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南農業大學

華南農業大學

華南農業大學(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簡稱“華農”,位於廣東省廣州市全國重點大學、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是一所以農業科學生命科學為優勢,廣東省人民政府和農業農村部共建的省部共建大學廣東省高水平大學建設高校,入選國家”特色重點學科項目“建設高校、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教育部首批”三全育人“改革試點高校、全國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範高校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接收院校、國家“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計畫”改革試點高校、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高等學校科技成果轉化和技術轉移基地、國家“111計畫”,粵港澳高校聯盟CDIO工程教育聯盟成員單位。

學校始創於1909年的廣東全省農事試驗場暨附設農業講習所。1952年,由原中山大學農學院嶺南大學農學院和廣西大學農學院畜牧獸醫系及病蟲害系的一部分合併成立華南農學院,隸屬農業部主管。1984年,更名華南農業大學。2000年,學校由農業部劃歸廣東省主管。

截至2024年3月,學校土地總面積8261畝,其中天河五山校部4457畝,增城教學科研基地3804畝,建築總面積140萬平方米;設有25個學院(部),開設98個本科專業;擁有12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13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2個博士專業學位類別,29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20個碩士專業學位類別;有教職工3390人,其中專任教師2626人;在校生5萬餘人(含留學生),其中本科生3.7萬餘人,研究生1.2萬餘人。

基本介紹

基本信息,知名校友,歷史沿革,學校前身,合併組建,辦學條件,院系專業,師資力量,教學建設,學科建設,學術研究,科研平台,科研成果,學術資源,合作交流,文化傳統,學校標識,精神文化,校區情況,天河五山校部,增城教學科研基地,現任領導,校園環境,2號樓,3號樓,4號樓,史展館,知名校友,所獲榮譽,

歷史沿革

學校前身

  • 中山大學農學院
1908年10月,廣東省勸業道委派農學博士唐有恆籌建廣東全省農事試驗場,試驗場附設農業講習所。
1909年,廣東全省農事試驗場成立,唐有恆任廣東全省農事試驗場場長兼農業教員講習所監督,該場選址廣州東門外鷗村。
1910年4月,農業講習所正式招生。5月,講習所奉命改為農業教員講習所,辦學層級“與高等學堂同等”。
1912年,農業講習所改稱為高等農林講習所。
1917年,廣東公立農業專門學校在高等農林講習所基礎上成立。
1921年8月,增設林學科,學制四年。
1924年6月,與廣東高等師範及法政大學合辦為廣東大學,設為農學院。
1926年7月,隨著廣東大學改名為國立中山大學,成為中山大學農科系。
1930年,為中山大學農科學院。
1931年,改為中山大學農學院。
  • 嶺南大學農學院
1916年9月3日,嶺南大學農學部成立,掛靠於文理科大學,本科制四年,高魯甫任院長。
1921年,學校副監督鐘榮光向廣東省政府申請成立嶺南農科大學,獲得批准,下設教育部、試驗部、營業部和推广部(勸農部)。教育部開設田藝科、園藝科、畜牧科、蠶桑科和農產製造科五科。本科學制四年。
1923年11月,廣東省省長廖仲愷特委託以該科為基礎在農大校內設立“廣東蠶絲改良局”,委任原蠶桑科主任考活兼任局長。
1927年,中央頒布私立學校立案規程,嶺南農科大學成為嶺南大學一個學院。該學院開設4年農業全科,發給理學士學位,學院另附設3年職業班。
1928年,學院大樓“十友堂”建成。
抗日戰爭爆發後,1938年10月12日,嶺南大學宣布停課,10月底遷往香港,借用香港大學校舍複課。
1940年,嶺大決定先將農學院遷回粵北坪石。11月13日,農學院三、四年級共30名學生在坪石開課。1941年8月,奉教育部令,農學院設農藝學系和園藝學系。1942年1月,農學院一二年級學生從香港趕來匯合。1944年至1945年間,嶺大農學院因需要先後遷往仙人廟、湖南汝城梅縣
1949年,農學院對原植物病理研究室進行擴充,成立植物病理系。
1950年,成立植物病理研究所。

