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鼓戲(襄陽花鼓戲)

花鼓戲(襄陽花鼓戲)

花鼓戲(襄陽花鼓戲),湖北省襄陽市傳統戲劇,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襄陽花鼓戲流傳於湖北省襄樊市轄區,襄陽花鼓戲孕育於襄陽當地一帶的民間藝術活動。襄陽花鼓戲的雛形是“二小戲”,後受清戲、二簧、湖北越調的影響逐漸發展成板腔音樂。襄陽花鼓戲的聲腔有桃腔、漢腔、四平腔、彩腔四類,用鑼鼓伴奏。 襄陽花鼓戲具有鮮明的音樂特點和濃郁的地域特色,常演劇目有《白毛女》《一品香》《宋玉傳奇》等。

2011年5月23日,湖北省襄陽市申報的花鼓戲(襄陽花鼓戲)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非遺編號:Ⅳ-112。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花鼓戲(襄陽花鼓戲)
  • 遺產級別:國家級
  • 申報地區:湖北省襄陽市
  • 遺產類別:傳統戲劇
  • 批准時間:2011年5月23日
  • 遺產編號:Ⅳ-112
歷史淵源,文化特徵,唱腔特色,演唱形式,主要行當,音樂伴奏,代表劇目,傳承保護,社會影響,

歷史淵源

襄陽花鼓戲,主要流行在漢水中上游一帶的襄陽、宜城、南漳、谷城、保康、老河口、棗陽等地。初稱“地花鼓”“花鼓子”,自登台演出之後,漸多以“花鼓戲”相稱。
花鼓戲(襄陽花鼓戲)
襄陽花鼓戲
襄陽花鼓戲孕育於襄陽當地一帶的民間藝術活動。初為“打火爆”班子(以鑼鼓打場的燈班)中一、二裝扮角色的歌舞故事表演,稱“單玩子”或“雙玩子”,節目有《砍黃豆》《醃臘菜》《打小禿》《接新娘》《賣翠花》等。清道光年間,襄陽的這類表演形式與鄂東、荊州一帶的花鼓戲交流結合,並受清戲、漢劇、湖北越調影響,乃逐漸形成了以打鑼腔為主,並具鄂北方言與藝術特點的襄陽花鼓戲。
清朝末期至民國年間,襄陽花鼓戲屢遭官府禁演,只能避之於鄉野活動,時被人們稱為“躲躲戲”。然分散在各地農村演出的班社卻日漸增多。據調查材料統計,其間影響較大、持續時間較長的戲班即有夏長命班(1822~1913)、嚴子先班(1822~)、蕭大華班(1890~1946)、習有道班(又稱“興樂班”1918~1940)、魏麼班(1824~ )、李金山班(1927~1949)等三十多個。襄陽當地藝人則有清同治年間的張天興(丑角)、高士榮(丑角)、張士榮(旦角)、民國年間的許德剛(生角)、彭興順(生角)、康良選(旦角)、胡興才(旦角)、魏麼(生角)、石春山(旦角)、李文煥(旦角)、劉東生(生角)、江百貴(旦角)等。鄂北一帶已有“一清二黃三越調,躲躲戲玩得也熱鬧”之戲諺流傳。
1949年前,襄陽花鼓戲有“常年班子”和“季節班子”一百多個,遍及襄樊各地。襄陽花鼓戲的雛形是“二小戲”,後受清戲、二簧、湖北越調的影響逐漸發展成板腔音樂,且能演多種角色的大戲。
1950年,藝人們將單一的鑼鼓伴奏加入文場,且有女演員登場,為劇種注入了新鮮活力。常演劇目有《白毛女》《一品香》《宋玉傳奇》等。
1951年,襄陽地區成立花鼓戲演出隊,劇種始出“襄陽花鼓戲”之名。後流行區域各縣相繼組建了專業或業餘劇團,並各以本縣縣名冠稱。
1980年,襄陽地區文化局經研究認為,襄陽地區範圍內冠稱縣名各異的花鼓戲,實為同一劇種。可統一稱為“襄陽花鼓戲”。於是,劇種稱為襄陽花鼓戲。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襄陽花鼓戲音樂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有些革新與發展。
1956年,襄陽縣組建了專業劇團。襄陽縣當地專業音樂工作者乃與襄陽花鼓戲藝人相結合,以《訪友》《站花牆》《贈銀》等傳統劇目為試點,為桃腔、漢腔、四平等主要腔調配上了弦樂伴奏,創編了過門音樂。為樂隊新設了胡琴(後改為高胡)、二胡、低胡、笙、嗩吶、笛子等文場樂器。並從皮黃劇種和民間吹打樂中吸收了一些文場曲牌和鑼鼓點。以上革新使劇種音樂增強了藝術感染力。經整理、加工後的《訪友》,曾被中國唱片社灌制唱片發行。
花鼓戲(襄陽花鼓戲)
襄陽花鼓戲
20世紀60年代,作曲人員通過移植、創作一批現代戲,著重對彩腔曲調進行了較多的加工。其中的【四六句】,戲劇化程度有較大提高,在用於移植《小翻車》《打銅鑼》《南海長城》等劇目中,發展成了一支主要腔調,頗受民眾歡迎。青年演員中,已有康士英(女,花旦)、饒金華(女,老旦)、王士坤(小生)、朱大銀(女,花旦)、周米貴(女,小生)等嶄露頭角。這一時期,由於演員得到了專業的聲樂訓練,劇種演唱在保持鄉土特色的基礎上,水平也有較大提高。
20世紀70年代中期以後,襄陽花鼓戲已沒有專業劇團,僅農村常有業餘演出活動。

