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市擴大內需戰略實施方案

《茂名市擴大內需戰略實施方案》是由茂名市人民政府辦公室於2024年1月8日發布的通知。

政策全文,政策解讀,

政策全文

為深入貫徹落實《國家發展改革委關於印發〈“十四五”擴大內需戰略實施方案〉的通知》《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廣東省擴大內需戰略實施方案的通知》(粵府辦〔2023〕14號),圍繞“十四五”時期實施擴大內需戰略主要目標,結合茂名實際,現制訂本方案。
  一、全面促進消費,加快消費提質升級
  (一)持續提升傳統消費
  1.提高吃穿用消費品質。推動發展便利店、社區菜店等社區商業,促進社區生活服務集聚式發展。打造高冷盤名店,推廣高冷盤特色飲食文化。推動預製菜產業集約化、規模化發展。增加健康、營養農產品和食品供給。推動食品加工產業與餐飲業聯動發展。常態化制止餐飲浪費。持續開展智慧型家電、家具、家裝促銷活動。落實省消費券政策。(市商務局、市市場監管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農業農村局、市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按職責分工負責,各區、縣級市政府,各經濟功能區管委會參加,以下各點除特別註明外,均包括各區、縣級市政府,各經濟功能區管委會參加,不再一一列出)
  2.釋放出行消費潛力。鼓勵購置新能源汽車。加大汽車金融支持。舉行汽車展(嘉年華)、購買補貼等活動。落實小型非運載客汽車二手車交易登記“跨省通辦”措施。結合老舊小區周邊道路改造、市政道路和街坊路改造在道路兩側、綠化樹下等增加嵌入式停車泊位。拓展智慧路外公共停車場,分期分批對城區各路段的停車泊位進行智慧化改造。逐步實現有條件的小區和經營性停車場充電設施全覆蓋,到2025年累計建成公共充電樁超3300個。推動加氫站建設,謀劃投放氫能源公車。(市商務局、市城管執法局、市交通運輸局、市公安局、市發展改革局、市財政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3.促進居住消費健康發展。2023年至2025年,新增商品住房6萬套,新增籌集建設公共租賃住房40套,新開工棚戶區改造住房384套。支持住房公積金繳存人租房和購買商品房提取住房公積金,對高層次人才和裝配式建築項目的商品住房公積金貸款額度實行優惠政策。到2025年年底前,裝配式建築占新建建築面積比例達到30%以上。在保障性住房和商品住宅建造中積極推廣裝配式混凝土建築;在大型公共建築、大跨度工業廠房建造中優先採用裝配式鋼結構建築;在風景名勝區及園林景觀、仿古建築等領域,倡導發展現代裝配式木結構建築;在農房建造中推廣輕鋼結構建築;在臨時建築(含工地臨時建築)、管道管廊等建造中積極採用可裝配、可重複使用的部品部件。(市住房城鄉建設局負責)
  4.增強區域消費綜合承載能力。加強縣域商業體系建設,支持申報國家級、省級縣域商業建設行動示範縣。支持大型商業綜合體建設,改造提升各地重點步行街(商圈),持續申報省級示範特色步行街(商圈)。打造夜間消費新場景,促進六大樣板墟+茂名雲墟消費,繁榮“趁墟”文化。積極開展駐鎮幫鎮扶村的消費幫扶。加大“萬企興萬村”力度。(市商務局、市農業農村局、市工商聯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積極發展服務消費
  1.著力促進文化消費。深化“紅荔飄香”“魅力茂名 好心戲台”、冼夫人文化周等文化惠民工程。持續開發“好心寶寶之冼夫人”動漫形象文創產品。舉辦粵西(茂名)訂戲會、音樂節、歌唱比賽、書畫展、攝影展等,展演芭蕾舞、粵劇、名家書畫攝影作品等中西方文化精品。開展“村晚”“廣場舞大賽”等鄉村文化活動。推進茂名市冼夫人文化創意產業園創建省級文化產業示範園區。加大優秀民營戲團扶持力度,大力培育現代演藝市場。加快發展攝影產業。(市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負責)
  2.促進旅遊消費擴容提質。辦好“520我愛荔”旅遊季系列活動。爭創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國家級濱海旅遊度假區。結合“1959南越文創街”等廣東文旅消費新業態熱門場景,打造“城市漫步”時尚旅遊新方式。創設全季節旅遊產品。推動大唐荔鄉文化旅遊區、浪漫海岸國際旅遊度假區申報國家級5A級旅遊景區,高州古丁梯田旅遊景區、信宜市三華李主題公園申報國家級3A級旅遊景區。建設根子柏橋甜美果鄉。2025年,全市接待過夜遊客人數約600萬人次。(市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負責)
  3.增強養老育幼服務消費。堅持公辦養老機構兜底保障核心功能,對符合特困供養條件的老年人做到應養盡養。實施普惠養老托育專項行動。依託社區綜合服務場所、空置場地等新(改擴)建一批社區托育服務設施。推動公共設施適老化適幼化改造。到2025年,社區15分鐘居家養老服務圈基本建成;每千人口擁有3歲以下嬰幼兒托位數達到5.5個或以上,建成兒童友好示範市(區)2個。(市民政局、市衛生健康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4.提升醫療健康服務質量。積極推進健康茂名建設,打造衛生強市。推動1個以上區(縣級市)創建“國家級健康促進縣”。持續完善婦幼健康服務網路,實施母嬰安全和健康兒童行動計畫。深化醫聯體建設,推進“組團式”緊密型幫扶、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積極推進中醫藥強市建設,支持茂名市中醫院建設國家中醫特色重點醫院項目。力爭形成建設國家中醫藥綜合改革示範區試點經驗。到2025年,每千常住人口執業(助理)醫師數達到2.55人。常態化推進藥品、醫用耗材集中帶量採購工作,健全醫療服務價格動態調整機制。(市衛生健康局、市醫療保障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5.提升教育服務質量。鞏固學前教育“5085”攻堅成果,建設四個市級一體化管理資源中心。推動信宜市、高州市創建國家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縣(市)。加強縣域普通高中建設。推進城鄉教育共同體建設。按規定引進第三方機構參與義務教育階段學校非學科類課後服務並加以嚴格規範管理。引進珠三角優質教育資源與我市合作辦學。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支持廣東石油化工學院建設高水平理工科大學。(市教育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6.促進民眾體育消費。完善市民身邊的體育生態圈,最佳化提升15分鐘健身圈,廣泛開展全民健身活動。提高公共體育場館利用率和服務水平。開展“國球進社區”“國球進公園”活動。構建山海運動走廊以及汽車露營旅遊點。舉辦籃球賽、足球賽、徒步節、健身運動會等賽事。鼓勵有條件的鄉村舉辦農民運動會、“村BA”、龍舟賽等鄉村體育活動。(市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負責)
  7.推動家政服務提質擴容。深化家政服務業提質擴容“領跑者”行動。持續擦亮“好心月嫂”“好心保姆”“好心陪護”“好心護理”等地方特色培訓品牌,打造“好心家政”品牌。發揮南粵家政產業園、“南粵家政”培訓示範基地和“南粵家政”綜合培訓就業示範基地作用,大力扶持員工制企業。鼓勵家政企業與職業院校共同研發養老托育人才行業標準、培訓標準和職業標準。推行家政服務人員“放心碼”。鼓勵發展家庭管家等高端家政服務。到2025年,全市員工制家政企業達30家,累計建設4個領跑社區。(市發展改革局、市商務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加快培育新型消費
  1.支持線上線下商品消費融合發展。加快傳統線下業態數位化改造和轉型升級,鼓勵發展社區購物和服務套用軟體,支持藉助金融科技力量打造線上便民消費平台,構建“城市一刻鐘便民生活圈”。用好茂名墟、茂名市農產品電商銷售基地等平台,開展“茂貨網上行”“雲上茂名墟”活動,促進縣鎮村農貿信息流通和農業產業鏈、供應鏈、消費鏈深度融合。依託茂名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拓展茂名產品的全球市場。支持豐富5G網路和千兆光網套用場景,打造5G智慧商業街等。拓展數字人民幣消費場景。(市商務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人民銀行茂名市分行按職責分工負責)
