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制沿革,地理環境,位置境域,地質地貌,氣候,水文,行政區劃,人口民族,自然資源,地熱資源,礦產資源,森林資源,經濟,綜述,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交通,社會事業,基礎設施,文化教育,醫療衛生,社會保障,民族文化,綜述,語言文字,服飾,圖騰崇拜,傳統工藝,名優特產,
建制沿革
荷花,系漢語地名,引荷花池自然村名而得名。
1978年,荷花公社轄10個大隊。
1979年,荷花公社由雨傘大隊分出雨傘、甘蔗寨大隊;民團大隊分出民團、杏塘大隊;羨多大隊分出羨多、尖山大隊;朗蒲大隊分出朗蒲、汪李大隊;三營大隊分出三營、余家營大隊;大寨大隊分出大寨、三家村大隊;清水大隊分出清水、荊陳大隊,共17個大隊。
1984年3月,體制改革,荷花公社分出荷花、清水兩區,同時改稱為荷花區公所:下轄10個小鄉政府。
1988年,撤區建鄉,荷花區公所改稱為荷花傣族佤族鄉人民政府。
2011年6月,荷花傣族佤族鄉撤鄉設鎮。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地質地貌
荷花鎮介於石頭山、象腦山之間。平面形狀似飛鴿。境內最高海拔為三鍋腔2262米,最低海拔是象牙壩1119.70米,一般海拔1400米。平均海拔1350米。
荷花鎮地處
大盈江兩岸山坡、河谷地帶;東西部為半山區和山區,地勢稍高。
荷花鎮壩區有部分碳岩石出露,地勢起伏較大。出露最老的地層為上古界石炭系勐洪群,新生界第三系和第四系,其中:第四系鬆散層主要有更新統沖積層,岩性以砂礫質為主,厚度大於80厘米,全新統沖積層沿河兩岸分布,組成物以漂礫夾卵碎石為主,下部則以火山石砂夾卵礫石為主;坡積層組成物以礫質粘土、礫質壤土夾碎石塊為主。
氣候
荷花鎮屬亞熱帶氣候,年平均氣溫17.1℃,平均降雨量1463.9毫米。高山地帶多雨潮、溫寒冷;乾濕分明,夏季多雨;晴時炎熱;雨時偏冷。
水文
荷花鎮區域內水系包括
大盈江及壩派巨泉,
大盈江為主要水系,發源於市城東北打苴鄉何家寨,由北向西南流經北海、
騰越、
和順、荷花等4個鄉鎮,再進入梁河市境。全長42公里,沿途左岸有塘子河、盈河、同車河、飲馬河、陷河、熱海河等,右岸有馬常河、草河等主要支流匯入。荷花鎮區域內還有大盈江支流西山河,拉叭河,小寨河,南底河、南箐河。
行政區劃
2013年,荷花鎮轄10個社區,49個自然村,96個村民小組。鎮政府駐肖莊社區。
明朗社區 | 雨傘社區 | 甘蔗寨社區 | 朗蒲社區 |
民團社區 | 汪李社區 | 杏塘社區 | 尖山社區 |
肖莊社區 | 羨多社區 | --- | --- |
資料來源: |
人口民族
2013年,荷花鎮年末總戶數7879戶,總人口29075人,其中農業人口27103人,占93.21%;城鎮人口1972人,占6.79%;男性14797人,占50.8%,女性14278人,占49.2%。主要世居民族人口:
漢族20925人,
傣族5494人,
佤族1780人,人口自然增長率6.01‰,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230人。
2015年末,總人口為29171人,其中
傣族5494人、
佤族1780人,占總人口的25%。
自然資源
地熱資源
荷花鎮轄區內地熱資源豐富,大盈江、西山河貫通全境,熱水塘森林溫泉日出水量1500米,水溫達98.7℃,低溫溫泉—壩派巨泉每秒出水量為4.5立方米,水溫常年為18℃左右。
礦產資源
荷花鎮西北部的小王山和灣丹山有含量高儲藏量大的
錫礦和
鎢礦;西南部的三鍋腔山有儲量較大的
瑩石;中部有另一個火山口噴出的火山石,石質細膩,呈灰白色,體積偏大,兩種
火山石都有深加工的潛力。僅128.56平方公里的境內就蘊藏有1200萬立方米以上的
火山石,按每年6萬立方米的開採規模,可供開採200年以上。
森林資源
荷花鎮森林覆蓋率達77%;整個森林植被以針闊、
混交林為主。北部有火山石、山間生長著天然的香果樹,果實可作化工原料。
經濟
綜述
2013年,荷花鎮實現生產總值3.96億元,同比2012年15.45%。產業結構調整為48.2:31:20.8。
