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簡介,人物生平,著作,大陸情緣,衡陽省親,衡陽洛夫國際詩歌節,衡陽洛夫文學館,衡陽洛夫文化廣場,深圳情愫,個人履歷,直系家屬,作品列表,洛夫詩集列表,洛夫散文集列表,洛夫評論集列表,洛夫翻譯作品列表,洛夫散篇作品列表,散文選,詩人與酒,一朵午荷,洛夫詩選,邊界望鄉,煙之外,剔牙,詩的葬禮,鞦韆仍在晃蕩,譬如朝露,與衡陽賓館的蟋蟀對話,因為風的緣故,湖南大雪,酸棗樹,獨飲十五行,評價,名言,
個人簡介
洛夫,原名莫運瑞、莫洛夫,筆名野叟。國際著名詩人、世界華語詩壇泰斗、
諾貝爾文學獎提名者、中國最著名的現代詩人。1928年生於衡陽東鄉相公堡(今衡陽市
衡南縣相市鄉),1943年以野叟筆名發表第一篇散文《秋日的庭院》於
衡陽市《
力報》(今《
衡陽日報》)副刊。1949年赴台灣,現旅居加拿大溫哥華,被譽為中國最傑出和最具震撼力的詩人,《中國當代十大詩人選集》將洛夫評為中國十大詩人首位。潛心現代詩歌的創作,對台灣現代詩的發展產生了重要的影響。1999年,洛夫的詩集《魔歌》被評選為台灣文學經典之一,2001年又憑藉長詩《漂木》獲得
諾貝爾文學獎提名。洛夫為超現實主義詩人,表現手法近乎魔幻,被詩壇譽為“詩魔”。
人物生平
1928年5月11日,出生於
衡陽市
衡南縣相市鄉
相公堡,現聘任北京師範大學、
南華大學、中華僑大學、
廣西民族大學、中北大學等校客座教授,加拿大漂木藝術家協會會長,香港當代作家協會永遠名譽會長、衡陽廻雁詩社名譽社長。
1938年,舉家從鄉下遷居
衡陽市
石鼓區大西門痘姆街,先後在相市國小、
衡陽市國民中心國小、
衡陽市二中、
衡陽市八中和衡陽市
岳雲中學就讀國小、國中、高中,1943年在《衡陽力報》(今《
衡陽日報》)上發表散文《秋日的庭院》。1949年7月離衡隨軍赴台灣。
1951年,考入台灣政工幹校本科班,畢業後入台灣海軍陸戰隊。
1954年,與
張默、瘂弦共同創辦《創世紀》詩刊、與紀弦早一年創辦的《現代
詩》,並任總編輯二十餘年,使之成為
中國現代詩歌的標誌性刊物之一,對台灣和大陸現代詩的發展影響深遠,開創了中國台灣現代主義詩歌的新時代。《創世紀》強調純粹性、獨創性、世界性,主張融合西方與中國,現代與傳統,以建立一個嶄新的中國現代漢詩的詩學體系。作品被譯成英、法、日、韓、荷蘭、
瑞典、南斯拉夫等文,並收入各種大型詩選,包括台灣出版的《中國當代十大詩人選集》,將洛夫評為中國十大詩人首位。
1959年7月,台灣軍官外語學校畢業,分配到
金門擔任聯絡官,負責接待來自各國的新聞記者,寫下第一首長詩且具有個人里程碑性質著作《石室之
死亡》。
1965年11月,去越南任“顧問團”顧問兼英文秘書,負責翻譯與聯絡的工作,寫下《外外集》“西貢詩抄”。
1967年11月,返回台灣,又入
淡江大學文理學院英文系讀書。
1982年,長詩《血的再版》獲
中國時報文學推薦獎,同年詩集《
時間之傷》獲台灣的中山文藝創作獎。
1986年,復獲
吳三連文藝獎。
1991年,復獲台灣“國家文藝獎”。
1999年,洛夫詩集《魔歌》被評選為台灣文學經典之一。
2001年,三千行長詩、新文學史上最長的詩——《
漂木》出版,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提名,震驚世界華語詩壇。
2003年,獲中國文藝協會頒增終身成就榮譽獎。
2004年,獲北京新詩界首屆國際詩歌獎——北斗星獎。
2008年10月12日,洛夫具有後現代意義的詩《
汽車後視鏡所見》入選深圳改革開放30年30首最具代表性的佳作。
2008年10月18日,洛夫詩書畫展在中國現代文學館舉行為期5天的展覽。
2009年秋,由
鶴山21世紀國際論壇出版《洛夫詩歌全集》。
2009年11月12日,洛夫憑藉自選詩集《雨想說的》獲得獲得華僑文學獎詩歌組最佳作品獎。
2011年年初,江蘇文藝出版社出版了洛夫的兩卷本精選(詩集《煙之外》、散文集《
大河的潛流》)。
2011年9月12日,洛夫作品入選《詩會中國——2011中秋詩會》
2011年10月16日,獲得中國當代詩歌獎(2000—2010)創作獎。
2011年11月,獲得首屆孔子國際文學獎。
2018年3月19日凌晨3:21在台北榮民總醫院逝世,享年九十一歲
著作
洛夫寫詩、譯詩、教詩、編詩五十餘年,著作甚豐,出版詩集《時間之傷》《靈河》(1957)、《石室之死亡》(1965)、《魔歌》(1974)、《眾荷喧譁》(1976)、《
因為風的緣故》(1988)、《月光房子》(1990)、《漂木》(2001)等三十一部,散文集《
一朵午荷》、《落葉在火中沉思》等六部,評論集《詩人之鏡》、《洛夫詩論選集》等五部,譯著《雨果傳》等八部。
1942年開始寫詩,1943年在《衡陽力報》(今《
衡陽日報》)上發表第一篇文章——散文《秋日的庭院》。他的名作《石室之死亡》廣受詩壇重視,三十多年來評論不輟,英譯本於1994年由美國舊金山道朗出版社出版。其中多首為美國漢學家白芝(Cyril Birch)教授選入他主編的《中國文學選集》。1996年偕妻移民加拿大,思念祖國,表現鄉愁,為十幾年來寫作的主題之一。《未寄》、《或許鄉愁》、《水墨微笑》等詩就是這方面的代表作。香港回歸前洛夫曾到落馬洲,從南面望鄉,仿佛聞到家鄉衡陽的鷓鴣啼鳴;到韓國講學時,登上板門店山頭,從北面眺望白山黑水,“仰首拭目,手帕上竟是一片濡濕的鄉愁。”2009年秋由鶴山21世紀國際論壇出版《洛夫詩歌全集》。
洛夫是台灣現代詩壇最傑出和最具震撼力的詩人,為中國詩壇超現實主義的代表人物,由於
表現手法近乎魔幻,因此被詩壇譽為“
詩魔”。台灣出版的《中國當代十大詩人選集》如此評稱:“從明朗到艱澀,又從艱澀返回明朗,洛夫在自我否定與肯定的追求中,表現出驚人的韌性,他對語言的錘鍊,意象的營造,以及從現實中發掘超現實的詩情,乃得以奠定其獨特的風格,其世界之廣闊、思想之深致、表現手法之繁複多變,可能無出其右者。”吳三連文藝獎的評語對他更為肯定:“自《魔歌》以後,風格漸漸轉變,由繁複趨於簡潔,由激動趨於靜觀,師承古典而落實生活,成熟之藝術已臻虛實相生,動靜皆宜之境地。他的詩直探萬物之本質,窮究生命之意義,且對中國文字錘鍊有功。”
洛夫和余光中一直被世界華文詩壇譽為雙子星座,洛夫的
《邊界望鄉》和余光中的《
鄉愁》一樣膾炙人口。雖在大陸的名氣不如余光中響亮,但在台灣詩界洛夫的名望卻在余光中之上。1979年3月,洛夫訪問香港時創作《邊界望鄉》,詩人余光中陪同他去邊界
