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石鎮(山東省文登市)

界石鎮(山東省文登市)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界石鎮位於東經122°19′,北緯36°52′,地處威海市文登區西北部崑嵛山區,鎮政府駐地大界石村。轄65個行政村,1.37萬戶,人口3.38萬人,面積188平方公里,耕地3326公頃。境內交通發達,生態良好,風光秀麗,環境清新,旅遊資源豐富。工業主要有石材、泉水、玩具三大特色支柱產業,各種經濟類型企業發展到60多家,其中,中外合資企業3家,民營企業32家,個體工商戶達到433個。新型種養業發展迅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界石鎮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山東省威海市文登區
  • 政府駐地:大界石村
  • 電話區號:0631
  • 面積:188平方公里
  • 人口:3.38萬
  • 方言:膠遼官話
  • 著名景點:崑嵛山
  • 車牌代碼:魯k
地理環境,沿革,所轄村代碼,行政區劃,自然資源,歷史文化,農業發展,經濟發展,所轄村,

地理環境

界石鎮位於威海市文登區西北部。東接環翠區汪疃鎮並與環翠區苘山鎮黃嵐隔水相望,南與文登區葛家鎮相連,北界環翠區初村鎮,西隔崑嵛山與煙臺市牟平區龍泉鎮為鄰。面積186.4平方千米,人口3.23萬人。鎮政府駐大界石,距市區19千米。四面環山,中為盆地。西南為崑嵛山主峰泰礴頂。上莊至澤頭和俚島至李格莊公路於境內交會。景點有崑嵛山風景區。相傳暘里村系五帝時期羲仲賓日處——苘谷。古蹟有羅漢庵摩崖石刻、司馬長元墓、無染寺、六度寺遺址等。

沿革

清末屬管山都一、五里。1930年屬第二區。1941年12月屬文西縣管山區、苘山區。1956年屬文登縣苘山區。1958年8月屬崑嵛公社,1959年改稱界石公社。1984年3月撤社設鄉,1989年12月撤鄉建鎮。1990年末,面積113平方千米,人口8506戶、26586人,其中鄉村8371戶、26021人,轄大界石、店子頭、西嶺西、王家泊子、西院下、新爐、永平、姜家泊子、閻家泊子、河東、黃山、辛上莊、暘里店、南店子、暘里、閻家莊、暘里後、趙家莊、爛木溝、醜家屯、鞠北莊、張格莊、北魯家埠、蒿塂、蔣家疃、石頭河、牟村、小界石、場東、王家莊、板橋、南魯家埠、亮夼、大高坎、小高坎、西庵、倪家產、大產、劉大莊、青莊、北截山、閻家疃、南截山43個行政村,54個自然村,鎮政府駐大界石。2001年4月,曬字鎮併入界石鎮。原曬字鎮位於文登市西部。南北兩面分別與葛家鎮和界石鎮為鄰,東面隔米山水庫與米山鎮相望,西隔崑嵛山與牟平區龍泉鎮和莒格莊鎮為鄰。清末屬於管山都四、六里。1930年屬第二區桃花鄉。1941年12月屬文西縣葛家區。1956年屬文登縣葛家區。1958年末屬葛家公社。1964年3月,劃葛家公社北部22村成立曬字公社。1984年3月撤社設鄉,1989年12月建鎮。1990年末,面積75.5平方千米,人口3907戶、12673人,其中鄉村3794戶、12256人,轄曬字、三半石、梧桐庵、六度寺、新莊、宮家莊、軟棗林、楚峴、宋家莊、北崮頭、柳林莊、犁眼溝、李家疃、桃花峴、崮山後、嵐子後、崮頭集、開真觀、呂家上口、劉家產、河北崮頭、於家22個行政村,28個自然村。鎮政府駐曬字村,距文登城區30千米。

