嵌綠松石饕餮紋銅牌飾

嵌綠松石饕餮紋銅牌飾

嵌綠松石饕餮紋銅牌飾又名鑲嵌綠松石獸面紋銅牌飾。

鑲嵌銅牌飾是一種主要流行於夏代的青銅器,以鑲嵌綠松石為最大特徵,是集鑄造和鑲嵌於一身的神秘藝術品。它是史前獸面紋到商周饕餮紋的中介和傳承,這種傳承不僅是沿用了一種藝術傳統,而且是傳承了信仰和神話。所以,可以毫不誇張地說,鑲嵌銅牌飾對於研究中國文明起源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是名副其實的夏代遺寶。

二里頭遺址出土此類銅牌飾共3件,形制大同而略有小異。所嵌綠松石磨成種種形狀,互相結合,非常工巧。如此精美的傑作,表明夏代綠松石鑲嵌技法已相當成熟,同時也開啟了青銅器鑲嵌工藝的先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嵌綠松石饕餮紋牌飾
  • 出土時間:1981
  • 出土地點:河南偃師二里頭遺址
  • 價值:是名副其實的夏代遺寶
甲版,乙版,丙版,其他地區版,哈佛賽德勒版,

甲版

這件銅牌飾於出土在河南偃師二里頭遺址出土,長14.2厘米、寬9.8厘米。牌飾 為青銅襯底,略呈弧角長方形,表面凸起,兩側有兩組穿鈕,用以固定在織物上。出土時,牌飾背面尚存麻布痕跡。牌飾表面用數百塊形狀各異的綠松石小片鋪嵌成饕餮紋圖案。
饕餮雙目正圓,稍凸起,鼻與身脊相通,上唇向內捲曲,對鉤“T”形角,兩角長而上延,捲曲似尾,均不同於後來的饕餮。
饕餮紋是青銅器上最常見的花紋之一,廣義上也可稱為獸面紋。這種紋飾最早可追溯到距今五千年前長江下游地區良渚文化玉器上的神人獸面紋,山東龍山文化繼承了這種紋飾。饕餮紋,本身就有濃厚的神秘色彩。《呂氏春秋·先識》篇有云:“周鼎著饕餮,有首無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以言報更也。”故此,一般把這種獸面紋稱之為饕餮紋。
這件牌飾的饕餮紋,是青銅器上已知最早的一例。此後的商周兩代,饕餮紋日益豐富起來,類型很多,或像龍像虎、或像鳥像鳳。西周晚期之後,青銅器紋飾的神秘色彩逐漸減退,但饕餮紋始終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作 為尋找夏文化的重要途徑,二里頭文化的重要地位自然不必多說,同時,二里頭文化也是公認的中國最早的青銅文化,因為在二里頭文化的代表遺址——二里頭遺址出土了一批鑄造工藝水平非常高的青銅器,如鼎、爵、盉、戈等,其中嵌綠松石獸面紋銅牌飾可說是最精美的一件作品。

乙版

夏代
洛陽博物館藏
1984年秋偃師二里頭遺址出土
嵌綠松石饕餮紋牌飾(乙)嵌綠松石饕餮紋牌飾(乙)
通高16.5,寬11cm。為盾牌形,面微突起,它是先鑄好牌形框架,
然後有數百枚方、圓或不規則的綠松石粘嵌成突目獸面。
這件牌飾出土於死者胸前,很可能是一件佩戴飾品。是目前發現最早
也是最精美的鑲嵌銅器,可以說它的發現開創了鑲嵌銅器的先河。

丙版

夏晚期
長15.9,寬7.5-7.8CM
1987年河南偃師二里頭出土
嵌綠松石饕餮紋牌飾嵌綠松石饕餮紋牌飾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藏
呈上寬下窄圓角長方盾牌形,弧面,兩側各有圓鼻一對。作工奇物。牌飾不是滿托,而是如剪紙那樣,鏤空成獸面紋的基本圖案的框架,綠松石即鑲嵌於框架之空隙中。圖案為虎頭紋,圓眼,直鼻,有須,形象生動。此物出土於墓中部東側,約當墓主人腰側。

其他地區版

二里頭遺址出土的這類銅牌飾,目前共發現10餘件。其中以美國收藏的最多:哈佛大學賽德勒博物館有3件,《保羅·辛格醫生所藏古代中國文物》內記錄1件,《火奴魯魯藝術研究院所藏中國古代青銅器、陶瓷器合玉器》內著錄1件,檀香山藝術學院內收藏1件;日本京都附近的MIHO博物館收藏1件;英國倫敦古董行內曾有1件 。
英國倫敦埃斯肯納齊行收藏的二里頭文化銅牌飾 , 美國檀香山藝術學院收藏的“商代”銅牌飾 , 哈佛大學賽德勒博物館所藏的銅牌飾 ,以及日本京都附近MIHO博物館收藏的銅牌飾 ,均為獸面紋,大小紋飾都和二里頭出土的牌飾相仿。

哈佛賽德勒版

一共兩塊
嵌綠松石饕餮紋銅牌飾
嵌綠松石饕餮紋銅牌飾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