落馬洲用望遠鏡看大陸,洛夫離鄉三十年,近在咫尺卻過不去,有家不能歸,近鄉情切。於是寫下了震撼人心的詩——《邊界望鄉》,傳神地表達了遊子
懷鄉咫尺天涯的傷痛、落寞和無奈。
國內外研究洛夫作品之專著頗多,已出版有:《詩魔的蛻變:洛夫詩作評論集》、《洛夫與中國現代詩》、《洛夫評傳》、《一代詩魔洛夫》、《漂泊的奧義》、《洛夫:詩、魔、禪》,《洛夫長詩<漂木>十論》,《大河的雄辯——洛夫詩作評論集(第二部)》等。洛夫沉潛於書法之探索五十年,不僅長於魏碑漢隸,尤精於行草,書風靈動蕭散,境界高遠,曾多次應邀在台北、台中、
菲律賓、馬來西亞、
溫哥華、紐約、北京、衡陽、西安、濟南、南寧、深圳、杭州、廣州、上海、石家莊、太原等地展出。
大陸情緣
衡陽省親
洛夫在外旅居60餘年,始終對家鄉心懷眷念,思念故國,曾為故鄉賦詩:“為何雁回衡陽,因為風的緣故”。20多年來八次回到故鄉衡陽。
洛夫先生第一次回故鄉:1988年
初次回家鄉探親時,母親已於1981年去世,寫下《血的再版》和《河畔墓園》,祭奠母親。
洛夫先生第二次回故鄉:1992年
寫下《衡陽車站》追尋鄉情。
洛夫先生第三次回故鄉:2004年
書贈衡陽第一長聯,為長聯剪彩,舉辦詩書藝展、回母校衡陽市
岳雲中學,參觀南嶽
衡山、
船山故里、神農耒陽、常寧印山、新縣城
雲集鎮、出生成長地
相市鄉。
洛夫先生第四次回故鄉:2007年
洛夫先生第五次回故鄉:2009年
2009年4月22日,母校衡陽市岳雲中學百年校慶,洛夫不忘家鄉情,發來賀電。
洛夫先生回鄉時曾流露:要將全部創作手稿捐贈
衡南,意在讓自己的詩落葉歸根,回到家鄉。衡南縣政府在縣城雲集建立洛夫文化廣場、設立洛夫文學館,了卻先生心愿、承接詩歌大寶、提升文化品位、發展湖湘文化。
洛夫先生第六次回故鄉:2009年
2009年10月24日,中國·衡陽洛夫國際詩歌節在衡陽雲集開幕,韓國、日本、台灣、香港等地近百華語詩界人士及中國作協副主席
陳建功、中國作協副主席
譚談、湖南省政協副主席
譚仲池、百餘名領導嘉賓齊聚雲集。洛夫與夫人陳瓊芳為
衡陽市洛夫文化廣場奠基培土。同時,洛夫將個人詩歌文學手稿、出版物、書藝作品及照片圖片資料全部贈予政府用於修建
洛夫文學館。
2009年11月12日,國際著名詩人洛夫憑藉自選詩集《雨想說的》,獲得華僑文學獎詩歌類最佳作品獎。本書收錄了洛夫先生各個時期的代表作和經作品,也節選了他獻給母親的長詩《血的再版》和獲諾貝爾文學提名獎的詩集《漂木》。
洛夫先生第七次回故鄉:2010年
2010年10月18日上午9時,洛夫先生攜夫人陳瓊芳歸鄉,一行來到衡陽市博物館,受到50餘名衡陽詩友的歡迎。《山的邀請》、《我在長城上》兩首朗誦詩拉開了詩酒音樂會的序幕。一首耒陽版的《與李賀共飲》更是惹得現場笑聲不斷。聞著秋菊,品著秋蟹,飲著酃酒,聽著鄉音,洛夫先生笑了,比孩子般更燦爛的笑容里融入了濃濃的鄉情。洛夫先生即興朗誦了他的新作《
荷塘月色》、《傷逝》。洛夫感慨地說:“
詩人是漂泊異鄉的雲”。
2010年10月18日,世界華語詩壇泰斗,台灣最著名現代詩人,有著“詩魔”美譽衡陽遊子洛夫第七次攜夫人陳瓊芳歸鄉,首次以
衡陽市二中校友名義回母校探望,並勉勵二中學子為自己而讀書。經過洛夫先生同意,該校的“同窗文學社”已改名為“洛夫文學社”。
洛夫先生第八次回故鄉:2011年
2011年10月22日,洛夫先生攜夫人回到衡陽,為衡陽南華大學成立的“
洛夫與湘南作家研究中心”揭牌。
南華大學學生現場朗誦了洛夫先生的《邊界望鄉》、《寄鞋》等多首詩作,洛夫先生熱情演講了《感受詩歌之美》,並在
南華大學圖書館學術報告廳舉行講座,
南華大學文法學院黨委書記羅玉成任洛夫與湘南作家研究中心主任。
2011年10月22日下午,衡陽遊子洛夫攜夫人陳瓊芳再次回到母校
衡陽市二中。
洛夫先生第九次回故鄉:2012年
2012年10月29日至11月2日,洛夫先生回到母校
衡陽市八中探望,為書香怡馨社成立儀式致辭,並舉行講座,勉勵八中學子。並參觀了洛夫舊居、
石鼓書院、
南嶽衡山、母校衡陽市八中、
岳雲中學。
洛夫老人會見
雲門宗14世本覺上人(李建平)研討禪學,悉知上人著白衣入俗世,以藝養道,一時興起為其贈名:李璜之。
衡陽洛夫國際詩歌節
2009年10月24日,
衡陽市人民政府主辦,衡陽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衡南縣人民政府承辦的中國·衡陽洛夫國際詩歌節隆重開幕。世界華語詩壇泰斗洛夫、中國作協副主席陳建功出席,
衡陽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
廖炎秋主持開幕式,北大教授謝冕、衡陽市委副書記李金東致歡迎辭。
衡陽洛夫文學館
洛夫每次回鄉,都會驚喜于衡陽的變化。回鄉依然是文學之旅、尋夢之旅,但用“衣錦還鄉”尚不足以形容其風光。鑒於洛夫卓越的詩歌成就和在國際文壇的巨大影響,
衡陽市人民政府舉辦了洛夫國際詩歌節。中國作協副主席陳建功、湖南省政協副主席譚仲池和
何滿宗連夜奔赴雲集區表示祝賀,海內外50多名詩人及北京大學、韓國大學、香港大學等高校的文學專家出席,進行洛夫詩歌藝術交流與研討。
洛夫動情地說:“衡陽是我的出生地,我在這裡度過了美好的童年和白馬般的少年,對一個海外遊子來說,衡陽是我永遠的夢土,是聯繫著我和祖國的一根臍帶,也是一塊永遠不能磨滅的胎記。”
一直以來,洛夫都有將自己的全部詩稿捐贈給家鄉的願望,要讓自己的詩歌落葉歸根,讓自己的心靈和精神產品找到最好的安置之處。有感於他的赤子情懷,
衡陽市特地在雲集湘江河畔建立洛夫文化廣場,設立
洛夫文學館,了卻他的夙願。洛夫將個人詩歌文學手稿、出版物、書藝作品及照片圖片資料贈予政府用於修建洛夫文學館。
衡陽洛夫文化廣場
洛夫文化廣場是雲集公園重要部分,公園占地260餘畝,由洛夫文化廣場、兒童活動區、老年人活動區、健身區、山林遊憩區以及洛夫文學館、茶社、觀景長廊等建築組成。公園綠地率90%,洛夫廣場面積1.26萬平方米(含水面1200平方米),洛夫文學館占地1250平方米,建築面積813平方米。
深圳情愫
是落葉總要歸根,是遊子總想回家。雖然洛夫曾總結過《漂木》的主題是“生命的無常和宿命的無奈”,雖然劉再復說過“詩人是永遠的精神漂泊者”,但是故國和故鄉永遠都不能拒絕遊子的回歸。
這一回,洛夫面對記者,對《漂木》、對他的人生進行了另一種解讀,他說:“《漂木》的主題是尋找精神家園,數十年來我一直在尋找精神家園,找來找去,我發現深圳是我的精神家園。”話語中流露出一種熱切的期盼,也表明深圳這座年輕都市濃重的親和力。