2014年,荷花鎮實現生產總值5.44億元,同比2013年增長8%。產業結構調整為42.3:36.2:21.5。
2015年,荷花鎮實現生產總值5.98億元,比2010年增4億元,年均增長24.74%。三次產業結構從54:24:22調整為36:45:19。
第一產業
2013年,荷花鎮第一產業實現生產值1.91億元,同比2012年4.9%;農村經濟總收入3.59億元,同比2012年36.5%,實現農業總產值19152萬元,同比2012年4.9%,其中:種植業產值7196萬元,林業產值4442萬元,畜牧業產值 6184萬元,漁業產值910萬元。農作物總播種面積65360畝。糧食作物種植面積39600畝,總產量1596.5萬公斤,油菜籽合計種植面積8000畝,總產量10000噸;種植烤菸4500畝,收購菸葉53萬公斤,實現菸農收入1600萬元;發展蔬菜種植12500畝,實現產值1900萬元。肉類總產量373噸,豬存欄 39500頭,出欄60770頭,大牲畜存欄4722頭,出欄2438頭,家禽出欄197790羽,禽蛋產量108噸;稻田養魚4800畝,總產值860萬元。
2014年,荷花鎮實現農業總產值23577萬元,同比2013年23%。糧食總產達16402噸,產值4900萬元;種植蔬菜12500畝,實現產值1690多萬元;發展稻田養魚4800畝,產量14.4噸,產值432萬元;收購菸葉60萬公斤,實現產值2005萬元。
2015年,荷花鎮農村經濟總收入達5.83億元,比2010年增4.35億元,年均增長31.55%。實現農業總產值2.38億元,比2010年增1.21億元,年均增長15.26%。
第二產業
2013年,荷花鎮第二產業實現生產值1.23億元,同比2012年28.9%,共有工業企業18戶,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2戶。企業從業人員1910人,實現工業產值12300萬元(不含玉雕),同比2012年增28.9%。
2014年,荷花鎮實現工業總產值1.97億元,同比2013年增長60.1%。
2015年,荷花鎮實現工業總產值29500萬元,比2010年增22308.4萬元,年均增長32.62%。
第三產業
2013年,荷花鎮第三產業實現生產值8271萬元,同比2012年增24.4%。郵政業務總量9.3萬元,報紙、期刊累計投遞21萬份;年末有固定電話用戶818戶,網際網路用戶500戶,全年電信業務收入90萬元。
2014年,荷花鎮建成傣家特色餐館3個、家庭餐館10個;全年共接待遊客10萬餘人次,旅遊經濟收入約700萬元。
2015年,荷花鎮金融機構各項存貸款餘額分別為3.35億元、1.11億元,比2010年增2.21億元、0.18億元,年均增長18.9%、1.04%。年均接待遊客10萬餘人次,旅遊收入6500萬元,年均增長6.8%。
交通
騰隴二級公路穿過荷花鎮,鎮政府所在地肖莊集鎮距保騰高速公路毛家營出口10公里,是滇西旅遊環線(
騰衝—
瑞麗)的重要節點。
2013年,全鎮公路通車裡程112.3公里,其中:省道14.2公里、縣道19.8公里、鄉道39公里、村道39.3公里。
社會事業
基礎設施
2013年,荷花鎮電視人口覆蓋率98.3%,廣播人口覆蓋率97%,安裝農村“戶戶通”工程1498戶,完成數位電視整轉720戶。
文化教育
2013年,荷花鎮有各級各類學校13所,其中:初級中學1所,完小10所,幼稚園2所;在校教師192人,學生3210人(小學生2140人,國中生956人)。國小、中學入學率均為100%,鞏固率分別為100%和99%。
2014年,荷花鎮財政年初預算安排教育獎勵資金59萬元,獎勵師生729人次。“兩基”成果不斷鞏固,2015年全鎮國小、中學入學率均為100%,鞏固率分別為100%和99%。
2014年,荷花鎮共開展文化活動80場次,演出節目950個,參加演出人員1200餘人次,觀眾30000餘人次;實施有線電視數位化整體轉換2267戶。
醫療衛生
2013年,荷花鎮有鄉鎮級衛生院1個,占地面積3698.87平方米,建築面積2577.23平方米,業務用房1746 平方米;有村級衛生所10個。衛生機構床位數57張,每萬人擁有床位數20張;衛生技術人員57人,每萬人擁有衛生技術員20人。投資412萬元,啟動了衛生院業務用房工程建設;投資12萬元,實施了衛生院及10個村級衛生所中醫藥文化示範點建設;新農合參合27054人,參合率達98.19%,共減免參合農民11.38萬人次,補償資金307.38萬元。