所轄村代碼

371081111(1居65村):~001昆龍社區 ~200曬字村 ~201桃花峴村 ~202李家疃村 ~203梨眼溝村 ~204呂家上口村 ~205宋家莊村 ~206楚峴村 ~207軟棗林村 ~208柳林莊村 ~209六度寺村 ~210新莊村 ~211宮家莊村 ~212三半石村 ~213梧桐庵村 ~214崮山後村 ~215於家村 ~216劉家產村 ~217嵐子後村 ~218河北崮頭村 ~219崮頭集村 ~220開真觀村 ~221北崮頭村 ~222大界石村 ~223小界石村 ~224場東村 ~225板橋村 ~226王家莊村 ~227鞠北莊村 ~228醜家屯村 ~229大產村 ~230倪家產村 ~231青莊村 ~232西庵村 ~233南截山村 ~234北截山村 ~235閆家疃村 ~236張格莊村 ~237黃山村 ~238新爐村 ~239河東村 ~240永平村 ~241南魯家埠村 ~242北魯家埠村 ~243西嶺西村 ~244西院下村 ~245店子頭村 ~246王家泊子村 ~247姜家泊子村 ~248閻家泊子村 ~249暘里村 ~250暘里後村 ~251趙家莊村 ~252爛木溝村 ~253南店子村 ~254暘里店村 ~255辛上莊村 ~256閻家莊村 ~257蒿塂村 ~258蔣家疃村 ~259牟村 ~260石頭河村 ~261大高坎村 ~262小高坎村 ~263劉大莊村 ~264亮夼村

行政區劃

轄昆龍1個居委會,大界石、店子頭、西嶺西(西嶺西、丁家庵)、王家泊子、西院下、新爐、永平、姜家泊子(姜家泊子、趙家庵)、閻家泊子、河東、黃山、辛上莊(辛上莊、孔家莊)、暘里店、暘里、南店子、閻家莊(閻家莊、高家台)、暘里後(暘里後、簸箕掌、徐家庵)、趙家莊、爛木溝、醜家屯、鞠北莊、張格莊、北魯家埠、蒿塂(蒿塂、西南河、石硼礓、宋家莊、爬山佃)、蔣家疃、石頭河、牟村、小界石、場東、王家莊、板橋、南魯家埠、亮夼、大高坎、小高坎、西庵、倪家產、大產、劉大莊、青莊、北截山(北截山、劉家庵)、閻家疃、南截山、曬字、三半石、梧桐庵、六度寺、新莊、宮家莊、軟棗林(軟棗林、老虎窩、店子、松山)、楚峴(楚峴、雙廟子、雁門窩、寺木圈)、宋家莊、北崮頭、柳林莊(柳林莊、蟲石口、古河)、犁眼溝、李家疃、桃花峴(桃花峴、東北山)、崮山後、嵐子後、崮頭集、開真觀、呂家上口、劉家產(劉家產、甘泉寺、合子窩、朝陽庵)、河北崮頭、於家65個行政村,88個自然村。
界市鎮界市鎮

自然資源

界石鎮地處威海市文登區西北部崑嵛山區,位於煙臺、威海二市交匯處,地理位置東經122°19′,北緯36°52′,鎮區距二市區距離均不足50公里。下轄65個行政村,1.37萬戶,人口3.28萬,面積188平方公里,耕地3326公頃,鎮政府駐地大界石村。界石鎮50公里範圍內有威海和煙臺兩處空港,煙臺、威海、石島等多處海港,煙臺、威海、文登三處鐵路火車站點;車程均不足30分鐘。境內交通發達,俚李線(省道303)橫穿東西,上澤線(省道205)、鞠北線縱貫南北,界曬線環繞米山水庫西側。鄉村公路密布成網,通達各個行政村。界石鎮地處膠東經濟圈中心位置,周邊的青島、煙臺、威海等地區經濟發展起點高、速度快,是中國經濟較為發達的地區。目前,威海已與100多個國家或地區開展了經貿往來,與多個城市建立了友城關係。優越的區域位,便捷的交通使這裡成為韓、日眾多知名企業外移首選地之一,已有韓國三星、大宇、日本伊藤忠、三菱電機、菸草、美國美林,英國英維思等7家世界500強企業落戶威海,外資企業已達4000餘家。這裡對外經濟、文化領域合作交流頻繁,已形成高度融合的國際化文化氛圍。