洛夫與深圳有緣。1979年3月,他應邀訪港,但還無法跨越邊境,詩人余光中親自開車陪他在那一邊參觀落馬洲邊界。當時邊界輕霧氤氳,他從望遠鏡中隱約看到的故國山河,也就是深圳的山河,耳邊響起數十年前的鷓鴣啼叫。近鄉情怯,洛夫寫下了《邊界望鄉》一詩。
1988年,洛夫終於跨過邊界,回到了故鄉衡陽掃墓省親,返台的時候他經過深圳,受到深圳文藝界朋友的熱情歡迎。1994年,華文詩人筆會在深圳召開,洛夫作為“海外詩人”應邀出席。詩人筆會盛況空前,各界詩人歡聚一堂。12月21日晚,同鄉、文友周友德在酒店請洛夫吃飯,當時“蘭亭沙龍”設在這個酒店,洛夫就這樣參加了一次深圳詩人的雅集,他感受到一股濃濃的鄉情和溫暖。
自1988年起,洛夫專程訪問或路過深圳多達十餘次,他在深圳的朋友越來越多,他對深圳的感情也越來越濃。
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我們希望,落葉歸根、結束漂泊的洛夫能在深圳寫出他人生最美、最感人的詩篇。
1979年3月,洛夫應邀訪港,參觀落馬洲邊界時,從望遠鏡中隱約看到深圳的山河,激動地寫下了《邊界望鄉》一詩。
1988年8月,洛夫闊別40年後第一次回內地,回到故鄉衡陽,返台時途經深圳。
1994年12月,洛夫應邀蒞深,參加世界華人詩人筆會,他與深圳詩人歡聚,並為深圳題詞:“財富加智慧將可使深圳飛得更高、更遠!”
2001年下半年,洛夫在深圳大學圖書館舉辦個人書畫展。
2002年12月,洛夫再次訪深,在深圳商報大廈舉辦書藝展,參加由深圳市詩歌沙龍與市文聯聯合舉辦的“洛夫與深圳詩人交流朗誦會”,親自朗誦他的詩作《因為風的緣故》、《寄鞋》,並同廣大詩友就現代詩的發展進行對話和交流。
2006年11月,深圳市文聯、市作協共同舉辦“著名詩人洛夫先生長詩《漂木》新書發布會”,會後洛夫現場簽名售書。
2007年11月,洛夫應邀出席深圳“詩歌人間”主題詩會。
2011年11月,洛夫蒞深參加第十二屆讀書月,在深圳大學與謝冕展開“在詩歌的天空下”對話,同時參加洛夫詩歌朗誦會、《在詩魔的天空下》新書發布會。此前,洛夫和陳瓊芳夫婦還在深圳舉辦了金婚慶典。
個人履歷
1954年,洛夫與張默、瘂弦共同創辦《創世紀》詩刊,歷任總編輯數十年,力倡超現實主義,對台灣現代詩的發展影響深遠,作品被譯成英、法、日、韓、荷蘭、瑞典等文,並被收入各類詩選,包括《中國當代十大詩人選集》。1982年,長詩《血的再版》獲中國時報文學推薦獎,詩集《時間之傷》獲中山文藝創作獎,本人膺選為台灣“十大詩人”之一。1983年獲吳三連文藝獎。1991年獲台灣文藝獎。1999年詩集《魔歌》被評選為台灣文學經典之一。2001年,3000行長詩《漂木》出版,震驚華語詩壇,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提名。2003年獲中國文藝協會頒發終身成就榮譽獎。2004年獲北京《新詩界》國際詩歌獎“北斗星獎”。2009年詩集《雨想說的》獲中國首屆華僑文學獎。寫詩、譯詩、教詩、編詩一生,先後出版了37部詩集、7部散文集、5部評論集、8部譯著。名作《石室之死亡》廣受詩壇重視,因近乎魔幻的表現手法,洛夫被稱為“詩魔”。2009年秋由鶴山21世紀國際論壇出版《洛夫詩歌全集》。
研究洛夫作品專著有:《詩魔的蛻變:洛夫詩作評論集》、《大河的雄辯――洛夫詩作評論集(第二部)》、《洛夫與中國現代詩》、《洛夫評傳》、《一代詩魔洛夫》、《漂泊的奧義》、《洛夫:詩、魔、禪》、《洛夫長詩<漂木>十論》等。
洛夫沉潛於書法探索也已近50年,不僅長於魏碑漢隸,尤精於行草,書風靈動蕭散,境界高遠,曾多次應邀在台北、台中、菲律賓、馬來西亞、
溫哥華、紐約、北京、衡陽、西安、濟南、南寧、深圳、杭州、石家莊、太原等地展出,並日漸被藏家看好。加拿大外交部曾將他的書法作品作為禮品贈送中國外交部。
洛夫曾任香港當代作家協會永遠名譽會長,北京師範大學、中國
華僑大學、廣西民族大學、山西
中北大學等校客座教授。20多年間,回大陸20多次,回鄉15次,省親,會友,講學,出席詩會,交流詩藝,舉辦個人書法展。
(據《湖湘文化名人衡陽辭典》,甘建華主編,爾雅文化出品)
直系家屬
妻子:陳瓊芳
兒子:莫凡(台灣著名音樂人)
作品列表
洛夫詩集列表
1957年 《靈河》,台北:創世紀詩社。
1965年 《石室之死亡》,台北:創世紀詩社。
1967年 《外外集》,台北:創世紀詩社。
1970年 《無岸之河》,台北:大林。
1971年 《1970詩選》,台北:仙人掌。
1974年 《魔歌》,台北:中外文學。
1981年 《時間之傷》,台北:時報出版社。
1983年 《釀酒的石頭》,台北:九歌。
1985年7月獲台灣“中國新詩聯誼會”贈予最佳創作獎。
1988年 《因為風的緣故--洛夫詩選(一九五五 ~ 一九八七)》,台北:九歌。
1988年 《洛夫精品》,北京:人民文學。
1988年 《石室之死亡——及相關重要評論》,台北:漢光文化公司出版。
1988年 《愛的辯證--洛夫詩選》,香港:文藝風出版社。
1990年 《月光房子》,台北:九歌。
1990年 《詩魔之歌--洛夫詩作分類選》,廣州:花城。
1992年 《葬我於雪》,北京:中國友誼出版。
1993年 《我的獸》,北京:中國文聯出版。
1993年 《雪崩--洛夫詩選》,台北:書林。
1993年 《夢的解圖》,台北:書林。
1993年 《隱題詩》,台北:爾雅。
1994年 《石室之死亡》(英譯本),美國漢學家陶忘機(John Balcom)教授譯,
舊金山:道朗出版社出版(Taoran Press)。
1998年 《洛夫小詩選》,台北:小報文化公司。
1999年 《形而上的遊戲》,台北:駱駝。
1999年 《雪落無聲》,台北:爾雅。
1999年 《魔歌 (書法詩集典藏版) 》,台北:探索文化。
2000年 《洛夫‧世紀詩選》,台北:爾雅。
2001年 《洛夫短詩選--中英對照》,香港:銀河。
2001年 《漂木》,台北:聯合文學。獲諾貝爾文學獎提名。
2003年 《洛夫詩鈔》,台北:未來書城。
2003年 《洛夫禪詩》,台北:天使學圓文化公司出版。
洛夫散文集列表
1979年 《一朵午荷》,台北:九歌。
1985年 《洛夫隨筆》,台北:九歌。
1985年 《一朵午荷--洛夫散文選》,台北:九歌。
1990年 《一朵午荷--洛夫散文選》,上海:上海文藝。
1998年 《洛夫小品選》,台北:小報文化。
1998年 《落葉在火中沉思》,台北:爾雅。
2000年 《雪樓隨筆》,台北:探索文化。
洛夫評論集列表
1969年 《詩人之鏡》,台北:大業。
1978年 《洛夫詩論選集》,台北:開源。
