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明山革命根據地

四明山革命根據地

四明山革命根據地坐落在浙江省寧波市西部,這裡曾是我國十九個革命根據地之一,也是中國南方七大游擊戰區之一。在抗日戰爭期間,這裡的人民用血、用生命捍衛了中華民族的尊嚴。5月12日,在市人防辦的組織下,辦領導帶領單位全體團員青年前往悼念為中華兒女永遠銘記的英雄先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四明山革命根據地
  • 坐落於:浙江省寧波市西部
  • 概括:十九個革命根據地之一
  • 打響日期:1941年7月18日慈谿相公殿
內容簡介,歷史緣由,

內容簡介

1941年,黨領導的浦東游擊隊南渡杭州灣到達“三北”〔即餘姚慈谿、鎮海三縣北部〕地區,於7月18日在慈谿相公殿伏擊日寇,打響了浙東抗日的第一槍。1943年4月,中共浙東區委和三北游擊司令部進駐四明山區的梁弄,開闢了全國19個主要革命根據地之一的四明山革命根據地。
到達寧波餘姚後,經過近一個小時的蜿蜒山路,我們來到了新四軍浙東遊擊隊司令部舊址——梁弄鎮曉岑街17號。在導遊的詳細講解下,使我對根據地的組建、發展及活動有了深刻的了解,看到陳列室展出的史料、圖片、照片、地圖、戰役圖等,仿佛看到了先烈們錚錚鐵骨及赤子之心,使我不由肅然起敬。在這裡,浙東遊擊隊領導人何克希譚啟龍、劉享雲等均在此籌謀驅日大計。
接著在導遊的陪同下前去烈士陵園和革命烈士紀念碑緬懷。為紀念在1943年新四軍浙東遊擊隊挺進梁弄時犧牲的800餘名烈士,經政府批示於1973年11月興建四明山烈士陵園和革命烈士紀念碑。紀念碑建在一個小山上,碑高18.5米,碑前有上下台階,共五層219級,往上仰視,其碑高聳雲際,英姿颯爽。我們拾級而上,眼前仿佛浮現出從1931年日本關東軍精心策劃的“柳條湖事件”後,中華四萬兒女淪為亡國奴慘遭凌辱的場景,好在中華民族不泛有眾多有志之士,紛紛扛起“驅除韃虜,恢復中華”的大旗,為將倭寇趕出國門而無怨無悔的流血捐軀。
四明山革命根據地四明山革命根據地

歷史緣由

1945年8月15日,中國人民經過自1894年甲午戰爭以來51年的不懈鬥爭、1931年九一八事變以來14年抗爭、1937年以來8年血戰,終於取得了抗日戰爭的最終勝利。 當天日本天皇終於通過電台向全世界宣布,日本無條件宣布投降。然而整個抗日戰爭中,中國付出了3500萬人員巨大傷亡,留給中國的是些什麼呢?滿目瘡痍,遍地都是戰爭的傷痕。
經過一代代,勤勞的中國人數十年如一日的努力,中國終於以一個強者的姿態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時,這個還沒有為自己六十年前犯下滔天大罪的國家—日本,尤其是其右翼又鼓吹所謂的“中國威脅論”,高喊中國要對日本復仇,他們覺得這下就是日本加強軍事實力的藉口;更可悲的是前些時間竟有“馬力誠”之類的“冷靜”人士,還抱有“要拋棄歷史,化敵為友,同日本攜手共建大亞洲和西方並肩,為亞洲爭光”的幻想,固然經濟高度發達的今天,和日本發展好關係固然很重要,然而不要忘記:與狼為鄰,就不要以血飼狼!
“一寸江河一寸血,一寸國土一寸金”,再次悼念先烈,勿忘國恥;以史為鑑,面向未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