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哲學之詮釋與重建

莊子哲學之詮釋與重建

《莊子哲學之詮釋與重建》是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王玉彬。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莊子哲學之詮釋與重建
  • 作者:王玉彬
  •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5年9月
  • 頁數:264 頁
  • 裝幀:平裝
  • ISBN:9787010152165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本書將莊子在“軸心時代”的哲學貢獻稱為“心的突破”,並認為有三維內涵:“個體化心靈”之挺立、“本體化心靈”之呈現以及“心靈化生存”之創辟。“個體化心靈”之挺立意味著莊子關注的是個體生命如何獨立而逍遙的存在於世間的問題;“本體化心靈”的呈現是經由“心”與“道”的理論融合而實現的,莊子由之而營構出了蘊涵著“虛”、“通”、“真”、“和”等特徵的“常心”;“心靈化生存”的創辟則意味著莊子哲學非僅止於“精神境界”,從“形-知-情-志-物-世”構成的“現實性生存境域”中跋涉而過,個體方能成就“游心”、“游世”的本真之存在方式。 本書以《莊子》內七篇為文本材料,以先秦時代的哲學突破為理論背景,以“心”為莊子哲學之“道樞”或“環中”,以“天-道-德-命-形-知-情-志-物-世”等概念的統合為“整體性存在境域”,而對莊子哲學進行了“心以貫之”的哲學詮釋與理論重建。 王玉彬,男,山東萊蕪人,哲學博士,山西大學哲學社會學學院副教授。

圖書目錄

導言
第一章 “心的突破”
——軸心時代背景下的莊子哲學及其特質
第一節 春秋時期的哲學突破
一、王官之學:“宇宙王制”與“德禮體系”
二、老子:“道的突破”
三、孔子:“仁的醒覺”
第二節 “心”義源流
一、西周時期的心靈觀念
——以《尚書》、《詩經》為中心
二、春秋時期的心靈觀念
——以《左傳》、《老子》、《論語》為中心
三、戰國時期的心靈觀念
——以思孟學派、稷下道家為中心
第三節 莊子:“心的突破”
一、“自事其心”:“個體化心靈”之挺立
二、“常心”:“本體化心靈”之呈現
三、“游心”:“心靈化生存”之創辟
第四節 小結
第二章 靈府與心齋
第一節 獨成其天
一、天人之辯:“方之外”與“方之內”
二、天人關係:“不相及”、“不相勝”
三、天與心:“天府”與“靈府”
第二節 唯道集虛
一、“若有真宰”
二、道與氣:“虛”與“通”
三、道與心:“心齋”與“坐忘”
第三節 其德甚真
一、“德不形”
二、德與命:“□不得已以養中”
三、德與心:“真”與“和”
第四節 小結
第三章 忘形與真知
第一節 形有所忘
一、成形
二、形化與物化
三、形與禮:“有人之形,故群於人”
四、形與心:“德有所長,形有所忘”
第二節 其知情信
一、物論:“有待”與“無涯”
二、是非:“言未定”與“辯無勝”
三、知與道:“知止乎其所不知”
四、知與心:“莫若以明”
第三節 小結
第四章 無情與一志
第一節 無人之情
一、哀樂之情與禮樂
二、好惡之情與是非、生死
三、“人故無情”
第二節 自喻適志
一、“意有所至而愛有所亡”
二、一志與神凝
三、滿志與適志
第三節 小結
第五章 乘物與游世
第一節 乘物以游心
一、物與道:“道通為一”
二、物與心:“乘物”與“游心”
第二節 虛心以游世
一、“以物為事”
二、“無用之用”
三、世與心:“虛心”與“游世”
第三節 小結
結語
參考文獻
後記

作者簡介

  王玉彬,男,山東萊蕪人,現為山西大學哲學社會學學院講師。2002—2009年就讀于山東大學哲學與社會發展學院,獲哲學學士與中國哲學碩士學位;2009—2013年就讀於北京大學哲學系,獲中國哲學博士學位。2013年進入山西大學哲學社會學學院工作。主要研究方向為道家哲學、中國哲學史。在《哲學研究》、《中國哲學史》、《船山學刊》等核心期刊發表學術論文近二十篇。主持或參與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先秦子學視域下的莊子哲學研究”、山西大學人文社科基金項目“莊子之身體觀研究”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