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祭祖習俗是貴州省第五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申報地區是花溪區、納雍縣。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苗族祭祖習俗
- 批准時間:2019年6月2日
- 遺產級別:省級
苗族祭祖習俗是貴州省第五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申報地區是花溪區、納雍縣。
苗族祭祖習俗 苗族祭祖習俗是貴州省第五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申報地區是花溪區、納雍縣。傳承保護 2019年6月2日,貴州省人民政府印發《省人民政府關於公布第五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的通知(黔府發〔2019〕10號)》,苗族祭祖習俗被列入貴州省第五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椎牛”俗稱“吃牛”,為湘西苗族最隆重、最盛大的祭祖祀典。關於這一民族祭典的來源,湘西花垣縣苗族民眾中至今流傳著的《苗族椎牛古根》是這樣說的:三皇五帝時期,苗族的祖先蚩尤與黃帝(軒轅)打仗,軒轅兵馬多,把蚩尤打敗了,並且緊跟腳跟追擊蚩尤。好在蚩尤隨時隨地都有苗人掩護,加上他又能散布迷天大霧,...
苗族,是一個古老的民族,散布在世界各地,主要分布於中國的黔、湘、鄂、川、滇、桂、瓊等省區,以及東南亞的寮國、越南、泰國等國家和地區,苗族的主要信仰有自然崇拜、圖騰崇拜、祖先崇拜等原始宗教形式,舊時苗族人民相信鬼神,相傳會使用巫術。生活習俗 飲食 1.吃油茶。油茶是將油炸後的爆花米,摻水煮成的待客...
“劃筷奠祖”是水東鄉貓寨村世代傳承的苗族風俗。習俗簡介 水東鄉貓寨村位於納雍縣城東約四十公里的崇山峻岭之中,與織金縣隔河相望。整個村子依山而建,沿山樑呈梯狀分布。村內溝深地窄,林木茂密。四周群峰聳峙,溝壑縱橫。該村共有十個村民組,其中六個村民組全是苗族,其它村民組也多有苗族雜居。納雍縣...
在封建統治者的壓迫下,不讓苗族人進行祭奠活動,但每年苗族四月八,苗族人總會自發打著黑布傘,帶著烏米飯前往噴水池偷偷祭奠。每年農曆四月初八這天,貴陽市及鄰縣的苗族民眾都要身著民族盛裝,帶著準備好的臘肉、糯米飯和烏米飯,從四面八方匯集到貴陽噴水池,,開始祭祖活動。到下午,從各地趕來的苗族同胞便聚集...
“椎牛”和“椎豬”祭祖時,要請巫“念鬼”,即呼喚列祖列宗名字,並念由某地到某地,經過一系列地方,最後請到家裡。先請長房祖先,再請二、三房亡人。族大祖多者,往往請至數百成千人。貴陽高坡苗族祭祖時,也要“念鬼”。一輩接一輩的把已故祖先名字念出來,先念男性,再念女性,所念均為各輩排行最大...
苗族女人都能歌善舞 11:58 貴州苗族婚禮風俗 00:13 苗族的民族特色有哪些 03:47 收藏 10271 956 苗族,是一個古老的民族,散布在世界各地,主要分布於中國的黔、湘、鄂、川、滇、桂、瓊等省區,以及東南亞的寮國、越南、泰國等國家和地區 [1-3]。 根據歷史文獻記載和苗族口碑資料,苗族先民最先居住於黃河中...
民俗來源 因始祖蝴蝶媽媽是從楓木樹心中生出,故稱楓木為“道蜜”(即媽媽樹),意為人類的“老外婆”、“娘家”。一說楓樹神是指蚩尤神。今日苗族同胞仍普遍認為蚩尤是自己的先祖。史料記載 《山海經·大荒北經》載:“蚩尤所棄桎梏,是謂楓木。”故而民間以“楓木”代指蚩尤。有關“楓樹神”的祭祀,湘西今已...
從此,苗族人就專門把四月八日定作紀念楊金花的姑娘節。節日習俗 過節這一天,苗族人把出了嫁的姑娘接回娘家後,先要舉行莊重的祭拜祖先的儀式,全家人再吃黑米飯。節日活動 “四八”姑娘節也是苗族青年男女的情人節。唱山歌,吹木葉,聽苗笛,都是多情的苗族兒女表達愛情的方式。白天他們會在林間僻靜之處的茶棚內...
《鼓藏節:苗族祭祖大典》是2006年智慧財產權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劉鋒、 張少華。內容簡介 《鼓藏節:苗族祭祖大典》編輯推薦:鼓藏節的操演,蘊涵了苗族社會的三根支柱(理老、議榔、鼓社)的運作模式,它是苗族社會文化的綜合體現,由此可以窺探其親族、權力、宗教等社會文化制度。這對人類學、民族學、文化學、...
有一位老人套到了只錦雞,在清理時將錦囊包丟在草棚前的灰堆旁,誰知便長出小米,次年,他又把小米作種子燒荒播撒,長出了滿坡小米,小米救了苗族祖先的命。於是,為了感恩,便仿照錦雞美麗的頭飾裝扮自己,在蘆笙舞蹈中,模仿錦雞的求偶奇態、神情跳舞。錦雞舞最初的功能是與祭祖有關,在十二年一祭的祭鼓活動...
祭祀活動結束後,參加祭祀的人們打著紅旗、跳著蘆笙、抬著祭物沿著寨道繞寨而行,目的地是位於寨子最高處的蘆笙場。寨子中不論是房前屋後,還是路邊田坎,都隨處可見這些用來涼曬稻穀的木架子,當地人叫禾晾。這裡的苗族人民喜愛吃糯米,田裡裁種的稻穀有一半以上是當地盛產的香糯。這種香糯成熟時不象我們平時看到...
