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全縣誌(1989-2005)》是萬全縣地方志編纂委員會編纂的地方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萬全縣誌(1989-2005)
- 作者:萬全縣地方志編纂委員會
- 類別:地方志
- 出版社:吉林人民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1年6月
- ISBN:978-7-206-07434-9
- 編纂人員:董海燕、高卓瑞、呂鴻年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
內容簡介
一、本志為1992年出版《萬全縣誌》的續志。記述內容前後相銜接。年限以1989~2005年為主,對有些連續性強、需述明原委的大事、要事,則越限至擱筆。 二、編纂宗旨。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力求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方法,實事求是地記述本縣改革開放以來自然、經濟、社會發生的重大變化和客觀現狀。並注重思想性、科學性、資料性,及其科學統一。
作品目錄
封面
萬全縣誌
序
圖片
1981年9月,鄧小平、胡耀邦、楊尚昆等中央領導人在萬全城西觀禮台觀看“802”軍事演習。
2004年1月20日,胡錦濤總書記親切接見河北凱迪農藥化工企業集團公司創始人、股東,全國勞動模範華生春。
2011年8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來到萬全縣宣平堡鄉霍家房村,視察農村工作,在地頭與村民親切交談。
1999年9月,農業部部長陳耀邦前右一視察萬全縣優質蛋白玉米種植。
1999年9月,世界著名育種專家,諾貝爾獎獲得者布勞格博士(前排左二)考察萬全縣玉米育種基地。
2007年5月26日,河北省委書記白克明(前右一)視察上營屯民營企業創業園。
2007年6月3日,國務院扶貧辦主任范小建(前左二)視察王玉莊暖棚養豬。
2007年7月,省長郭庚茂(前排中)視察萬全縣粵華化工有限公司。
橄欖綠寶石
玄武岩
褐煤
腐殖土
膨潤土
鐵礦石
神水廟
岸莊屯優質水稻種植基地
萬全玉米制種基地
膳房堡鄉脫毒薯基地
王玉莊暖棚養豬基地
珍稀動物齊殖
安家堡奶牛養殖小區
大杏扁
優質水果
祥康生態園蔬菜水果
錯季蔬菜
河北凱迪農藥化工企業集團
生產車間
粵華化工有限公司碳酸二甲酯生產設備
2006年11月16日,粵華化工有限公司被中國化工學會精細化工專業委員會批准為全國二氧化碳綠色化高新精細化工技術創新示範基地授牌儀式。
2006年5月30日,張家口長城液壓油缸有限公司二十萬米液壓油缸項目一期工程開工奠基儀式。
長城液壓油缸有限公司員工測量油缸活塞桿經
萬全縣礦山機械廠
中國液壓油缸之鄉證書
萬全縣礦山機械廠產品破碎機
萬全縣煤炭物流行業協會揭牌儀式
逯家灣、馬連堡、郭磊莊煤炭市場,京蒙煤炭發運站。
穗康鮮食玉米開發有限公司加工現場
中綠(河北)食品開發有限公司加工現場
天勤農貿有限公司產品
萬全燕麥
永春食品有限公司加工的“秋譜”牌熏雞
中國燕麥之鄉牌匾
中國鮮食玉米之鄉牌匾
丹拉高速公路孔家莊出入口
丹拉高速公路郭磊莊出入口
張石高速公路張家口南出入口(萬全境內)
張集鐵路舊堡大橋
京包鐵路孔家莊火車站
五賜線孔家莊段
207國道膳房堡段
110國道安家堡段
供電公司營業大樓