  2.培育“網際網路+社會服務”新模式。支持學校與通信運營商合作共建5G智慧校園,推動5G智慧校園向基礎教育領域覆蓋。以“數位化”助力鄉村教育,促進城鄉教育均衡發展。推動醫療機構與通信運營商合作共建5G醫院,打造網際網路+智慧醫療服務體系。利用“粵西智慧旅遊惠民年卡”等方式,打造全方位文化旅遊服務生態鏈。建設智慧化居家養老服務信息平台、智慧養老服務網路平台等平台,實現智慧養老。推進市民生活“一碼慧民”,持續最佳化“茂名e生活”APP。(市教育局、市衛生健康局、市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市民政局、市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3.促進共享經濟和新個體經濟發展。支持網約車、共享住宿、無接觸式配送等共享資源的商業模式創新,推動共享經濟規範有序健康發展。鼓勵發展基於知識傳播、經驗分享的創新平台,支持線上多樣化社交、短視頻平台規範有序發展。(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市場監管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四)大力倡導綠色低碳消費
  1.發展綠色低碳消費市場。落實綠色產品政府採購制度。國有企業率先執行企業綠色採購指南。推動高載能企業和行業優先使用綠色電力。推廣新能源汽車、綠色智慧型家電。加快構建廢舊物資循環利用體系,推動汽車零部件、機電產品、動力電池等回收利用。鼓勵“網際網路+回收”的再生資源回收模式。(市財政局、市國資委、市商務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2.倡導節約集約的綠色生活方式。深入開展節約型機關、綠色學校等創建行動。倡導綠色出行,中心城區投放公共汽車、出租汽車以純電動車為主,加快公務用車電動化。加強塑膠污染治理,推廣綠色快遞包裝,推進快遞包裝物減量化和循環利用。到2025年,城市綠色出行比例達66.9%,新能源汽車占全部公共汽車、出租汽車比重達82.2%,全市城鎮新增綠色建築中星級綠色建築占比超30%。(市發展改革局、市交通運輸局、市生態環境局、市郵政管理局、市住房城鄉建設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最佳化投資結構,拓展投資空間
  (五)加大製造業投資支持力度
  2023-2027年,年均儲備及在建億元以上製造業項目不少於50個。力爭年均工業投資達到250億元左右。堅持全市年度新增用地指標30%以上用於工業項目建設。推行工業園區“標準地”出讓和“帶方案”出讓。落實茂名市《工業企業技術改造指導目錄》。爭取省財政支持生產端企業和套用端企業的設備合作,按新設備購置額不超過30%比例的事後獎補。爭取省財政對引進總投資5億元以上製造業項目的對地級以上市政府的事後獎勵。加大製造業中長期貸款投放。實施包括製造業企業在內的企業上市倍增計畫。積極保障新上單位產品能耗優於行業標準先進值的非“兩高”項目,且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優於全省2025年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控制水平的項目用能需求。(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自然資源局、市金融局、人民銀行茂名市分行、市發展改革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六)持續推進重點領域補短板投資
  1.加快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構建“兩軸-兩個圈層”“一環八縱十橫”“一環八射”交通網路。加快茂名大道快速化改造、東環大道一二期建設,開工建設茂名南站連線線工程、茂南大道東延線(一期)等項目,開展潘州大道北延線、海絲大道、茂高快線快速化改造(復興大道-冼太大道)等儲備項目前期工作。建成廣湛高鐵、陽信高速,開工建設化州至廣西北流高速。開展茂名至吳川高速公路前期工作。爭取深南高鐵與廣湛高鐵茂名至岑溪連線線納入國家相關規劃。加快建設茂名港博賀新港區30萬噸級航道工程、30萬噸級原油碼頭工程,建成通用碼頭工程(二階段)。加快推動農村公路提檔升級。到2025年,完成“十四五”交通項目投資約700億元。(市交通運輸局、市發展改革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2.加強能源基礎設施建設。建成500千伏電白站、500千伏博賀電廠3、4號機組送出線路工程、茂名石化乙烯提質改造項目配套用電項目、博賀新港至茂名油品管道、天然氣管網“縣縣通工程”茂名-雲安項目茂名段。開工建設220千伏廣湛高鐵博賀牽引站接入線路、500千伏高州開關站、電白抽水蓄能電站。力爭開工建設粵西LNG接收站,規範建設加油站。開展茂名綠能項目前期工作。到2025年,完成“十四五”能源項目投資約413億元。(市發展改革局負責)
  3.加快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建設環北部灣廣東水資源配置工程(茂名段)、“十四五”高州水庫灌區續建配套與現代化改造工程、鑒江幹流治理工程、袂花江綜合治理工程、小東江綜合治理工程、黃華江和錢排雙合村水經濟項目,實施一批水毀農田水利建設項目、江河防洪減災項目、城鄉供水項目。加快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建設具有茂名特色的“好心碧道”。茂南區開展全國水系連通及水美鄉村建設縣創建工作。到2025年,基本實現全域幸福河湖,建成碧道超過250公里;爭取完成“十四五”水利項目投資約491億元。(市水務局負責)
  4.完善物流基礎設施網路。積極申報國家骨幹冷鏈物流基地。推進供銷系統農產品冷鏈物流骨幹網建設。謀劃建設茂名市油氣儲備基地和農產品(糧食)儲運基地。支持臨空經濟區發展倉儲物流。支持中國郵政茂名分公司建成三級物流體系。加快發展高鐵快運物流。推進建設茂名粵西空港智慧物流示範園區、茂南區現代物流體系建設項目、高州市農產品冷鏈加工產業園、高州市禽畜屠宰冷鏈加工產業基地(一期)。(市供銷社、市發展改革局、市商務局、市郵政管理局、市交通運輸局,各區、縣級市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5.加大生態環保設施建設力度。實施綠美茂名生態建設“六大行動”,完善生態廊道、綠道、古驛道,推進縣級森林城市建設。全面完成第二輪中央環保督察整改,加快實施一批水質淨化及配套管網提質工程。到2025年,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50%以上。完善各區(縣級市)、經濟功能區的生活垃圾收運體系,提升綠能環保發電項目運營管理水平。建成高州市綠能環保發電(二期)生物質處理項目、信宜市水口產業聚集區資源綜合利用項目,推進建設茂南石化工業區工業廢棄物無害化處置建設項目。到2025年,市區生活垃圾資源化利用率85%以上。(市林業局、市生態環境局、市住房城鄉建設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6.完善社會民生基礎設施。一批學前教育、義務教育、高等院校建設項目投用。重點抓好農村義務教育寄宿制學校建設。改善縣級醫院和婦幼保健機構基礎設施條件。茂名市直醫療衛生補短板4個項目、婦幼保健院新院區投用。增加普惠性養老和醫養結合服務設施。規劃建設茂名市文化藝術博覽中心、音樂廳。積極籌備廣東省第十七屆運動會,茂名保利奧體大都匯、茂名市奧體中心、高州市體育中心項目投用。實施全民健身場地設施補短板行動,2024年完成新建或改擴建2個大型體育公園。加強旅遊集散中心、遊客服務中心等旅遊配套設施建設。推進公益性公墓建設。到2025年,各區、縣級市至少建有1間醫養結合特困供養服務機構,新建城區、新建居住(小)區配套建設養老服務設施達標率100%;每個區(縣級市)至少建成1家以上示範性嬰幼兒照護服務機構;每萬人擁有公共文化設施面積1659.6平方米;人均體育場地面積2.6平方米。(市教育局、市衛生健康局、市民政局、市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7.加快補齊市政基礎設施短板。加強城市防洪、排澇、污水總管及泵站提升、雨污分流改造、消防、供水、供氣、垃圾收集等設施建設。改造城市老舊破損排水管網,加強城市內澇治理。積極創建省級系統化全域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示範城市。到2025年,城市建成區海綿城市建設達標面積占比40%。建設新時代茂名“綠色長城”沿海防護林帶。實施海堤生態化綜合整治。加快打通東粵路南段、官山六路、高涼北路、大園六路、人民南五六路、站前大道南段等“斷頭路”。(市城管執法局、市消防救援支隊、市水務局、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市林業局、市自然資源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七)系統布局新型基礎設施