2014年,荷花鎮實施了衛生院、肖莊村衛生所等11個醫療機構的中醫藥文化示範點建設工作,中醫藥診療服務覆蓋率達100%。計畫免疫達99.5%,疫苗接種及時率達100%;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工作紮實開展,2014年全鎮新農合參合人數為27054人,參合率達到98.19%,共減免參合農民門診和住院86646人次,補償資金225萬元。
社會保障
2013年,荷花鎮實現農民人均純收入7850元,增長25%。全年共發放低保金265.55萬元、臨時救助資金20.6萬元、農村醫療救助資金68.3萬元、優撫資金55.2萬元;投資160多萬元,實施了敬老院建設;新農保參保率達101.15%,參保資金139.04萬元;辦理《農民工服務手冊》342本,舉辦勞動技能培訓45場次,培訓人員3382人次。
2014年,荷花鎮全年共發放低保、臨時救助、優撫等各類資金783萬元。農村勞動力有序轉移輸出6751人次,發放創業貸款540萬元,新農保參保人數13318人,完成參保率102.56%。
民族文化
綜述
荷花鎮
佤族清戲、
傣戲、
傣族織錦、武術、農民繪畫等文化藝術沿襲至今,其中
佤族清戲具有600多年的歷史,被譽為“戲劇活化石”,2008年被列為國家級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
語言文字
服飾
荷花傣族屬於
旱傣,服飾因年齡、性別而各不相同,中年男人上身穿淺藍、青黑色無領對襟短衫,扣銀或銅製紐扣;老年男人包黑色布包頭或戴毛頭帽,腰掛三角形錢包和煙包;老年婦女上身穿黑色無領大襟小袖短衣,扣布紐扣或銀、銅紐扣,頭上包高包頭,下身著黑色筒裙,腰系圍腰,戴手鐲,戴耳環;未婚女青年上身穿粉紅、果綠、線黃、純白、淺藍等色大襟短衫,下身著普通長褲、鑲花邊的黑色小圍腰,正前面腰部系一條長2米、寬6厘米的繡花飄帶或著花色筒裙。
圖騰崇拜
紋身,傣語稱“刺墨”。 圖案有常見的有龍、獅、虎、豹、蛇及怪獸,也可刺上日月星辰、幾何圖案和各種花卉,以及傣族文字,傣文符咒,被視為避邪除害的護身符,羨多、民團傣族有許多男人非常喜歡在身上或四肢刺上不同的圖案和文字。
漆齒有利於保護牙齒,是象徵著對家庭的忠貞和專一。據說女子成婚後七天要帶著丈夫到娘家住一段時間,等到再回夫家時,娘家的長者就會把新娘的牙齒用用一種樹皮染黑,然後再塗上綠礬保持顏色,意在告訴周圍的人,自己已成家為婦,有意的小伙不要來打攪自己的生活,之後就開始“嚼煙”來使牙齒保持黑色。漆齒的主要顏料是晾曬後的生煙、熟石灰、“撒子”(一種野生植物的果實)、“綠(lu)子”(綠礬)。
傳統工藝
傣族竹編工藝是傣族的傳統工藝美術形式,傣族有著世代相傳的竹編技藝,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傣族竹編工藝精細,其中以笆籮、飯盒等竹器最具有代表性。笆籮在傣語中是一種掛在腰間的小竹簍,即是生產生活用具,又是一件精緻的裝飾品。是傣族青年表達愛情的傳遞物。
傣錦織工精巧,多以白色或淺色為底色,以動物、植物、建築、人物等為題材,所織孔雀、駿馬、龍、鳳、象、麒麟,特別是鳳凰展翅、大象、馬、塔等圖案,分別代表著吉祥、力量和豐收;寶塔、寺院、竹樓、寄寓對美好生活的追求。
名優特產
小鍋燒酒採用傣族傳統釀製,糯米蒸成飯,攤到箕笆上面晾涼,撒上酒麴,攪拌均勻後置入陶罐里,封上口子進行發酵,發酵成熟後就著平常用的鍋灶,鍋里放上酒水酒渣,在上面壓上一口盛冷水的鍋子,兩鍋之間用泥巴糊嚴,鍋底鑿個小洞,插入竹管伸出來,然後加火,開始用猛火,接近沸騰時為中火,酒從竹管淌出來。
撒撇是傣族飲食中的傳統菜餚之一,主要有檬撒撇、牛撒撇等,附菜有傣族特製細米線、牛冷片、炸豬皮、萵筍絲、白菜絲等;檸檬撒味酸,有清涼解暑功效;牛撒撇味苦,有清熱解毒功效。
醃酸魚傣語為“巴宋”。每年農曆九月,將新鮮的谷花魚破開膛破肚,洗淨後,加佐料醃製,塞入土陶罐中待酸透後取出生吃或蒸熟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