郵政營業大樓
上營屯變電站
玉龍風電
沈孔路張家口西環交匯處
旅遊文體廣電局大樓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大樓
萬全縣宣傳文化中心
體育場
文化休閒廣場
東環休閒廣場
福祥世紀城和福祥超市
縣城新景象
全興橋
全興路夜景
污水淨化研究中心
集中供熱公司
居民小區名仕嘉園
金農商務酒店
孔家莊村休閒廣場
西紅廟村文化廣場
洗馬林村休閒廣場
郭磊莊舊村一角
豐勝莊村科普活動室
義興堡村村民議事室
萬全城步行街
南李家莊新民居
萬全中學科學樓
萬全中學圖書館
第三初級中學教學樓
實驗國小教學樓
萬全中學教學樓
育才國小教學樓
育才國小語音教學
縣第一幼稚園
2007年教師節暨萬全縣首屆十佳教師頒獎慶典
私立一中
萬全縣醫院門診樓
萬全縣中醫院門診樓
2005年10月,北京阜外醫院專家組來萬全義診
醫療下鄉
2005年迎新春機關幹部拔河賽
2007年8月大地偉業杯迎奧運藍球賽
2007年迎奧運環城長跑比賽
2003年縣城遷址二十周年[愛我萬全]大型文藝演出
2007年6月1日舉行了“和諧萬全”大型文藝演出
科技、文化、衛生三下鄉文藝演出
正月十五燈展
正月十五社火表演
彩色周末
萬全衛城
高廟堡村清末民國初年的喬家宅院
萬全縣革命烈士紀念碑
《萬全》創刊號
洗馬林玉皇閣
洗馬林玉皇閣中的經卷
萬全境內明長城及烽火台
玉龍山莊
霧柳山莊
白龍廟
《甜》原儒雲 作
《畫理想》孫振明 作
篆刻 任振業
《雄姿》張其善 作
郝舉 書
唐詩 張籍《成都曲》劉廣璋 書
《萬全縣誌》評審會會場
省、市縣誌評審專家與縣誌編委會及編輯人員合影
《萬全縣誌》編纂委員會與縣誌編輯部人員合影
萬全縣行政區劃圖
萬全縣城區地圖
河北省萬全縣SPOT衛星影像圖
凡例
目錄
概述
大事記
第一編 建置 區劃
第一章 地理位置
第二章 建置沿革
第三章 行政區劃
第四章 鄉鎮概覽
第一節 鄉鎮合併前概況
第二節 1996年鄉鎮合併後概況
第五章 村(街)、居民委員會
第一節 村街
第二節 居民委員會
第二編 環境與保護
第一章 自然環境
第一節 地質地貌
第二節 氣象水文
第三節 土壤植被
第二章 自然災害
第一節 氣象災害
第二節 地質災害
第三節 生物災害
第三章 環境保護
第一節 工作機構
第二節 環境污染
第三節 環保宣傳
第四節 污染防治
第五節 環境污染費徵收
第六節 環保執法
第三編 資源與管理
第一章 土地資源與管理
第一節 土地資源
第二節 管理
第二章 水資源與管理
第一節 水資源
第二節 水資源管理
第三章 礦產資源與管理
第一節 礦產資源
第二節 管理
第四章 生物資源與管理
第一節 生物資源
第二節 利用
第三節 管理
第五章 旅遊資源與開發管理
第一節 旅遊資源
第二節 管理
第三節 開發
第四編 人口與計畫生育
第一章 人口數量
第二章 人口變動
第一節 出生與死亡
第二節 人口遷移
第三節 人口流動
第三章 人口分布
第一節 地域分布
第二節 崗位分布
第四章 人口結構
第一節 性別結構
第二節 姓氏結構
第三節 年齡結構
第四節 婚姻結構
第五節 家庭結構
第六節 民族結構
第五章 人口素質
第一節 文化素質
第二節 生命素質
第六章 人口普查
第一節 普查內容
第二節 普查手段
第三節 普查機構
第七章 人口控制
第一節 宣傳教育
第二節 節育管理
第三節 優生優育
第四節 節育措施
第五節 工作機構
第五編 人物
第一章 人物傳略
蔡澤
羅綸
王無黨
羅得彥
王浚
劉福洪
霍老五
孫石夫
劉元
劉國廣
王喜金
郭中祥
李政軍
張天陶
閻忠
武烈
白延林
杜增榮
高建賢
劉金彪
