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薊(中藥)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菜薊,中藥材名。本品為菊科植物菜薊的葉。拉丁植物名:Cynara scolymus L.採收和儲藏:夏季採收,洗淨,曬乾。功能主治為:舒肝利膽;清泄濕熱。主黃疸;胞脅脹痛;濕熱瀉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菜薊
  • 漢語名稱:Cai Ji
  • 別名:食托菜薊、洋薊、朝薊
  • 性味歸經:味甘;性平
來源,功能主治,形態特徵,分布區域,用法用量,藥理作用,化學成份,相關論述,

來源

本品為菊科植物菜薊的葉。拉丁植物名:Cynara scolymus L.採收和儲藏:夏季採收,洗淨,曬乾。

功能主治

舒肝利膽;清泄濕熱。主黃疸;胞脅脹痛;濕熱瀉痢。

形態特徵

菜薊多年生草本,高達2m。莖直立,粗壯,有條棱,上部分枝,全部莖枝被稠密的蛛絲狀毛或毛變稀疏。葉大形,基生葉蓮座狀;下部莖葉全部長橢圓形或寬披針形,長約1m,寬約50cm,二回羽狀全裂,下部漸窄,有長柄;中部葉及上部莖葉漸小,無柄或沿莖稍下延,最上部及頭狀花序下部的葉長橢圓形或線形,長達5cm;全部葉的上面綠色,無毛,下面灰白色,被稠密或稀疏的絨毛,二回裂片先端或葉先端無長硬針刺。頭狀花序極大,生分枝頂端;總苞片多層,硬革質,幾無毛,中外層總苞片先端漸尖,但不成長硬針刺,內層總苞片先端有硬膜質的附片;小花紫紅色,花冠長約4.5cm,細管部長約2.8cm,檐部長約1.7cm,花冠列片長約9mm。瘦果長橢圓形,4棱,先端截形;冠毛白色,多層,長約3.6cm,呈剛毛羽毛狀,向先端漸細,基部聯合成環,整體脫落。花期6-7月。

分布區域

我國北京、陝西、江蘇、廣東常有栽培。原產地中海地區。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6-15g。

藥理作用

朝薊素有利膽和保護肝臟作用,並有抗脂肪肝作用,葉子提取物能加速大鼠肝臟重量的增加。菜薊苦素對Helazzq癌細胞有細胞毒作用。朝薊鮮葉提取濃縮製成沖劑用於肝炎、肝膽病、消化系統疾病、腎臟病及過敏症;此外,葉去除蛋白質的水浸液,商品名Anghirol。功效同菜薊。

化學成份

葉含洋薊素(cynarin)[1],洋薊三糖甙(cy-narotrioside)。後者第由木犀草素(luteolin)和2分子葡萄糖(glu-cose)及1分子鼠李糖(rhamnose)所構成的[2]。還含異綠原酸(isochlorogenicacid),綠原酸(chlorogenicacid),木犀草素-7-葡萄糖甙(luteolin-7-glucoside),咖啡酸(caffeicacid)和奎寧酸(quinicacid)等[3]。

相關論述

《新華本草綱要》:葉:用於肝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