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潭

菊潭

菊潭,又名菊花潭,俗稱不老泉。位於河南省西峽縣丹水鎮南部、菊花山北坡山坳中。因菊潭山上的菊花倒映水潭而名。古時,菊花山間,山菊青春,泉水潺潺,每值仲秋,菊香潭碧,“菊花倒浸秋潭水”,映出“菊潭秋月”之美,被譽為內鄉八大景之一。

菊潭菊花即酈菊是中國古代非常著名的菊花,史書中有大量記載,長期食用者多長壽,並有“南陽之壽”的典故。

基本介紹

概況,古書記載,地理類,中醫類,詩歌類,菊潭縣,菊潭與日本菊花,

概況

菊潭位於河南省西峽縣丹水鎮菊花山。菊潭水清澈透底,水質甘甜。山崖上的菊花飄落於水中,長年浸漬,飲之可清利頭目,解熱除煩。歷史上菊潭潭清可鑑,水極甘馨,山上菊花影映其中,風景秀麗。菊花倒映水潭曾為內鄉八景之一。菊潭之菊興於東漢,盛於隋唐,衰於明末。自唐代起,眾多名人墨客為菊潭之菊留下了諸多名貴詩篇,受自然災難影響,到明清時,菊潭已是山菊斂跡,碧潭淤塞。明清兩代,遊覽菊潭的文人騷客留下了一些詩篇,多為追念之作。

古書記載

地理類

漢書*地理志》記載:“析,黃水出黃谷,鞠水出析谷,俱東至酈入湍水。”唐代顏師古註:“鞠水即今所謂菊潭也”(析即析縣,今西峽縣)
東漢末年應劭撰《風俗通義》載:“其山有大菊谷,水從山下流,得菊花滋液,味甚甘美。谷中三十餘家,不復穿井,皆飲此水,上壽百二三十,中壽百歲,下壽七八十”。
風俗通義風俗通義
晉代葛洪抱朴子內篇》卷十一云:"南陽酈縣山中有甘谷水,谷水所以甘者,谷上左右皆生甘菊,菊花墮其中,歷世彌久,故水味為變。其臨此谷中居民,皆不穿井,悉食甘谷水,食者無不老壽,高者百四五十歲,下者不失八九十,無夭年人,得此菊力也。故司空王暢、太尉劉寬、太傅袁隗,皆為南陽太守,每到官,常使酈縣月送甘谷水四十斛以為飲食。此諸公多患風痹及眩冒,皆得愈,但不能大得其益,如甘谷上居民,生小便飲食此水者耳。"
南朝劉宋盛洪之《荊州記》云:"(酈)縣北八里有菊水,其源旁悉芳菊,水極甘馨。又中有三十家,不復穿井,即飲此水。上壽百二十三十,中壽百餘,七十者猶以為夭。漢司空王暢、太傅袁隗,為南陽令,縣月送三十餘石,飲食澡浴悉用之。太尉胡廣父患風羸,南陽恆汲飲此水,疾遂瘳。此菊短,葩大,食之甘美,異於餘菊。廣又收其實,種之京師,遂處處傳置之。"
北魏酈道元水經注》云:“菊水出西北石澗山芳菊溪,亦言出析谷,源旁悉出菊草,潭澗滋液,極成甘美.....菊水東南流入湍。”

中醫類

梁*陶弘景《神農本草經集注》:"菊有兩種……唯以甘、苦別之爾。南陽酈縣最多,今近道處處有。
宋*蘇頌《本草圖經》:"唐《天寶單方圖》載白菊云:原生南陽山谷及田野中……(今)諸郡皆有。"又說:"菊花生雍州川澤及田野,今處處有之,以南陽菊潭者為佳。"又說:"南陽菊亦有兩種:白菊,黃菊。然今服餌家多用白者。"
宋*寇宗奭《本草衍義*卷七》:"菊花近世有二十餘種。惟單葉花小而黃,綠葉色深小而薄,應候而開者,是也。又鄧州白菊單葉者,亦入藥。餘醫經不用。" (註:當時西峽縣隸屬於鄧州)
宋*唐慎微《證類本草*卷五》"菊花水"條云:"菊花水,久服不老,令人好顏色,肥健,益陽道,溫中,去痼疾。出南陽酈縣北潭水,其源悉芳。菊生被崖,水為菊味。"
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草部*卷十五》:"又有夏菊、秋菊、冬菊之分。大抵惟以單葉味甘者入藥。《菊譜》所載甘菊,鄧州黃、鄧州白者是矣。甘菊始生於山野,今則人皆栽植之。”(註:當時西峽縣隸屬於鄧州)