  加強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數字政府2.0建設。持續最佳化覆蓋市縣鎮村四級的茂名市一體化線上政務服務平台。打造高質量網路體系,實現城鎮與行政村5G網路連續覆蓋,加快千兆光網建設,提升IPv6網路質量和服務能力。推進交通、水利、能源、環保、農業、市政等傳統基礎設施開展“數字+”“智慧型+”升級改造。合理布局建設科技基礎設施,推動建設有茂名特色的農業科技社會化服務平台,加快建設茂名綠色化工研究院、東華能源協同創新中心。(市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科技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推動城鄉區域協調發展,釋放內需潛能
  (八)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
  1.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深化戶籍制度改革,通過放寬“投靠落戶”“穩定住所落戶”“穩定就業落戶”等方面的政策,吸納更多人口落戶城鎮。發揮“粵居碼”在人口身份證明和居住信息的憑證作用,推進城鎮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保障符合條件的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就讀義務教育公辦學校。積極探索實施“人地錢掛鈎”政策,將各區、縣級市年度城鎮人口城鎮化率提高情況與下年度省市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獎勵資金安排、用地指標激勵安排掛鈎。建立農村產權流轉市場體系,健全農戶農村土地承包權、宅基地使用權、集體收益分配權市場化退出機制和配套政策,依法維護進城落戶農民的農村權益。將“常住人口城鎮化率”作為茂名市實施“百千萬工程”考核評價的基礎指標。(市公安局、市教育局、市財政局、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市自然資源局、市農業農村局、市“百千萬工程”指揮辦、市發展改革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2.加強區域合作發展。主動服務和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加強在交通、產業、市場、機制、創新資源等方面有效銜接,緊抓珠三角產業在省內有序轉移機遇,建好我市承接產業有序轉移主平台,與佛山市全面開展對口幫扶協作,高標準建設佛山(茂名)產業轉移合作園。深度參與湛茂都市圈建設,積極參與北部灣城市群建設,推動產業、教育、醫療、鄉村振興、政務服務等領域協作,促進“軟硬”聯通。(市發展改革局、市交通運輸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科技局、市教育局、市衛生健康局、市農業農村局、市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3.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城鎮化建設。深化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體制機制改革。對縣域發展進行分類指引,信宜市、高州市實施創先行動,化州市實施進位行動。支持高州市在縣域高質量發展中走在前列、爭當示範。“一縣一方案”實施縣城城鎮化建設,推動縣城公共服務設施提標擴面、市政公用設施提檔升級、環境基礎設施提級擴能、產業配套設施提質增效、產城融合發展,不斷提升縣城綜合承載能力。壯大高水平的鎮域經濟,加快美麗圩鎮建設,建強中心鎮、特色鎮、專業鎮。(市發展改革局、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市農業農村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4.加快推進城鎮老舊小區和城中村改造等建設。修編《茂名市城市“三舊”改造專項規劃(2021-2035年)》,重點推進各片區內中心地段、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區、重點景觀地區內的舊村莊,存在嚴重安全隱患、效率低下的舊廠房以及居住環境極差的舊城鎮的“三舊”改造工作,以微改造及正在進行改造項目為主,重點提升工業產出效率、盤活存量用地、最佳化重要節點景觀、改善人居環境。完善老舊小區配套設施和市政基礎設施,鼓勵有條件的樓棟加裝電梯,儘快完成全市2000年底前建成的需改造城鎮老舊小區改造任務。2023-2025年,全市新開工改造城鎮老舊小區508個;計畫改造城中村14個(實際以省下達任務為準)。(市自然資源局、市住房城鄉建設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九)積極推動農村現代化
  1.實施鄉村建設行動。結合“百墟千村振興計畫”,落實省“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推廣“一四五”工作法,抓實14條示範線路和120個示範點位、6個示範墟以及6個示範群建設,加快茂南區金塘鎮、高州市曹江鎮等7個省級典型鎮培育工作,打造省級美麗圩鎮示範樣板。落實我市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地方標準,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動。加強農房管控和鄉村風貌提升。強化駐鎮幫鎮扶村工作。實施縣域內城鄉基礎設施一體化行動。實施數字鄉村建設發展工程。高州市建設好國家數字鄉村試點。加快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和城鄉一體化,改革完善鄉村醫療衛生體系,加強民生兜底保障,強化村級綜合服務設施建設。推進小城鎮(圩鎮)品質提升。實現建築業企業與鎮街結對幫扶全覆蓋。開展美麗鄉村示範創建。到2025年,基本建成一批特色鮮明、輻射帶動能力強的鄉村振興示範帶,全市80%以上行政村達到美麗宜居標準。[市委農辦、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市自然資源局、市交通運輸局、市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市委網信辦、市農業農村局(市鄉村振興局)、市教育局、市衛生健康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民政局、市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市醫保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2.完善鄉村市場體系。持續深化農產品“12221”市場體系建設,把荔枝行銷的成功經驗拓展到其他特色農產品。發揮縣級電商公共服務中心、電商產業園以及電子商務公共信息服務平台作用,支持農村電商新業態發展。發揮快遞服務現代農業、先進制造業金銀牌項目示範效應,分類推進“快遞進村”,加快農村寄遞物流體系建設。推進信宜市“網際網路+”農產品出村進城工程省級試點縣、國家縣域商業建設行動示範縣建設,支持高州市、化州市申報國家縣域商業建設行動示範縣。支持利用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建設農貿市場,加大金融支持農貿市場發展力度。推動農村節能家電等消費。加快鄉鎮影院建設。持續依法打擊假冒偽劣產品,規範農村市場秩序。(市農業農村局、市金融局、市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市市場監管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3.豐富鄉村經濟形態。實施“五棵樹一條魚一桌菜”產業提升行動,完善“6+19”現代農業發展平台。提高農產品加工業和農業生產性服務業發展水平,壯大休閒農業、創意農業、鄉村旅遊、民宿等特色產業。推動文化產業賦能鄉村振興,充分利用農耕文化遺產、古荔枝樹等資源,發展茂名農耕文化產業。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完善利益聯結機制。加快農村土地流轉,培育“三變”改革示範點。開展省級農村職業經理人試點建設。積極培育和扶持發展農業產業化組織,加快“二品一標”認證,擦亮“茂字號”品牌,培育“粵字號”品牌。開展“萬企興萬村、百會幫百鎮”行動。(市農業農村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市市場監管局、市工商聯按職責分工負責)