錦雞苗族的錦雞舞屬苗族蘆笙舞的一個種類,蘆笙與舞蹈互為載體,血肉相連,具有笙舞合一的形式特徵;在表演時,具有上身動作少,下肢動作靈活多變的風格特徵;錦雞舞具有下肢舞蹈多,關節運動多,步伐變化多,起、承、轉合流程化的動律特徵。錦雞舞在祭祖活動中起著功能性作用,是苗族巫教祭典的主要組成部分,錦雞舞...
4.苗族:男子一般都穿對襟或左大襟的短衣,下穿長褲,系大腰帶,頭纏青色長巾。婦女大多穿大領短衣和百褶裙。山區苗族的住宅建築大多是“吊腳樓”,它是按照山坡的自然地勢,在下方和上方分別豎立較長和較短的木樁支撐,在樁上鋪樓板建築。樓上住人,樓下堆放雜物或關家畜。5.阿昌族份蘇阿昌族男子穿藍、白色或...
“牯藏節”,也稱“吃牯藏”、“吃牯髒”、“刺牛”,是黔東南、桂西北苗族 、侗族最隆重的祭祖儀式。節日由苗族各姓牯藏頭組織。一般在歷史上關係較密切的村寨間進行,牯髒節有小牯大牯之分。小牯每年一次,時間多在初春與秋後農閒季節,吃牯村寨殺豬宰牛邀請親友聚會,其間舉行鬥牛、吹蘆笙活動;大牯一般13...
貴州還有其他一些苗族地區,近代以來也仍然注重過苗年。如鎮寧苗族,一般在陰曆十一月第一個卯日或亥日過苗年。屆時,各家各戶都祭祀祖先,集體舉行踩鼓(木皮鼓或銅鼓)、鬥牛、跳蘆笙、賽馬、斗鳥等豐富多彩的文娛活動,熱鬧異常。過苗年期間,走親訪友也是傳統習俗。傳承保護 傳承狀況 隨著社會經濟的全面發展,農村...
由此,有項瑞、秦、楚、苗族崇敬蚩尤的功績,以十月為首,過年祭祖祭蚩尤。黔東南苗族是發跡於太湖流域的鳥氏族北上到黃河中下游,先後與西北東進的伏羲氏和氏族、炎帝神農氏姜姓聯姻發展形成先民主幹,成為九黎部落主體氏族 。現黔東南族以楓樹為護寨樹,以太陽、飛鳥、水牛角圖形頭冠為盛裝,稱瑩尤為尤公,以十月...
藏鼓節,苗族的一種宗族祭祀活動。亦稱鼓社祭,祭鼓,吃藏鼓。"鼓"是祖先神靈的象徵。鼓藏節的禮儀,活動都以"鼓"為核心來進行。苗族認為五穀豐登,六畜興旺,人丁繁衍全靠的是祖靈在冥冥之中保佑,故每飯必祭祖,逢節慶婚嫁也要祭祖。而鼓射祭祖則是血緣氏族單位全體成員參加的規格最高的的祭祖活動。一般是每...
“慶鼓堂”是流傳於湖南省城步苗族自治縣境內的一種民間古儺祭祀舞蹈。是苗族巫師在主持苗族最重大的祭祀祖先大王神儀式“慶鼓堂”時表演的娛神樂人的巫儺舞。是只有民族語言,沒有民族文字的苗族先民世世代代傳播傳承民族文化、民族習俗和宗教信仰的一種不可或缺的民族文化形式。慶鼓堂是城步古時苗民奮力戰天災、...
民俗文化 加去村是一個苗族聚居的村寨。這裡的苗族節日豐富多彩,有蘆笙節、吃新節、龍船節、姐妹飯節等。但是,最具特色而且獨特的是苗族古老而又神秘的牯髒節。牯髒節 牯髒節是苗族最大的祭祖儀典。傳說遠古之時,居住在這裡的苗家子女多病,種植無收,為祈求祖宗神靈祛病賜福而殺牛祭祀,後世子孫,代代相傳...
自古以來,苗族都把盤王視為超自然、超人間、靈魂不滅的神祇。凡家人、六畜不安,都求祖先公來驅邪,保平安。舉行祭祀儀式時設壇焚香,殺雞、宰豬祭拜祖先,祭拜完畢,由文、武大道公手持代表龍的長木劍,頭戴龍帽,身穿繡有龍圖案的長袍,帶著小道公以舞蹈為形式,手舞足蹈表演祭拜祖先招龍的各種動作。這種“做齋...
過寒節,苗族姑娘的節日。流行於貴州黔東南一帶。每年農曆七月舉行。節日期間,姑娘們穿上艷麗的民族服裝,集中到到鄰近村寨的山坡上玩樂,相互交談自己意中人的情況,唱歌、說笑等。有的還邀請男友一起打皂角,熬水漿布,為冬天繡花做準備。節日 過寒節亦稱寒食節,是山東隆重的節日,之所謂隆重就是她的寒食文化...
現今反排村仍保存遠古的苗族祭祖習俗及嚴格的約規和巫師、鼓頭、寨老、歌師(各自掌管司法、統領、理事、治安、司禮等各職責),主要習俗(節日)是農曆十月丑日過苗年、二月二敬橋節和有十三年一次的祭祖節。反排榮譽 1、1986年,反排木鼓舞在全國第三屆少數民族運動會演出,名揚四海。2、1990年,反排木鼓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