文化特徵

唱腔特色

襄陽花鼓戲唱腔有桃腔、漢腔、四平以及乾梆子、彩腔(小調)等。主要腔調桃腔、漢腔、四平均為板腔體。
桃腔,男女同腔,上下句結構。傳統唱段一般由起腔、正腔、腰腔、落腔四個部分組成。起腔,為一個上句腔;正腔,為上下句反覆演唱;腰腔,一個上句腔;落腔,是一個下句腔,為唱段的結束句。
桃腔的傳統板式主要有:一板三眼的【慢桃腔】,旋律性較強,適於抒情(悲苦戲中演唱時,夾以抽泣聲,又名【悲桃腔】);一板三眼或一板一眼的【快桃腔】,速度適中,用於敘事、對唱;一板一眼的【慢二流】,曲調簡潔,宜於敘事;有板無眼的【快二流】,速度較快,報字緊密,多用於緊張、激烈的場面。另有【數板】【垛板】,均不是獨立板式,多插入其它板式中使用。還有一種散唱形式的【間板】,系借用湖北越調板式名稱,用桃腔的旋律演變成的桃腔散板,常用於唱段的結束處。
花鼓戲(襄陽花鼓戲)
襄陽花鼓戲
漢腔,分【大漢腔】和【小漢腔】,男女同腔,均為上下句結構,唱段無“起、正、腰、落”格式。 【大漢腔】上句落5音,下句多落1音,一板三眼,速度稍慢,常用於抒發鬱悒哀愁的情感。【小漢腔】上、下句均落5音,一板三眼或一板一眼,腔中還常夾以有板無眼的【趕板】【緊板】,多用於敘事。
四平,四句式結構,落音多為1、1、2、1音,第一、二句腔連唱,第二、三、四句腔以鑼鼓斷開。板式有一板一眼的【正板】和有板無眼的【垛板】,以及緊打慢唱形式的【嚎板】。還有用上下句對唱的形式,稱為“對經”,另有襯字較多,行腔較長的訴腔,稱為“哭皇天”。
乾梆子,其曲調似與湖北越調或梆子腔有親緣關係。多以有板無眼的【數板】與“緊打慢唱”的形式相互轉接演唱,無弦樂伴奏。唱此腔的劇目不多,僅有《攔馬》《桑園會》等幾齣戲。另有【過板】,亦系吸收外來腔調。

演唱形式

襄陽花鼓戲彩調約有70餘支,其使用情況有兩種:一為生活小戲中的專用小調,如《賣翠花》中的【賣翠花調】,《賣絨線》中的【賣絨線調】,《賣白布》中的【賣白布調】,《賣京貨》中的【賣京貨調】,《醃臘菜》中的【醃臘菜調】等,戲名即調名。一為戲中插曲或醜行演唱的腔調,如【拉花腔】(又稱“拉瓜腔”)、【四六句】【嘯嗝調】等。
襄陽花鼓戲基本採用襄陽地區通行的襄樊話演唱。其語音四聲調值為:陰平24,陽平52,上聲55,去聲213。主要腔調的唱詞格式一般為七字、十字的對偶句。桃腔、四平唱詞常夾有五字的垛句。對偶句式唱段一般由首句定韻,上仄下平,一韻到底;四句式唱段為一、二、四句押平聲韻,第三句可不合轍,各段之間韻腳不求一致。對偶句式的長唱段,其間也有轉韻情形。唱詞押韻通用十三轍。