原儒雲
喬建成
蔡德廣
李福萬
周維亭
王金城
趙永清
馮樹凱
第二章 名表
第六編 基礎設施建設
第一章 城鄉建設
第一節 縣城建設
第二節 村鎮建設
第三節 城鄉建設管理
第二章 交通設施
第一節 公路
第二節 鐵路
第三章 信息工程建設
第一節 郵政
第二節 通信(網通分公司)
第三節 移動
第四節 聯通
第五節 網站建設
第四章 水利工程建設
第一節 農田水利工程
第二節 水庫
第三節 防洪抗旱
第四節 飲水
第五節 水土保持及其京津風沙源治理
第六節 水利建設管理
第五章 電力工程建設
第一節 農網建設與改造
第二節 變電站建設
第三節 輸電線路改造
第四節 管理機構
第七編 改革開放
第一章 經濟體制改革
第一節 農村經濟體制改革
第二節 國有企業體制改革
第三節 巨觀調控體制改革
第四節 流通領域體制改革
第五節 市場體系培育和建立
第二章 政治體制改革
第一節 民主法制建設
第二節 黨政機關機構和人事管理制度改革
第三章 社會保障體制改革
第一節 基本養老制度改革
第二節 失業保險制度改革
第三節 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第四節 城鎮住房制度改革
第五節 職工醫療保險制度改革
第四章 社會事業體制改革
第一節 教育體制改革
第二節 科技體制改革
第三節 文化體制改革
第四節 衛生體制改革
第五章 經濟開發與開放
第一節 招商引資
第二節 橫向聯合與協作
第八編 經濟綜情
第一章 國民經濟運行情況
第一節 “七五”後兩年國民經濟運行情況
第二節 “八五”期間國民經濟運行情況
第三節 “九五”期間國民經濟運行情況
第四節 “十五”期間國民經濟運行情況
第二章 經濟結構
第一節 所有制結構
第二節 三次產業結構
第三節 產業內部結構
第四節 固定資產投資結構
第三章 經濟活動水平
第一節 生產水平
第二節 財政收支水平
第三節 總儲蓄、總就業水平
第四節 物價指數及消費品市場
第四章 居民生活
第一節 農村居民生活
第二節 城鎮居民生活
第九編 第一產業
第一章 第一產業綜合情況
第一節 生產條件
第二節 主要經濟指標
第二章 農業綜合開發
第一節 調整農業結構
第二節 農業產業化
第三節 示範園區建設
第四節 高新特產品開發
第五節 農業綜合開發管理
第六節 第一產業重點企業
第三章 種植業
第一節 糧食作物
第二節 經濟作物
第三節 蔬菜瓜類
第四節 農業機械化
第五節 種植業產值
第六節 種植業管理
第四章 林業
第一節 植樹造林
第二節 育苗工程
第三節 封山育林
第四節 退耕還林工程
第五節 重點林果工程
第六節 林業產值
第七節 林業管理
第八節 林業服務管理
第五章 畜牧業
第一節 畜禽養殖
第二節 特種養殖
第三節 畜牧業產值
第四節 畜牧業服務管理
第六章 水產養殖
第一節 魚類品種與養殖
第二節 水產養殖產值
第十編 第二產業
第一章 工業
第一節 化學工業
第二節 機械鑄造與軋鋼冶煉工業
第三節 建材工業
第四節 農副產品加工業
第五節 食品製造工業
第六節 工業布局與管理
第七節 電力供應和水的生產及其供應
第二章 採礦業
第一節 非金屬礦產儲量與開採
第二節 金屬礦產開採
第三章 建築業
第一節 建築隊伍
第二節 工程建築
第三節 建築業管理
第十一編 第三產業
第一章 市場體系
第一節 商貿市場
第二節 生產要素市場
第二章 商貿流通業
第一節 國有商業
第二節 供銷合作商業
第三節 個體私營商業
第四節 糧油貿易
第五節 物資流通
第六節 石油經營
第七節 菸草經營
第八節 醫藥經營
第九節 對外貿易
第三章 交通運輸業