  4.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完善產權制度,深化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推動在城鄉空間融合發展、城鄉要素自由流動和公共資源合理配置、基礎設施一體化規劃建設管護、鄉村經濟多元化發展、鄉村治理、農民持續增收等方面體制機制改革取得新進展。抓好七逕鎮、官橋鎮省級城鄉融合發展試點建設。統籌推進城鄉規劃布局和建設管理,保障設施農業和鄉村產業發展合理用地需求。持續推進涉農資金統籌整合改革,將農業農村領域符合條件的公益性建設項目納入地方政府債券支持範圍。完善金融支農激勵機制,鼓勵將符合法律規定、產權清晰的農村資產納入抵押擔保融資範圍。用好省鄉村振興融資風險補償資金。完善政策性農業保險服務,推廣“耕地+保險”金融服務模式。允許入鄉就業創業人員在原籍地或就業創業地落戶並享受相關權益。(市發展改革局、市公安局、市財政局、市農業農村局、市自然資源局、市金融局、國家金融監管總局茂名監管分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最佳化區域經濟布局
  深度參與湛茂都市圈建設,加強與湛江共融合作,有序開展產業共建,健全協同發展體制機制,共謀建設湛茂空港經濟區,提質發展臨空經濟區。完善城鎮空間格局,推動發展軸、圈層、組團加速融合,圍繞“兩軸—兩個圈層”城市布局,完善路網體系建設,最佳化生產力布局,將中心城區4個組團和3個縣級市城區串珠成鏈、連線成片,實現城市更大範圍一體化發展,提升城市發展能級。完善市域內幫扶協作機制,推動市域內優勢互補、聯動發展,落實重點產業優勢互補、招商引資協同合作、基礎設施聯通發展、民生服務共建共享、鄉村振興互動互助等重點任務。建立健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推動生態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建立健全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長效機制,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市發展改革局、市自然資源局、市交通運輸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農業農村局、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市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四、提高供給質量,帶動需求更好實現
  (十一)加快發展新產業新產品
  1.提升科技創新水平。堅持產業需求導向,圍繞茂名產業布局開展關鍵共性技術聯合攻關,推動科技成果轉化落地。促進茂名高新區科技創新水平提質升級。推進國家、省級農業科技園區的建設。建成東華能源(茂名)協同創新中心。高標準打造茂名綠色化工研究院、廣東茂名清研先進材料加速基地、茂名高新區—廣東石油化工學院大學科技園。最佳化科技項目管理和科技服務,為科研人員減負鬆綁,充分釋放創新創業活力。到2025年,全市高新技術企業達225家以上,研發經費年均增長8%。(市科技局、市農業農村局,廣東石油化工學院按職責分工負責)
  2.引進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引進培育新型儲能、電子信息、高端裝備三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新能源汽車、危化車、鋰電池、積體電路、空調、電梯、石化裝備等產業鏈延鏈補鏈強鏈。加快建設欣捷安新能源汽車電子BMS生產、東科(廣東)鋰電池電解液、粵海-申菱特種空調和通風設備製造、中鴻智慧型電梯製造一期、珠海明宏電子信息、新能源危化車生產基地、石化裝備轉型升級等項目。(市發展改革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投促中心按職責分工負責)
  3.加快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位化。培育壯大數字產業,建設省級中小企業數位化轉型城市試點,組建“1+1+N”的產業生態聯合體。重點布局推動茂南區、電白區、信宜市、高新區、水東灣新城數字與信息產業發展,扶持各地數字經濟企業做強做大。鼓勵有條件的地區發展矽能源產業,大力發展超高清視頻產業,推動發展信創產業。深化工業數位化轉型,大力發展數字農業,促進服務業數位化轉型。(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教育局、市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市衛生健康局、市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市農業農村局、市商務局、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市金融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4.激發人才創新活力。積極構建“1+N+X”新時代人才政策體系,開展人才平台構築、專業人才隊伍鍛造、“高精尖缺”引才、人才發展激勵、人才工作放管服改革、人才生態最佳化“六大行動”,統籌推進各領域人才隊伍建設工作。落實省人才優粵卡制度,對引進的高層次人才實行生活補貼、購房補貼、子女教育、親屬落戶等支持政策。(市委組織部、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科技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二)積極促進傳統產業改造提升
  1.把農業建成現代化大產業。樹立大農業觀、大食物觀,農林牧漁並舉,構建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以“五棵樹一條魚一桌菜”為重點,以“跨縣集群、一縣一園、一鎮一業、一村一品”為載體,加快建設“6+19”現代農業發展平台,培育一批超百億級產業集群。依託“百千萬工程”示範線和點位、“百墟千村”、美麗鄉村等資源,大力發展鄉村旅遊與休閒農業。最佳化種植業結構。加強耕地保護和質量建設,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發展設施農業,強化農業科技裝備支撐。發展綠色生態農業,系統推進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強化農業節水增效,推進高州水庫等大中型灌區續建配套與現代化改造。加快建設茂名濱海新區漁港經濟區、大放雞島海域國家級海洋牧場示範區。深化農村體制機制改革,推進農村職業經理人試點,盤活農村集體資產。(市農業局、市林業局、市自然資源局、市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科技局、市水務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2.加快傳統製造業和建築業轉型升級。支持石化產業提質升級,加快茂名石化煉油轉型升級及乙烯提質改造項目建設。搶占綠色化工、新材料、新能源產業新賽道。建設以東華能源茂名項目為龍頭的綠色化工產業集群。支持礦產資源加工、特色輕工、金屬加工等傳統產業“數改智轉”。建設茂名高新區鈦鋯新材料產業園,依託粵橋新材料公司為鏈主企業,帶動鈦鋯新材料下游產業和裝備製造業發展。推動製造業企業技術改造和設備更新。加快建築業綠色智慧型轉型。整合本土國企與優質建築業民企,做強做大國有建築企業。支持建築企業充分挖掘本地市場,積極拓展外地市場。(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住房城鄉建設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3.促進產業最佳化布局。建強濱海新區、高新區、水東灣新城、臨空經濟區四大平台。推動茂南石化工業園、高新區、濱海新區申報省化工園區。茂名、茂南、高州產業轉移工業園建強承接產業有序轉移主平台,輻射帶動電白、化州、信宜市產業轉移工業園滾動發展。提高工業用地容積率和畝均產出效益,形成以“畝均論英雄”的園區發展政策體系。在“第一圈層”發展都市型、研髮型產業,適度布局勞動密集型產業。謀劃包茂大道以東、市民大道以北的產業布局。在茂南區、高新區、濱海新區布局綠色石化和氫能源、礦產資源加工、新材料產業。在電白區、高州市、信宜市布局現代輕工產業。在高州市、化州市、信宜市布局生物醫藥產業。以高州市、化州市為主在各區(縣級市)布局食品加工業。謀劃推動申報省級二手車出口基地。以“一把手工程”抓好招商引資。(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發展改革局、市商務局、市投促中心,經濟功能區管委會、化州市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三)持續推動生產性服務業向高端延伸