歷史文化

界石鎮地處山區,保持了山里人淳樸而熱情好客的民風。到過界石的遊客,都被山里人那友善的招呼和濃濃的情誼打動。界石鎮地傑人靈,歷史源遠流長,遠在原始社會,部落首領堯即命人在此設壇祭日,據考,崑嵛山為上古“堯命羲仲居隅夷,日暘谷”的觀日出之地。“暘谷”,即今崑嵛山東北麓界石鎮暘里村東南處,4000年唐堯文化記載讓這裡成為古代科技文明的典範。2000多年前,秦始皇掃平六合、統一華夏後五次出巡,其中兩次經過文登及界石地。秦始皇東巡經過崑嵛山已為史學家所認定,至今崑嵛山一帶仍有龍石曬字“輦道口”、“輦子村”等地名可資佐證。遠在春秋戰國時,崑嵛山即為方仙道聚居地,特別是距今900年前的道教全真派在崑嵛山的興起,無疑是崑嵛山成為“仙山聖地”的重要根源。自王重陽收七真、創立全真派,崑嵛山遂成全真教發祥地。其時,以崑嵛山為中心,形成東到文登、榮成,西至福山、棲霞、萊州,南至乳山海陽,北至沿海岸線這樣一個宮觀區。崑嵛山頂盛時期,山中七十二峰,已是“峰峰有寺院,山山有宮觀。”
界石鎮界石鎮
崑嵛山是革命聖地,哺育了膠東人民不畏強暴英勇奮鬥的革命精神。1935年席捲膠東四縣的“一一四”暴動就發生在這裡,暴動的倖存人員組成了崑嵛山紅軍游擊隊,堅持鬥爭,隨後創建了山東第一個抗日根據地。崑嵛山現存大量革命遺址,甘泉寺、“老蜂窩”等地都是革命運動活動地。解決後大量反映崑嵛山革命歷程文學作品,如馮德英的《苦菜花》、《山菊花》、《迎春花》系列小說,伴隨著崑嵛山紅軍游擊隊的赫赫戰功而名傳天下。

農業發展

界石鎮地處北溫帶,屬於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年均氣溫11.8℃,年平均降水量822毫米,年均日照時數2390.2小時,無霜期194天。界石鎮三面環山,一面臨水,冬天較長但不太冷,夏天較短而不大熱,有“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之譽。良好的氣候條件孕育出優秀的水果。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界石鎮的蘋果多次代表煙臺地區進京評獎並獲得獎牌和好評,現在的品質依舊為人稱道。界石鎮的小櫻桃、大櫻桃多為山泉水澆灌,尤為甘甜可口。界石鎮具備了良好的產業基礎和較大的產業規模,成為威海市的水果生產大鎮。目前,全鎮水果總面積達到1.5萬畝,其中大櫻桃2500畝,黃金梨2500畝,葡萄400畝,蘋果4000畝,日本甜柿、杏子等其它果品5300畝。年產各類果品1.3萬噸,總收入在2500萬元以上。近年來,界石鎮充分發揮資源優勢,把開發綠色食品、推進農業產業最佳化升級作為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突破口,註冊了“四月雪”綠色農產品商標,大力實施了產業化、規模化、標準化生產戰略,取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2002年被山東省綠色發展中心確定為創建綠色食品示範基地,並分別被威海、文登市科學技術協會確定為科普示範基地。

