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豆子(植物)

苦豆子(植物)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苦豆子(學名:Sophora alopecuroides L.)是豆科,槐屬草本或基部木質化成亞灌木狀植物,高可達1米。羽狀複葉;托葉著生於小葉柄的側面,鑽狀,小葉對生或近互生,紙質,葉片披針狀長圓形或橢圓狀長圓形,側脈不明顯。總狀花序頂生;花多數,密生;苞片似托葉,脫落;花萼斜鐘狀,花冠白色或淡黃色,旗瓣形狀多變,翼瓣常單側生,龍骨瓣與翼瓣相似,先端明顯具突尖,背部明顯呈龍骨狀蓋疊,柄纖細,花絲不同程度連合,柱頭圓點狀,莢果串珠狀,種子卵球形,稍扁,5-6月開花,8-10月結果。

分布於中國內蒙古、山西、陝西、寧夏、甘肅、青海、新疆、河南、西藏。俄羅斯、阿富汗、伊朗、士耳其、巴基斯坦和印度北部也有分布。多生於乾旱沙漠和草原邊緣地帶。

苦豆子耐旱耐鹼性強,生長快,在黃河兩岸常栽培以固定土砂;甘肅一些地區有作為藥用。

(概述圖參考來源:中國自然標本館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產地生境,繁殖方法,栽培技術,主要價值,

形態特徵

草本,或基部木質化成亞灌木狀,高約1米。枝被白色或淡灰白色長柔毛或貼伏柔毛。羽狀複葉;葉柄長1-2厘米;托葉著生於小葉柄的側面,鑽狀,長約5毫米,常早落;小葉7-13對,對生或近互生,紙質,披針狀長圓形或橢圓狀長圓形,長15-30毫米,寬約10毫米,先端鈍圓或急尖,常具小尖頭,基部寬楔形或圓形,上面被疏柔毛,下面毛被較密,中脈上面常凹陷,下面隆起,側脈不明顯。
總狀花序頂生;花多數,密生;花梗長3-5毫米;苞片似托葉,脫落;花萼斜鐘狀,5萼齒明顯,不等大,三角狀卵形;花冠白色或淡黃色,旗瓣形狀多變,通常為長圓狀倒披針形,長15-20毫米,寬3-4毫米,先端圓或微缺,或明顯呈倒心形,基部漸狹或驟狹成柄,翼瓣常單側生,稀近雙側生,長約16毫米,卵狀長圓形,具三角形耳,皺褶明顯,龍骨瓣與翼瓣相似,先端明顯具突尖,背部明顯呈龍骨狀蓋疊,柄纖細,長約為瓣片的二分之一,具1三角形耳,下垂;雄蕊10,花絲不同程度連合,有時近兩體雄蕊,連合部分疏被極短毛,子房密被白色近貼伏柔毛,柱頭圓點狀,被稀少柔毛。
莢果串珠狀,長8-13厘米,直,具多數種子;種子卵球形,稍扁,褐色或黃褐色。花期5-6月,果期8-10月。

產地生境

分布於中國內蒙古、山西、陝西、寧夏、甘肅、青海、新疆、河南、西藏。俄羅斯、阿富汗、伊朗、士耳其、巴基斯坦和印度北部也有分布。多生於乾旱沙漠和草原邊緣地帶。

繁殖方法

新彊野生苦豆子新彊野生苦豆子
建園:採用地膜覆蓋、地表加壓節水滴灌和精量播種技術。酸棗與苦豆子1:2間種,苦豆子株行距配置為(86+66)厘米×9厘米,株數達到6533株/667平方米。直播酸棗栽培株行距4.56米×0.25米。
土壤準備:3月下旬,施油餅400千克/667平方米和化肥50千克/667平方米(其中重過磷酸鈣30千克/667平方米、二銨20千克/667平方米),深翻人土後春灌,灌水量180立方米/667平方米。播種前,用氟樂靈80克/667平方米進行土壤封閉處理。
種子處理:由於苦豆子種子屬於夾果,皮質堅硬,發芽率較低,用90%濃硫酸處理後可以大大提高發芽率,出苗率可達92.5%,確保一播全苗。
機械播種:播種機選擇穴盤式,採用1.25米薄膜,穴播器一個滾筒有14穴,穴距9.3厘米,苦豆子播種株距為9厘米。播種時,摻充物為旱稻,比例為1:1.5。當5厘米地溫持續在12℃以上時進行播種,中國新疆塔里木墾區4月8日-12日播種。苦豆子株行距:(86+66)厘米×9厘米,用種量2千克/667平方米;酸棗株行距4.56米×0.25米,用種量150克/667平方米,播種深度2.5-3厘米。

栽培技術

定苗補苗:苗高10厘米時,按株距9厘米一株一穴定苗,去弱留強,缺苗處用移苗器補齊。
肥水管理:苗期全部實行有壓滴灌,全年灌水6次,灌水量450立方米/667平方米。春灌(採取漫灌)180立方米/667平方米-,生長季150立方米/667平方米。8月20日前秋灌(採取漫灌)120立方米/667平方米。
全年施肥100千克/667平方米,氮、磷、鉀比例為1:1.2:0.44。其中50千克/667平方米(重過磷酸鈣30千克/667平方米、磷酸二銨20千克/667平方米)在春季或秋季隨基肥施入;生長季追肥50千克/667平方米(硫酸鉀10千克/667平方米、棉花專用一號肥40千克/667平方米:含氮39%、磷0.4%、鉀8.8%)在生長季節隨水滴入,每次灌水量30立方米/667平方米,每隔15-20天一次,總計150立方米/667平方米。

主要價值

苦豆子耐旱耐鹼性強,生長快,在黃河兩岸常栽培以固定土砂。中國甘肅一些地區有作為藥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