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種的培養

人們採取無菌操作的方法,把某種食用菌從混雜的微生物中,單獨地分離開來,這個過程叫做菌種分離。從分離過程中得到的菌絲體純化後,就是純菌種。在實驗室條件下,以人工使純菌種大量生長和繁殖的方法,叫做培養。

【說明】:此教學設計任務由南京曉莊學院現代教育技術課程老師yqiong參與教師-維基星光計畫進行wiki教學而發布。此詞條為範例詞條,由賈海選定主題並負責、參與現代教育技術課程的所有同學協作共同完成!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菌種的培養
  • 外文名:The cultivation of the strains 
  • 特點:採取無菌操作的方法
  • 教學對象:大學學生
  • 科目:生物
  • 課時:2
  • 教學環境:教室
學習者特徵,學習內容,教學目標,教學重點難點,策略選擇設計,

學習者特徵

經過高中的學習,大部分對生物都有了比較具體的理解。進入大學以後要進行更為具體的生物研究,要進行分類。菌種的培養是微生物研究的必要過程,是今後在實驗室必要的實驗技能!菌種在有機實驗中也是基礎,所以,對於大部分同學來說,這是一個新鮮而沒有基礎的東西,一切從基礎開始!

學習內容

菌種是指食用菌菌絲體及其生長基質組成的繁殖材料。菌種分為母種(一級種)、原種(二級種)和栽培種(三級種)三級。工業發酵的有用菌種,其篩選步驟包括菌種分離、初篩和復篩。
挑選具有某種能力的有用菌種,也稱種子製備,是指菌種在一定條件下,經過擴大培養成為具有一定數量和質量的純生產菌種的製備過程。以作接入發酵罐中進一步擴大菌體量及合成產物之用。
種子製備包括孢子製備和菌絲體製備(見圖) 菌種製備 ,其中(1)~(4)為孢子製備過程。
保存在沙土管或冷凍管中的生產菌種,用無菌手續挑取少許,接入瓊脂斜面培養基上,在25℃(或較高溫度)下培養5~7天(或較長時間。所得孢子還需進一步用較大表面積的固體培養基以獲得更多孢子(對於黴菌類孢子製備,多數採用大米、小米之類的天然培養基)。
將培養成熟的斜面孢子製成懸浮液,接種到扁瓶固體培養基上,於25~28℃培養14天。將成熟的扁瓶孢子於真空中抽乾,使水分降至10%以下,並放入 4℃冰櫃中備用。一次製得的孢子瓶可在生產上延續使用半年左右。
放線菌孢子的培養基大多是採用麩皮或豌豆浸出液、牛肉膏及無機鹽與瓊脂製成的。將斜面孢子接入擴大的扁瓶孢子培養基中,於28~37℃培養5~14天。所獲得的大量孢子可直接作為種子罐(6)的種子。
如果有些生產菌種不產孢子,如赤黴素產生菌或產孢子不多的,則可採用搖瓶(5)液體培養製得菌絲體,作種子罐的種子。種子罐的目的是使接入有限的孢子或菌絲體迅速發芽、生長、繁殖成大量菌體。其中的培養基組分應是易於被菌體利用的碳源(如葡萄糖)和氮源(如玉米漿),及無機鹽(如磷酸鹽)等。作為發酵罐(7)的種子應生命力旺盛、染色深、菌絲粗壯,無雜菌及異常菌體。接種量一般在10%~20%。

教學目標

1. 弄清一級菌種的製作流程。
2. 弄清一級菌種的培養基的配製方法及其要求。
3. 弄清滅菌,消毒,菌種分離,提純,轉管,無菌操作概念及其操作方法。
4. 掌握一級菌種質量鑑定及其常見保存方法。

教學重點難點

1. 一級菌種培養基的配製。
2. 一級菌種培養基的滅菌。
3. 無菌操作(難點)。

策略選擇設計

多媒體教學(課內),實驗教學(課內及課外),技能訓練(實習期間)
從學生日常生活問題入手,快速自然的引導學生走進主題,明確本節課的學習目標,引發學生積極思考。
講授新課內容,以醒目的方式將條件語句的格式、功能和執行過程呈現給學生。
學生以小組合作的方式,在討論與探究中完成任務。
學生自己動手實踐,把培養基給學生,通過諸多問題驅動學生完成任務,課程安排形成循序漸進的梯度,充分挖掘學生潛力。
展示評價環節,讓學生在交流討論中明確條件選擇語句的執行流程及使用方法,在結束環節,以課後作業強化練習法結束本節課,使學生對條件語句的暫時記憶轉化為長期記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