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葉杯·記得那年花下

荷葉杯·記得那年花下

《荷葉杯·記得那年花下》是唐末詞人韋莊的作品。這首詞寫男子對女子的憶念。上片追敘男子與情人初次相見傾心的情景;下片寫男子與女子分別的痛苦畫面及離恨。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荷葉杯·記得那年花下
  • 創作年代:唐代
  • 作品出處:《全唐詩》
  • 文學體裁:詞
  • 作者韋莊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作品注釋,作品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文學賞析,名家評論,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荷葉杯
記得那年花下,深夜,初識謝娘時。水堂西面畫簾垂,攜手暗相期。
惆悵曉鶯殘月,相別,從此隔音塵。如今俱是異鄉人,相見更無因。

注釋譯文

作品注釋

①謝娘:晉王凝之妻謝道韞有文才,後人因稱才女為“謝娘”。唐·韓翃《送李舍人攜家歸江東覲省》詩:“承顏陸郎去,攜手謝娘歸。”
②水堂:臨近水池的堂屋。
③相期:相約會。李白月下獨酌》:“永結無情游,相期邈雲漢。”
④殘月,謂將落的月亮。唐·白居易 《客中月》詩:“曉隨殘月行,夕與新月宿。” 宋·柳永《雨霖鈴》詞:“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陳毅《過微山湖》詩:“魯南峰影嵯峨甚,殘月扁舟入畫圖。”
⑤音塵:訊息。隔音塵,即音信斷絕。
⑥因:緣由,這裡指機會。

作品譯文

記得那年那個夜晚,我與謝娘在臨水的池塘邊的花叢下初次相遇。畫簾低垂,攜手暗自約定相會的日期。不忍別離,又不得不分手。
不知不覺殘月將盡,清晨的鶯語已經響起。分手,從此就失掉了音訊。如今都成了異鄉人,想見面恐怕更沒有機會了。

創作背景

這首詞有特殊的寫作背景,俞陛雲說:“《古今詞話》稱韋莊為蜀王所羈,莊有愛姬,資質艷美,兼工詞翰。蜀王聞之,託言教授宮人,強奪之去。莊追念怏怏,作《荷葉杯》諸詞,情意悽怨。”即韋莊的愛姬被蜀主王建所奪,韋莊創作這首詞,就是回憶以前的歡樂,訴說此後的痛苦。又傳說韋莊的愛姬讀了這首詞後,因痛苦而絕食而死。楊偍《古今詞話》和蔣一葵《堯山堂外紀》記載:韋莊有寵姬,姿質艷麗,兼擅詞翰,為蜀主王建所奪,於是作《荷葉杯》、《小重山》等詞,詞流入禁宮,姬聞之不食而死。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此詞上片以極通俗的語言,寫極歡樂的愛情。“記得”二字,直貫而下。“深夜”是相會的時刻;“水堂西面”的“花下”是相會的地方;“畫簾垂”照映深夜人靜,“攜手”句寫兩情相投。一個“花下”“深夜”的鏡頭,把詞人的思緒,推回到遙遠的過去。“水堂”“簾垂”“攜手”“相期”,低低切切,耳鬢廝磨,情深愛篤,是十分美好的回憶。過去的歡情寫得愈熱烈,此時的心情就顯得愈淒涼,不言悲而悲轉濃,不言愁而愁益深,這就是所謂“以樂景而寫悲”的藝術手法。
下片以無限的惆悵,寫無限的離恨。“曉鶯”承“花下”;“殘月”承“深夜”;“相見更無因”承“攜手暗相期”,句句有著落,層層有照應。歇拍三句,有景有情,以情為主。“曉鶯殘月”狀離別的淒清環境。“從此”以下,為別後情狀:人各一方,音信斷絕,無由相見。

名家評論

湯顯祖評《花間集》卷一:情景逼真,自與尋常艷語不同。
吳衡照《蓮子居詞話》卷一:韋相清空善轉,殆與溫尉異曲同工。所賦《荷葉杯》,真能摽擗之憂,發踟躕之愛。
蕭繼宗《評點校注花問集》:真情實語,字字親切,故與泛泛虛套者不同,讀之令人一唱三嘆。
唐圭璋唐宋詞簡釋》:此首傷今懷昔。“記得”以下,直至相別,皆回憶當年初識及相別時之情景。“從此”以下三句,言別後之思念,語淺情深。

作者簡介

韋莊(約836─910),唐末五代詩人、詞人。字端己,諡文靖。京兆杜陵(今陝西西安市東南)人。唐初宰相韋見素後人,詩人韋應物四世孫。少孤貧力學,才敏過人,疏曠不拘,任性自用。公元880年(廣明元年)陷黃巢兵亂,身困重圍。後逃至洛陽,赴潤州入周寶幕府,開始了為期十年的江南避亂生涯。公元894年(乾寧元年)進士及第,歷任拾遺、補闕等職。公元901年(天復元年)入蜀任王建掌書記。仕蜀十年間,為王建擴展勢力,建立政權出謀劃策,蜀之開國制度多出其手,官至門下侍郎兼吏部尚書同平章事。其詩極富畫意,詞尤工,與溫庭筠並稱“溫韋”,同為“花間派”重要詞人。存詩320餘首。有《浣花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