主要行當

襄陽花鼓戲傳統的主要行當俗稱“外三行”和“內三行”。“外三行”為男行,指小生、正生、醜腳;“內三行”為女行,指花旦、正旦、老旦。另有一種介乎小生、小丑之間的俊扮男腳,穿短裝,專演詼諧風趣的年輕人,稱“變生子”;還有一種扮演已婚青年婦女的旦腳,稱“二里頭”。兩者應工戲都較多。少數劇目還出現花臉。男女各行發聲方法均為真、假嗓結合,但在潤腔方式上各具特點。正生多用真嗓,並常藉助大輻度的波音、顫音潤腔。小生在真假嗓並用的基礎上多以前後倚音和上下滑音的方法潤腔。旦行偏於用假嗓。其中,花旦講求聲音清脆,正旦講求柔和,老旦講求質樸。花臉行腔平直,聲音寬厚。醜行則常以斷音、滑音和鼻音表現詼諧、滑稽。
花鼓戲(襄陽花鼓戲)
襄陽花鼓戲《燈影老屋》

音樂伴奏

襄陽花鼓戲傳統的演唱概以鑼鼓伴奏、人聲幫腔。所用樂器有邊鼓、板、堂鼓、大鑼、大鈸、小鑼及馬鑼。樂隊人少時,則一人司鼓,一個兼奏大鑼、大鈸和小鑼,稱“打雙鑼架”(三件樂器固定在一個支架上由一人演奏),馬鑼由檢場人兼奏。樂隊人多時,則一人司鼓,三人分掌大鑼、大鈸和小鑼。大鑼又稱“領鑼”,人少時,它擔負著樂隊指揮重任。其起止閃頓、輕重緩急,又起著營造舞台氣氛和控制舞台節奏的作用。幫腔大體幫在兩處,一是幫唱腔句尾的拖腔,多見於主要腔調以及小調【四六句】,二是幫唱腔中的襯字腔,主要見於彩腔諸曲調。幫腔時多有鑼鼓配合。

代表劇目

襄陽花鼓原有劇目約四百多出,現代只能演唱兩百多出。大部分是演唱家庭故事和男女愛情的,如《梁祝姻緣》《白扇記》《鞭打紅梅》《站花牆》等。歷史傳說劇有《陰陽錯》《大藍橋》《劉海戲蟾》《秦雪梅弔孝》等。常演劇目有《白毛女》《一品香》《宋玉傳奇》等。

傳承保護

傳承價值
襄陽花鼓戲具有鮮明的音樂特點和濃郁的地域特色,受南、北文化的影響,既有北方的高亢、粗獷,又有南方的細膩、委婉,對於研究中國南、北戲劇音樂提供了詳實資料。
傳承人物
胡銳詩,女,漢族,2018年5月被評定為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傳承項目:花鼓戲(襄陽花鼓戲),申報地區:湖北省襄陽市。
保護措施
2019年11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湖北省襄陽市花鼓戲劇團獲得“花鼓戲(襄陽花鼓戲)”項目保護單位資格。
2023年10月31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花鼓戲(襄陽花鼓戲)項目保護單位湖北省襄陽市花鼓戲劇團評估合格。

社會影響

重要活動
2016年4月20日晚7點半,由湖北省襄陽市花鼓戲劇團打造的大型襄陽花鼓戲《長山壯歌》在襄陽劇院上演,這是《長山壯歌》全國巡演的首站演出。
花鼓戲(襄陽花鼓戲)
襄陽花鼓戲《長山壯歌》
2017年7月14日,襄陽花鼓戲《長山壯歌》作為全中國28部基層戲曲藝術精品,在北京梅蘭芳大劇院首次亮相。
2018年10月15日晚,大型現代襄陽花鼓戲《燈影老屋》在襄陽劇院舉行首演。
2019年5月27日至28日,國家藝術基金2019年度資助項目大型原創現代花鼓戲《燈影老屋》在湖北劇院連演兩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