合併組建

  • 華南農學院
1952年11月10日,在全國高校院系調整時,由中山大學農學院、嶺南大學農學院和廣西大學農學院畜牧獸醫系及病蟲害系的一部分合併成立華南農學院,隸屬農業部主管,毛澤東主席親筆題寫了校名。
華南農業大學
辦學歷史
1958年,從華南農學院、湖南林學院分離出廣東林學院獨立辦學。
1963年,湖南林學院遷往廣州與華南農學院林學系合併成立中南林學院(現中南林業科技大學),直屬國家林業部管理。
1970年10月,華南農學院與中南林學院合併為“廣東農林學院”,國家重點建設。
1974年,學校從廣州搬遷到湖南漵浦縣並更名為湖南林學院。
1975年,“廣東農林學院”拆分,兩校獨立辦學。
1977年9月,學校復名“華南農學院”。
1979年,學校被國務院列為全國重點大學,直屬農業部。
  • 華南農業大學
1984年9月,學校改制更名為“華南農業大學”。
1994年,農業部和廣東省人民政府簽署協定共同建設華南農業大學。
1999年,入選第一批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
2000年,國家深化高校管理體制改革,學校由農業部劃歸廣東省主管。
2004年12月,華南農業大學在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中被評為優秀。
2010年,入選國家“特色重點學科項目”建設高校。
2011年5月10日,“中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資料庫廣東省管理中心血樣採集點”掛牌儀式在華南農業大學隆重舉行。華南農業大學成為中華骨髓庫廣東分庫在高校設立的第一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血樣採集點。年底,入選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
2012年6月,廣東省人民政府與農業部共建華南農業大學。
2014年7月,華南農業大學被教育部評為“2014年度全國畢業生就業典型經驗高校”。10月,入選國家第一批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計畫項目試點高校。
2015年,華南農業大學成為廣東高水平大學重點建設高校。
2017年7月,華南農業大學入選全國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範高校;同月,被教育部評為”2017年度全國創新創業典型經驗高校“。
2018年10月,學校被教育部確定為首批“三全育人”綜合改革試點高校。11月,華南農業大學入選廣東省新一輪高水平大學建設計畫中的“高水平大學重點建設高校”。
2019年2月,學校被教育部認定為首批高等學校科技成果轉化和技術轉移基地
2020年7月,入選第二批高校國家智慧財產權信息服務中心建設名單。10月16日,入選國家知識產權局、教育部“2020年度國家智慧財產權試點高校名單”。
2021年5月15日,成為高等農林院校課程思政聯盟理事會員單位。9月,入選2021年廣東省自然教育基地名單。
2022年2月,華南農業大學入選第二輪世界一流大學與一流學科(“雙一流”)建設高校及建設學科名單。8月,華南農業大學15個科技小院獲國家支持建設。10月,華南農業大學南雄煙田香米產業研究院在南雄市鄉村振興服務中心正式揭牌成立。
2023年10月13日,參與發起成立廣東省鄉村振興智庫聯合會;12月9日,牽頭成立食品安全行業產教融合共同體;12月,發起成立廣東省高等教育學會新商科實驗教學專業委員會。
2024年2月28日,華南農業大學與上海市農業生物基因中心簽署全面戰略合作協定,揭牌成立華南農業大學節水抗旱稻綠色產業研究院。5月9日,華南農業大學冀中藥業創新研究中心揭牌成立。6月5日,華南農業大學南方大豆創新研究院揭牌成立。
華南農業大學
華南農業大學校門

辦學條件

院系專業

截至2024年3月,學校設有25個學院(部),開設98個本科專業,學科專業以農業科學、生命科學為優勢,農、工、文、理、經、管、法、藝等多學科協調發展。
華南農業大學院系專業一覽表
學院
專業名稱
學位門類
農學
農學
種子科學與工程
農學
生物育種科學
理學
植物保護
農學
蠶學
農學
動物科學
農學
智慧牧業科學與工程
農學
林學
農學
園林
農學
森林保護
農學
城鄉規劃
工學
草業科學
農學
風景園林
工學
旅遊管理
管理學
野生動物與自然保護區管理
農學
中藥資源與開發
理學
動物醫學
農學
動物藥學
農學
農業機械化及其自動化
工學
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
工學
工業設計
工學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
工學
車輛工程
工學
自動化
工學
機器人工程
工學
農林經濟管理
管理學
經濟學
經濟學
金融學
經濟學
工商管理
管理學
會計學
管理學
人力資源管理
管理學
市場行銷
管理學
國際經濟與貿易
經濟學
茶學
農學
園藝
農學
設施農業科學與工程
農學
食品科學與工程
工學
生物工程
工學
包裝工程
工學
食品質量與安全
工學
木材科學與工程
工學
套用化學
理學
材料化學
理學
製藥工程
工學
材料科學與工程
工學
能源與環境系統工程
工學
生物質能源與材料
工學
家具設計與工程
工學
土木工程
工學
水利水電工程
工學
建築學
工學
生物技術
理學
生物科學
理學
土地資源管理
管理學
社會工作
法學
公共事業管理
管理學
行政管理
管理學
勞動與社會保障
管理學
房地產開發與管理
管理學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理學
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
管理學
信息與計算科學
理學
網路工程
工學
數學與套用數學
理學
軟體工程
工學
統計學
理學
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
文學
大數據管理與套用
管理學
英語
文學
日語
文學
華南農業大學電子工程學院(人工智慧學院)
電子信息工程
工學
電子科學與技術
工學
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
理學
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
理學
人工智慧
工學
服裝設計與工程
工學
視覺傳達設計
藝術學
環境設計
藝術學
產品設計
藝術學
服裝與服飾設計
藝術學
動畫
藝術學
廣播電視編導
藝術學
表演
藝術學
音樂表演
藝術學
環境科學
理學
生態學
理學
地理信息科學
理學
環境工程
工學
資源環境科學
理學
測繪工程
工學
農業資源與環境
農學
漢語言文學
文學
歷史學
歷史學
法學
法學
哲學
哲學
海洋科學
理學
水產養殖學
農學
思想政治教育
法學

