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淵源
新疆花兒源於河州花兒、洮岷花兒,系從甘肅、寧夏、青海等地傳入,新疆獨特的地理環境、民族習俗和語言音韻的影響使之逐漸成為一種具有鮮明地域特色的民歌形式。
新疆花兒本來是一種“草根文化”,在民間俗稱“花曲”“少年”等,是人民勞動時祈求風調雨順,祈求莊稼能夠豐收,歌唱美好生活,以及男女在追求愛情時演唱的情歌,同時也是流行於在新疆的一種山歌。
在清代康熙和乾隆年間,“花兒”曾多次從陝西,甘肅移民到了新疆,後來從陝西、甘肅、采企狼姜青海、寧夏等地到新疆經商和“走西口”的流民,一批接一批的定居在新疆,西北各省的各種各樣文化藝術也就隨人而至。其中從甘肅臨夏榜臘全和青海東部來的人群們,就把他們當地的“花兒”演唱藝術帶進了新疆,後來經過百年的傳唱,開始逐漸地吸收了新疆其它民族的生活習俗和語言,受新疆本地生態壞境、人文壞境、語言壞境的影響,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新疆花兒。新疆花兒的詩詞內容中多是反映勞動人民的生活狀況,主要揭露、控訴在舊社會封建統治階級的殘酷剝削及壓迫,並訴說窮苦人民的悲慘生活。
改革開放後,新疆花兒在歌詞中增加了歌頌黨、歌頌祖國、歌頌新生活的內容,抒發新時代人們的精神面貌囑槓和青年男女在追求愛情生活的美滿願望等等。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初,在各級政府的關懷和支持下,新疆花兒活躍了起來,在天山南北中,凡是能說漢語言的地區都可以聽到“花兒”的歌聲。
基本特徵
表演形式
新疆花兒在山野田間、家庭場院、文化廣場、舞台會場等各種場所都可演出,其表演有獨唱、對唱、二重唱、合唱、表演唱、樂器伴唱等形式,主要使用板胡、二胡、三弦、竹笛、揚琴等伴奏樂器和彩摺扇、彩綢巾(帶)等道具。演唱時回族男歌手頭戴小白帽,身穿白襯衣,外套黑坎肩,腳穿長靴;女歌手頭頂紗巾,身籃笑頸蜜穿連衣裙,色調以白、綠、粉紅為主。
唱詞語言
新疆花兒的語言樸實無華、大膽直接,帶著濃郁的泥土氣息和民間色彩,而這種質樸的語言卻能達到言有盡而意無窮的表達效果。新疆花兒的唱詞表現的是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憧憬,而這種對幸福生活的不懈追求是由不幸的現實和痛苦的遭遇激發出來的,新疆花兒中對苦難生活和對追求幸福的心理描述,不扭捏,不做作,往往一語中的。
新疆花兒雖唱詞樸素,但語言藝術成就很高。大到布局謀篇,小到辭彙的使用,都體現出新疆花兒較高的文學審美性。
從整體的布局謀篇來看,新疆花兒的唱詞一般以四句為一個單位,一三句九個字,二四句八個字,即俗稱的“九八式”。這些句式造就了“新疆花兒”錯落有致的樂句構成。此外,新疆花兒大量的運用了比、興的構思方式,與《詩經》中的作品有較高的相似之處。
新疆花兒的用詞看似隨意,實則富有特色。新疆花兒的歌詞為韻文形式,因為押韻,花兒的句子就有了一種音樂的美感。通韻、交韻、間韻、隨韻等修辭手法在新疆花兒中都有套用。花兒中的襯詞現象也具有風格,這種由襯形成的樂句擴充,可以使樂句之間的連結更為順暢,起到了連結樂句的橋樑作用,增加了樂曲的生動感。
曲調旋律
新疆花兒在音樂上,同時融入了新疆維吾爾族、哈薩克族的音樂和民歌特點,在節奏上借鑑了維吾爾族音樂中的快節奏,演唱中則吸收了哈薩克族阿肯彈唱的幽默,形成了演唱中少拖腔、曲調中少花音、唱詞和曲調鏗鏘有力、灑脫自如的獨特風格。曲調也不純為各流派的曲調。船市巴曲令雖然還叫原來的名字,但是場次融入了“河湟”的比喻,曲調吸收了“洮珉”的婉轉。新疆花兒的修飾音相對減少,使節奏變得比較規範。
新疆花兒在旋律上多運用五聲音階的級進、四度大跳、大幅度下滑音與細小裝飾音相結合,這些和旋的運用與新疆人民豪放風格息息相關,體現出新疆人民獨有汗祖灶的精神風貌。
在旋律進行中,新疆花兒多採用連續四度的上下跳進形式,常常多次出現先現音與延留音,有著鮮明的新疆音樂特點。
在曲式方面,新疆花兒的曲式中,較有特點的就是襯腔,新疆花兒通過襯詞、襯句引出襯腔,主要起到引入主題或者承上啟下的作用,有時,襯腔也在結尾處起到收尾的作用。
在調式方面,新疆花兒一般採用徵調式和商調式,通過連續四度以上的跳躍增加旋律的起伏,在結尾處一般都採取下滑處理,增加了旋律的委婉性。採取這兩種調式的“花兒”一方面繼承甩櫃循了山歌中傳統的高亢、堅定、激烈的特色,另一方面也加入了新疆當地婉轉、細膩的韻味。
代表作品
新疆花兒的曲牌(俗稱“令”)有23個,已整理出版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後兩個時期的花兒千餘首,其中包括《花花尕妹》《三十三石蕎麥》《月亮上來亮上來》《歌手情話》《雙探妹》等代表曲目。
傳承保護
傳承價值
新疆花兒是新疆鄉土文化的載體之一,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和濃郁的鄉土氣息,具有廣泛的民眾基礎,是新疆地區多元文化的瑰寶,新疆花兒對於人類學,民族學和民俗學等學科具有一定的研究價值。
新疆花兒作為一種草根文化,歌唱愛情、歌唱生活,是一種珍貴的民間口頭文學藝術形式。
傳承狀況
眾多民間花兒演唱藝人年事已高,隨著他們的離去,新疆花兒有可能逐漸失傳。因此,搶救這一珍貴的少數民族民間音樂遺產已成為一項迫在眉睫的任務,亟待努力完成。
傳承人物
韓生元,男,1921年出生,2009年5月被評定為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傳承項目:花兒(新疆花兒),申報地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烏魯木齊市米東區。