1979年 《詩的探險》,台北:黎明。
1981年 《孤寂中的迴響》,台北:東大。
1986年 《詩的邊緣》,台北:漢光。
洛夫翻譯作品列表
1973年 《季辛吉評傳》,台北:中華日報。
1975年 《雨果傳》,台北:志光。
1976年 《心靈雋語》,台北:星光。
1977年 《約翰生傳》,台北:志文。
1979年 《亞歷山大傳》,台北:中華日報。
1979年 《邱吉爾傳》,台北:中華日報。
洛夫散篇作品列表
1970年 洛 夫等:〈以新批評觀點看中國古詩(詩宗社第二次座談會)〉,《花之
聲》,台北:仙人掌出版社,頁172-205。
1972年 洛 夫:〈與
顏元叔談詩的結構與批評並自釋〈手術台上的男子〉〉,《中外文
學》1卷4期頁40—52。
1974年 洛 夫:〈魔歌——我的詩觀與詩法〉,《中華日報》12月6—8日9版。
1977年 洛 夫:〈《洛夫詩論選集》自序〉,《中外文學》5卷10期,頁34—45。
1978年 洛 夫〈自序〉,《洛夫詩論選集》,台北:
金川,1-15頁。
1979年 洛 夫〈我的詩觀與詩法——「魔歌」詩集自序〉,《詩的探險》,台北。黎明
出版社,頁153—164。
1979年 洛 夫:〈洛夫作品評論題目備考〉,《詩的探險》,台北:黎明,頁1—3。
1979年 洛 夫:〈關於「我的第一首詩」〉,《文藝月刊》122期,頁57—65。
1979年 洛 夫〈《眾荷喧譁》詩集自序〉,《詩的探險》,台北:黎明,頁165-168。1981年 洛 夫:〈自序〉,《時間之傷》,台北:時報,頁1—4。
1981年 洛 夫:〈鹹鹹的旅程——第二屆覽分地帶文藝管談詩記〉,《孤寂中的回
響》,台北:東大,頁105—114。
1984年 洛 夫:〈一首辯證的詩—談「愛的辯證」之創作過程〉,《詩人季刊》18期,
頁19—24。
1988年 〈洛夫與
謝冕的通信〉,《作家》8期,頁28。
1988年 〈關於「石室之死亡」—跋〉,《洛夫石室之死亡及相關重要評論》,台北:漢
光頁192—203。
1988年 洛 夫:〈回歸傳統,擁抱現代——詩人對話〉,《文藝報》8月20日7版。
1989年 洛 夫:〈廿八寒暑,鰜鰈情深〉,《文訊》42期,頁80—81。
1990年 洛 夫:〈自序〉,《天使的涅盤》,台北:尚書,頁4—7。
1991年 洛 夫:〈蚱蜢歲月〉,《
中央日報》11月18日16版。
1993年 洛 夫:〈超現實主義的詩與禪〉,《
江西社會科學》10期,頁70—72。
1998年 洛 夫:〈《落葉在火中沉思》〉,《爾雅人》第107期,2、3版。
1998年 洛 夫:〈臥雪圖〉,《中華日報》10月1日16版。
1998年 洛 夫:〈讀閒書〉,《中華日報》9月1日16版。
1999年 洛 夫:〈《魔歌》新版自序〉,《創世紀詩刊》121期,頁118—120。
1999年 洛 夫:〈如是晚景〉,《聯合報》6月23日37版。
2000年 洛 夫:〈我那顆千禧年的頭顱〉,《聯合報》1月10日37版。
2002年 洛 夫:〈我的大陸出書經驗〉,《文訊》197期,頁37—38。
散文選
詩人與酒
歲末天寒,氣溫驟降,唯一的樂趣是靠在床頭擁被讀唐詩。常念到
白居易的《問劉十九》:“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我忽然渴望身邊出現兩樣東西:雪與酒。酒固伸手可得,而雪,卻難得一見。
小時候讀這首詩,我只能懂得四分之三,最後一句的味道怎么念也念不出來,後來年事漸長,才先靠一壺壺的紹興高梁慢慢給醺了出來。對於飲酒,我徒擁虛名,談不上酒量,平時喜歡獨酌一兩盞,最怕的是轟飲式的鬧酒;每飲淺嘗即止,微醺是我飲酒的最佳境界。一人獨酌,可以深思漫想,這是哲學式的飲酒;兩人對酌,可以燈下清淡,這是散文式的飲酒。但超過三人以上的群酌,不免會形成鬧酒,乃至酗酒,這樣就演變為戲劇性的飲酒,熱鬧是夠熱鬧,總覺得缺乏那么一點情趣。
有人說,好飲兩杯的人,都不是俗客,故善飲者多為詩人與豪俠之士。
張潮在《幽夢影》一文中說“胸中小不平,可以酒消之;世間大不平,非劍不能消也。”這話說得多么豪氣乾雲!可是這並不能證明,雅俗與否,跟酒有絕對的關係。如說飲者大多為世間打抱不平者,替天行道,一劍在手風雷動,群魔魍魎皆伏首。而詩人多為文弱書生,而感觸又深,胸中的塊壘只好靠酒去澆了。
酒可以渲染氣氛,調劑情緒,有助於談興,故浪漫倜儻的詩人無不喜歡這個調調兒。酒可以刺激神經,產生靈感,喚起聯想。二十來歲即位列“初唐四傑”之冠的
王勃,據說在他寫《滕王閣》七言古詩和《
滕王閣序》時,先磨墨數升。繼而酣飲,然後拉起被子覆面而睡,醒來後抓起筆一揮而就,一字不易。李白當年奉詔為玄宗寫《清平調》時,也是在爛醉之下用水潑醒後完成的。“鐘鼓饌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復醒,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他的《將進酒》字字都含酒香。如果把他所有寫酒的詩拿去榨,也許可以榨出半壺高梁酒來。
據《
世說新語》所載:一天
劉伶酒癮發作,向太太索酒。太太一氣之下,將所有的酒倒掉並把酒具全部砸毀,然後一把鼻涕一把眼淚勸他說:“你飲酒太過,非攝生之道,必須戒掉。”劉伶說:“好吧,不過要我自己戒是戒不掉的,只有祝告神靈後再戒。”他太太信以為真,便遵囑為他準備了酒肉。於是劉伶跪下來發誓說:“天生劉伶,以酒為名,一飲一斛,五斗解醒,婦人之言,慎不可聽!”祝禱既畢,便大口喝酒,大塊進肉,醉得人事不知。在這方面,
蘇東坡的太太就顯得賢慧得多了。《後赤壁賦》中有一段關於飲酒的對話,非常精彩。話說
宋神宗元豐五年十月某夜,蘇東坡從雪堂步得回臨皋,有位朋友陪他散步去,這時月色皎潔,情緒頗佳,走著走著,他忽然嘆息說:“有客無酒,有酒無餚,月白風清,如此良宵何?”一位朋友接道:“今者薄暮,舉綱得魚,巨口細鱗,狀如松江之鱸,顧安所得酒乎?”有魚就好辦,於是蘇東坡匆匆趕回去跟老妻商量。蘇夫人果然是一位賢德之婦,她說:“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時之需。”只要聽到這兩句話就夠醉人的了。
中國古典詩中關於友敘、送別與感懷這一類的作品最多,故詩中經常流著兩種液體,一是眼淚,一是酒。淚的味道既鹹且苦,酒的味道又辛又辣,真是五味俱全,難怪某些批評家認為中國的文學是純感性的。
一朵午荷
這是去夏九月間的舊事,我們為了荷花與愛情的關係,曾發生過一次溫和的爭辯。
“真正懂得欣賞荷的人,才真正懂得愛。”
“此話怎講?”
