

截至2017年12月,成都中醫藥大學共設19個學院,36個本科專業。
序號
學院
本科專業(系)
1
中醫學、中西醫臨床醫學
2
中醫基礎系、中醫臨床基礎系、方劑學系、醫史文獻學系、人體解剖與組織胚胎學系、生理學與病理學系、病原生物學與免疫學系、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系
3
中藥學、藥學、製藥工程、藥物製劑、中藥資源與開發
4
針灸推拿學
5
藏醫學、藏藥學
6
7
預防醫學、食品質量與安全、食品衛生與營養學
8
醫學檢驗技術、衛生檢驗與檢疫、生物科學、生物技術
9
護理學
10
成都中醫藥大學醫學信息工程學院
醫學信息工程
11
公共事業管理、市場行銷、工商管理、套用心理學
12
13
體育教育、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
運動康復
14
英語、日語、漢語國際教育
15
(以上名單未列完全)參考資料

師資力量

截至2017年12月,學校專業技術人員中,具有高級職稱者400餘人,博士、碩士生導師300餘人。其中“國醫大師”1人,“973”項目首席科學家1人,全國首屆高校教學名師1人,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1人,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一、二層次人選1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入選者3人,全國優秀教師3人,四川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38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78人,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26人,四川省有突出貢獻的優秀專家26人,四川省教學名師8人,四川省首屆十大名中醫4人,四川省名中醫66人。國家級優秀教學團隊3個、省級優秀教學團隊5個。
成都中醫藥大學百部橋成都中醫藥大學百部橋
國家級優秀教學團隊
方劑學教學團隊 帶頭人:鄧中甲
中藥品質教學團隊 帶頭人:衛瑩芳
針灸學教學團隊 帶頭人:梁繁榮
省級優秀教學團隊
方劑學教學團隊 帶頭人:鄧中甲
中藥品質教學團隊 帶頭人:衛瑩芳
針灸學教學團隊 帶頭人:梁繁榮
中藥學教學團隊 帶頭人: 張廷模
康復教學團隊 帶頭人:金榮疆

學科建設

截至2017年12月,學校有一級學科博士授權點3個,覆蓋中醫、中藥、中西醫結合二級學科16個博士授權點,一級學科碩士授權點7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49個。設有博士後科研流動站3個、博士後科研工作站4個。學校有世界一流學科建設學科1個,國家重點學科4個,省部級重點學科44個。
成都中醫藥大學藥學樓成都中醫藥大學藥學樓
一級學科博士點(3個)中醫學、中藥學、中西醫結合
一級學科碩士點(7個)中醫學、中藥學、中西醫結合、藥學、基礎醫學、臨床醫學、護理學
博士後流動站(3個):中藥學、中醫學、中西醫結合
世界一流學科建設學科(1個):中藥學
國家級重點學科(4個):中藥學、中醫五官科學、針灸推拿學、中醫婦科學
省部級重點學科(44個)中藥學、中醫學、中醫內科學、臨床中藥學、中醫內科學、中醫五官科學、中西醫結合、中西醫結合基礎、中醫眼科學、生藥學、針灸推拿學、藥學、中西醫結合臨床、中醫婦科學、方劑學、中醫婦科學、中醫外科學、方劑學、方劑學、中醫肝膽病學、生藥學、中醫內分泌病學、民族醫學、中醫急診學、藥理學、針灸學、藥物化學、溫病學、中醫臨床基礎、金匱要略、中醫骨傷科學、中西醫結合基礎、中醫養生學、中西醫結合臨床、中醫耳鼻喉科學、中醫老年病學、中醫肛腸病學、中醫護理學、推拿學、民族藥學、中藥炮製學、中醫神志病學、中藥毒理學、中醫藥信息學。