經濟發展

獨特的水資源優勢
界石鎮是米山水庫的水源涵養地,生態環保要求高,曾拒絕了多家有污染的工業項目。崑嵛山水庫以其獨特的位置和較大的庫容,被國家電力公司相中,投資61億元建設抽水蓄能電站,目前正在規劃中。界石境內的崑嵛山諸脈盛產礦泉水、山泉水,“黑豹泉”、“地脈泉”、“紫經泉”、“春秋泉”等一大批煙、威知名的礦泉水、山泉水品牌就出自這裡。崑嵛山是國際水資源保護組織確定的水資源保護區。
為保護崑嵛山地貌,上澤線以西已經禁止開採石材,但上澤線東側的崮山後一帶石材資源也很豐富,設立了石材加工區,目前已有4家韓資企業和6家民營企業入駐,具備了較高的石材深加工水平。崑嵛山盛產奇石。聞名天下的“老子石像”就是其中典型。
林木資源和日漸崛起的茶業
界石鎮共有林業總面積115465畝,主要樹種有赤松、黑松、落葉松、水杉、槐樹、楸樹,柞樹等,其中赤松占百分之九十以上。全鎮育林苗圃1210畝,主要分布在閻家莊、閻家泊子、石頭河子、倪家產、閻家疃、曬字等地,品種主要有蜀檜、雪松、香花槐、玉米、龍柏龍柏球、虎皮鬆、法桐、黑松苗等。崑嵛山是國家森林公園、國家自然資源保護區。良好的生態促進了茶業的發展。目前,界石鎮種植綠茶400多畝,“崑嵛山綠茶”已經在膠東半島小有名氣。界石鎮正加快茶業發展,採取多項政策鼓勵茶葉種植,為實現“春賞櫻花,夏品櫻桃,秋吃梨柿,冬觀雪景,四季飲綠茶”而努力。
界石鎮界石鎮
良好的玩具加工業基礎
界石鎮素有“膠東玩具第一鎮”之稱,有威海泰迪玩具公司和文登萬得工藝品公司兩家龍頭企業,24家加工廠配套,4200多戶民眾參與,年產玩具3億多隻(套)。2007年,界石鎮引進了投資1.55億元的貝特針織項目,2008年4月投產,進一步夯實了家紡產業發展基礎。此外,界石鎮近幾年來保持了較快的工業發展勢頭,先後引進20多家較大規模的企業,漁具製造、機電製造等一批產業蓬勃興起。
旺盛的旅遊房地產開發
界石鎮近年來先後開工騰龍山莊、龍陽山居、玉山花園、玉泉花園等多個旅遊房地產項目,建築總面積已達26萬多平方米,旅遊房產結合了界石鎮優越的生態優勢,開發勢頭迅猛。
旅遊資源和旅遊業前景
界石鎮坐擁膠東最高山、“海上仙山之祖”崑嵛山。崑嵛山主峰-泰礴頂和王母娘娘洗腳盆、老子自然石像、老蜂窩等著名景觀都座落在界石鎮境內。崑嵛山物華天寶、人傑地靈,素有“海上仙山之祖”的美稱,是道教全真派的發祥地,文化與自然資源非常豐富。崑嵛山詳細介紹請參考《崑嵛山》畫冊。山東第三大水庫-米山水庫的2/3水面位於界石鎮境內,放眼望去,山光水色融為一體,詩情畫意無處不美。被國家電力公司相中建設抽水蓄能電站的崑嵛山水庫,總庫容800萬立方,投資額61億元,目前正在規劃設計中。憑藉優越的生態、清新的空氣和櫻桃種植基礎,界石鎮於2004年創意發起了崑嵛山櫻桃節並取得圓滿成功,2005年起威海市旅遊局和文登市政府強力支持並牽頭舉辦,經過幾年發展,崑嵛山櫻桃節成為已膠東旅遊最熱點,先後被評為威海地區最具影響力的盛會和山東最具成長力旅遊品牌。2007年櫻桃節期間,界石鎮接待遊客26萬人,旅遊收入1400萬元。界石鎮順勢掀起了開發崑嵛山的熱潮。2007年9月,崑嵛山旅遊開發總體規劃竣工,奠定了崑嵛山旅遊資源科學大開發的基礎;2007年10月,情人谷森林休閒度假基地項目開工,將於2008年“五一”後陸續開放新景區。此外,根據崑嵛山旅遊開發總體規劃設計的其他11個旅遊招商項目得到很多大客商的青睞,界石鎮旅遊業發展前景無限美好。界石鎮是“全國農業旅遊示範點”。