“據說偉大的愛應該連對方的缺點也愛,完整的愛包括失戀在內。”
“話是這么說,可是這與欣賞荷有啥關係?”
“愛荷的人不但愛它花的嬌美,葉的清香,枝的挺秀,也愛它夏天的喧譁,愛它秋季的寥落,甚至覺得連餵養它的那池污泥也污得有些道理。”
“花凋了呢?
“愛它的翠葉田田。”
“葉殘了呢?”
“聽打在上面的雨聲呀!”
“這種結論豈不太過羅曼蒂克。”
“你認為……?”
“欣賞別人的孤寂是一種罪惡。”
其實我和你都不是好辯的人,因此我們的結論大多空洞而可笑,但這次卻為你這句淡然的輕責所懾服,臨別時,我除了赧然一笑外,還能說些什麼呢?
記得那是一個落著小雨的下午,午睡醒來,突然想到去歷史博物館參觀一位朋友的畫展。為了喜歡那份涼意,手裡的傘一直未曾撐開,冷雨溜進頸子裡,竟會引起一陣小小的驚喜。沿著南海路懶懶散散地走過去,撅起嘴唇想吹一曲口哨,第一個音符尚未成為完整的調子,一輛紅色計程車側身馳過,濺了我一褲腳的泥水。抵達國家畫廊時,正在口袋裡亂掏,你突然在我面前出現,並遞過來一塊雪白的手帕。老是喜歡做一些平淡而又驚人的事,我心想。但當時好像彼此都沒有說什麼,便沿著畫廊牆壁一路看了過去。有一幅畫構想與色彩都很特殊,經營得頗為大膽,整個氣氛有梵谷的粗暴,一大片紅色,觸目驚心,有抗議與呼救的雙重暗示。我們圍觀了約有五分鐘之久,兩人似乎都想表示點意見,但在這種場合,我們通常是沉默的,因為只要任何一方開口,爭端必起,容忍不但成了我們之間的美德,也是互相默認的一種勝利者的表示。
這時,室外的雨勢越來越大,群馬奔騰,眾鼓齊擂,整個世界籠罩在一陣陣激越的殺伐聲中,但極度的喧囂中又有著出奇的靜。畫廊的觀眾不多,大都面色呆滯,無奈地搓著手在室內兜圈子。雨,終於小了,我們相偕跨進了面對植物園的陽台。
“快過來看!”你靠著玻璃窗失神地叫著。我挨過去向窗外一瞧。
正如舊約《創世紀》第一章中所說:“神的靈運行在水面上,神說有光,便有了光。”我頓時為窗下一幅自然的奇景所感動,怔住。
窗下是一大片池荷,荷花多已凋謝,或者說多已雕塑成一個個結實的蓮蓬。滿池的青葉在雨中翻飛著,大者如鼓,小者如掌,雨粒劈頭劈臉灑將下來,鼓聲與掌聲響成一片,節奏急迫而多變化,聲勢相當懾人。這種景象,徐志摩看了一定大呼過癮,
朱自清可能會嚇得臉色發白;在
荷塘邊,在柔柔的月色下,他怎么樣也無法聯想起這種騷動。這時,一陣風吹過,全部的荷葉都朝一個方向翻了過去,猶如一群女子驟然同時撩起了裙子,我在想,朱自清看到會不會因而激起一陣靦腆的竊喜?
我們印象中的荷一向是青葉如蓋,俗氣一點說是亭亭玉立,之所以亭亭,是因為它有那一把瘦長的腰身,風中款擺,韻致絕佳。但在雨中,荷是一群仰著臉的動物,專注而矜持,顯得格外英姿勃發,矯健中另有一種嬌媚。雨落在它們的臉上,開始水珠沿著中心滴溜溜地轉,漸漸凝聚成一個水晶球,越向葉子的邊沿擴展,水晶球也越旋越大,瘦弱的枝桿似乎已支持不住水球的重負,由旋轉而左搖右晃,驚險萬分。我們的眼睛越睜越大,心跳加速,緊緊抓住窗欞的手掌沁出了汗水。猝然,要發生的終於發生了,荷身一側,嘩啦一聲,整個葉面上的水球傾瀉而下,緊接著荷枝彈身而起,又恢復了原有的挺拔和矜持,我們也隨之噓了一口氣。我點燃一支煙,深深吸了一口氣,然後緩緩吐出,一片濃煙剛好將臉上尚未褪盡的紅暈掩住。
也許由於過度緊張,也許由於天氣陰鬱,這天下午我除了在思索你那句“欣賞別人的孤寂是一種罪惡”的話外,一直到畫廊關門,揮手告別,我們再也沒有說什麼。
十月的氣溫仍如江南的初夏,午後無風,更顯得有點燠熱。偶然想起該到植物園去走走,這次我是誠心去看荷的,心裡有了準備,仍不免有些緊張,十來分鐘的路程居然走出一掌的汗。跨進園門,首先找到那棵編號廿五的水杉,然後在旁邊的石凳上坐憩一下,調整好呼吸後,再輕步向荷池走去。
噫!那些荷花呢?怎么又碰上花殘季節,在等我的只剩下滿池涌動的青葉,好大一拳的空虛向我襲來。花是沒了,取代的只是幾株枯乾的蓮蓬,黑黑瘦瘦,一副營養不良的身架,跟豐腴的荷葉對照之下,顯得越發孤絕。這時突然想起我那首《眾荷喧譁》中的詩句:
眾荷喧譁
而你是挨我最近
最靜,最最溫柔的一朵
……
我向池心
輕輕扔過去一粒石子
你的臉
便譁然紅了起來
其實,當時我還真不明白它的臉為什麼會頓然紅了起來,也記不起扔那粒石子究竟暗示什麼,當然更記不起我曾對它說了些什麼,總不會說“你是君子,我很欣賞你那櫛風沐雨,吃污泥而吐清香的高潔”之類的廢話吧?人的心事往往是難以牢記的,勉強記住反而成了一種永久的負荷。它在何處,我不得而知,或下墜為爛泥,或上升為彩霞,縱然遠不可及,但我仍堅持它是唯一曾經挨我最近,最靜,最最溫柔的一朵。朋友,這不正足以說明我決不是只喜歡欣賞他人孤寂的那類人嗎?
