苘山鎮

苘山鎮

蔄山鎮位於威海市環翠區南部,現屬於威海市臨港經濟技術開發區,鎮政府駐西苘山村。2003年7月,北陡埠、王埠莊兩村劃歸文登區龍山街道辦事處管轄。轄65個行政村,1.33萬戶,3.35萬人,面積112平方公里,耕地3750公頃。2003年,實現工農業總產值64.5億元,其中工業總產值56億元,農業總產值8.5億元,農村經濟總收入43.5億元,財政收入2484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4918元,比上年增加599元。2018年重新確認國家衛生縣城(鄉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蔄山鎮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威海市環翠區
  • 政府駐地:西蔄山村
  • 電話區號:0631
  • 地理位置:環翠區南部
  • 面積:112平方公里
  • 人口:3.35萬
  • 車牌代碼:魯K
簡介,歷史,沿革,所轄村代碼,古蹟,新權遺址,北申格遺址,新權墓群,名人,於冠敬,曹雲章,所轄村簡介,部門概況,綜合服務,招商引資,地理位置,

簡介

蔄山鎮位於威海市環翠區南部。南部與文登區文登營鎮為鄰,西南倚文登區米山鎮,西、西北連臨港區汪疃鎮,東接臨港區草廟子鎮。面積112平方千米,人口3.35萬人。轄三城、二龍山秦權3個居委會,西苘山、中庵、西武林、東武林、道北店、大夼、磨山、新權、小黃、二武林(二武林、大北夼)、西楊格莊、東楊格莊、西道頭、台道頭、溝道頭、東道頭、楊家臥龍、北劉章、東苘山、南申格莊、北申格莊、東申格莊、西劉章、南劉章、大草場、西高格莊、東高格莊、東許家、西馬格莊、東馬格莊30個村。鎮政府駐西苘山,距市區11千米。地勢北高南低,多丘陵。煙即高速、桃(村)威(海)鐵路由境內通過。

歷史

清末屬辛汪都九里。
1898年,楊家臥龍等8村被英國侵略者劃入威海衛租借地
1930年屬第一區龍山鄉。1941年12月屬文西縣山馬區。
1958年8月屬威海市錦旗公社,後改稱草廟子公社。
1962年,由草廟子公社析置苘山公社。
1965年5月,劃入文登縣。
1984年3月撤公社設苘山鄉。
1989年12月撤鄉建鎮。
1990年末,面積50.3平方千米,人口4324戶、14030人,其中鄉村4226戶、13366人,轄西苘山、中庵 、西武林、東武林、道北店、大夼、磨山、新權、小黃、二武林、西楊格莊、東楊格莊、西道頭、台道頭、溝道頭、東道頭、楊家臥龍、北劉章、東苘山、南申格莊、東高格莊、東申格莊、西劉章、南劉章、大草場、西高格、北申格莊、東許家、西馬格莊、東馬格莊30個行政村,31個自然村。
2001年4月,北郊鎮撤銷併入。原北郊鎮位於文登市區北郊,距市區9千米。北、西北與汪疃鎮相連,東與苘山鎮接壤,南與文城鎮和米山鎮為鄰,西隔米山水庫界石鎮相望。地勢東高西低,多丘陵。初(村)張(家埠)公路和桃(村)威(海)鐵路由境內通過。清末屬管山都七里。
1930年屬第二區。
1941年12月屬文西縣管山區、山馬區。
1956年3月屬文登縣文山區和山馬區。
1958年8月屬紅旗公社,後分屬文城公社和汪疃公社。
1964年3月析置黃嵐公社。
1984年3月撤社設黃嵐鄉。
1990年末,面積62.9平方千米,人口5890戶、18409人,其中鄉村5806戶、18110人,轄西黃嵐、白玉莊、山馬於、山馬劉、西管山、管山、汪格莊、裴家泊子、黃嵐南莊、丁家窪、新白玉、二十里堡、佃里、丁家埠、二十里堡南莊、裴家埠、梁家夼、官道北、胡家西、胡家北、胡家東、鄒家莊、黃莊子、山馬頭、東柳、西柳、山馬鄒、山馬程、山馬埠、中黃嵐、東黃嵐、西床、中床、東床、汶口、北陡埠、王埠莊37個行政村,38個自然村。鄉政府駐西黃嵐。
1993年10月撤鄉設鎮,並更名為北郊鎮。

