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中抗日根據地(華中根據地)

華中抗日根據地

華中根據地一般指本詞條

華中抗日根據地的區域主要包括江蘇絕大部分,安徽、湖北、河南、浙江和湖南的一部分。從1938年4月開始,新四軍各支隊相繼挺進華中各個地區開展游擊戰,建立根據地。1938年4月,粟裕率新四軍先遣支隊深入華中敵後,開展游擊戰爭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華中抗日根據地
  • 外文名:Central China Anti Japanese base areas
  • 時期:抗日時期
  • 地區:中國華中
  • 政黨:中國共產黨
  • 主要人物:粟裕
1937年冬,上海、南京等地相繼淪陷。中共華中各地方組織發動民眾,宣傳抗日,組織武裝。1938年春,新四軍軍長葉挺和中共中央東南分局(後改為東南局)書記、新四軍副軍長項英,指揮新四軍部隊尋膠挺進華中敵後,開展游擊戰爭,創建抗日根據地。4月初,新四軍軍部由南昌到達皖南岩寺(8月移到涇縣雲嶺),4月下旬,新四軍先遣支隊開赴蘇南敵後;新四軍第4支隊由皖西霍山進抵皖中舒城、無為地區。6~7月間,第1、第2支隊由皖南岩寺進入蘇南,開創以茅山為中心的蘇南根據地;第3支隊由岩寺進至皖南長江沿線。10月,新四軍游擊支隊(後改編為第6支隊)挺進豫東。1939年1月,新四軍豫鄂獨立游擊大隊(後相繼整編為豫鄂獨立游擊支隊和豫鄂挺進縱隊)向武漢外圍挺進,深入豫南、鄂東、鄂中敵後,開闢鄂豫邊根據地。2月下旬~3月中旬,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周恩來到皖南,傳達了中共六屆六中全會關於發展華中的精神。1940年1月,中共中央明確了新四軍向南鞏固、向東作戰、向北發展的戰略任務。1939年5月,新四軍江北指揮部成立後,整編第4支隊,組建第5支隊,展開於淮南津浦鐵路(天津―浦口)兩側地區。新四軍游擊支隊會同八路軍蘇魯豫支隊、隴海南進支隊,開闢了豫皖蘇邊、蘇皖邊等根據地。11月,新四軍江南指揮部成立,統一領導蘇南部隊。與此同時,中共中央中原局書記劉少奇抵達華中敵後,為貫徹執行中共中央發展華中的戰略方針,沿途指導各地黨的工作,傳達中央的戰略意圖。12月至1940年2月,主持召開三次中原局會議,決定了向西防禦,向東發展,開闢蘇北的方針和普遍建立根據地的任務,並領導淮南軍民迅速鞏固、發展了皖東根據地,使華中抗日根據地的建設進入一個新的發展時期。1940年5月,八路軍第2縱隊主力南下華中,後與新四軍第6支隊合編為八路軍第4、第5縱隊。第5縱隊隨即東進淮海地區。7月,新四軍江南指揮部率主力北渡長江,組建蘇北指揮部,於10月取得黃橋自衛戰勝利後,在鹽城、東台間的白駒鎮與八路軍第5縱隊一部會師,合力開闢蘇北、蘇中根據地。11月,成立華中新四軍八路軍總指揮部,葉挺、陳毅分任正、副總指揮,劉少奇任政治委員,統一領導華中新四軍和八路軍。在中原局、東南局領導下,華中抗日根據地軍民同日偽軍進行頑強戰鬥,至年底,先後建立了蘇南、皖東、豫皖蘇邊、蘇皖邊、蘇北、鄂豫邊等根據地,面積達到4.4萬餘平方千米,人口1470餘萬。華中抗日根據地的創建和發展,使新四軍有了基本的陣地和可靠的後方。