  支持服務業和製造業融合發展。深入推進現代服務業和先進制造業融合發展,引導和支持製造業企業從主要提供“產品”向提供“產品+服務”轉變。鼓勵製造業企業發展個性化定製服務、全生命周期管理、網路行銷和線上支持服務等。發展面向製造業的信息技術服務、科創服務、金融服務、會展服務、人力資源服務、物流與供應鏈管理、檢驗檢測等服務業。(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科技局、市商務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金融局、市市場監管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四)著力加強標準質量品牌建設
  1.健全產品和服務標準體系。以“五棵樹一條魚一桌菜”為重點,構建我市現代農業標準體系。套用我市《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規範》地方標準,創建我市鄉村建設標準體系。進一步健全綠色石化、新能源、裝備製造與金屬加工產品、旅遊、養老、家政、商貿流通、文化等領域標準體系。發動參與企業標準“領跑者”行動。加強對企業標準自我聲明公開工作的監管。加強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和地理標誌農產品認證管理。(市市場監管局、市農業農村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市民政局、市商務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2.持續提高產品和服務質量。大力實施質量提升行動,推廣先進質量管理模式,引導企業加強全面質量管理,推行首席質量官制度。開展質量強業活動,加強質量基礎設施建設和推行質量基礎設施“一站式”服務試點等平台建設。配合上級開展缺陷產品調查。加大產品質量監督抽查力度,提高產品質量監督抽查的覆蓋面。推進產品質量安全“問診治病”工作,落實企業產品質量問題“清零”措施。實施產品質量信用分類監管,對產品經營者開展失信評級。(市市場監管局負責)
  3.深入實施品牌發展戰略。鼓勵企業申報中國質量獎、省政府質量獎,樹立質量標桿。建立健全商標品牌建設推進工作體系,推動設立商標品牌指導站,強化商標品牌培育幫扶指導。支持申報地理標誌保護產品,鼓勵地理標誌作為集體商標、證明商標註冊,培育和發展地理標誌保護產品和地理標誌商標等地域特色品牌。組織申報“廣東老字號”,培育和傳承“茂名老字號”。引導和扶持集體商標、證明商標、馬德里商標的註冊,加強糧油、農產品、食品、家政服務等領域商標的註冊和保護,打造一批茂名特色的區域品牌。(市市場監管局、市商務局負責)
  五、健全現代市場和流通體系,促進產需有機銜接
  (十五)提升要素市場化配置水平
  1.推動人力資源要素有序流動。最佳化人力資源市場環境,加快人力資源服務行業標準化信用化建設,建設現代人力資源服務產業體系。抓好專業技術人才、技能人才隊伍建設,壯大博士、博士後青年人才生力軍,強化職稱制度,暢通人才流動,最佳化人才服務。按上級部署推進學歷證書和職業技能等級證書互通銜接。促進新業態就業人員參加企業職工基本養老、醫療保險。配合推進基本醫療保險省級統籌。提升異地就醫直接聯網結算能力,推進簡化辦理備案手續,以及簡化門診特定病種資格申請和就醫結算流程。(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醫保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2.推動經營性土地等空間要素市場化配置。健全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進一步完善公示城鄉地價體系。加大推進“增存掛鈎”批而未供和閒置土地處置力度。健全重大項目用地、用海、空間規劃保障機制。以真實有效的項目落地為依據制訂供地計畫,科學有序做好土地供應。深化工業用地市場化配置改革,推行“標準地”供應,支持工業用地實行“帶項目”“帶方案”招標拍賣掛牌供應。加快標準廠房建設和供給。按照上級部署規範建設用地二級市場,穩妥有序推進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市自然資源局負責)
  3.完善知識、技術、數據要素配置機制。探索使用“揭榜掛帥”“賽評結合”等創新組織模式,實現項目、人才、資金在重點產業和重點領域的一體化配置。落實省職務科技成果轉化盡職免責認定工作機制,支持我市高校和科研機構不斷完善科研管理模式,根據上級政策賦予高校、科研機構科技成果自主處置權。培育完善智慧財產權交易運營管理機制,建立或引入智慧財產權交易運營平台或機構,健全智慧財產權質押融資市場化風險補償機制,完善智慧財產權質押融資政策體系。研究制定我市數據確權模式、交易規則、市場定價等,高效安全將數據轉化成要素流轉。(市科技局、市市場監管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六)加快建立公平統一市場
  1.完善公平競爭的市場秩序。破除地方保護不合理限制,在資質資格獲取、標準制定、招投標、政府採購、權益保護等方面,對各類所有制企業平等對待。強化公平競爭審查制度剛性約束,持續清理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政策措施。加大反不正當競爭執法力度,深入開展反不正當競爭專項執法行動,配合省開展民生領域反壟斷執法專項行動。嚴厲懲處傳銷行為。(市市場監管局、市自然資源局、市發展改革局、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市財政局、市司法局、市商務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2.服務和融入全國統一大市場。落實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提升準入政策透明度和負面清單使用便捷性。配合省做好市場準入評估相關工作,推動“非禁即入”普遍落實。深化公共資源交易平台整合共享,健全招標投標制度規則,落實工程建設項目“評定分離”制度。全面推行企業開辦“一網通辦”、政務服務事項“市內通辦”“省內通辦”“跨省通辦”。(市發展改革局、市市場監管局、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市交通運輸局、市農業農村局、市水務局、市生態環境局、市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七)建設現代流通體系
  1.最佳化現代商貿體系。推動傳統商業綜合體創新轉型,支持升級改造一批商貿中心、大中型超市、集貿市場等。大力發展社區商業,鼓勵建設社區生活綜合服務中心。發力“縣域商業+鄉村振興”,培育縣域市場主體。建立省級或跨市商貿流通聯合採購平台,鼓勵連鎖商貿流通企業、電子商務平台等下沉農村,發展連鎖經營和電子商務,加大農村地區商品投放力度,打造鄉鎮商業集聚區。鼓勵快遞企業與電子商務平台深入合作,建立健全適應農產品網路銷售的供應鏈體系、運營服務體系和支撐保障體系。(市商務局、市郵政管理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2.發展現代物流體系。推進交通基礎設施網與貨運服務網融合發展,大力發展海港物流和空港物流,積極發展海鐵聯運,建設以全鏈條快速化為導向的便捷貨運服務網。發揮縣城和鄉鎮物流樞紐作用,支持建設改造一批縣級物流配送中心和鄉鎮快遞物流站點,增強對鄉村的輻射能力。發揮連鎖商貿流通企業自建物流優勢,開展日用消費品、農資下鄉和農產品進城等物流快遞共同配送服務。推進“快遞進村”工程,引導快遞企業與交通客運、供銷商貿等共建共享網點服務資源,推動構建縣鄉村一體、客貨郵融合發展的農村寄遞物流體系。引導大型流通企業下沉供應鏈,布局一批縣域前置倉、物流倉儲等設施。整合縣鎮村電子商務服務網點和郵政綜合便民服務站點,拓寬農產品上行渠道。(市發展改革局、市商務局、市交通運輸局、市郵政管理局、市供銷社按職責分工負責)
  六、深化改革開放,增強內需發展動力