沿革

今蔄山鎮境域,清末屬辛汪都九里。
1898年,楊家臥龍等8村被英國侵略者劃入威海衛租借地。
1930年屬第一區龍山鄉。1941年12月,屬文西縣山馬區。
1958年8月,屬威海市錦旗公社,後改稱草廟子公社。
1962年,由草廟子公社析置苘山公社,
1965年5月劃入文登縣
1984年3月撤公社設蔄山鄉,
1989年3月改為蔄山鎮。
2001年5月,撤銷北郊鎮,併入蔄山鎮。
2003年7月,蔄山鎮北陡埠和王埠莊村劃歸文登區龍山路街道
2013年10月底,已併入蔄山鎮將近12年半的原北郊鎮從蔄山鎮中分離出來,籌建威海工業新區黃嵐街道辦事處,黃嵐街道籌建處採取建制鎮的運作方式進行行政管理,不再由苘山鎮政府管轄。2013年11月20日經國務院批准威海工業新區由省級開發區升級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定名為威海臨港經濟技術開發區
2014年1月6日,國家級威海臨港經濟技術開發區正式成立,籌建中的黃嵐街道辦事處成為威海臨港經濟技術開發區的計畫單列街道辦事處,黃嵐街道辦事處行使建制鎮職權,苘山鎮實際管轄的面積由原來的112平方千米減少為50.62平方千米。

所轄村代碼

371081113(3居65村):~001三城社區 ~002秦權社區 ~003二龍社區 ~200山馬於村 ~201山馬劉村 ~202山馬程村 ~203山馬鄒村 ~204山馬埠村 ~205東柳村 ~206西柳村 ~207山馬頭村 ~208東床村 ~209中床村 ~210西床村 ~212東黃嵐村 ~213中黃嵐村 ~214西黃嵐村 ~215汶口村 ~217黃嵐南莊村 ~218裴家泊子村 ~219裴家埠村 ~220汪格莊村 ~221白玉莊村 ~222新白玉村 ~223管山村 ~224西管山村 ~225丁家窪村 ~226丁家埠村 ~227佃里村 ~228梁家夼村 ~229廿里舖村 ~230廿里舖南莊村 ~231官道北村 ~232胡家西村 ~233胡家北村 ~234胡家東村 ~235鄒家莊村 ~236黃莊村 ~237東楊格莊村 ~238西楊格莊村 ~239道北店村 ~240大夼村 ~241磨山村 ~242東武林村 ~243西武林村 ~244中庵村 ~245新權村 ~246東道頭村 ~247溝道頭村 ~248台道頭村 ~249西道頭村 ~250小黃村 ~251二武林村 ~252楊家臥龍村 ~253東苘山村 ~254西苘山村 ~255北劉章村 ~256南劉章村 ~257西劉章村 ~258東申格村 ~259北申格村 ~260南申格村 ~261大草場村 ~262東高格村 ~263西高格村 ~264東馬格村 ~265西馬格村 ~266東許家村

古蹟

境內有新權遺址、北申格遺址新權墓群

新權遺址

位於蔄山鎮新權村及西南丘陵,1973年發現,總面積24萬平方米,文化堆積厚約1米,採集的遺物以秦漢時期居多。其主要文物有斧、鑿、石餅等石器,鼎、碗、罐、壺、瓮等陶器和漢代磚瓦,鐵器有秦代鐵權秦權的出土,為研究秦始皇統一中國的度量衡,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

北申格遺址

位於蔄山鎮北申格村北1100米處。1989年發現。總面積約1.5萬平方米。文化堆積厚約20厘米。採集的石器有斧,陶器有鼎足、鼎口沿等,夾沙紅陶居多,屬大汶口文化類型。

新權墓群

位於蔄山鎮新權村和道頭村之間,現存較大封土的秦漢時期墓冢9座。其中,封土最大的墓高4米,直徑27.5米,墓頂有下陷痕跡。封土不存的中小墓葬較多。
1974年以來,民眾在生產中發現古墓葬8座,其中4座被破壞。已徵集的遺物有戰國的陶壺、漢時陶罐等。
1979年,文登縣文物組清理4座古墓,發現有磚室墓和土壙墓兩種。出土的遺物有帶花紋的大空心磚、墓底方磚、白陶罐、黑陶壺、罐、耳杯五銖錢及銅器和漆器殘跡。1980年,新權墓群被列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7年,公布為地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新權墓群新權墓群