午後的園子很靜,除了我別無遊客。我找了一塊石頭坐了下來,呆呆地望著滿池的青荷出神。眾荷田田亭亭如故,但歌聲已歇,盛況不再。兩個月前,這裡還是一片繁華與喧囂,白晝與黃昏,池裡與池外,到處擁擠不堪;現在靜下來了,剩下我獨自坐在這裡,抽菸,扔石子,看池中自己的倒影碎了,又拼合起來,情勢逆轉,已輪到殘荷來欣賞我的孤寂了。
想到這裡,我竟有些赧然,甚至感到難堪起來。其實,孤寂也並不就是一種羞恥,當有人在欣賞我的孤寂時,我絕不會認為他有任何罪過。朋友,這點你不要跟我辯,興衰無非都是生命過程中的一部分。今年花事已殘,明年照樣由根而莖而葉而花,仍然一大朵一大朵地呈現在我們面前,接受人的讚賞與攀折,它卻毫無顧忌地一腳踩污泥,一掌擎藍天,激紅著臉大聲唱著:“我是一朵盛開的蓮”,唱完後不到幾天,它又安靜地退回到葉殘花凋的自然運轉過程中去接受另一次安排,等到第二年再來接唱。
撲撲塵土,站起身來,心口感到很悶,有點想吐,寂寞真是一種病嗎?繞著荷池走了一圈後,舒服多了,繞第二圈時,突然發現眼前紅影一閃而沒。放眼四顧,仍只見青荷田田,什麼也沒有看到。是迷惘?是殷切期盼中產生的幻覺?不甘心,我又回來繞了半匝,然後蹲下身子搜尋,在重重疊疊的荷葉掩蓋中,終於找到了一朵將謝而未謝,卻已冷寂無聲的紅蓮,我驚喜得手足無措起來,這不正是去夏那挨我最近,最靜,最最溫柔的一朵嗎?
洛夫詩選
邊界望鄉
說著說著
我們就到了落馬洲
霧正升起,我們在茫然中勒馬四顧
手掌開始生汗
望眼鏡中擴大數十倍的鄉愁
亂如風中的散發
當距離調整到令人心跳的程度
一座遠山迎面飛來
把我撞成了
嚴重的內傷
病了病了
只剩下唯一的一朵
蹲在那塊“禁止越界”的告示牌後面
咯血。 而這時
一隻白鷺從水田中驚起
飛越深圳
又猛然折了回來
而這時,鷓鴣以火發音
那冒煙的啼聲
一句句
穿透異地三月的春寒
我被燒得雙目盡赤,血脈賁張
你卻豎起外衣的領子,回頭問我
冷,還是
不冷?
驚蟄之後是春分
清明時節該不遠了
我居然也聽懂了廣東的鄉音
當雨水把莽莽大地
譯成青色的語言
故國的泥土,伸手可及
但我抓回來的仍是一掌冷霧
煙之外
在濤聲中喚你的名字而你的名字
已在千帆之外
潮來潮去
左邊的鞋印才下午
右邊的鞋印已黃昏了
六月原是一本很感傷的書
結局如此之悽美
——落日西沉
你依然凝視
那人眼中展示的一片純白
他跪向你向昨日那朵美了整個下午的雲
海喲,為何在眾燈之中
獨點亮那一盞茫然
還能抓住什麼呢?
你那曾被稱為雲的眸子
現有人叫作
煙
剔牙
中午
全世界的人都在剔牙
以潔白的牙籤
安詳地在
剔他們
潔白的牙齒
依索匹亞的一群兀鷹
從一堆屍體中
飛起
排排蹲在
疏朗的枯樹上
也在剔牙
以一根根瘦小的
肋骨
詩的葬禮
把一首
在抽屜里鎖了三十年的情詩
投入火中
字
被燒得吱吱大叫
灰燼一言不發
它相信
總有一天
那人將在風中讀到
鞦韆仍在晃蕩
人散了
鞦韆仍在晃蕩
夕陽仍在晃蕩
那女子的發
仍在晃蕩
直到
把月光
扔上了樹梢
譬如朝露
時間,一條青蛇似的
穿過我那玻璃鑲成的肉身
背後
響起一陣碎裂之聲
譬如朝露
一滴,安靜地
懸在枯葉上
不聞哭聲的
淚
與衡陽賓館的蟋蟀對話
醒來
不知身是客
偏偏遊子夜尿多
夢,多半黑白交錯而且
不時羼雜著
抽水馬桶漏滴之
無主題奏鳴曲的配樂
窗外偶爾傳來
小雨說兩句
梧桐跟著說兩句
其餘亂七八糟的想必是
鄰室夢話之落葉繽紛了
而夜,已過半
躺在這前半生是故土後半生是
異鄉的
衡陽賓館
輾轉反側,猛然翻身
背上好像壓著一枚口哨
只聽到一陣唧唧的
呼痛
我趿鞋而起,四處尋覓
仿佛尋找一把
四十年前在此灑落的夢
從枕頭到床底
從牆腳到門縫
到雞鳴三聲
嘿!原來你老兄躲在這裡
唧唧
別來無恙乎?
唧 唧 唧 唧
聽你的叫聲好像瘦了不少
唧唧?唧唧唧唧
什麼?脫了數十層皮!
唧唧—唧唧唧?
我嗎?只剩下最後一層
不敢再脫
唧唧
唧唧唧唧唧唧……
別難過,老鄉
更大的悲哀
不在於這一身皮囊
而是一隻爛桃子的問題
以及它腐敗的過程
你可知道?
你我都住在一個爛透了核心
死後
永世不得發芽的果殼中
唧!唧—唧—唧—唧
唧唧?
你問我今後的行止?
終老何鄉?