第一節 公路運輸
第二節 鐵路運輸
第三節 交通運輸管理與監理
第四章 信息產業
第一節 郵政
第二節 電信
第三節 郵政、電信管理機構
第五章 金融保險業
第一節 金融業
第二節 保險業
第六章 社會服務業
第一節 餐飲業
第二節 旅館業
第三節 居民綜合商務服務業
第十二編 中國共產黨地方組織
第一章 黨員
第一節 黨員發展
第二節 黨員構成
第三節 組織生活
第二章 歷次代表會
第一節 中共萬全縣第六次代表大會
第二節 中共萬全縣第七次代表大會
第三節 中共萬全縣第八次代表大會
第四節 中共萬全縣第九次代表大會
第五節 代表會議
第三章 組織機構
第一節 中共萬全縣委員會
第二節 縣委工作機構
第三節 基層組織
第四節 紀律檢查委員會
第五節 領導方式
第四章 綜合黨務工作
第一節 組織工作
第二節 宣傳工作
第三節 紀律檢查
第四節 統一戰線工作
第五節 老幹部管理
第五章 重大決策
第一節 調整農業結構 確立農業產業化戰略
第二節 推進工業化建設 確立工業強縣戰略
第三節 統籌城鄉經濟 確立跨越發展戰略
第十三編 地方人民代表大會
第一章 萬全縣人民代表大會
第一節 人民代表
第二節 歷屆人民代表大會
第三節 人民代表監督視察與建議
第二章 縣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
第一節 辦事機構
第二節 人員構成
第三節 人民代表大會常委會例會
第四節 人大常委會工作
第十四編 地方人民政府
第一章 政府機構
第二章 政府主要會議
第三章 施政方法
第四章 施政輯要
第五章 重點工程
第十五編 綜合經濟管理
第一章 財政管理
第一節 財政預決算管理
第二節 農業四稅征管
第三節 國債資金管理
第四節 控制社會集團購買力管理
第五節 鄉鎮財政管理
第六節 財務與會計管理
第七節 國有資產管理
第八節 財政管理機構
第二章 稅務管理
第一節 稅類開徵
第二節 稅務登記管理
第三節 稅款徵收管理
第四節 稅收統計
第五節 稅務管理機構
第三章 計畫管理
第一節 計畫的制定
第二節 長期計畫
第三節 長期計畫的落實
第四節 高校畢業生就業分配安置
第五節 計畫管理機構
第四章 統計管理
第一節 統計報表管理
第二節 統計調查
第三節 統計服務
第四節 統計監督
第五節 統計管理機構
第五章 工商行政管理
第一節 個體私營經濟管理
第二節 企業登記管理
第三節 市場管理
第四節 經濟活動監管
第五節 經濟契約管理
第六節 商標、廣告管理
第七節 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
第八節 工商行政管理機構
第六章 質量技術監督管理
第一節 計量監督管理
第二節 標準化監督管理
第三節 產品質量監督管理
第四節 特種設備安全監察工作
第五節 質量技術監督行政執法
第六節 質量技術監督管理機構
第七章 物價管理
第一節 物價調控
第二節 價格關係
第三節 價格服務
第四節 收費管理
第五節 價格督促檢查
第六節 物價管理機構
第八章 審計管理
第一節 國家審計
第二節 內部審計
第三節 社會審計
第四節 審計調查
第五節 審計管理機構
第十六編 綜合政務管理
第一章 人事勞動和社會保障
第一節 人事及公務員(幹部)管理
第二節 勞動用工和勞動力管理
第三節 勞動工資管理
第四節 職工福利
第五節 勞動保護和社會保障
第六節 勞動就業
第七節 人事勞動和社會保障管理機構
第二章 民政管理
第一節 擁軍優屬
第二節 退伍軍人安置
第三節 社會救濟
第四節 社會福利
第五節 殘疾人事業
第六節 婚姻登記
第七節 殯葬管理