名人

於冠敬

(1874~1948),西武林村人。清末秀才。富有民族氣節。1898年7月1日,《中英議租威海衛專約》簽字。1900年4月,英人借勘界之機,擴大威海衛租界範圍。訊息傳來,於冠敬發出火燒雞毛信,沿村傳送,組織1000餘人,手持土槍、長矛、鐵叉等,匯集在東道頭梁家店召開抗英誓師大會。
時英國駐威海辦事大臣鐸沃德和沙巡查帶領200多名步兵和10餘名騎兵,妄圖武力勘界。於冠敬率領抗英隊伍數千人與英軍進行面對面鬥爭。憤怒的民眾將英人在臥龍村西、後坡、西泊、廟西頭、東南河埋下的5塊界碑砸得粉碎。沙巡查令步兵和馬隊開槍射擊,於冠敬等抗英民眾紛紛放土槍還擊。文登知縣陳景星連忙跪在地上,苦苦向於冠敬等賠禮求情,英人趁機逃走。於冠敬曾在汪疃翠峽口、管山教學多年。
50歲後在自家辦學堂,教授青年學生。後被推為村長,為維護民眾利益,抵制種種攤派,多次遭到日偽軍的毒打,但寧死不屈,深得百姓敬重。

曹雲章

(1912~1935),代號鞠子,大夼村人。1932年文登中學畢業後,在文登五區吳家國小教書,同年5月加入共產黨。1934年3月任中共文登縣委書記。5月改任膠東特委巡視員。1935年1月參加與組織發動“一一?四”武裝暴動,被捕入獄。1935年12月13日,在夏村英勇就義。

所轄村簡介

黃嵐3村 明初, 夏姓來柞樹嵐立村,秋至春,黃葉漫嶺,稱黃嵐。建國後以方位分別稱東黃嵐(15戶),西黃嵐(250戶)和中黃嵐(179戶)。
白玉莊 宋末,石姓立村。東有白石,瑩潔似玉。280戶。
山馬於 明末,于姓自斥山來山麻寺東立村,演作山馬於。258戶。
山馬劉 明初,劉姓由禮格莊來山麻寺東南居,演作今名。170戶。
西管山 1967年,復修米山水庫,管山40戶遷村西居,稱向陽。1981年改今名。55戶。
管山 建於元代以前,以村西官山名村,演作管山。元時,周、王等姓來居。268戶。
汪格莊 明末,汪姓建汪家莊,演作汪格莊。258戶。
裴家泊子 清初,裴姓自爬山後來平泊立村。125戶。
黃嵐南莊 清道光初,崔姓自後島來黃嵐之南立村。79戶。
丁家窪 元朝,丁姓自諸城丁家窪來此處立村。178戶。
佃里 明末,宋姓由西下莊來此為管山富戶佃耕。(佃,讀tián)119戶。
丁家埠 明末,丁姓由丁家窪來土阜南立村。80戶。
新白玉 1967年,復修米山水庫,白玉莊72戶遷此,稱新紅。1981年改今名。105戶。
二十里堡 明末,赫姓距文城西北20里建村,西有急遞鋪。100戶。
.二十里堡南莊 清中期,劉姓自洪水嵐來建劉家莊。1961年以方位易今名。40戶。
裴家埠 清雍正九年,鞠姓從沙子來土阜之東建鞠家庵。乾隆時,裴姓眾,易今名。146戶。
梁家夼 清初,高姓自七里湯來居,前後臨草夼,稱兩道夼。清末,諧音稱梁家夼。210戶。
官道北 清光緒九年, 鞠姓自上徐村來官道之北、二十里堡東側立村。1961年自治。54戶。
胡家3村 明末,胡姓來建胡家莊。1961年分為胡家北,胡家西,胡家東,分別為170戶、53戶和106戶。
鄒家莊 清初,鄒姓自榮成花園來建鄒家庵,建國後改今稱。34戶。
黃莊 清雍正時,劉姓自黃山來居,襲原址首字稱黃莊。民國初自治。65戶。
山馬頭 清初,劉姓由文城來陡崖之東立村,稱崖子頭,近山麻寺,演作山馬崖子頭。1981年稱今名。166戶。
西柳,833.東柳 明崇禎十三年,劉、於二姓分別從諸城和斥山來山麻寺旁居住, 多柳, 演稱山馬柳樹底下。1944年分村,以方位稱西柳(90戶)、東柳(130戶)。
山馬鄒 明正德十三年,鮑姓自文城來山麻寺旁立村,演作山馬鮑。1940年後,鄒姓眾,易今名。166戶。
山馬程 清初, 程姓自今榮成市上劉家來山麻寺側立村,演作山馬程。120戶。
山馬埠 元初,馬姓由今榮成市山兒馬家來山麻寺側立村,稱山麻村。後以南有土阜諧音稱今名。335戶。
床里3村 明初, 潘姓自今海陽鳳城、鄭姓自蒿 (正文第58頁)、項姓自城西來縣城北,臨河床居,稱縣北床。建國後以方位稱東床,西床,中床,分別為101戶、194戶、184戶。
汶口 明末,劉姓由西龍格來居,群山環抱如瓮,稱瓮口。1966年演作今名。110戶。
北陡埠 清初, 于姓自山馬柳樹底下來陡峭的山埠之北立村,稱陡埠。1981年易今名。427戶。
王埠莊 清初,王姓從道口來土阜之東立村。243戶。

