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菩薩思想
- 舉例:舍利弗、須菩提、阿難等
- 表現在:對佛陀遺體、遺物、遺蹟的崇敬
- 開展出:嶄新的大乘佛教的境界
菩薩思想編輯 鎖定 討論 本詞條缺少概述圖,補充相關內容使詞條更完整,還能快速升級,趕緊來編輯吧!佛陀入滅後,佛弟子對佛陀的懷念,充分表現在對佛陀遺體、遺物、...
《佛典中的菩薩思想:理論與實踐的發展》是2010年宗教文化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園慈。...
《菩薩戒研究》是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8年12月1日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彭瑞花 。 ... 第一節 梵網系菩薩戒 一 梵網系菩薩戒概述 二《梵網經》及其戒律思想 ...
大乘佛教指能將無量眾生度到彼岸,佛教中用馬車來比喻度眾生的工具,大乘的相應梵語是“Mahayana”,是大的車乘之意。在佛教聲聞,緣覺,菩薩的三乘教法中,菩薩乘(或...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來自印度的初期大乘佛教。因其包含根本般若的重要思想,在般若系大乘經中可視為一個略本;本經說“無相”而不說“空”,保持了原始般若的古風...
在《法華經》的思想中,菩薩行的觀念也得到充分地闡釋,這些豐富的修習思想著重體現在《安樂行品》及《常不輕菩薩品》中。所謂“菩薩行”,是指志求佛果的眾生(...
寂天(梵文 Śāntideva 或 Shantideva)論師,音譯為善地嘚瓦,八世紀初,古印度那爛陀寺著名佛教學者,屬中觀應成派,為中觀派晚期極具開創性的思想家。關於寂...
大乘菩薩道,以四無量、六度、四攝為綱,用十善巧解釋智慧而構成的《菩薩藏經》類;有屬於論藏性質,發揮唯識學說的《大乘阿毗達磨經》和闡發“萬法唯識”思想,...
西方三聖又稱阿彌陀三尊,中間是阿彌陀佛,右邊觀世音菩薩,左邊為大勢至菩薩組成。西方三聖乃是淨土宗專修對象。阿彌陀佛是表無量光明,無量的壽命,無量的功德。觀音...
曇鸞大師的“二道”說思想,出自於龍樹菩薩的《十住毗婆娑論》,而龍樹菩薩提出“二道”之說具有其現實意義。印度佛教當時正處在部派佛教衰敗,大乘佛教正在興起的...
由龍樹菩薩首先開創空性的中觀學說,成為大乘佛教思想的發端。釋迦”的龍樹菩薩,又譯稱龍猛,或龍勝,大約活躍於西元一五○年至二五○年之間。龍樹菩薩是大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