師資力量

截至2024年3月,學校現有教職工3390人,其中專任教師2626人(正高級481人,副高級958人);院士3人,國家級人才項目獲得者63人,省級人才項目獲得者107人;國家級教學名師4人。
其中,中國科學院院士1人,中國工程院院士2人,引進院士團隊1個,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5人,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7人,國家優秀青年基金獲得者5人,國家特支計畫(萬人計畫)12人,廣東省領軍人才2人,廣東省特支計畫27人,廣東省高等學校珠江學者崗位計畫25人,人(事)社部“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8人,教育部跨/新世紀優秀人才培養計畫12人,廣東省“千百十工程”國家級培養對象5人,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6人,農業部農業科研傑出人才4人。
師資力量
類別
姓名
中國科學院院士
中國工程院院士
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
劉耀光、楊增明、唐明、秦啟偉、劉雅紅、馮耀宇、劉健華、儲成才、王應祥
國家優秀青年基金獲得者
田江、王少奎、羅春玲、徐振林、沈永義
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
楊洲、廖明、吳珍芳、鄧詣群、聶慶華、雷紅濤
農業部農業科研傑出人才
廖明、李建國、劉雅紅、楊洲
國家級教學名師
曹廣福、駱世明、羅錫文、蔣愛民
國家級教學團隊
團隊名稱
立項時間
負責人
農業機械學教學團隊
2009
羅錫文
農科生態學系列課程教學團隊
2007
駱世明
動物醫學本科專業教學團隊
2008
辛朝安
資料來源:

教學建設

截至2024年3月,學校有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27個、國家級特色專業12個、專業綜合改革試點2個、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計畫改革試點專業8個以及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42門和多門國家級精品課程、精品視頻公開課、精品資源共享課、精品線上開放課程。
質量工程
建設項目
專業名稱
國家級特色專業
農業機械化及其自動化、植物保護、農林經濟管理、生物技術、動物科學、食品科學與工程、農學、園藝、動物醫學、茶學、食品質量與安全、林學
國家專業綜合改革試點
動物科學、農業機械化及其自動化
國家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計畫改革試點專業
拔尖創新型(農學、植物保護、園藝、林學)、複合套用型(動物科學、動物醫學、食品科學與工程、農林經濟管理)
國家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植物生物學基礎實驗教學中心、農業工程實驗教學中心、動物科學基礎實驗教學中心、獸醫學實驗教學中心
國家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
華南農業大學-四川華迪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工程實踐教育中心、華南農業大學理科實踐教育基地
國家級農科教合作人才培養基地
中山生豬農科教合作人才培養基地、江門水稻農科教合作人才培養基地、雲浮肉雞農科教合作人才培養基地、湛江荔枝龍眼農科教合作人才培養基地
國家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
動物生產與疾病防控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
精品課程
類別
課程名稱
國家級精品課程
禽病學
農業生態學
獸醫藥理學
大學數學(農科)
農業機械學
遺傳學
畜產食品工藝學
植物化學保護
普通昆蟲學
食品營養學
/
/
國家級精品視頻公開課程
生態文明之路
壓花藝術基礎
農業機械學
畜產食品工藝學
禽病學
植物化學保護
食品營養學
獸醫藥理學
/
國家級雙語教學示範課程
農業生態學
畜產食品工藝學
小動物寄生蟲病學
資料來源:
截至2024年3月,學校近兩屆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5項(其中主持獲一等獎1項,二等獎3項)。
學校部分教學成果獲獎
項目名稱
級別
獲獎時間
基於“三本位”理念,協同培養卓越農林人才的研究與實踐
國家級一等獎
2018
以產業發展為導向的農業工程類專業建設研究與實踐
國家級二等獎
2014
契合社會發展需要的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人才培養體系構建與實踐
國家級二等獎
2014
以立體教材和課程網路平台建設為核心,全面提升“畜產食品工藝學”教學質量
國家級二等獎
2009
資料來源:

學科建設

截至2024年3月,學校有13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2個博士專業學位類別,29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20個碩士專業學位類別。作物學入選國家“一流建設學科”,獲批10個廣東省高水平大學建設計畫重點建設學科。植物學與動物學、農業科學進入ESI全球排名前1‰;植物學與動物學、化學、農業科學、材料科學、環境科學與生態學、微生物學、生物學與生物化學、工程學、分子生物學與遺傳學、免疫學、計算機科學、藥理學與毒理學、社會科學總論(依被引次數排序)13個學科進入ESI全球排名前1%。
學科建設
類別
學科名稱
國家“雙一流”建設學科
作物學
國家二級學科重點學科
作物遺傳育種、農業昆蟲與害蟲防治、農業經濟管理、果樹學、預防獸醫學
國家二級學科重點(培育)學科
農業機械化工程
國家林業局重點學科
植物學、林學
原農業部重點學科
植物病理學、農業機械化工程、預防獸醫學、生態學、作物遺傳育種
廣東省一級學科攀峰重點學科
農業工程、食品科學與工程、作物學、園藝學、植物保護、獸醫學、農林經濟管理
廣東省一級學科優勢重點學科
生物學、生態學、畜牧學、林學、農業資源與環境
廣東省二級學科特色重點學科
金融學、套用數學、套用化學、木材科學與技術
廣東省“沖一流、補短板、強特色”提升計畫重點建設學科
獸醫學、農業工程、食品科學與工程、作物學、園藝學、植物保護、獸醫學、農林經濟管理、低碳農業、智慧農業
學位授予
類別
學科名稱
博士後科研流動站
作物學、生物學、獸醫學、農業工程、食品科學與工程、畜牧學、植物保護、園藝學、農林經濟管理、生態學、農業資源與環境、林學
博士學位一級學科
生物學、生態學、農業工程、林業工程、食品科學與工程、風景園林學、作物學、園藝學、農業資源與環境、植物保護、畜牧學、獸醫學、林學、農林經濟管理
博士專業學位類別
獸醫
碩士學位一級學科
農業工程、作物學、園藝學、生物學、農業資源與環境、植物保護學、畜牧學、獸醫學、套用經濟學、科學技術史、數學、生態學、機械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化學工程與技術、環境科學與工程、食品科學與工程、風景園林學、林學、草學、管理科學與工程、農林經濟管理、公共管理學
碩士專業學位類別
金融、法律、社會工作、翻譯、電子信息、機械、材料與化工、資源與環境、土木水利、
生物與醫藥、農業、獸醫、風景園林、林業工商管理、公共管理、會計、工程管理、藝術