詩歌類

李白《憶崔郎中宗之游南陽,遺吾孔子琴撫之潸然感舊》:" 時過菊潭上,縱酒無休歇, 泛此黃金花,頹然清歌發。"
孟浩然《尋菊花潭主人不遇》: "行至菊花潭,村西日已斜,主人登高去,雞犬空在家。"
賈島《石門陂留辭從叔譽》:"寒衝波水霧,醉下菊花山。"
宋代著名文人蘇轍《五月園夫獻白菊》:"南陽白菊有奇功,潭上居人多老翁。 葉似皤(pó)蒿莖似棘,末宜放入酒杯中。"
司馬光《菊》:"瑣瑣南陽菊,秋潭歲自開。 孤根擁紅葉,落蕊媚蒼苔。"
范仲淹《獻百花洲圖上陳州晏相公》:"菊分潭上近,梅比漢南遲。"
宋*曾豐《壽富陽宰》:"飲君以蜀州竹葉之酒,食君以酈縣菊花之英。"
宋*李石《南鄉子》:裹帽拈吟須。我是蓬萊舊酒徒。除了茅君誰是伴,麻姑。洞裡仙漿不用沽。弱水渺江湖。醉里笙歌醉里扶。縱飲菊潭餐菊蕊,茱萸。醫得人間瘦也無。
宋*劉辰翁《霜天曉角》:臞然如竹。自是天仙福。小小畫堂錦樣,聽人唱、鶴飛曲。橙橘黃又綠。蟹到新篘熟。便做月三十斛,飲不盡、菊潭菊。
宋*李劉《鷓鴣天》:恰則重陽信宿前。菊潭先壽濮陽仙。暫陪明月清風夜,共醉孤雲落照邊。群玉府,紫微天。看看東壁二星連。月中斫桂吳夫子,定是長生不記年。
宋*陳師道《寄鄧州杜侍郎》:菊潭之水甘且潔,潭上秋花照山白。請公酌此壽百年,奕奕長為此邦伯。
宋*吳泳《壽胡興元三首》:耿耿三秋別,悠悠四月余。菊潭聞上壽,梅驛急馳書。簇葩紅成陣,駢筵翠曳裾。封侯平四十,前路盡寬舒。
宋*謝枋得《菊》:淵明豈但隱逸人,淵明素懷諸葛志。清香不獨占秋天,菊潭一滴三千歲。
金*元好問曾在西峽任縣令一年,其母逝後,他辭官守孝期間,並沒有回老家,而是在菊花山就地住下,且一住三年。同菊花山的百姓同飲菊潭水、菊花酒,探索養生之道。 他在菊潭留詩達15首之多。如: 菊潭秋花滿,紫稻釀寒泉。 甘腴入小苦,幽光出清妍。又如:思得菊潭酒,為公制頹齡。
明*李蓘《菊潭》:"甘菊之下潭水清,上有菊花無數生。 谷中人家飲此水,能令長壽皆百齡。浩蕩李青蓮,輕狂孟襄陽。當時各至菊潭上,風流對酒傾壺觴。"
清*鄭板橋《詠甘菊》:"南陽菊水多耆舊,此是延年一種花。八十老人勤采啜,定教霜鬢變成鴉。"

菊潭縣

隋開皇三年(583年)始置菊潭縣,以境內菊水有潭而名,以原酈縣城(今西峽縣丹水鎮)為治所。自此以後,論菊戶地者,多 提“菊潭”之名。隋末菊潭縣被朱粲所屠,縣廢。唐開元二十四年(736年),復置菊潭縣,縣治在今西峽縣城東南23公里丹水鎮石盆崗村南。宋代菊潭縣又廢為鎮,明清時為菊潭保,其名至今不廢有菊花村。明朝人杜士俊熱心菊潭山名勝,曾在山上建上、中、下三壽洞,後又建七高祠、李孟祠以志其勝。現僅存上壽洞,內有水潭。

菊潭與日本菊花

1972年中日建交後一次中國代表團訪問日本,日方回贈源自河南西峽菊花山的菊花原種10株,後植於北京植物園。1989年日本訪問團一行五人專程來到西峽觀看菊花山。他們參觀了菊花山的山貌山系,並在菊潭內飲用潭水。他們帶來一個日本的紀錄片,片中講述日本人飲用菊潭水長壽百歲的故事。日本客人在菊花山留連忘返,感嘆地說:“日本的菊花是從貴國菊花山(又名菊潭山)引去的。”
另外日本謠曲《菊慈童》的情節構成與古代南陽酈縣的菊水有直接關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