唧唧
這個問題問得我多么難堪啊,老鄉
我曾是
一尾涸轍的魚
一度變成化繭的蠶
於今又化作一隻老蜘蛛
懸在一根殘絲上
注定在風中擺盪一生
唧唧,唧唧,唧唧
因為風的緣故
昨日我沿著河,
漫步到,
蘆葦彎腰喝水的地方。
順便請煙囪,
在天空為我寫一封長長的信,
潦是潦草了些。
而我的心意,
則明亮如你窗前的燭光,
稍有曖昧之處,
勢所難免,
因為風的緣故。
此信你能否看懂並不重要,
重要的是,
你務必在雛菊尚未全部凋零之前,
趕快發怒,或者發笑。
趕快從箱子裡找出我那件薄衫子,
趕快對鏡梳你那又黑又柔的嫵媚,
然後以整生的愛,
點燃一盞燈。
我是火,
隨時可能熄滅,
因為風的緣故。
石室之死亡(選十六首)
1
只偶然昂首向鄰居的甬道,我便怔住
在清晨,那人以裸體去背叛死
任一條黑色交流咆哮橫過他的脈管
我便怔住,我以目光掃過那座石壁
上面即鑿成兩道血槽
我的面容展開如一株樹,樹在火中成長
一切靜止,唯眸子在眼瞼後面移動
移向許多人都怕談及的方向
而我確是那株被鋸斷的苦梨
在年輪上,你仍可聽清楚風聲、蟬聲
2
凡是敲門的,銅杯仍應以昔日的炫耀
弟兄們俱將來到,俱將共飲我滿額的急躁
他們的饑渴猶如室內一盆素花
當我微微後開雙眼,便有金屬聲
丁當自壁間,墜落在客人們的餐盒上
其後就是一個下午的激辯,諸般不潔的顯示
語言只是一堆未曾洗滌的衣裳
遂被傷害,他們如一群尋不到恆久居處的獸
設使樹的側影被陽光所劈開
其高度便予我以面臨日暮時的冷肅
3
宛如樹根之不依靠誰的旨意
而奮力托起滿山的深沉
宛如野生草莓不講究優生的婚媾
讓子女們走過了沼澤
我乃在奴僕的苛責下完成了許多早晨
當我的臂伸向內層,緊握躍動的根須
我就如此來意在你的血中溺死
為你果實的表皮,為你莖幹的服飾
我卑微亦如死囚背上的號碼
4
喜悅總像某一個人的名字
重量隱伏其間,在不可解知的邊緣
穀物們在私婚的胎胚中製造危險
他們說:我那以舌頭舐嘗的姿態
於是每種變化都可預測
都可找出一個名字被戲弄後的指痕
都有一些習俗如步聲隱去
倘若你只想笑而笑得並不單純
我便把所有的歌曲殺死,連喜悅在內
5
火柴以爆燃之姿擁抱住整個世界
焚城之前,一個暴徒在歡呼中誕生
雪季已至,向日葵扭轉脖子尋太陽的回聲
我再度看到,長廊的陰暗從門縫閃進
去追殺那盆爐火
光在中央,編幅將路燈吃了一層又一層
我們確為那間白白空下的房子傷透了心
某些衣裳發亮,某些臉在裡面腐爛
那么多咳嗽,那么多枯乾的手掌
握不住一點暖意
6
如果駭怕我的清醒
請把窗子開向那些或將死去的城市
不必再在我的短眥里去翻撥那句話
它已亡故
作的眼睛即是葬地
有人試圖在我額上吸取初霽的晴光
且又把我當作冰崖猛力敲碎
壁爐旁,我看著自己化為一瓢冷水
一面微笑
一面流進你的脊骨,你的血液……
11
棺材以虎虎的步子踢翻了滿街燈火
這真是一種奇怪的威風
猶如被女子們摺疊很多的綢質枕頭
我去遠方,為自己找尋葬地
埋下一件疑案
剛認識骨灰的價值,它便飛起
松鼠般地,往來於肌膚與靈魂之間
確知有一個死者在我內心
但我不懂得你的神,亦如我不懂得
荷花的升起是一種欲望,或某種禪
12
閃電從左頰穿入右頰
雲層直劈而下,當回聲四起
山色突然逼近,重重撞擊久閉的眼瞳
我便聞到時間的腐味從唇際飄出
而雪的聲音如此暴躁,猶之鱷魚的膚色
我把頭顱擠在一堆長長的姓氏中
墓石如此謙遜,以冷冷的手握我
且在它的室內開鑿另一扇窗,我乃讀到
橄欖枝上的愉悅,滿園的潔白
死亡的聲音如此溫婉,猶之孔雀的前額
13
他們竟這樣的選擇墓冢,羞怯的靈魂
又重新蒙著臉回到那湫隘的子宮
而我乃從一塊巨石中醒來,伸出一隻掌
讓人辨認,神跡原只是一堆腐敗的骨頭
遂有人試圖釋放我以米蓋朗其羅的憤怒
我以清教徒的饑渴呼吸著好看的陽光
陽光寫在冬日的臉上,蜀葵與紫苑影子的重疊上
我如一睜目而吠的獸,在舌尖與舌尖戲弄的街衢上
許多習俗被吞食,使不再如自發般生長
許多情慾隔離我們於昨夜與明夜之間
14
你是未醒的睡蓮,避暑的比目魚
你是躑躅於豎琴上一閒散的無名指
在兩隻素手的初識,在玫瑰與響尾蛇之間
在麥場被秋風遺棄的午後
你確信自己就是那一瓮不知悲哀的骨灰
囚於內室,再沒有人與你在肉體上計較愛
死亡是破裂的花盆,不敲亦將粉碎
亦將在日落後看到血流在肌膚里站起來
為何你在焚屍之時讀不出火光的顏色
為何你要十字架釘住修女們眼睛的流轉
15
而且又為某一動作,或某一手勢所捏碎
我便會有一次被人咀嚼的經驗
我便會像冰山一樣發出冷冷的叫喊
“喔!糧食,你們乃被豐實的倉廩所謀殺!”
夏日的焦慮仍在冬日的額際緩緩爬行
緩緩通過兩壁間的目光、目光如葛藤
懸掛滿室,當各種顏色默不作聲地走近
當應該忘記的瑣事竟不能忘記而鬱郁終日
我就被稱為沒有意義而且疲倦的東西
30
如裸女般被路人雕塑著
我在推想,我的肉體如何在一隻巨掌中成形
如何被安排一份善意,使顯出嘲弄後的笑容
首次出現於此一啞然的石室
我是多么不信任這一片燃燒後的寧靜
飲於忘川,你可曾見到上流漂來的一朵未開之花
古人不再蒞臨,而空白依然是一種最動人的顏色
我們依然用歌聲在你面前豎起一座山
只要無心捨棄那一句創造者的叮嚀
你必將尋回那巍峨在飛翔之外
51
猶未認出那隻手是誰,門便隱隱推開
我閃身躍入你的瞳,飲其中之黑
我們圍成一個圓跳舞,並從中取火
就這樣,我為你瞳中之黑所焚
你在眉際鋪一條胳。通向清晨、
清晨為承接另一顆星的下墜而醒來
欲證實痛楚是來時的回音,或去時的鞋印
你遂閉幕雕刻自己的沉默
喔,靜寂如此,使我們睜不開眼睛
52
赤著身子就是你要到臨的理由?