1941年1月皖南事變後,新四軍新軍部在蘇北鹽城成立,陳毅任新四軍代軍長,劉少奇任政治委員,所屬部隊統一整編為7個師和1個獨立旅。4月,中原局與東南局合併組成華中局,同時成立中共中央軍委華中分會,劉少奇任書記。華中根據地逐步形成蘇北、蘇中、蘇南、淮北、淮南、皖江、浙東、鄂豫皖八個戰略區,並組成相應的區黨委、凝雄榜行政公署,除浙東、蘇南區外,其他區相繼建立了軍區。1942年3月,劉少奇調赴延安,饒漱石代理華中局書記、新達影趨辨四軍政治委員,陳毅代理華中軍分會書記。華中抗日根據地軍民為打厚敬陵破日偽軍和國民黨頑軍的夾擊,在進行艱苦的反“掃蕩”、反“清鄉”、反“蠶牛灶贈食”、反摩擦鬥爭的同時,全面深入建設根據地。發動民眾開展減租減息鬥爭,健全“三三制”抗日民主政權,鞏固、擴大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實行精兵簡政,緊縮機關,充實基層,實行一元化領導,以主力一部加強地方武裝,組建民兵、自衛隊。發展經濟,保障供給,減輕人民負擔。正確執行財政經濟政策,普及文化教育事業,創辦報紙刊物,推廣大眾文化。至年底,華中根據地面積為6.8萬餘平方千米,人口擊束去2960餘萬。由於日偽軍反覆“掃蕩”“清鄉”,抗日根據地面積和主力部隊比前一年略有減少。1943年,華中抗日根據地軍民挫敗了日偽軍頻繁的“掃蕩”“清鄉”和“蠶食”,打退了國民黨頑軍猖狂進歸凝糠去攻,挫敗了日軍的經濟封鎖和偽化政策,保障了部隊的供給,改善了人民民眾的生活,在鞏固和加強根據地建設過程中經受住了嚴峻的考驗,渡過了嚴重困難時期。12月22日,浙東抗日部隊改編為浙東遊擊縱隊。1944年,華中抗日根據地軍民繼續深入開展整風和生產運動,部隊進行整訓,不斷提高戰鬥力,並抓住有利戰機,向日偽軍發動猛烈攻勢,相繼取得車橋、高溝楊口等戰役戰鬥的勝利,改善了華中鬥爭局面。7~8月間,第4、第5師各一部進軍河南敵後,恢復豫皖蘇邊區,開闢豫南、豫中根據地。同年冬,華中各地展開了大規模的擁政愛民和擁軍優抗運動,掀起民眾性參軍、參戰熱潮。1945年春,華中抗日根據地軍民向日偽軍開展新的攻勢作戰。第1師主力從蘇中南渡長江後,會同蘇南、浙東部隊,成立蘇浙軍區,發展蘇浙皖邊根據地。至全面反攻前夕,華中抗日根據地軍民對日偽軍的軍事、政治攻勢取得重大勝利,主力部隊及地方武裝發展到31萬餘人,組建民兵96萬餘人,抗日根據地迅速擴大和鞏固,為舉行全面反攻積聚了力量。8月,華中抗日根據地軍民在大江南北、淮河兩岸、津浦路沿線展開猛烈反攻,黨政機關和人民民眾全力支援,廣大民兵積極參戰,迅速奪取中小城市及廣大鄉村,使山東、華中兩大戰略區連成一片。8月26日,中共中央任命陳毅為新四軍軍長,饒漱石為華中局書記兼新四軍政治委員。10月29日,在江蘇省淮陰(今淮安市主城區)成立蘇皖邊區政府,李一氓任主席,統一領導蘇皖邊區各級人民政府工作。在八年全國抗戰中,華中抗日根據地軍民同日偽軍作戰1.9萬餘次,殲滅日偽軍31.7萬餘人。至9月,華中根據地已建有164個縣級政權,面積達26.8萬平方千米,人口4346萬。
發布者:中國軍事百科全書編審室
發布者:中國軍事百科全書編審室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