教學建設

截至2017年12月,成都中醫藥大學共有國家級特色專業6個、省級特色專業7個,國家級精品課程5門、省級精品課程31門。
國家級精品課程(5門):藥用植物學、中藥學、針灸學、方劑學、中醫眼科學
省級精品課程(31門)中醫耳鼻喉科學、康復療法學、推拿學基礎、中醫兒科學、中藥鑑定學、中醫診斷學、傷寒學、骨與關節損傷、中藥藥理學、中藥藥劑學、中藥製劑分析、內科護理學、醫學倫理學、金匱要略、溫病學、刺法灸法學、中醫婦科學、中醫外科學、中藥化學、中醫基礎理論、中醫各家學說、中醫內科學、護理學基礎、經胳腧穴學、中藥炮製學、診斷學基礎、醫學倫理學
國家級特色專業(6門)中醫學、中藥學、針灸推拿學、中西醫結合、中醫五官科學、中醫婦科學
省級特色專業(7門)中醫學、中藥學、針灸推拿學、中西醫結合、中醫五官科學、中醫婦科學、藏醫學

學術研究

科研成果

據2017年3月學校官網信息顯示,“十二五”以來,成都中醫藥大學新上各類科研項目2491項,其中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畫(973計畫)、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社會科學基金等國家級項目295項;獲得各級各類獎勵106項,其中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3項,省科技進步特等獎1項,一等獎11項,二等獎15項,四川省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5項。

科研機構

截至2017年12月,成都中醫藥大學共有各級各類實驗室68個,其中有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國家中醫藥虛擬仿真實驗教學示範中心,中藥飲片炮製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國家中藥材種質資源庫(四川),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研究室,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藥科研實驗室(三級)、四川省重點實驗室等。
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四川省中藥資源系統研究與開發利用重點實驗室
國家級研究中心:國家中藥GCP中心
省級研究中心:四川省中藥篩選評價中心、四川省中藥不良反應監測中心、四川省中醫古籍文獻研究所
四川省2011協同創新中心:西南道地藥材協同創新中心、針灸經穴效應協同創新中心
校級研究中心
高等教育研究所、基礎醫學研究所、臨床醫學研究所、中藥研究所、針灸推拿研究所、民族醫藥研究所等科研機構、中醫藥文獻檢索中心成都分中心、中醫藥文化中心

學術資源

  • 館藏資源
據2017年12月學校官網信息顯示,成都中醫藥大學圖書館有館藏紙質圖書129萬多冊;其中古籍圖書3547種,2.3276萬冊,其中善本303種,2720冊,普通古籍3244種,2.0556萬冊;中醫類孤本27種,52冊;有2種古籍入選第三批國家珍貴古籍名錄,電子圖書307萬多冊,資料庫61個。
中文資料庫
網路信息雷達、四庫叢刊、虛擬場景圖書館、環球醫學線上學習庫、環球英語多媒體資源庫、超星發現系統、超星學術視頻、康健臨床決策循證資料庫、中醫藥引文資料庫、中國基本古籍資料庫、移動圖書館、高校試題素材資源庫、中國知網CNKI系列資料庫、維普中文科技期刊資料庫、超星讀秀學術搜尋
外文資料庫
西文生物醫學期刊文獻資料庫、EBSCO外文資料庫、金圖國際外文數字圖書館、外文生物醫學圖書共享服務系統(FMBS)、CALIS文期刊網(ccc)、CASHL(中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文獻中心)
  • 學術期刊
成都中醫藥大學學報》原名《成都中醫學院學報》,是由成都中醫藥大學主辦的國內外公開發行的綜合性中醫藥學術期刊。期刊被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四川省一級期刊(學術類)、四川省優秀高校學報,被《中國生物醫學文摘》、《中國醫學文摘》、《中國藥學文摘》等數十家國家權威檢索期刊和資料庫收錄。
成都中醫藥大學

對外交流

截至2017年12月,成都中醫藥大學與26個國家和地區的大學、醫療單位、科研機構及學術團體建立了交流、合作關係。學校是接受中國政府獎學金高校之一,接收和培養了來自韓、日、新加坡、以、德、法、英、美、加及港、澳、台等35個國家和地區的學歷教育學生(含本、碩、博)及多種類型的短期進修培訓學員,開展了與英國、澳大利亞、美國的大學及香港中文大學、台灣義守大學等學校的學歷教育和互換學生等項目。經教育部批准同意,我校在葡萄牙舉辦的分校中實施中醫針灸本科學歷教育。學校是國家外交部、教育部“中國-東協教育培訓中心”、國家科技部“國際科技合作基地”、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藥國際合作(教育、醫療)基地”及世界衛生組織(WHO)“人類生殖研究合作中心”,聯合國人口基金“南南合作培訓中心”等。