  (十八)完善促進消費的體制機制
  1.持續釋放服務消費潛力。按照政事分開、事企分開、管辦分離的要求,持續推進教育、科技、文化、衛生、體育等領域事業單位改革。鼓勵社會資本進入養老服務領域,禁止對社會資本、非本地資本設定門檻和條件,港澳和境外投資者到我市興辦養老機構,與國內資本享受同等待遇。適時將更多公共服務項目納入政府購買服務指導性目錄,提高政府採購對服務消費的支持力度。(市委編辦、市民政局、市財政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2.加強消費者權益保護。健全消費者公益訴訟制度,完善消費維權跨區域聯合解決機制。發揮消費者權益保護律師團作用,開展為符合法律援助經濟困難標準的消費者提供法律援助工作。暢通消費維權渠道,高效處置消費投訴。積極構建消費維權便民服務,持續推進消費維權服務站建設,完善多元化消費維權機制和糾紛解決機制。深入開展放心消費創建工作,督促經營者守法經營,營造放心消費環境。創建廣東省食品安全示範城市。開展重點區域重點品種食品藥品安全專項整治。強化重點商品和服務領域價格監管。(市司法局、市市場監管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九)推進投融資體制改革
  1.加大對民間投資支持和引導力度。持續通過民間資本推介項目平台向國家和省推送民間資本推介項目,督促面向民間資本的示範項目聯繫單位主動加強與民間資本的對接。深化基礎設施投融資體制改革,落實國家規範實施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新機制。發揮政府資金引導帶動作用,引導民間資本參與新型基礎設施、新型城鎮化、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和補短板領域建設。支持民營企業開展基礎研究和科技創新、參與關鍵核心技術研發和重大科技項目攻關。鼓勵國有資本與集體資本、非公有制資本交叉持股、相互融合,引導民間資本採取增資擴股等方式參與市屬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市發展改革局、市交通運輸局、市水務局、市科技局、市國資委按職責分工負責)
  2.最佳化投資審批和監督管理。深入推進投資項目審批告知承諾制,精簡社會投資低風險項目審批流程,落實省重大項目前期工作指引、區域規劃環評制度和工業用地“標準地”制度,加強投資決策與規劃和用地、環評的制度銜接。實行政府重大投資項目事前績效評估和全過程工程造價諮詢。依託省投資項目線上審批監管平台,全面實現企業投資項目審批“不見面”線上辦理。推進工程建設項目審批管理系統與投資項目線上審批監管平台全面對接。落實市縣審批事項清單。加強投資項目特別是備案類項目的事中事後監管。(市發展改革局、市生態環境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自然資源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3.健全投資項目融資機制。支持重點領域重大項目參與基礎設施領域不動產投資信託基金(REITs)試點。鼓勵民間投資以城市基礎設施等為重點,通過綜合開發模式參與重點領域項目建設。健全政府性融資擔保體系,推動建立政銀保擔風險分擔機制。支持金融機構設立“製造業服務中心”“科技支行”“綠色支行”等特色專營機構,安排專項授信額度,最佳化信貸審批等各鏈條服務機制。完善企業上市後備資源庫,加快培育企業上市融資。積極爭取政府債券資金,進一步發展企業債券、公司債券、非金融企業債務融資工具。(市發展改革局、市財政局、市金融局、人民銀行茂名市分行、國家金融監管總局茂名監管分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十)最佳化營商環境激發市場活力
  1.深化“放管服”改革。深化“證照分離”改革,實行涉企經營許可事項“兩張清單”管理。嚴格落實改革措施,實現準入準營同步提速。進一步精簡涉企事項審批條件和材料,壓縮審批時限,提高審批效率。最佳化企業簡易註銷登記流程,全面最佳化註銷程式,為企業註銷提供一站式服務。實施《茂名市最佳化營商環境三年行動方案(2023-2025年)》,整改落實全省營商環境評價反饋問題,提升短板指標。落實《廣東省政務服務數位化條例》,大力推進“網際網路+政務服務”。推進部門聯合“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常態化。推行涉企“綜合查一次”清單制度,並實行清單動態管理,最大程度減少行政檢查頻次。(市市場監管局、市發展改革局、市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市司法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2.健全現代產權制度。建立健全專利、商標等無形資產評估管理體系。開展專業市場智慧財產權保護專項行動。實施《茂名市智慧財產權工作資助辦法(試行)》,強化重點領域、關鍵環節智慧財產權保護。對故意侵害智慧財產權的行為,依法執行侵權懲罰性賠償制度。促進智慧財產權交易運營、轉化運用。持續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完善農村集體產權確權和保護制度,加強農村土地經營權流轉規範管理和服務。持續開展農村集體資產專項整治。推進農村集體經營性資產股份合作制改革。加快農村集體資產交易平台建設。(市市場監管局、市農業農村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3.完善社會信用體系。推進信用分級分類監管,推動信用監管與“雙隨機、一公開”監管、“網際網路+監管”融合,健全房屋建築和市政基礎設施、交通、水利、農業、能源等行業“招投標+信用”管理模式,拓展“信用+”場景數至20個以上,建立健全以信用為基礎的新型監管機制。落實省公共信用信息目錄、守信激勵和失信懲戒措施清單。依法依規加強信用信息歸集共享。推進行政許可、行政處罰信息“雙公示”工作。有效提升我市信用狀況監測排名。引導企業開展信用修復。推廣套用“信易貸”“粵信融”。推行信用報告代替無違法違規證明。(市發展改革局、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市交通運輸局、市水務局、市農業農村局、市城管執法局、市金融局,人民銀行茂名市分行、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茂名監管分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十一)發揮對外開放對內需的促進作用
  1.深度參與“一帶一路”。積極拓展對外交流合作,加大企業“走出去”步伐。推進茂名港港口基礎設施擴能升級,加快博賀新港區、吉達港區建設,推動水東港區綠色轉型,夯實臨港產業發展基礎,推動湛茂港口群建設大西南地區出海主通道。提速推進博賀新港區、吉達港區對外開放。加快跨境海外倉建設,深化數字絲綢之路合作,發展絲路電商,推動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建設。(市發展改革局、市交通運輸局、市商務局,茂名海關按職責分工負責)
  2.持續提升利用外資水平。積極參加粵港澳大灣區全球招商大會、廣交會、世界粵商大會等招商活動。落實外商投資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以及準入後國民待遇。最佳化外商投資服務,跟蹤服務好重點外資企業,跟蹤落地重點外資項目,加強外商投資促進和保護。結合我市產業實際,積極引導外資投向綠色化工、新材料、新能源等戰略主導產業及倉儲物流等現代服務業。(市商務局、市投促中心按職責分工負責)
  3.打造高水平對外開放門戶。高水平建設化州保稅物流中心(B型)等重大平台,學習借鑑南沙等地好經驗好做法,積極推動廣東自貿試驗區茂名聯動發展區建設。持續推進茂名港口岸建設,提升對外開放實力。發揮茂名廣港碼頭進境糧食指定監管場地作用,提高進口糧食的綜合物流便利度。積極申報建設省二手車出口基地。挖掘粵西農副產品綜合交易中心等平台潛力,大力拓展業務市場。加快建設省農產品出口示範基地、省外貿轉型升級基地。加強關地聯動。(市商務局、市農業農村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4.穩步推進對外貿易合作。深化與東協、非洲等國家和地區合作,選擇經貿互補性強的城市建立友好交往關係,積極參加“粵茂全球”活動,密切與RCEP國家地區合作,拓展對外交流平台。完善支持促進外貿發展財政支持政策,統籌轉移支付和市縣財政投入,支持我市外貿發展薄弱環節發展。落實減稅降費,幫助符合條件的企業及時享受境外投資者利潤再投資遞延納稅、稅收協定等政策優惠。(市商務局、市財政局、市稅務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5.擴大重要商品和服務進口。爭取上級支持我市設立省級進口基地。充分利用進口平台,擴大油氣、糧食、金屬礦以及煤炭等商品進口。加快推進口岸通關便利化,持續實施“船邊直提”“抵港直裝”等措施,運營茂名口岸物流協同平台,提升“單一視窗”申報率。推動建設進口貿易投融資平台。支持企業充分利用RCEP政策,擴大先進技術、重要設備及關鍵零部件進口。組織企業參加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等,拓寬進口渠道。(市商務局,茂名海關按職責分工負責)