學術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4年3月,學校現有亞熱帶農業生物資源保護與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農業裝備技術全國重點實驗室、豬禽種業全國重點實驗室、動物疫病防控全國重點實驗室、綠色農藥全國重點實驗室、國家植物航天育種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家生豬種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人獸共患病防控制劑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廣東)、畜禽育種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廣東)、國家獸醫微生物耐藥性風險評估實驗室、畜禽產品精準加工與安全控制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廣東)、國家精準農業航空施藥技術國際聯合研究中心、國家禽流感專業實驗室(廣州)、國家非洲豬瘟區域實驗室(廣州)等14個國家級科研平台,省部級科研平台116個,廣東省高校特色新型智庫3個;設立了鄉村振興研究院和新農村發展研究院,校地企共建產學研新型研發機構49個;與政府共建鄉村振興研究院地方分院3個、新農村發展研究院地方分院7個。
類別
名稱
全國農業科研創新團隊
獸用抗菌藥安全評價創新團隊(劉雅紅)、荔枝花果發育理論與栽培技術創新團隊(李建國)、水果生產裝備創新團隊(楊洲)、重大動物疫病防控團隊(廖明)
國家級科研平台
序號
實驗室名稱
批准部門
成立時間
學院
負責人
1
科技部
2009
農學院
陳志強
2
亞熱帶農業生物資源保護與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
科技部
2011
生命科學學院
劉耀光
3
人獸共患病防控制劑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
國家發改委
2011
獸醫學院
廖明
4
科技部
2013
動科學院
吳珍芳
5
畜禽育種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
國家發改委
2013
動科學院
吳珍芳
6
國家獸醫微生物耐藥性風險評估實驗室
國家發改委
2014
獸醫學院
劉雅紅
7
畜禽產品精準加工與安全控制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
國家發改委
2016
食品學院
孫遠明
8
國家精準農業航空施藥技術國際聯合研究中心
科技部
2016
工程學院
蘭玉彬
農業農村部科研平台
序號
科研平台名稱
批准部門
成立時間
學院
負責人
1
農業部獸用疫苗創製重點實驗室
農業農村部
2011
獸醫學院
任濤
2
農業部水田農業裝備技術重點實驗室
農業農村部
2011
工程學院
羅錫文
3
農業農村部
2011
農學院
鐘國華
4
農業部雞遺傳育種與繁殖重點實驗室
農業農村部
2011
農學院
張細權
5
農業農村部
2011
資環學院
王建武
6
農業農村部
2011
資環學院
李永濤
7
農業農村部
2011
林風學院
謝君
8
農業部華南地區園藝作物生物學與種質創製重點實驗室
農業農村部
2011
園藝學院
林順權
10
農業部華南動物營養與飼料科學觀測實驗站
農業農村部
2011
動科學院
江青艷
11
農業部華南水稻病蟲科學觀測實驗站
農業農村部
2011
農學院
周國輝
12
農業部華南地區作物栽培科學觀測實驗站
農業農村部
2011
農學院
唐湘如
13
農業部農產品貯藏保鮮質量安全風險評估實驗室(廣州)
農業農村部
2011
食品學院
孫遠明
9
農業部人獸共患病重點實驗室
農業農村部
2016
獸醫學院
廖明
15
南方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科研基地
農業農村部
2016
工程學院
羅錫文
14
甘蔗機械全程機械化科研基地
農業農村部
2017
工程學院
劉慶庭
16
國家農產品冷鏈物流裝備研發專業中心
農業農村部
2018
工程學院
呂恩利
17
國家非洲豬瘟區域實驗室(廣州)
農業農村部
2019
獸醫學院
廖明
教育部科研平台
序號
科研平台名稱
批准部門
成立時間
依託學院
負責人
1
天然農藥與化學生物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教育部
2003
農學院
徐漢虹
2
生物防治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教育部
2006
農學院
邱寶利
3
南方農業機械與裝備關鍵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教育部
2007
工程學院
羅錫文
4
植物航天育種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教育部
2007
農學院
陳志強
5
南方園藝產品保鮮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教育部
2009
園藝學院
陸旺金
6
生物基材料與能源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教育部
2019
材能學院
鐘新華
自然資源部科研平台
序號
科研平台名稱
批准部門
成立時間
依託學院
負責人
1
自然資源部建設用地再開發重點實驗室
自然資源部
2012
資環學院
胡月明
廣東省發改委科研平台
序號
科研平台名稱
批准部門
成立時間
依託學院
負責人
1
廣東省人獸共患病防控制劑工程實驗室
廣東省發改委
2010
獸醫學院
廖明
廣東省重點實驗室
序號
科研平台名稱
批准部門
成立時間
依託學院
負責人
1
廣東省科技廳
2001
獸醫學院
曾振靈
2
廣東省(廣州市)果蔬保鮮重點實驗室
廣東省科技廳
2002
園藝學院
陸旺金
3
廣東省科技廳
2003
農學院
張桂權
4
廣東省科技廳
2006
獸醫學院
張桂紅
5
廣東省科技廳
2008
食品學院
孫遠明
6
廣東省科技廳
2009
動科學院
張細權
7
廣東省科技廳
2010
林風學院
陳曉陽
8
廣東省科技廳
2011
資環學院
胡月明
9
廣東省科技廳
2012
農學院
張煉輝
10
廣東省農業生物蛋白質功能與調控重點實驗室
廣東省科技廳
2012
生科院
鄧詣群
11
廣東省獸醫臨床重大疾病綜合防控重點實驗室
廣東省科技廳
2013
獸醫學院
李守軍
12
廣東省生物農藥創製與套用重點實驗室
廣東省科技廳
2015
農學院
邱寶利
13
廣東省動物營養調控重點實驗室
廣東省科技廳
2017
動科學院
江青艷
14
廣東省功能食品活性物重點實驗室
廣東省科技廳
2018
食品學院
曹庸
15
廣東省生態循環農業重點實驗室
廣東省科技廳
2019
資環學院
章家恩
廣東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序號
科研平台名稱
批准部門
成立時間
依託學院
負責人
1
廣東省畜禽產品加工工程技術研究開發中心
廣東省科技廳
2012
食品學院
蔣愛民
2
廣東省農業航空套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廣東省科技廳
2013
工程學院
羅錫文
3
廣東省食品安全檢測與風險控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廣東省科技廳
2013
食品學院
孫遠明
4
廣東省獸用中藥與天然藥物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廣東省科技廳
2013
生科院
吳鴻
5
廣東省服裝創新設計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廣東省科技廳
2013
藝術學院
金憓
6
廣東省土地信息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廣東省科技廳
2015
資環學院
胡月明
7
廣東省天然活性物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廣東省科技廳
2015
食品學院
曹庸
8
廣東省現代生態農業與循環農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廣東省科技廳
2015
資環學院
章家恩
9
廣東省木本飼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廣東省科技廳
2015
林風學院
陳曉陽
10
廣東省草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廣東省科技廳
2015
生科院
郭振飛
11
廣東省蠶桑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廣東省科技廳
2015
動科學院
鐘仰進
12
廣東省昆蟲行為調控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廣東省科技廳
2015
農學院
曾鑫年
13
廣東省光學農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廣東省科技廳
2015
材能學院
劉應亮
14
廣東省農產品冷鏈物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廣東省科技廳
2015
工程學院
呂恩利
15
廣東省農業害蟲生物防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廣東省科技廳
2015
農學院
吳建輝
16
廣東省農業養殖物聯網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廣東省科技廳
2015
數信學院
劉財興
17
廣東省寵物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廣東省科技廳
2015
獸醫學院
李守軍
18
廣東省設施園藝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廣東省科技廳
2015
園藝學院
陳日遠
19
廣東省生物農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廣東省科技廳
2015
農學院
張志祥
20
廣東省微生態製劑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廣東省科技廳
2015
食品學院
林俊芳
21
廣東省山地果園機械創新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廣東省科技廳
2015
工程學院
吳偉斌
22
廣東省油茶種植與加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廣東省科技廳
2015
食品學院
吳雪輝
23
廣東省農情信息監測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廣東省科技廳
2015
電子工程學院
王衛星
24
廣東省荔枝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廣東省科技廳
2015
園藝學院
王惠聰
25
廣東省現代養豬數據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廣東省科技廳
2015
獸藥廠
武力
26
廣東省蔬菜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廣東省科技廳
2016
園藝學院
曹必好
27
廣東省農田土壤污染防控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廣東省科技廳
2016
資環學院
李永濤
28
廣東省家具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廣東省科技廳
2016
材能學院
胡傳雙
29
廣東省水稻移栽機械裝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廣東省科技廳
2017
工程學院
馬旭
30
廣東省農林生物質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廣東省科技廳
2017
林風學院
謝君
31
廣東省農業大數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廣東省科技廳
2017
數信學院
肖德琴
32
廣東省動物病毒載體疫苗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廣東省科技廳
2017
動科學院
謝青梅
33
廣東省農業水土信息無人機遙感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廣東省科技廳
2017
水利學院
叢沛桐
34
廣東省水產免疫與健康養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廣東省科技廳
2018
海洋學院
劉文生