文化傳統

校訓

“厚德,博學,精思,篤行”
釋義
博學,出自《中庸》“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即要有寬廣
成都中醫藥大學校徽成都中醫藥大學校徽
的學術視野,博採眾學之長,學貫中西,博古通今,為傳統中醫藥發展注入新的活力,體現學校將通識教育與寬口徑專業教育相結合的教育理念。
厚德,出自《周易·坤卦》“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意為崇尚美德,追求至善。即要繼承和弘揚中華醫藥仁術濟世傳統,培養造就一大批醫德高尚、醫術精湛的人民健康衛士,體現了學校崇高的精神追求。
精思,意為思慮精細,研究深入。即要堅持科學精神,追求真理,要培養創造性思維能力,善於發現,勇於創新,體現了學校科學嚴謹的學術追求。
篤行,意為勇於實踐,力行其事。即要堅持理論聯繫實際的學風,加強專業實踐和道德實踐,體現了學校勇於實踐的精神風貌。這四個方面相互聯繫,蘊涵了學思並重,德才兼備,知行合一之意。

校風

求實、團結、勤奮、進取。

學風

樂學、善思、求本、創新。傳承精神
艱苦創業、樂於奉獻、自強不息、追求卓越

校歌

《成都中醫藥大學之歌》
時光荏苒師生情,歲月如歌母校興,學子萬眾紹岐黃,德澤千載為人民。
厚德博學,精思篤行,書山勇狩獵,學海敢捕鯨。
求實團結,勤奮進取,摯誠教天使,精心育醫神。
學貫中西,博古通今,窮理法方藥,參四時陰陽。
胸懷醫技,醫相兼良,救助眾人疾,鑄就中華魂。
啊,擷取春風的翅膀,
啊,高擎絢麗的憧憬,
啊,成都中醫藥大學,
騰飛吧,向著明天飛騰!
騰飛吧,向著明天飛騰!

現任領導

職務姓名
黨委書記
黨委副書記、校長
黨委副書記、副校長
副校長
紀委書記
延建明
資料來源:

知名校友

姓名
成就/成績
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副主任、黨委委員,中共第十六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委員。
成都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院長,全國衛生系統先進個人,四川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傳染病學副教授和教授。
主任醫師,教授,獲1990年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科技進步三等獎,四川省中醫管理局科技進步二等獎。“中藥解熱毒注射液治療小兒急重外感熱病研究”,獲1991年省科技進步三等獎、四川省中醫管理局科技進步二等獎。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學科建設專家委員會委員,臨床中藥學學術帶頭人,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新藥評審專家,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
獲中華中醫藥學會“終身成就獎”,被聘為中華中醫藥學會終身理事,被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衛生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聯合組織評選為中國首屆國醫大師
現任太極集團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黨委副書記、第九屆、十屆全國人大代表,高級工程師。
現任成都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科技處副處長,教授,主任藥師,碩士生導師。
第一批享受政府特殊津貼的專家,曾擔任中華全國中醫學會副會長、高等院校中醫教材編審委員會主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中醫學科評議組召集人,衛生部藥典委員會委員、衛生部藥品審評審員會委員。
中國醫師協會常務理事、疼痛醫師協會專業委員,享受國務院頒發的特殊津貼。
孔令鋒
資深主持人(曾擔任cctv7頻道特邀主持人),婚禮司儀,造型師。
成都博愛醫院甲狀腺科首席專家,甲狀腺科醫師,從事中醫臨床工作。
成都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享受了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全國教育系統勞動模範、四川省首批學術和技術帶頭人、四川省首屆名中醫、四川省首屆十大名中醫。
現任主任中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成都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急診科主任、“全國中醫急症醫療中心”主任、中華中醫藥學會急救學會副主任委員、中華中醫藥學會內科學會常委,國家有突出貢獻專家、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
四川眉山東坡區計畫生育服務站婦科主任醫師,四川省性學會會員;主要負責孕前優生檢查和諮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