部門概況

境內交通發達,青威一級公路、桃威鐵路貫穿鎮區。名優特產有山馬於西瓜、大夼草莓、熊膽保健品等。鎮辦企業主要有機械、電子、有色金屬、輕工、建材、通訊器材、醫藥、建築、塑膠、化工等12個行業100多個系列600餘種產品,形成威達工具機工具有限公司生產的鑽夾頭、寶利漁具有限公司生產的高檔釣具等支柱產業。2003年,實現銷售收入56億元,利稅4.99億元
農業糧食總產量1.8萬噸,果品總產量8203噸,蔬菜總產量1.8萬噸。招商引資又有新突破,全年共引進20個韓資項目,10個內資項目,契約利用外資1.2億美元,實際利用外資6300萬美元;契約利用內資5億元,實際利用內資3億元。全鎮招商引資、出口創匯和加工貿易額列威海市之首。有中學2所,國小5所,在校生4795人。計畫生育率99.87%,人口自然增長率-3.75‰。

綜合服務

鎮黨委、政府本著立足實際、著眼發展的建設思路,大力提高鎮區建設檔次和水平。2003年,全鎮完成社會固定資產總投入10億元。鎮區主要路面全部硬化,全鎮人民盼望多年的威達集團至么山、西床至梁家夼的村鎮路也全面硬化,
硬化總面積達30萬平方米。鎮區光亮、美化、管網工程全面與之配套改造,路燈、路邊石全部升級換代,共新安裝路燈400多盞,鋪路邊石3萬多米,新鋪彩磚3萬多平方米。各類空中網線全部埋到地下,鎮區美化、亮化再上新台階。新增供給排水管線4000多米,新上垃圾箱80多個,進一步完善鎮區的綜合服務功能,基礎設施資金投入列威海市環翠區各鎮之首。

招商引資

2003年,全鎮共引進20個韓資項目、10個內資項目,契約利用外資1.2億美元,實際利用外資6300萬美元;契約利用內資5億元,實際利用內資3億元。其中外資500萬美元、內資5000萬美元以上的項目19個。新引進的韓國樂扣塑膠製品有限公司總投資5000萬美元,一期投資1500萬美元,計畫在一期工程中將韓國總部約一半注塑設備轉移到苘山。1997年投資僅70萬美元的南陽電子有限公司,近年來連續增資擴大生產規模,2003年再次增資1000萬美元,新上電腦硬碟配件項目,總投資超過3000萬美元,以2台大型擠壓流水線為主的各類新設備已正式投入生產。科樂波電子有限公司經過幾年的滾動發展,企業投資由原來的10萬美元擴大到420萬美元,職工人數達到1300多人。2003年又投資1500萬美元,擴大生產規模,新建占地3.3公頃、建築面積1.4萬平方米的新廠區。在引進的外資項目中,三和電子、艾迪姆汽車配件、寶原輕金屬等10個項目已開工投產,6個正在建設中,4個已辦理各類手續,年底可開工建設。

地理位置

註:蔄(màn)山因“蔄”字在電腦中很難打出,該字僅在很少幾部字典中可以查到,為生僻字。字典中的解釋為地名和姓氏用字,山東威海一帶使用。當地為了方便,一般將該字以“苘(正音qǐng)”代替,例如,公車上的路名。一般在蔄山鎮的政府公文上會標註上該字以“苘(正音qǐng)”字代替。現在,搜狗輸入法中可以打出該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