第八節 基層政權建設
第九節 地名管理
第十節 社團登記
第十一節 管理機構
第三章 扶貧開發
第一節 扶貧概況
第二節 扶貧資金投入
第四章 民族宗教管理
第一節 民族工作
第二節 宗教與宗教管理
第五章 華僑與台灣事務
第六章 建議與提案辦理
第一節 落實承辦單位
第二節 規範辦理制度
第七章 法制監督工作
第八章 信訪工作
第一節 信訪接待
第二節 信訪辦理
第三節 信息反饋
第四節 信訪機構
第十七編 政法
第一章 公安
第一節 機構
第二節 社會治安管理
第三節 打擊刑事犯罪
第四節 戶籍管理
第五節 出入境管理
第六節 交通管理
第七節 消防管理
第八節 網路監察
第九節 監所管理
第十節 打擊拐賣人口和毒品犯罪
第二章 檢察
第一節 檢察機關
第二節 刑事檢察
第三節 反貪污賄賂
第四節 瀆職侵權檢察
第五節 監所檢察
第六節 控告申訴檢察
第七節 民事行政檢察
第八節 檢察技術
第三章 審判
第一節 審判機關
第二節 審判制度
第三節 刑事審判
第四節 民事審判
第五節 經濟審判
第六節 行政審判
第七節 執行工作
第八節 審判監督
第四章 司法行政
第一節 機構設定
第二節 法制宣傳
第三節 人民調解
第四節 公證事務
第五節 律師事務
第六節 法律函授教育
第五章 社會治安綜合治理
第一節 “嚴打”鬥爭和治亂工作
第二節 基層基礎工作
第三節 安明小區建設
第四節 青少年教育工作
第五節 機構設定
第十八編 地方政治協商會議
第一章 政協機構
第二章 政協委員
第三章 政協會議
第四章 協商與監督
第五章 調查與視察
第六章 提案工作
第七章 學習與諮詢
第八章 文史工作
第九章 統戰聯誼
第十九編 人民團體
第一章 工會
第一節 代表大會
第二節 組織機構
第三節 主要活動
第二章 共產主義青年團 少先隊
第一節 代表大會
第二節 組織機構
第三節 組織建設
第四節 共青團工作和主要活動
第五節 少年先鋒隊
第三章 婦聯
第一節 代表大會
第二節 組織機構
第三節 主要活動
第四章 科學技術協會
第一節 代表大會與組織機構
第二節 主要活動
第五章 工商業聯合會
第一節 會員大會
第二節 主要活動
第六章 殘疾人聯合會
第一節 代表大會和組織機構
第二節 主要活動
第二十編 軍事
第一章 地方武裝機構
第二章 兵役
第一節 兵役制度
第二節 徵兵工作
第三章 民兵
第一節 民兵組織建設
第二節 民兵預備役建設
第三節 民兵政治工作
第四節 民兵軍事訓練
第五節 民兵其它活動
第四章 預備役炮營
第一節 組織機構
第二節 營連部建設
第三節 開展活動
第五章 其它軍事活動
第一節 支援地方
第二節 國防教育
第三節 人民防空
第二十一編 精神文明建設
第一章 文明創建活動
第一節 創建文明縣城
第二節 創建文明村鎮
第三節 創建文明行業
第四節 創建文明單位
第五節 創建文明家庭、文明小區
第六節 創建文明生態村
第二章 軍民共建活動
第一節 擁軍支前
第二節 擁政愛民
第三章 公民道德教育
第一節 崇尚先進教育
第二節 農村政策法紀教育
第三節 中國小德育教育
第四節 “創號爭手”活動
第五節 弘揚良風美德
第二十二編 教育
第一章 學前教育
第一節 發展規模
第二節 公辦幼稚園教育
第三節 民辦幼稚園教育
第二章 國小教育
第一節 發展規模
第二節 課程設定
第三節 教學管理
第四節 希望工程
第五節 重點國小簡介
第三章 中學教育
第一節 發展規模
第二節 學制與教學
第三節 中學管理
第四節 教學成果
第五節 中學簡介
第六節 希望工程
第七節 私立中學
第四章 綜合專業技術教育
第一節 農業技術教育
第二節 教育培訓