女兒,未辨識你之前我已嘗到你眼中的鹽
在母體中你已學習如何清醒
如何在臥榻上把時間揉出聲音
且揮掌,猛力將白晝推向夜晚
我們曾被以光,被以一朵素蓮的清朗
我們曾迷於死,迷於車輪的動中文靜
而你是昨日的路,千餘轍痕中的一條
當餐盤中盛著你的未來
你卻貪婪地吃著我們的
53
由一些睡姿,一個黑夜構成
你是珠蚌,兩殼夾大海的滔滔而來
喔,啼聲,我為吞食有音響的東西活著
且讓我安穩地步出你的雙瞳
且讓我向所有的頭髮宣布:我就是這黑
世界乃一斷臂的袖,你來時已空無所有
兩掌伸展,為抓住明天而伸展
你是初生之黑,一次閃光就是一次盛宴
客人們都以刺傷的眼看你——
在胸中栽植一株鈴蘭
57
從灰燼中摸出千種冷中千種白的那隻手
舉起便成為一炸裂的太陽
當散發的投影仍在地上化為一股煙
遂有軟軟的蠕動,由脊骨向下溜至腳底再向上頂撞
——一條蒼龍隨之飛升
錯就錯在所有的樹都要雕塑成灰
所有的鐵器都駭然於揮斧人的緘默
欲擰乾河川一樣他擰於我們的汗腺
一開始就把我們弄成這副等死的樣子
唯灰燼才是開始
長恨歌
那薔薇,就像所有的薔薇,
只開了一個早晨
一
從
水聲里
提煉出一縷黑髮的哀慟
二
她是
楊氏家譜中
翻開第一頁便仰在那裡的
一片白肉
一株鏡子裡的薔薇
盛開在輕輕的拂拭中
所謂天生麗質
一粒
等待雙手捧起的
泡沫
仙樂處處
驪宮中
酒香流自體香
嘴唇,猛力吸吮之後
就是呻呤
而象牙床上伸展的肢體
是山
也是水
一道河熟睡在另一道河中
地層下的激流
湧向
江山萬里
及至一支白色歌謠
破土而出
三
他高舉著那隻燒焦了的手
大聲叫喊:
我做愛
因為
我要做愛
因為
我是皇帝
因為
我們慣於血肉相見
四
他開始在床上讀報,吃早點,看梳頭,批閱奏摺
蓋章
蓋章
蓋章
蓋章
從此
君王不早朝
五
他是皇帝
而戰爭
是一攤
不論怎么擦也擦不掉的
黏液
在錦被中
殺伐,在遠方
遠方,烽火蛇升,天空啞於
一緺叫人心驚的髮式
鼙鼓,以火紅的舌頭
舐著大地
六
河川
仍在兩股之間燃燒
仗
不能不打
征戰國之大事
娘子,婦道人家之血只能朝某一方向流
於今六軍不發
罷了罷了,這馬嵬坡前
高舉你以廣場中的大風
一堆昂貴的肥料
營養著
另一株玫瑰
或
歷史中
另一種絕症
七
恨,多半從火中開始
他遙望窗外
他的頭
隨鳥飛而擺動
眼睛,隨落日變色
他呼喚的那個名字
埋入了回聲
竟夕繞室而行
他都站過
冷白的手指剔著燈花
輕咳聲中
禁城裡全部的海棠
一夜凋成
秋風
他把自己的鬍鬚打了一個結又一個結,解開再解開,然後負手踱步,鞋聲,鞋聲
,鞋聲,一朵晚香玉在窗子後面爆炸,然後伸張十指抓住一部水經注,水聲汩汩
,他竟讀不懂那條河為什麼流經掌心時是嚶泣,而非咆哮
他披衣而起
他燒灼自己的肌膚
他從一塊寒玉中醒來
千間廂房千燭燃
樓外明月照無眠
牆上走來一女子
臉在虛無飄渺間
八
突然間
他瘋狂地搜尋那把黑髮
而她遞過去
一縷煙
是水,必然升為雲
是泥土,必然踩成焦渴的蘇苔
隱在樹葉中的臉
比夕陽更絕望
一朵菊花在她嘴邊
一口黑井在她眼中
一場戰爭在她體內
一個猶未釀成的小小風暴
在她掌里
她不再牙痛
不再出
唐朝的麻疹
她溶入水中的臉是相對的白與絕對的黑
她不再捧著一碟鹽而大呼饑渴
她那要人攙扶的手
顫顫地
指著
一條通向長安的青石路……
九
時間七月七
一個高瘦的青衫男子
一個沒有臉孔的女子
火焰,繼續升起
白色的空氣中
一雙翅膀
又
一雙翅膀
飛入殿外的月
色漸去漸遠的
私語
閃爍而苦澀
風雨中傳來一兩個短句的迴響
1972.8.15
湖南大雪
昔我往矣
楊柳依依
今我來思
雨雪霏霏
君問歸期
歸期早已寫在晚唐的雨中
而載我渡我的雨啊
奔騰了兩千年才凝成這場大雪
落在洞庭湖上
落在你未眠的窗前
雪落著
一種複雜而單純的沉默
沉默亦如
你案頭熠熠延客的燭光
乍然一陣寒風掠起門帘
我整冠而進.直奔你的書房
仰首環顧,四壁皎然
雪光染白了我的鬚眉
也染白了
我們心之中立地帶
寒暄之前
多少有些隔世的怔忡
好在火爐上的酒香
漸漸祛除了歷史性的寒顫
你說:
酒是黃昏時歸鄉的小路
好!好!我欣然舉杯
然後重重咳了一聲
帶有濃厚湘音的嗽
只驚得
窗外撲來的寒雪
倒飛而去
你我在此雪夜相聚
天涯千里驟然縮成促膝的一寸
花事已殘
今夜我們擁有的
只是一支待剪的燭光
蠟燭雖短
而灰燼中的話足可堆成一部歷史
你頻頻勸飲
話從一隻紅泥小火爐開始
下酒物是淺淺的笑
是無言的唏噓
是欲說而又不容說破的酸楚
是一堆舊信
是噓今夕之寒,問明日之暖
是一盤臘肉炒《詩美學》
是一碗鯽魚燒《一朵午荷》
是我血中的海浪
是一句句比淚還成的楚人詩。
是五十年代的驚心
是六十年代的飛魄
這時,窗外傳來一陣沙沙之聲
還好
只是一雙釘鞋從雪地走過
街衢睡了而路燈醒著
泥土睡了而樹根醒著
鳥雀睡了而翅膀醒著
寺廟睡了而鐘聲醒著
山河睡了而風景醒著
春天睡了而種籽醒著
肢體睡了而血液醒著
書籍睡了而詩句醒著
歷史睡了而時間醒著
世界睡了而你我醒著
雪落無聲
夜已深
你仍不斷為我添酒,加炭
戶外極冷
體內極熱
喝杯涼茶吧
讓少許清醒來調節內外的體溫
明天或將不再驚慌
因我們終於懂得
以雪中的白洗滌眼睛
以雪中的冷凝鍊思想
往日杜撰的神話
無非是一床床
使人午夜驚起汗濕重衣的夢魘
我們風過
霜過
傷過
痛過
堅持過也放棄過
有時昂首俾睨
有時把頭埋在沙堆里
那些迷惘的歲月
那些提著燈籠搜尋自己影子的歲月
都已是
大雪紛飛以前的事了
今夜,或可容許一些些爭辯
一些些悲壯
想說的太多
而忘言的更多
哀歌不是不唱
無奈一開口便被陣陣酒嗝
逼了回去
江湖浩浩
風雲激盪
今夜我冒雪來訪
不知何處是我明日的涯岸
你我未曾共過
肥馬輕裘的少年
卻在今晚分說著宇宙千古的蒼茫
人世啊多么曖昧
誰能破譯這生之無常
推窗問天
天空答以一把澈骨的風寒
告辭了
就在你再次剪燭的頃刻黑暗中
我飛身而起
投入一片白色的空茫
向億萬里外的太陽追去
只為尋求一個答案
酸棗樹
路旁一棵酸棗樹突然仰天大笑
要吃我就來吧
只要你不怕
滿身帶刺的孤獨
以及路人的唾沫
獨飲十五行
令人醺醺然的
莫非就是那
壺中一滴一滴的長江黃河
近些日子
我總是背對著鏡子
獨飲著
胸中的二三事件
嘴裡嚼著魷魚乾
愈嚼愈想
唐詩中那隻焚著一把雪的
紅泥小火爐
一仰成秋
再仰冬已深了
乾
退瓶也只不過十三塊五毛
評價
余光中先生剛走不久,洛夫先生又走,一個時代結束了!他們是這個時代詩的高峰,我們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默哀!致敬!詩人洛夫千古。——劉正成(書法家、作家,《中國書法全集》主編)
驚聞洛夫先生逝世,甚哀甚嘆!1988年中秋,洛夫一行首次回大陸,我攜妻楊泥,從四川趕到桂林,與湖南李元洛教授同陪洛夫一行灕江上中秋賞月,這是台灣開禁後,兩岸詩人首次相聚在李白的月光下。我寫了一短文記念這次聚會。當年中共中央最重要的機關刊物《求是》刊出了此文,足見洛夫先生為兩岸文化交流所做的貢獻!將 三十年前這篇短文奉於洛夫先生靈前,先生不朽,詩歌萬歲!——葉延濱(詩人、作家,原《詩刊》主編)
名言
如果你迷戀厚實的屋頂,你就會失去浩瀚的繁星。
雁回衡陽,因為風的緣故。
心中有詩,瞬間即是永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