所轄村

暘里,日出之地。遠在原始社會,部落首領堯即命人在此設壇祭日,據考,崑嵛山為上古“堯命羲仲居隅夷,日暘谷”的觀日出之地。“暘谷”,即今崑嵛山東北麓界石鎮暘里村東南處,4000年唐堯文化記載讓這裡成為古代科技文明的典範。
暘里後,暘里後村位於暘里村東邊,憑藉傍山依水的優越地理條件素享“界石糧倉”之盛讚,近二十多年來更是發展出優質蘋果、大櫻桃、乾雜果等優質經濟作物,其中大櫻桃更因高山背風近海洋而風味尤為鮮美甘甜,睥睨他村,也成為了暘里後村最為重要的經濟新創收點。
界石2村 明中期, 唐姓自今牟平金山寨近界碑石立村,稱界石。明末,周姓於村西南立村,遂分別稱大界石(488戶)與小界石(166戶)。界碑標何界待考。
店子頭 明末,龐姓自雲南來居,曾於村北頭開旅店。258戶。
西嶺西 清初,王姓自棲霞門樓來山嶺西麓建村,稱嶺西。為避重名,冠以“西字”。於家庵屬本村。1979年西夼併入。341戶。
姜家泊子 明末,姜姓自今乳山縣峒嶺來平泊建村。趙家屬該村。201戶。
王家泊子 明末,王姓自下口來平泊之村。205戶。
西院下 明中期,王姓自棲霞來古廟之東低處立村,稱院下。為避重名而冠“西”字。161戶。
新爐 明中期,孫姓自島子前來居,建紅爐,稱爐上。1981年改為今名。153戶。
永平 清初,叢姓自文城來張格河西岸立村,稱河西。1981年改為今名,取吉祥意。113戶。
閻家泊子 元初,閻姓來平泊立村。177戶。
河東 清初,呂姓從威海寨子來張格河東岸立村。80戶。
黃山 清末,于姓自魯家埠來黃山之西立村。80戶。
辛上莊 明萬曆時,辛姓來泰礴頂北山谷之高處立村。237戶。
閻家莊 明末,閻姓自今榮成市孤泊來居。135戶。
趙家莊 明末, 陳姓自柳林來建陳家街。清朝,趙姓興旺,遂易今名。238戶。
爛木溝 明末,修姓自楊格莊來溝谷居住,周多倒伏的枯木。245戶。
醜家屯 清初,姜姓自乳山縣峒嶺小碾來居,地形似臥牛,十二生肖“醜”年肖牛。272戶。
鞠北莊 明末,鞠姓、孫姓來為富戶守田莊,建國後鞠家莊、孫家莊合一稱鞠家莊。1981年易為今名。153戶。
張格莊 明初,張姓自蓬萊來建瓦房疃。明末,更為張家莊,演作張格莊。李家庵屬該村。340戶。
魯家埠2村 明初, 王姓自石島來河北岸居住,近土阜、多蘆葦,稱蘆家埠,演作魯家埠。清中期,于姓自大水泊來南岸建村,遂分別稱北魯家埠(163戶),南魯家埠(194戶)。
蒿塂 明初,周姓自北徒步來多蒿草的土嶺立村。宋家莊、西南河、爬山佃、窪夼、艾子夼、洪家店、石硼 礓等均屬該村。730戶。
蔣家疃 明中期,蔣姓自漩夼來居。72戶。
石頭河 清初,王姓自牟平來居,北河中多石頭。265戶。
牟村 清初,丁姓自蓬萊來居,村東稱東墓林,疑為“東牟里”,東北有石墳。村名來由,待考。84戶。
場東 元末,高姓來居,村西有大界石的穀場。東宅庫屬該村。154戶。
王家莊 清中期,王姓自崮山後來居。104戶。
板橋 明末, 都姓自牟平姜格莊來官道之北居住,時南河上有木板橋。236戶。
亮夼 清末, 李姓自呂家上口來山谷草夼、近黑影山處安村,稱黑夼。1956年取吉祥意改為今名。52戶。
高坎2村 清初, 欒姓自山西頭來較高的土坎建村,姚姓自崮頭集來東面較小的土坎上立村,分別稱大高坎(206戶),小高坎(37戶)。
西庵 清中期,潘姓來大小產之西建山庵。58戶。
倪家產 清中期,潘姓自黃嵐來大產之北立村,稱小產。清末,倪姓興旺,改為今稱。164戶。
大產 清初,賽姓來居,此處屬廟產,較北村大。280戶。
劉大莊 清光緒十六年,劉姓自大界石來看管山林。36戶。
青莊 明末,高姓自今海陽縣徽村來青石頂之陽居住,稱青前莊。清末,簡作青莊。老虎窩屬該村。206戶。
