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渚文化神人獸面複合紋

此紋樣裝飾在浙江餘姚反山良渚文化墓地12號墓中出土的一件被稱作“琮王”的玉琮上。這件玉琮呈外方而內為圓孔的矮柱體,高8.8厘米、寬17.1—17.6厘米,重達6.5公斤。琮上的花紋由四組獸面紋和四組神人獸面複合紋相間地組成,每組又由上下兩層相同的花紋組成。在玉琮的四個轉角處,以轉角為中軸飾左右對稱的獸面紋。在玉飾的四個正面各飾一組上下兩層的神人獸面複合紋。神人和獸面複合的單獨紋樣,約高3厘米、寬4厘米。刻紋繁麗,細如毫髮,為原始社會玉器雕刻藝術的傑作。神人的臉部呈倒梯形,眼圓睜,橫鼻的兩翼向上翻卷,齜牙咧嘴,面目剛強威武。頭戴冠,冠上滿飾放射狀的長羽毛。神人上臂平抬,下臂提起,大拇指伸舉,四指併攏,作引體上升狀。下肢蜷曲,足部為鳥爪,儼然為鳥飛行時足部的形態。在肢節處還生有羽毛。神人的身子為獸面紋,獸面的一雙圓眼與人乳的部位相重合,鼻橫寬,張開的嘴中露出兩對上下錯開的獠牙。在獸面紋的兩側還飾一對相向的飛鳥紋。從整體上看,這件玉琮上的神人獸面複合紋為主題花紋,以人為主體寓含著獸面和鳥,乃是具有超凡能力的神人。獸面可能為部族的保護神,起著驅邪辟祟的作用。鳥則為氏族的圖騰神,墓主人藉神鳥可以通靈而升天。因此,神人獸面複合紋可視作氏族的徽紋。享有飾著這種徽紋的玉器的墓主人,意味擁有辟邪通靈的法力,而且有著神人合一的特殊身份。
餘杭反山遺址出土玉器中,除了在琮上飾神人獸面複合紋樣外,在鉞和冠狀飾等玉器上也飾有這種紋樣。反山16號墓出土了一件鏤空透雕著神人獸面複合紋的冠狀玉飾。這種冠狀玉飾僅見於大墓,而且只出一件,當為具有特殊身份的顯貴者所享有。這類冠狀玉飾出土時在頭骨附近,周圍散落著小玉粒,可能為神人偶像的頭冠上的玉飾。這件冠狀玉飾高5.2厘米、上寬10.4厘米。冠形玉飾通體滿雕獸面和神人相結合的圖案紋樣。中間為獸面紋,以鏤空的大圓孔表示眼睛。嘴寬而齜張,上下各有一對突出的相錯的獠牙。獸面紋兩邊相向地各有一個鳥形的側面的神人紋,神人頭部有豎立的羽毛,下肢為有三爪的鳥形足,神人的肢體上滿刻著捲曲紋。在雕鏤而成的神人與獸面相結合的紋樣中,滿填著陰刻的均勻的捲曲紋和復道直線紋,使圖案充實和諧,並與鏤空的紋樣形成虛與實的變化與對比。
餘杭瑤山良渚文化墓葬中出土的玉飾中也飾有各種樣式的神人與獸面相結合的花紋。一件冠形玉飾上正中飾神人獸面複合紋,神人為正面,頭戴羽冠的外形與冠形玉飾的外形相同。神人身上生有張開的翅翼。神人的身子為複合的獸面紋,獸面由一雙有斜上眼眶的圓眼,橫鼻和露著獠牙的寬嘴組成。在冠形玉飾的兩端上角,各飾一個方向相背的鳥紋。另一件三角形玉飾上的神人與獸面紋的組合形式更為複雜,正中為正面的神人頭像,身子為複合的獸面紋,以一對鏤空的圓孔表示眼睛,下端為鼻翼上卷的寬鼻。而將露齒齜牙的大嘴飾於三角形玉飾下端的底面上,巧妙地利用了玉飾的不同的體面形狀來裝飾獸面的不同部位的花紋。而在正面神人的兩側各為一個側面而相向的神人紋,側面神人的鼻和嘴努起,形似豕臉。肢體蜷曲作蹲踞狀。
瑤山墓地出土的另一件山形玉冠飾,則採用了神人紋和獸面紋相組合的形式。中間似為一個戴冠的獸面紋,下肢為盤曲的鳥足。山良渚文化神人獸面複合紋形玉飾的兩端為相向的戴著羽冠的神人紋,側面的神人齜牙咧嘴。肢體蜷曲,身後作鳥尾狀。
良渚文化的神人、獸面和鳥相結合的紋樣,綜合地體現了辟邪、羽化、升天的含義,可以溯源為升仙思想的原始形態,因此這種紋樣的出現具有重要的意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