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牛角

苗族牛角

苗族重大活動中用的祭祀牛角漆器在苗族牯藏節上集中出現,被稱為牯藏牛角,這些用於祭祀的禮器牛角包含了嵌銀和漆器工藝,是苗文化中罕有達到藝術品級別的文化遺存,是苗族文化璀璨明珠。

苗族牯藏牛角從部分有銘文的看,大多200年以上,時間界限為同治苗民大起義失敗之前,因鹹同苗民起義失敗後,苗族文化受到毀滅性的打擊,其製作技藝瀕臨失傳以及不再具備使用環境,所以在這些禮器上很少出現鹹同以後的銘文。因在苗族重要祭祀場合,特別是牯藏節上集中出現,因此稱牯藏牛角,下面簡單介紹一下苗族牯藏漆器經典圖案和特點;
牯藏牛角是苗族重大祭祀中使用的禮器牯藏牛角是苗族重大祭祀中使用的禮器
一、種類有三大類:
1.全嵌銀。在牛角上刻槽,再嵌銀來表達整個圖案,沒有任何多餘的俢飾,顯得古樸簡潔。這類數量不少,但嵌銀美的少見,2004年發現銘文顯示最早為清乾隆年間所制,擁有者是龍里縣一苗族人家。百年以上的苗族銀飾實物少見,圖案文飾對研究苗族歷史文化有較大價值。
乾隆時期全嵌銀類
2.嵌銀漆畫
牯藏牛角是苗族重大祭祀中使用的禮器牯藏牛角是苗族重大祭祀中使用的禮器
牯藏牛角是苗族重大祭祀中使用的禮器牯藏牛角是苗族重大祭祀中使用的禮器
蠶圖蠶圖
蠶演變龍蠶演變龍
蠶演變龍蠶演變龍
鳥魚圖鳥魚圖
姜央姜妮圖姜央姜妮圖
蠶演變龍蠶演變龍
全嵌銀 清乾隆年間所制全嵌銀 清乾隆年間所制
類。數量最多,也是最有價值的一類。在牛角上刻槽,再嵌銀來作整個圖案的邊際俢飾,主圖案採用漆繪畫而成,色彩多用紅、黃、黑三種。銘文發現的乾隆、康熙、嘉慶等年代[3],只有黔南都江黔東南的計畫等鄉鎮過牯藏節的苗族村寨才保留有這些禮器,對研究苗族美術、哲學、宗教信仰等有研究價值。
嵌銀漆畫類
3.雕刻類。圖案用純手工雕刻而成,不再採用其他工藝,藝術價值較低。
二、經典圖案:
1.蠶圖。新石器時代的河姆渡重要文物就有蠶紋象牙杖首飾圖案,從苗族牯藏漆器中可以看到苗族最早是從蠶崇拜,演變到蠶龍,再演變為蛇龍、蜈蚣龍、牛龍等等,有重大研究價值。
2.鳥魚圖。一九七八年在河南省汝州市閻村出土的陶器繪有鸛魚圖(或稱鳥魚圖)引起美術界轟動,苗族也有類似魚鳥圖這樣的藝術品。
3.苗族鳥魚圖
一九七八蠶的演變年在河南省閻村出土的陶器繪有鸛魚圖
4.姜央姜妮圖
這些漆器品苗寨因保存不善,大多圖案漆畫脫落,磨損嚴重,殘缺不全,亟待保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