王秀芳,女,漢族,2018年5月被評定為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傳承項目:花兒(新疆花兒),申報地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昌吉回族自治州。
保護措施
2019年10月10日,由巴州文化體育廣播電視和旅遊局主辦,巴州文化館、巴州文化藝術創作中心、焉耆縣文化體育廣播電視和旅遊局承辦的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新疆花兒”培訓班,在焉耆縣文化藝術培訓中心開班。
2019年11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
烏魯木齊市米東區文化館、焉耆回族自治縣文化館獲得“花兒(新疆花兒)”項目保護單位資格。
社會影響
重要活動
1980年7月,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舉辦了首屆新疆花兒演唱會。
2016年9月27日,西北五省(區)“花兒”演唱會暨第五屆新疆回族“花兒”邀請賽在伊寧縣愉群翁回族鄉舉行。
新疆花兒的用詞看似隨意,實則富有特色。新疆花兒的歌詞為韻文形式,因為押韻,花兒的句子就有了一種音樂的美感。通韻、交韻、間韻、隨韻等修辭手法在新疆花兒中都有套用。花兒中的襯詞現象也具有風格,這種由襯形成的樂句擴充,可以使樂句之間的連結更為順暢,起到了連結樂句的橋樑作用,增加了樂曲的生動感。
曲調旋律
新疆花兒在音樂上,同時融入了新疆維吾爾族、哈薩克族的音樂和民歌特點,在節奏上借鑑了維吾爾族音樂中的快節奏,演唱中則吸收了哈薩克族阿肯彈唱的幽默,形成了演唱中少拖腔、曲調中少花音、唱詞和曲調鏗鏘有力、灑脫自如的獨特風格。曲調也不純為各流派的曲調。曲令雖然還叫原來的名字,但是場次融入了“河湟”的比喻,曲調吸收了“洮珉”的婉轉。新疆花兒的修飾音相對減少,使節奏變得比較規範。
新疆花兒在旋律上多運用五聲音階的級進、四度大跳、大幅度下滑音與細小裝飾音相結合,這些和旋的運用與新疆人民豪放風格息息相關,體現出新疆人民獨有的精神風貌。
在旋律進行中,新疆花兒多採用連續四度的上下跳進形式,常常多次出現先現音與延留音,有著鮮明的新疆音樂特點。
在曲式方面,新疆花兒的曲式中,較有特點的就是襯腔,新疆花兒通過襯詞、襯句引出襯腔,主要起到引入主題或者承上啟下的作用,有時,襯腔也在結尾處起到收尾的作用。
在調式方面,新疆花兒一般採用徵調式和商調式,通過連續四度以上的跳躍增加旋律的起伏,在結尾處一般都採取下滑處理,增加了旋律的委婉性。採取這兩種調式的“花兒”一方面繼承了山歌中傳統的高亢、堅定、激烈的特色,另一方面也加入了新疆當地婉轉、細膩的韻味。
代表作品
新疆花兒的曲牌(俗稱“令”)有23個,已整理出版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後兩個時期的花兒千餘首,其中包括《花花尕妹》《三十三石蕎麥》《月亮上來亮上來》《歌手情話》《雙探妹》等代表曲目。
傳承保護
傳承價值
新疆花兒是新疆鄉土文化的載體之一,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和濃郁的鄉土氣息,具有廣泛的民眾基礎,是新疆地區多元文化的瑰寶,新疆花兒對於人類學,民族學和民俗學等學科具有一定的研究價值。
新疆花兒作為一種草根文化,歌唱愛情、歌唱生活,是一種珍貴的民間口頭文學藝術形式。
傳承狀況
眾多民間花兒演唱藝人年事已高,隨著他們的離去,新疆花兒有可能逐漸失傳。因此,搶救這一珍貴的少數民族民間音樂遺產已成為一項迫在眉睫的任務,亟待努力完成。
傳承人物
韓生元,男,1921年出生,2009年5月被評定為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傳承項目:花兒(新疆花兒),申報地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烏魯木齊市米東區。
王秀芳,女,漢族,2018年5月被評定為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傳承項目:花兒(新疆花兒),申報地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昌吉回族自治州。
保護措施
2019年10月10日,由巴州文化體育廣播電視和旅遊局主辦,巴州文化館、巴州文化藝術創作中心、焉耆縣文化體育廣播電視和旅遊局承辦的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新疆花兒”培訓班,在焉耆縣文化藝術培訓中心開班。
2019年11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
烏魯木齊市米東區文化館、焉耆回族自治縣文化館獲得“花兒(新疆花兒)”項目保護單位資格。
社會影響
重要活動
1980年7月,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舉辦了首屆新疆花兒演唱會。
2016年9月27日,西北五省(區)“花兒”演唱會暨第五屆新疆回族“花兒”邀請賽在伊寧縣愉群翁回族鄉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