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菊葉三七根
- 別稱:土三七、金不換、血三七、水三七、紫蓉三七、鐵羅漢、烏七等
- 界:植物界
- 綱:雙子葉植物綱
- 目:菊目
- 科:菊科
形態特徵,分布範圍,主要價值,
形態特徵
根呈拳形肥厚的圓塊狀,長3~6厘米,直徑約3厘米,表面灰棕色或棕黃色,全體多有瘤狀突起及斷續的弧狀溝紋,在突起物頂端常有莖基或芽痕,下部有鬚根或已折斷。
質堅實,不易折斷,斷面不平,新鮮時白色,乾燥者呈淡黃色,有菊花心。
氣無,味甘淡後微苦。
以乾燥、整齊、質堅、無雜質、斷面明亮者為佳。
分布範圍
產四川、雲南、廣東、廣西、江蘇、江西、湖南、貴州等地。
主要價值
藥用
【性味】甘苦,溫。
①《滇南本草》:味苦。
②《綱目》:味甘。
③《四川中藥志》:味淡,性溫,有小毒。
【功用主治-菊三七的功效】
①《滇南本草》:治跌打損傷。
生用破血,炙用補血。
②《綱目》:治金瘡折傷出血及上下血病。
③《簡易草藥》:能破血,祛瘀,散血,消腫。
通治五勞七傷,跌打損傷。
④《草木便方》:活血,續筋接骨。
治內傷積血,痞塊,心腹疼痛。
⑥《國藥的藥理學》:治血痢,月經過多,分娩後的後期出血等。
⑦《昆明藥植調查報告》:治浮腫。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2~3錢:研末,0.5~1錢。
外用:搗敷。
選方
①治跌打,風痛:土三七鮮根二至三錢。
黃酒煎服。
(《嶺南採藥錄》)②治吐血:土三七根,搗碎調童便服。
(《閩東本草》)③治癆傷後腰痛:土三七煎蛋吃。
(《四川中藥志》)⑤治蛇咬傷:三七草根搗爛敷患處。
(《湖南藥物志》)
採集
根於秋後地上部分枯萎時挖取,除盡殘存的莖、葉及泥土,曬乾或鮮用。
臨床套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