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薩蠻·過張見陽山居賦贈

《菩薩蠻·過張見陽山居賦贈》是清代詞人納蘭性德所寫的一首詞。此詞上片寫對友人別墅的讚美,其嚮往之情毫無掩飾。下片寫世間的功名利祿之事不過過眼雲煙,表達出對官場鬥爭、人海沉浮的厭倦。全詞借景抒情,看似套語,卻露真情。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菩薩蠻·過張見陽山居賦贈
  • 創作年代:清代
  • 作品出處:《飲水詞》
  • 文學體裁:詞
  • 作者:納蘭性德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文學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菩薩蠻·過張見陽山居賦贈②
車塵馬跡紛如織,羨君築處真幽僻。柿葉一林紅,蕭蕭四面風。
功名應看鏡,明月秋河影。安得此山間,與君高臥閒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①菩薩蠻:詞牌名,本唐教坊曲,又名《子夜歌》《重疊金》《花溪碧》,雙調四十四字,用韻兩句一換,凡四易韻,平仄遞轉。
②張見陽:即張純修,字子敏,號見陽,容若好友。
③幽僻:幽靜偏僻。
④柿葉:柿樹的葉子,經霜即紅 詩文中常用以渲染秋色.
⑤“功名”句:看鏡中容顏漸老,感嘆功名無成。語出杜甫《江上》“勳業頻看鏡,行藏獨倚樓”。看鏡:照鏡子,常暗喻鏡中容顏漸衰之意。
⑥秋河:銀河。
⑦“與君”句:《楚辭·九辯》有“堯舜皆有所舉任兮,故高枕而自適”,是成語“高枕無憂”的出處,《世說新語·排調》載高靈與謝安語,謂謝安“屢違朝旨,高臥東山”,後人遂以“東山高臥”比喻悠閒隱居、不問世事。

白話譯文

到處都是車馬奔走的紛雜景象,我真羨慕你找到這樣一個幽靜偏僻的住處。這裡滿山都是殷紅的柿葉,聽到的是四面蕭蕭的清風。
看著鏡中老去的容顏,越發感慨勳業無成 真想讓明月和銀河與我們做伴,和你一起高枕而臥,隱居在這個山間。

創作背景

康熙十八年(1679年)三月十五日,朱彝尊、陳維崧等人與容若有西山之游,宿於張純修處。是年秋,張純修已經出任陽江令。是詞作於秋日,柿葉紅遍,秋風四起,則作期當至晚為康熙十七年(1678年)。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上片寫詞人平日身在繁華都市之中,見慣了車水馬龍,如今來到友人幽屑的山間,實在心生羨慕。對友人的別墅毫無掩飾地讚美,到處都是車馬如龍,羨慕友人能尋到一個如此清幽的住處。在這裡,眼見的是滿山柿葉殷紅,聽聞的是四面蕭蕭清風,多么美麗。但是,容若出身鐘鳴鼎食之家,享盡榮華,什麼優美的住所他未曾見過,何需對友人的別墅艷羨不已。
下片說世間的功名利祿之事,只不過是鏡中之月、河中之影而已。看鏡中自己的容顏漸老,越發感慨功業無成。結尾兩句“安得此山間,與君高臥閒”則直接地表達了納蘭也渴望歸隱山林的願望:真想和友人一道隱居在此,以明月和銀河為伴,何等逍遙自在。至此,終於明白容若的真意,對見陽山莊的嚮往是假,對官場鬥爭、人海沉浮的厭倦才是真。容若真正想對友人說的,乃是結伴從紅塵喧囂中逃走吧,躲開這骯髒的一切。
小詞有景有情,借景抒情,看似套語,卻露真情。納蘭性德雖身在高門廣廈,內心深處“其於世味也甚淡,直視勛名如糟粕,勢利如塵埃”。一位承平時代的貴公子,能夠作如此之想,古今難得。

名家點評

現代學者張秉戌《納蘭詞箋注》:“此篇一面表達了對見陽山居的羨慕之情;一面表達了視功名為虛幻,如同鏡花水月一般;一面也表達了渴望歸隱林下,過悠閒自適的生活。詞質而顯,但情深意切,不失為佳作。”

作者簡介

納蘭性德(1655年1月19日—1685年7月1日),葉赫那拉氏,字容若,號楞伽山人,滿洲正黃旗人,清朝初年詞人,原名納蘭成德,一度因避諱太子保成而改名納蘭性德。大學士明珠長子,其母為英親王阿濟格第五女愛新覺羅氏。
納蘭性德於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五月三十日(1685年7月1日)溘然而逝,年僅三十歲(虛齡三十有一)。納蘭性德的詞以“真”取勝,寫景逼真傳神,詞風“清麗婉約,哀感頑艷,格高韻遠,獨具特色”。著有《通志堂集》《側帽集》《飲水詞》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