科研成果

截至2024年3月,學校獲國家科學技術獎12項,實現國家科技進步、技術發明和自然科學三大獎全覆蓋。
華南農業大學獲國家科學技術獎項目
年度
項目名稱
獲獎類別
2020
基於北斗的農業機械自動導航作業關鍵技術及套用
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
2020
優勢天敵昆蟲控制蔬菜重大害蟲的關鍵技術及套用
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
2019
動物專用新型抗菌原料藥及製劑創製與套用
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
2019
植物源油脂包膜肥控釋關鍵技術創建與套用
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
2019
豬健康養殖的飼用抗生素替代關鍵技術及套用
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
2019
飼草優質高效青貯關鍵技術與套用
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
2019
稻田鎘砷污染阻控關鍵技術與套用
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
2018
雜交稻育性控制的分子遺傳基礎
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
2018
作物多樣性控制病蟲害關鍵技術及套用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2018
水稻精量穴直播技術與機具
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
2014
兩系法雜交水稻技術研究與套用
國家科學技術特等獎
2014
荔枝高效生產關鍵技術創新與套用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2013
重要動物病毒病防控關鍵技術研究與套用
國家科學技術一等獎
2013
水田雜草安全高效防控技術研究與套用
國家科學技術二等獎
2011
有機固體廢棄物資源化與能源化綜合利用系列技術及套用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2010
魚藤酮生物農藥產業體系的構建及關鍵技術集成
國家科學技術二等獎
2010
農業食品中有機磷農藥等殘留快速檢測技術與套用
國家科學技術二等獎
2010
枇杷系列品種選育與區域化栽培關鍵技術研究套用
國家科學技術二等獎
2010
無煙不燃木基複合材料製造關鍵技術與套用
國家科學技術二等獎
2009
桔小實蠅種群持續控制基礎研究及關鍵技術系統研究與套用
國家科學技術二等獎
2008
南方主要易腐易褐變特色水果貯藏加工關鍵技術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2007
工廠化農業(園藝)關鍵技術研究與示範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2006
H5亞型禽流感滅活疫苗的研製及套用
國家科學技術一等獎
2004
優質肉雞產業化研究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2003
南方紅黃壤土地區綜合治理與農業可持續發展技術研究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2002
果菜采後處理及貯運保鮮工程技術研究與開發利用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資料來源:

學術資源

截至2023年底,館藏總量達到1126.39萬冊(紙本文獻279.26萬冊,電子資源折合館藏847.13萬冊)。文獻信息資源覆蓋學校全部學科,已形成多學科、多載體,以熱帶、南亞熱帶農業科學、生命科學文獻為特色和優勢的文獻保障體系。各類文獻信息資源使用效果良好,近五年年均主頁訪問量300萬次以上、紙本圖書外借量6萬冊以上、電子資源檢索超過2億次、全文下載超1200萬篇次。
《華南農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華南農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設有綜述、農學·園藝·土壤肥料、植物保護、生物學、林業科學、動物科學與獸醫學、農業工程與食品科學等欄目,被《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遴選為中國綜合性農業科學核心期刊,2004年獲全國高校優秀科技期刊一等獎,獲第三屆國家期刊獎百種重點期刊,2006、2008、2010年連續三屆榮獲中國高校精品科技期刊獎,2012、2014中國高校優秀科技期刊。
《華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華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為社科類綜合性中文核心期刊,主要刊登經濟管理、文史哲類人文社科領域的研究性學術論文,為CSSCI來源期刊,RCCSE中國權威學術期刊。

合作交流

截至2024年3月,學校已與46個國家和地區的148所大學及研究機構簽訂了235份合作協定或備忘錄,成立廣州都柏林國際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獲批3項國家高等學校學科創新引智基地(簡稱“111計畫”);加入粵港澳高校聯盟,與港澳台地區大學的學術交流日益加強。獲批牽頭打造“科創中國”“一帶一路”國際農業有害生物技術綠色防控專業科技創新院和“科創中國”中國-巴基斯坦大豆產業科技創新院;牽頭組建的“中國-拉丁美洲農業教育科技創新聯盟”影響廣泛,已有中國和拉美15個國家的68所院校及科研機構入盟,與教育部中外語言交流合作中心以及巴西、墨西哥等高校共建全球首批“中文+農業科教發展中心”項目。