截山2村 明末, 于姓自大水泊來截山北麓立村,稱截山。清中期,鮑姓自丁家窪來截山村北建村,遂分別稱南截山(181戶),北截山(160戶)。
閻家疃 清末,閻姓自於家英來居,以西山沙姓姑子庵稱村。1920年改名閻家莊,1970年易今名。25戶。
原嗮字鎮轄村:
曬字 元朝以前,黃姓來居。東有巨石名金龍石,稱村龍石曬字。清朝始稱曬字,亦寫“篩子”。傳說頗多,應與曬字刻石有關。龍石、帶狀窩、 後、西北山、 (同上)前等5處山庵屬該村。236戶。
三瓣石 清光緒時,趙、徐、張、譚等姓相繼來守庵,北山巔有裂為三瓣之巨石。 上下天水、長石嶺、小庵子、果木庵、上下山馬庵等7處山庵屬該村。42戶。
梧桐庵 清乾隆三十五年,大水泊書法家於方石第四子樹傑來居,樹傑字桐庵,演作梧桐庵。河南崖、東溝2庵屬該村。65戶。
六度寺 隋開皇三年建六度禪院。閻姓、王姓相繼來居,因寺得名。葦夼、亮房、大小長夼,西南橫、河圈、鵓鴿盪等7庵屬該村。140戶。
新莊 清嘉慶時,王姓建辛莊,取辛生意。建國後寫作新莊。曾與軟棗林為同一行政村,1960年自治。大小虎阪2庵屬該村。47戶。
宮家莊 明洪武時,山洪毀柳林莊,宮姓遂北遷2公里建莊。樓上、河西崖2庵屬該村。102戶。
軟棗林 明末,王姓由帽埠 (同上)來居,時軟棗成林。老虎窩、松山、山頭夼、店子、後窪子、黃泥等6庵屬該村。138戶。
楚峴 清初,馬姓由海陽所來楚峴口南立村。師母圈、東斷 (同上)刁山頭、楚峴口、牟山後、黑石崖、野貓子窩、雙庵等8庵屬該村。272戶。
宋家莊 清中期,叢姓居此稱叢家庵 。嘉慶時,宋姓由爬山後宋家莊來居,漸眾,遂易今名。1962年自治。黑影庵屬該村。55戶。
北崮頭 相傳金元時楊姓居此。明初,周、姜等姓來居,位崮頭集之北。北 (同上)庵屬該村。170戶。
柳林莊 宮姓建村,年代無考。村近河床,柳成林。明洪武時山洪毀村,遂西遷里許小西莊重建。古河、蟲石口、劉家庵等3庵屬該村。123戶。
犁眼溝 清光緒時,李姓、宮姓由議城遷犁眼溝看庵,溝西山形似犁眼。曾與議城、李家疃、桃花峴為一村,1962年自治。樓頭庵屬該村。42戶。
李家疃 元朝以前,李姓建村。明時,王姓由桃花峴來居,別稱西桃花峴。1960年自治。果北庵屬該村。130戶。
桃花峴 元朝,江姓來桃花嶺南居住,險峰環列。紅石屋、東北山、水牛角、後河、東北山等5庵屬該村。410戶。
崮山後 元末,王姓由今環翠區來崮山之後立村。劉家、河西、西 (同上)下、東 (同上)下、碎石山等5庵屬該村。390戶。
嵐子後 清初,于姓由崮頭集來山嵐之後建村。處於家產之北,亦稱北產。1976年村址按規劃北移1公里。 紅江溝、地北溝、前豹子庵、後豹子庵、花夼、頂子前、北夼等7庵屬該村。160戶。
崮頭集 金代以前,于姓由斥山來居,以近山崮而得名。清雍正時設集。1959年修米山水庫,村北移1公里。羅漢、東蓋平2庵屬該村。391戶。
開真觀 元朝道人姜開真建觀。明萬曆時初姓由槎山後來居,以觀名村。1959年為建米山水庫,北遷1公里。紅石屋庵屬該村。137戶。
呂家上口 元末,呂姓由今河北省三河縣來居,地勢較高,臨山口隘道。馬槽、碎石 (正文第52頁)、南北黃泥、崮山前懷、西溝等6庵屬該村。265戶。
於家 明末,於朗由崮頭集來居,稱於朗莊。約清中期改名於家產,俗稱中產。1981年更為今名。蔡家、甘泉寺2庵屬該村。201戶。
劉家產 清初,劉姓由文城鴨灣街來於家產之南立村,俗名前產。南北朝陽、香爐石、西溝、獾子窩等5庵屬該村。179戶。
河北崮頭 1959年春,因建米山水庫,叢、趙、魯等7姓80餘戶由西南崮頭遷居河之北岸。天井溝庵屬該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