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鴻仙墓

范鴻仙墓

范鴻仙墓位於中山陵園東馬腰東坡處,原墓的規模很大,有牌坊、墓道、祭堂、碑亭等,抗戰中被毀。抗戰勝利後,在原址重建。墓為長方形,墓前豎有一塊約1.5米高的墓碑,上刻“范鴻仙將軍之墓”七個鎏金大字。范鴻仙墓在十年動亂中被徹底毀壞。1972年10月21日,國務院指示江蘇省人民政府著手修復范墓。同時,將范夫人、老同盟會員李貞如的遺骨由湯山墳頭移來合葬。墓碑上刻“范鴻仙先生之墓”七個大字。

紫金山東麓馬群一側的入口,沿著長長的甬道,可以直接通往范鴻仙陵園。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范鴻仙墓
  • 交通:55、142、51、121路至五棵松
  • 年代:修建於1934年11月
  • 地址:中山陵園東馬腰東坡
范氏其人,壯烈犧牲,英雄安息,

范氏其人

范鴻仙,名啟光,字鴻仙,1882年出生於安徽合肥一個貧苦農民家庭里。1908年春,范鴻仙離家赴上海投身革命運動,並加入同盟會,與章炳麟、宋教仁、陳其美、于右任等在上海創辦《民呼日報》,范任主筆,他以“孤鴻”為筆名,經常撰文鼓吹革命,提倡共和,揭露清王朝的黑暗腐敗,被中外反動派視為眼中釘。孫中山發動武裝討袁的“二次革命”時,范鴻仙親自到蕪湖,發兵討袁。“二次革命”失敗後,他流亡日本。1914年,他受孫中山之命.由日本返回上海發動反袁軍事鬥爭。袁世凱懸賞10萬銀元,捉拿范鴻仙。9月20日清晨,范鴻仙在戈登路起草軍書時,被袁世凱派遣的匪徒殺害,終年32歲。
范鴻仙墓園范鴻仙墓園
曾任《民呼日報》《民吁日報》編輯。參加謀劃廣州起義和武昌起義。武昌起義後,一度任安徽鐵血軍總司令。激烈反對袁世凱,協助柏文蔚發動二次起義。起義失敗後,流亡日本。不久,奉孫中山之命回上海圖謀舉事。1914年9月20日,在上海寓所遇刺身亡。

壯烈犧牲

范鴻仙被害的訊息傳出後,舉國震驚。孫中山先生電召范鴻仙夫人李貞如前往日本,親予撫恤慰問,他高度評價了范鴻仙的一生,並答應“待革命成功後,定將范鴻仙舉行國葬”。1929年9月,國民黨中央委員會決定將范鴻仙附葬中山陵園內。1935年3月21日,國民黨中央追贈范鴻仙為陸軍上將,並組織葬事籌備委員會,辦理其葬事。同年11月,國民黨中央派人到上海將范鴻仙靈柩迎到南京,暫厝第一公園內的國民革命烈士祠內。1934年2月18日,國民政府及各界人士在停靈處舉行公祭儀式。
2月19日,國民黨政府以及各界人士在鐘山陵園為范鴻仙舉行了極為哀榮的國葬。在那場極盡哀榮的國葬之後,被孫中山稱為“一支筆勝十萬雄師”的范鴻仙,就這樣被世人遺忘了。

英雄安息

今日的墓園遠遠不如昔日之規模,僅在東螞腰口,還有一塊當年建墓用的花崗石,長約1.5米,寬約0.7米,厚約0.2米,尚未完全成形石料;墓道的彈石路面,依稀尚存,由墓道至20米處,遺有一當年建造的牌坊的舊礎。范鴻仙墓現為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