文化傳統

學校標識

校徽為圓形,以綠色為標準色,由學校中英文名稱和字母“A”、“U”組成。“A”代表AGRICULTURAL,以五條曲線組成,象徵學科的多科性和學校的不斷改革發展。“U”代表UNIVERSITY,分以兩片綠葉抽象的造型,並與“A”的中圓點結合,寓意人才培養、成長成才;圖案下方是學校辦學起始年份“1909”字樣。
華南農業大學
校徽
校旗為白色長方形旗幟,左上角印有綠色校徽,中央印有中英文校名。

精神文化

校慶日為每年11月10日。
修德,博學,求實,創新
釋義:修德,是立國正身之根本。“為政以德”、“以德安邦”、“以德修身”。作為大學生,修德必須先修為人之德,然後才能修好為學之德。
博學,源自《論語·雍也》“君子博學於文,約之以禮”,《禮記·中庸》提到“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同時,“博”意味著博大和寬容,“博學多才”、“博古通今”、“博大精深”、“博採眾長”,只有博大和寬容,才能做到文理兼容、百科兼納。
求實是一種態度、作風,更是一種思想、精神。求實作為一種態度,強調踏實做事、嚴謹治學,一絲不苟,;求實作為一種作風,品格敦實厚重,對人不說謊,考試不作弊,作品不剽竊;求實作為一種思想,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尊重科學,尊重真理;求實作為一種精神,追求真理,不惟書,不惟上,只惟實,具有批判精神和創新精神。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大學是繼承和發揚創新精神的神聖殿堂,更是孕育和培養創新思想和創新人才的搖籃。勇於創新、善於創新,是一個人在學習和工作中取得成就的重要因素。
華南農業大學
校訓
張岳恆作詞、岳曉雲作曲
為了綠色的希望,我們匯聚在科學的殿堂
修德博學、求實創新
書山登攀我們知難而上
為了金色的理想,我們遨遊在知識的海洋
知行合一、自強不息
學海泛舟我們雲帆高揚
啊!白雲山下——我們播下綠色的希望
啊!珠江水旁——我們放飛金色的理想
今天,我們是奮發向上的芬芳桃李
明天,我們是振興中華的國家棟樑
我們是振興中華的國家棟樑
華南農業大學
校歌歌譜

校區情況

天河五山校部

天河五山校部占地4457畝,地處廣州市中心,南有捷運,西鄰客運,捷運3號線5站直達珠江新城,十多條公交線路穿梭而過,分布有六大宿舍區、六大飯堂、六大教學樓,有4個標準運動場、2個標準游泳池、2個綜合訓練館、多種球類訓練場。
華南農業大學
天河五山校部

增城教學科研基地

增城教學科研基地位於廣州市增城區寧西街太新路108號,占地面積達到3804畝,它坐落於南樵山(又稱南香山)的西側,此地為“廣東三樵”之一。基地內設有16個不同的功能區,這些區域涵蓋了農事訓練區、南方紅壤測試區、水田旱作試驗區等多個專業領域,旨在滿足專業實習、科學試驗、示範推廣和成果套用的需求。在設施方面,基地已建成16個植物種質資源圃,這些資源圃相對完備。此外,還建有溫室大棚等設施,總面積超過1.9萬平方米,同時配備了一幢4200平方米的教學大樓。
華南農業大學
增城教學科研基地

現任領導

現任領導
職務
姓名
黨委副書記、校長
黨委書記
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廣東省監委駐華南農業大學監察專員
黨委副書記
丁紅星
副校長
黨委常委、副校長
參考資料:

校園環境

2號樓

該樓坐東朝西(方向270度),通寬46米,通深22米,占地面積1012平方米。樓是中西合璧的三層宮殿式建築,紅牆綠瓦。台基是磨石米。屋頂為廡殿頂,琉璃瓦正脊,兩端有龍頭含住正脊。屋檐有綠色琉璃瓦當和如意形滴水。4條垂脊上有走獸5件脊飾,分別是雙角龍、馬、狗、貔貅、麒麟,前面有仙人騎馬。正面二、三層有檐廊,有6根巨大的紅色檐柱。檐下有一重以綠、黃為主色調的宮廷彩繪,與檐柱構成華表狀。二、三層陽台有象牙色欄桿,望柱上飾以浮雕祥雲紋,古香古色。正面大門前面有一路台階,寬5.6米,左右有欄桿扶手,亦飾有祥雲浮雕。二樓門額上刻“華南農學院”。
華南農業大學
2號樓

3號樓

該樓坐西朝東(方向90度),通寬44米,通深24米,占地面積1056平方米。前有大塊草坪和空地,四周風景優美,視野開闊。這是一座中西合璧的3層宮殿式建築,紅牆綠瓦,台基是磨石米。屋頂為廡殿頂,綠色琉璃瓦正脊,兩端被龍頭含住。屋檐有綠色琉璃瓦當和如意形滴水。4條垂脊上有雙角龍和走獸五件,分別是馬、狗、貔貅、麒麟和鵬,前面有仙人騎馬。檐下有仿木斗拱,上面的裝飾非常漂亮。正面二樓和三樓有檐廊,有六根巨大的紅色檐柱。檐下額枋上飾以紅、藍、綠為主色調的宮廷彩繪,看起來非常氣派,很有一種古典美。檐廊邊上有朱紅色欄桿,望柱上飾以浮雕葫蘆壽桃。大門前面有3路台階直上二樓,台階寬5.6米,長8米,每路台階兩旁都有欄桿扶手,裝飾與檐廊邊上的裝飾相同,最下面一根望柱的下側有抱鼓石,上有浮雕紋飾。
華南農業大學
3號樓