  七、紮實推動共同富裕,厚植內需發展潛力
  (二十二)持續最佳化初次分配格局
  1.提升就業質量增加勞動者勞動收入。強化高校畢業生、農民工等重點群體就業支持。開展重點企業精準就業服務行動,推進就業服務專員制度。推進創業孵化服務體系建設,推動創業帶動就業。維護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勞動權益。規範勞務派遣用工行為,保障勞動者同工同酬。拓展“粵菜師傅+”發展模式,推進粵菜師傅與預製菜產業企業融合發展。深化“廣東技工”培養體系,推進新產業工人技能提升工程。最佳化提升“南粵家政”工程,加快建設南粵家政綜合示範基地等平台載體,引領家政產業提質升級。強化全方位公共就業服務,推動公共就業服務機構設立零工服務專區。開發公益性崗位吸納就業,加大線上線下招聘力度。(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負責)
  2.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健全勞動工資穩定增長機制,按照省部署調整提高企業職工最低工資標準,加強重點產業行業技能人才薪酬分配指引。健全工資指導線、薪酬調查和信息發布制度體系。深入推進國有企業負責人薪酬改革和國有企業工資總額管理。做好農民工工資支付保障工作,開展集中整治拖欠農民工工資問題專項行動,督促建設施工企業依法落實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一金五制”制度,加強企業重大欠薪違法行為社會公布和實施失信聯合懲戒力度。(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國資委、市發展改革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3.健全各類生產要素參與分配機制。指導企業深化工資分配製度改革,鼓勵企業在工資結構中設定體現技術價值的工資單元,建立基於崗位價值、能力素質、業績貢獻的工資分配機制。創新更多適應家庭財富管理需求的金融產品,進一步豐富資產管理產品,增加居民投資收益。鼓勵農民以山地、樹木、房屋等資源資產入股村集體或經營主體,構建農民“租金+工資+分紅”新型收入結構模式。推行村級集體經濟收益與村幹部獎勵掛鈎機制。(市發展改革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金融局、市農業農村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4.擴大中等收入群體規模。貫徹落實《技能人才薪酬分配指引》,建立健全科研、技術、管理等人才薪酬激勵機制,提高技術技能人才待遇水平。深入實施企業薪酬指引計畫,推進技能人才薪酬分配指引入園入廠入企。改善營商環境,減輕費用負擔,落實減稅政策,提供更多市場化金融服務,促進中小企業主和個體工商戶穩定經營、持續增收,支持靈活就業人員勤勞致富。健全公共服務體系,合理減輕中等收入群體負擔。發揮茂名鄉村振興學院等院校作用,深入實施現代農民培育計畫,重點培養家庭農場主、農民合作社負責人,強化校地結對幫扶。(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金融局、市市場管理局、市農業農村局、市教育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十三)逐步健全再分配機制
  1.加大財稅制度對收入分配的調節力度。強化“三保”在財政支出結構中的保障地位,足額落實基本民生支出需求。穩步提高土地出讓收入用於農業農村比例。落實生態保護補償機制。積極爭取上級對我市的轉移支付支持。落實落細各項稅收優惠政策,幫助經營主體減負增效。(市財政局、市稅務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2.健全社會保障制度。落實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全國統籌,鞏固完善工傷保險、失業保險省級統籌。發展企業年金、職業年金,推動實施個人養老金制度。做好靈活就業人員參加社會保險工作,引導鼓勵靈活就業人員在就業地參加基本養老保險。推進單位從業的超過法定退休年齡勞動者等特定人員參加工傷保險,開展新就業形態就業人員參加職業傷害保障試點。落實孤兒、事實無人撫養兒童基本生活補貼逐年增長機制,完善幫扶殘疾人的社會福利制度。對全市公辦和民辦養老機構購買養老機構責任保險進行補助。完善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健全醫療保障待遇調整機制,配合推動基本醫療保險省級統籌。支持商業健康保險發展。(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民政局、市醫保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十四)重視發揮第三次分配作用
  發展慈善事業和志願服務。促進慈善事業健康發展,加強培育發展慈善組織,引導支持有意願有能力的企業和社會群體積極參與公益慈善事業。加強志願服務規範化建設。深化創文鞏衛志願服務。推廣文明實踐積分機制,將志願服務活動等納入文明積分制度管理,促進形成志願服務良好社會氛圍。(市民政局,市創文鞏衛辦按職責分工負責)
  八、提升安全保障能力,夯實內需發展基礎
  (二十五)保障糧食安全
  1.推進糧食穩產增產。深入實施藏糧於地戰略,全力落實糧食生產播種面積任務,做到宜糧則糧,多種糧食,確保完成省下達任務。參與打造南粵糧安產業帶。堅持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落實全市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保護任務,嚴格執行耕地占補平衡和進出“雙平衡”。持續做好撂荒耕地復耕複種工作,在鞏固連片15畝以上撂荒耕地複種成果基礎上,開展連片15畝以下、3畝以上連片撂荒耕地的復耕複種。深入實施藏糧於技戰略,強化糧食生產科技支撐,推廣運用省發布的高產、優質、抗逆、宜機作業的農作物主推品種和主推技術,成立糧食生產技術服務隊,加強種糧技術指導。推進土地整治、高標準農田建設、新一輪墾造水田,提升耕地產出能力。(市農業農村局、市自然資源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2.健全糧食產購儲加銷體系。落實糧食安全黨政同責。穩定糧食生產功能區132萬畝以上,加大涉農資金向糧食生產功能區傾斜力度。支持發展糧食產業,建設糧食產後烘乾、加工設施,延長產業鏈條。積極培育種糧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和農業龍頭企業,探索更適宜的新型種糧模式。加強糧食收購備案管理,完善糧食收購網點布局,引導各類市場收購主體積極入市收購,鼓勵儲備糧收儲企業結合早、晚稻收購擇機開展儲備糧輪換。完善糧食儲備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完善茂名市糧食收儲有限公司管理體制,最佳化地方儲備糧管理模式。完善縣域“中心庫+骨幹庫”模型的糧食倉儲物流設施架構。推動建設中央儲備糧茂名直屬庫有限公司倉儲項目,謀劃建設富民糧庫三期建設項目。(市農業農村局、市發展改革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3.推進種業振興。落實粵強種芯工程,打造有全球競爭力的國家(茂名)特色種業創新中心、世界最大的荔枝種質資源圃。加強良種資源保護和新品種選育,構建高效生產體系,重點攻關荔枝、龍眼、化橘紅、沉香、三華李育種新技術、提純復壯技術等關鍵共性技術難題。建設現代化農作物制(繁)種基地、國家級省級畜禽保種場和水產供種繁育基地,推進建立健全商業化育種體系。加快農業技術推廣和科技成果轉化,促進農技推廣與市場套用相結合,最佳化農技推廣隊伍,持續推進科技特派員工作。(市農業農村局、市科技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十六)強化能源資源安全保障