第三節 職業教育
第五章 成人教育
第一節 農民業餘教育
第二節 職工業餘教育
第三節 幹部業餘教育
第六章 教學研究
第一節 教研機構
第二節 教研活動
第三節 教研成果
第七章 教育管理
第一節 招生考試管理
第二節 教師隊伍管理
第三節 教育行政管理
第四節 教育經費來源與管理
第五節 勤工儉學管理
第六節 管理機構
第二十三編 科學技術
第一章 科技體制
第一節 管理體制
第二節 科技“雙放”和技術承包
第三節 民營科技
第二章 科技人員與科技獎勵
第一節 職稱評定
第二節 職稱考核
第三節 改善待遇
第四節 科技成效
第五節 科技獲獎
第三章 科技研究
第一節 農業科技研究
第二節 其它科技研究
第三節 農民科研機構
第四章 科技專業技術服務
第一節 氣象服務
第二節 地震服務
第三節 環境監測服務
第四節 規劃服務
第五節 工程技術服務
第五章 科技綜合服務
第一節 科技推廣服務
第二節 科技中介服務
第三節 科普服務
第六章 科學技術管理
第一節 科技管理機構
第二節 科技管理項目
第三節 科技“三項”經費管理
第四節 科技產權管理
第二十四編 文化
第一章 文化事業
第一節 管理機構
第二節 民眾文化
第三節 圖書與報刊
第四節 文化市場
第二章 文學藝術
第一節 文學創作
第二節 藝術創作
第三章 廣播電視事業
第一節 廣播
第二節 電視
第三節 有線電視
第四節 管理
第四章 檔案史志事業
第一節 檔案管理
第二節 黨史編研
第三節 地方志編修
第五章 文物
第一節 機構設定
第二節 名勝古蹟保護
第三節 館藏文物保護
第二十五編 衛生體育
第一章 衛生事業
第一節 衛生體制
第二節 疾病防治
第三節 醫療服務
第四節 衛生保健
第五節 醫政藥政管理
第二章 體育事業
第一節 民眾體育
第二節 競技體育
第三節 體育設施
第四節 體育事業管理
第二十六編 民情民俗
第一章 生活習俗
第一節 飲食習俗
第二節 服飾習俗
第三節 居住習俗
第四節 交通習俗
第五節 器具習俗
第二章 風俗習慣
第一節 人際交往
第二節 禮儀習俗
第三節 經濟習俗
第四節 節令習俗
第五節 惡習流弊
附錄
萬全縣人民政府關於進一步加快全縣民營經濟發展的意見
中共萬全縣委 萬全縣人民政府關於在全縣農村開展創建文明生態村活動的實施意見
《萬全縣2004年度文明生態村創建指導標準》萬全縣文明生態村創建指導標準(試行)
中共萬全縣委 萬全縣人民政府關於振興工業企業的意見
中共萬全縣委關於加快實現全縣經濟跨越式發展的決定
萬全縣創建全國科普示範縣的實施意見
萬全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摘錄)
政府工作報告(摘錄)--2007年4月28日在萬全縣第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
以農民增收為目標 大力推行農業產業化經營
提高執政能力 推進城鎮化進程
抓好五個著力點 加強執政能力建設
堅持用發展的辦法構建和諧社會
努力建設學習型創新型廉潔型領導班子
真正在實際工作中體現學習效果
深人推進“四化”戰略加快實現萬全在西段“一帶”率先崛起
對萬全縣加快發展現代農業的幾點思考
萬全縣革命烈士紀念碑記
對1992年版《萬全縣誌》勘誤補遺
限外大事記(2006~2008)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編後記
索引
萬全縣地方志編纂委員會及修志人員名單
著作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