4號樓

該樓坐西朝東(方向90度),通寬44米,通深24米,占地面積1056平方米。前有大塊草坪和空地。這是一座中西合璧的3層宮殿式建築,紅牆綠瓦,台基是磨石米。屋頂為廡殿頂,綠色琉璃瓦正脊,兩端被龍頭含住。屋檐有綠色琉璃瓦當和如意形滴水。4條垂脊上有雙角龍和走獸五件,分別是馬、狗、貔貅、麒麟和鵬,前面有仙人騎馬。檐下有仿木斗拱,上面的裝飾非常漂亮。正面二樓和三樓有檐廊,有六根巨大的紅色檐柱。檐下額枋上飾以紅、藍、綠為主色調的宮廷彩繪,看起來非常氣派,很有一種古典美。檐廊邊上有朱紅色欄桿,望柱上飾以浮雕葫蘆壽桃。大門前面有3路台階直上二樓,台階寬5.6米,長8米,每路台階兩旁都有欄桿扶手,裝飾與檐廊邊上的裝飾相同,最下面一根望柱的下側有抱鼓石,上有浮雕紋飾。
華南農業大學
4號樓

史展館

該樓坐西朝東(方向90度),通寬107米,通深42米,占地面積4494平方米。前有草坪,風景秀麗,視野開闊。風格為中西合璧的宮殿式建築,整個建築氣勢磅礴,美觀大方。形制上有一些特別之處,正面呈凹字形,分為主樓和襯樓,主樓前面還有一個卷棚頂的歇山頂門廊,布局比較合理。從細部特徵看,無論主樓、襯樓,抑或是前面門廊屋脊上的裝飾都很精美,也比較典型。門廊兩邊欄桿望柱上的浮雕比較精緻,檐下的彩繪也非常有古典美。樓為三層建築,紅磚綠瓦,平面上呈凹字形,中間是主樓,兩邊是襯樓,是原中山大學的主體樓。主樓屋頂為廡殿式,綠色雙龍頭含琉璃正脊,垂脊上有走獸五件,分別是獅、羊、貔貅、麒麟和鵬,前面有仙人騎馬。屋檐有綠色琉璃瓦當和如意形滴水。
華南農業大學
校史展館

知名校友

知名校友
類別
姓名
備註
學術界
丁穎
被譽為“中國稻作學之父”
鄧植儀
農業教育家,土壤學家
林業教育家,林業科學家
李沛文
教育家,農業科學家
張巨伯
中國昆蟲學奠基人之一,農業教育家
陳煥鏞
植物分類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
杜雷
黨委書記,院長
鐘榮光
中國愛國教育家,社會活動家
唐有恆
農業教育家,農業科學家
植物學家,中國現代植物分類學的奠基人之一
黃承先
國民革命軍第一軍政治部主任,烈士
中國科學院院士
趙善歡
中國科學院院士
盧永根
中國科學院院士
龐雄飛
中國科學院院士
鄭儒永
中國科學院院士
中國工程院院士
羅錫文
中國工程院院士
林鴻宣
中國科學院院士
陳保善
廣西大學副校長
吳清平
廣東省微生物研究所黨委書記、所長
政界
羅富和
十一屆全國政協副主席
阮功丹
越南前副總理
溫思美
十一屆全國政協委員
蘇澤群
中共廣州市委政法委副書記
鄧海光
中共廣東省茂名市委書記
十九屆中央候補委員,中央人民政府駐澳門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副主任
李和平
羊城晚報報業集團黨委副書記
林樹漢
廣東省絲綢紡織集團黨委副書記
陳玉駒
美國紐約中華公所主席
周安靖
美國紐約州州議會貢獻獎獲得者、美國總統義工獎獲獎者
企業界
萬玉華
霸王國際集團總裁
歐吉陽
惠州市日升昌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廣東十大經濟風雲人物、溫氏集團總裁
資料來源:

所獲榮譽

獲獎時間
獎項名稱
2004年5月
廣州市2003年無償獻血先進集體
2022年4月
華南農業大學園藝學院2019級園藝專業園藝(丁穎創新班)團支部被授予“廣東省五四紅旗團支部”稱號
2022年5月
華南農業大學盧永根先進事跡陳列展被評選為2022年科學家精神教育基地,序號第102
2022年12月
華南農業大學科技園入選為2022年廣東省省級大學科技園
2023年5月
華南農業大學南方農業機械與裝備關鍵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團隊入圍第二十五屆廣東青年五四獎章集體名單
2023年6月
入選首批全國健康學校建設單位名單
2023年9月
2020—2021年度廣州市無償獻血和臨床用血先進單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