  增強全市生產供應能力。完善油氣傳輸網路,通過新建原油及成品油管道,完善石油傳輸管網,建成天然氣主幹管網“縣縣通工程”,保障油氣安全供應。加快煤炭、原油及成品油儲備庫、LNG等天然氣儲氣設施的建設,增強能源儲備能力。科學謀劃成品油流通行業建設,構建成品油零售體系。持續最佳化電網主網架結構,加快推進骨幹電源配套電網規劃建設、農村電網升級改造。抓好花崗岩、高嶺土尾礦等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推動石材產業園開發建設。(市發展改革局、市自然資源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十七)推動應急管理能力建設
  1.加強應急物資保障體系建設。建立我市應急物資品種目錄,在保障應急需要的前提下,調整最佳化應急物資儲備品種結構。將應急裝備建設資金納入各級政府財政預算,統籌做好安全生產、防汛抗旱、森林防滅火、抗震救災等專業救援裝備配備,在多災易災鄉鎮儲備以生活類救災物資為主、搶險救援物資為輔的應急救災救援物資。建立全市運力快速調動調配機制,完善應急搶險救援救災車輛順暢通行機制。進一步加強縣級糧食應急保障能力建設,合理確定糧食儲備品種結構。加強救災物資地方儲備庫和三防救援裝備庫建設。(市應急管理局、市發展改革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2.加強應急救援力量建設。建強國家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支持地方綜合應急救援隊伍建設,提升安全生產類、自然災害類突發事件應急處置專業能力。依託鎮(街)政府專職消防隊現有力量,在全市112個鎮(街)各建成一支半專業的綜合應急救援隊伍,建強鎮(街)政府專職消防隊,統籌推進基層應急管理和消防力量融合。支持大型石化企業和社會應急救援力量建設,推動形成各類應急力量各有側重、優勢互補、互為支撐的聯動機制,不斷提升“全災種、大應急”救援能力。強化危險化學品、城鎮燃氣、道路運輸等重點領域生命防護,完善配套應急處置設施。(市應急管理局、茂名消防救援支隊、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市交通運輸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3.推進災害事故防控能力建設。推進鑒江幹流、重要支流及沿海堤防達標建設,持續推進水庫和大中型水閘除險加固、中小河流治理、山洪災害治理。加快防風錨地建設步伐,落實船舶分類防風要求,確保船舶防風安全。推進防震減災現代化試點建設,建成覆蓋茂名陸地及近海的地震監測網路。實施地震易發區房屋設施加固、農房質量安全提升等工程。推進生物防火林帶、防火公路建設,築牢森林“防火牆”。推進地質災害隱患點避險搬遷和工程治理。推動城市內澇系統化治理。加強防災減災救災和安全生產科技信息化支撐能力,推進茂名智慧化工園區建設,加快構建災害事故監測預警體系和應急通信體系。推動應急避難設施建設。(市水務局、市應急管理局、市林業局、市城管執法局、市科技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實施擴大內需戰略意義重大、涉及面廣,各地各部門必須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完善組織協調機制,強化政策支持和要素保障,進一步細化工作任務和具體舉措,狠抓責任落實,確保黨中央決策部署在茂名落地見效。

政策解讀

2024年1月8日,茂名市政府辦公室印發了《茂名市擴大內需戰略實施方案》(茂府辦〔2023〕 號,以下簡稱“市方案”),共8個方面27項79小項措施。
  一、出台背景
  2022年12月14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擴大內需戰略規劃綱要(2022-2035年)》;12月15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了《“十四五”擴大內需戰略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國家實施方案”))。2023年8月14日,廣東省政府辦公廳印發了《廣東省擴大內需戰略實施方案》(以下簡稱“省實施方案”),逐項對標國家實施方案部署的8個方面27項82小項措施,結合實際,梳理形成8個方面27項82小項具體措施。2023年9月,市政府布置市發展改革部門牽頭進一步細化工作任務和具體舉措。
  二、起草過程
  在前期收集相關單位貫徹落實《擴大內需戰略規劃綱要(2022—2035 年)》《“十四五”擴大內需戰略實施方案》的具體舉措的基礎上,參照《省實施方案》,形成《市方案》(代擬稿),經徵求各地各部門意見,累計收集了50多條意見並統籌採納,經市政府領導審批同意後印發實施。
  三、市方案主要內容
  《市方案》共分為8個方面27項79小項,最後一段提出了工作要求。
  8個方面分別是:1、全面促進消費,加快消費提質升級;2、最佳化投資結構,拓展投資空間;3、推動城鄉區域協調發展,釋放內需潛能;4、推動城鄉區域協調發展,釋放內需潛能;5、健全現代市場和流通體系,促進產需有機銜接;6、深化改革開放,增強內需發展動力;7、紮實推動共同富裕,厚植內需發展潛力;8、提升安全保障能力,夯實內需發展基礎。
  全面促進消費包括“持續提升傳統消費”“積極發展服務消費”“加快培育新型消費”“大力倡導綠色低碳消費”4個方面的內容,共16小項。
  拓展投資空間包括“加大製造業投資支持力度”“持續推進重點領域補短板投資”“系統布局新型基礎設施”3個方面的內容,共9小項。
  推動城鄉區域協調發展包括“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積極推動農村現代化”“最佳化區域經濟布局”3個方面的內容,共9小項。
  提高供給質量包括“加快發展新產業新產品”“積極促進傳統產業改造提升”“持續推動生產性服務業向高端延伸”“著力加強標準質量品牌建設”4個方面的內容,共11小項。
  健全現代市場和流通體系包括“提升要素市場化配置水平”“加快建立公平統一市場”“建設現代流通體系”3個方面的內容,共7小項。
  深化改革開放包括“完善促進消費的體制機制”“推進投融資體制改革”“最佳化營商環境激發市場活力”“發揮對外開放對內需的促進作用”4個方面的內容,共13小項。
  紮實推動共同富裕包括“持續最佳化初次分配格局”“逐步健全再分配機制”“重視發揮第三次分配作用”3個方面的內容,共7小項。
  提升安全保障能力包括“保障糧食安全”“強化能源資源安全保障”“推動應急管理能力建設”3個方面的內容,共7小項。
  工作要求包括“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完善組織協調機制,強化政策支持和要素保障,進一步細化工作任務和具體舉措”等內容。
  四、市方案的茂名特色
  從小項數量來看,市方案比省實施方案少了3小項,主要是結合茂名實際,不對省實施方案的第(十一)項第3小項“加強創新產品套用”提出細化舉措,考慮到相對珠三角地區,茂名自主創新產品,以及擁有發明專利、技術屬於國內首創且國際領先、具有顯著臨床套用價值的藥械產品較少,且將省實施方案中的推動科技成果轉化落地、智慧財產權運用和保護體現在了市方案的其他小項當中。
  對省實施方案第(十三)項第1點“大力發展服務型製造”、第2點“支持服務業向製造端延伸”在市方案中合併為一點“支持服務業和製造業融合發展”,主要是茂名的研發設計、文化創意、工業設計、科創服務等高端的服務業發展不夠,短期內難以達到省實施方案方案要求的規模化、專業化、智慧型化發展。所以,在合併後的該點內容“支持服務業和製造業融合發展”中,結合茂名實際提出了“引導和支持製造業企業從主要提供‘產品’向提供‘產品+服務’轉變”等內容。
  對省實施方案的第(二十六)項第2點“加強能源資源共建與合作”提出細化舉措,主要是該點內容中的粵港澳大灣區能源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和標準對接、謀劃後續西部清潔能源送電廣東能力、深化國際能源合作,茂名涉及的內容較少。
  從小項具體內容來看,市方案結合茂名實際提出了具體措施,修改了省實施方案的部分標題表述,突出了茂名特色,如省實施方案的第(十一)項的第1小項“強化科技戰略支撐”,市方案修改為“提升科技創新水平”,提出我市踏實邁出科技創新步伐的舉措。又如省實施方案的第(十二)項第1小項“大力發展現代農業”,市方案結合2023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以及我市是農業大市的實際,修改為“把農業建成現代化大產業”。再如省實施方案第(十二)項第2項“加快傳統製造業轉型升級”,市方案結合我市建築業是三大超千億傳統支柱產業的實際,修改為“加快傳統製造業和建築業轉型升級”,等等。
茂名市發展和改革局
2023年12月31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