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酸魚

苗族酸魚

苗族人特別喜愛吃酸食。這種酸食是傳統習慣的形成,相傳是由於他們世居深山峻岭之中、山高路遙、交通不便,很不容易吃上魚肉類和蔬菜、也缺鹽。所以,苗族為適應日常生活上的需要,便家家戶戶都設定酸壇,製作酸魚、酸肉、酸菜及其他相通食物。酸魚是其中一種經典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苗族酸魚
  • 主要食材:魚
  • 口味:酸,鹹
  • 輔料:玉米面,蔥,姜
  • 調料:香料,鹽
每年春天插秧時,苗家人會在稻田裡放養一批魚苗,都是本地特產的紫尾紅鯉,俗稱“岩魚”。湘西山清水秀,獨特的自然環境非常適宜這種鯉魚的生長。以飄浮在水面的稻花為食,因此又得名“稻花魚”。對於放養有嚴格要求,一畝稻田只能放150到200尾魚苗,這個數量是苗族先民們在長期的生產生活中得出的科學經驗,能夠使稻花魚的食物鏈達到最好狀態。整個放養過程沒有投餵任何魚飼料,純天然環境下長大,是醃製酸魚的上好材料。
苗族酸魚
苗家酸魚選材,十分講究,不僅要本地產的稻花魚,並且以長到三指寬的為佳,另外必須是剛從稻田裡捉來的活魚。把精選出來的魚放在清水裡去泥垢後,剖開取淨內臟,經陽光稍微曬一會兒,然後在魚肚裡灌入糯米粉或小米粉、包穀粉等,具體由個人口味而定。再將食鹽、花椒均勻塗抹在魚身上,放入罈子里密封好。這樣放置十五至二十天,待魚體內水分濾除掉後,開壇將魚取出,再放入另一個潔淨乾燥的壇中,一層一層碼好,密封住壇口,兩個月後,就可以食用了。
苗族酸魚
醃製好的酸魚既去除了腥味,又保留了本身的清香。從罈子里取出來時,顏色紅潤可愛,肉質粉嫩肥美,嬌艷欲滴。烹調之法以乾煎為主。往鐵鍋里倒入少許菜油,燒熱後把魚放進去,用小火慢慢煎制,經幾次翻覆,油浸入肉質中,顏色變得金黃,這時把切好的青椒倒入鍋一起翻炒,再灑上薑絲等佐料緊炒幾下,即可出鍋。端上桌的酸魚,外焦里嫩,用筷子一撥拉,陣陣濃香四溢,配著青椒、薑絲、蔥花等,色彩明艷,讓人看了直咽口水。夾起一塊放入嘴裡,有魚肉的香,糯米的綿,青椒的辣,花椒的麻,酸鹹相宜,十分開胃可口,以之佐餐,最是下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