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物流金融管理

航空物流金融管理

航空物流金融管理是航空貨運金融的高端交融,整合了物流供應鏈中物資流、資金流信息流,形成了“三流合一”,實現了物資流、信息流和資金流的同步化以及供應鏈全程的高效率低成本運行,有效解決了航空物流供應鏈上的資金瓶頸,提高了航空貨運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和整個航空物流的運營效率,促進了航空貨運業與金融業協同發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航空物流金融管理
  • 類型:經濟術語
特點介紹,存在問題,

特點介紹

物流金融是指在面向物流業的運營過程中,金融機構為降低交易成本和風險,通過套用和開發各種金融產品,有效地組織和調劑物流領域中貨幣資金的運動。而航空物流金融管理,是指對航空物流過程中發生的各種存款貸款投資信託租賃抵押貼現保險、有價證券發行與交易,以及金融機構所辦理的各類涉及航空物流業的中間業務等進行管理,最後通過信息共享和組織合作等方法來整合供應鏈中的物資流、信息流和資金流,實現資金流低成本運作並為供應鏈創造價值的目的。
簡言之,航空物流金融管理就是航空貨運業和金融機構高端整合的新型金融業務創新,它將上下游航空貨運企業和銀行緊密地聯繫在一起,形成了信息流、物資流和資金流的互補,加速了物資流和資金流的高速運轉。在實際運作過程中,航空物流金融管理具有標準化、信息化、遠程化和廣泛性等特點。
在此要強調的是,航空物流金融管理創新的實質在於“多方共贏”,它能夠使航空貨運企業有效拓展業務並提供豐厚的增值利潤,還能夠通過供應鏈上的交易關係提供擔保和航空貨運企業的監控以有效降低銀行的信貸風險。

存在問題

(一)航空物流金融管理相關法律法規不完善
我國現行的航空物流金融管理相關法律法規非常不完善,目前只有《民用航空法》和國內航空貨運法律法規中的某些條款能夠作為其法律上的依據來判定相關業務糾紛的法律屬性但尚不完善,也沒有行業性指導檔案可以依據。同時相關的物權登記制度混亂低效,缺乏統一公開的物權公示性備案系統。對此金融機構在開展航空物流金融業務時,必須明確各方的權利義務,儘可能地完善相關的法律契約文本,彌補政策缺失。
金融市場運行穩健,實現資金的高效運作是航空物流金融業務順利開展的前提。這極大地促進了金融行業的創新,也勢必推動著金融監管的改革,比如電子貨幣和網路銀行業務。但目前我國網路金融相關法律規範不健全,立法滯後,缺乏法律對網路金融的具體指導和制約。所以,我國應加強建立完善的航空物流金融制度體系,為航空物流金融業的蓬勃發展創造優良的政策環境。
(二)航空物流金融管理運輸資源不充足
隨著國內貿易和進出口貿易的增長以及居民消費升級,我國航空貨運需求出現加速增長勢頭,但國內航空運輸能力的增長還不能適應運輸需求的增長。從運力和航線網路來看,不僅適用貨運的飛機數量少,運力有限,而且網路覆蓋面窄,很難形成航空貨運的中樞航線網路優勢,同時各項硬體設施和人員的工作技能還相對落後。雖然航空運輸業中有一定規模的航空貨運企業都建立自己的倉庫及處理中心,但存在建設水準不高、網點布局不合理、集約化與規模化水平低、信息化程度不高、設施總體利用率低等問題,限制了航空貨運業提升航空物流金融管理服務的能力。
另外,由於我國實行航材及航油壟斷經營,使得國內航空貨運公司的經營成本一直居高不下,尤其是航油一般都高於國際水平,成本的壓力無疑成為限制航空貨運公司開展物流金融業務的較大障礙。
(三)航空物流金融管理業務流程不科學
我國航空物流金融管理服務沒有一套相對科學、合理、統一的作業流程規範,航空貨運企業和金融機構也沒有統一的標準可以參照。首先,航空貨運企業在流程運作上缺乏規範性,常常出現貨物損壞、延誤、遺失等問題,其低效運行已嚴重影響了航空物流供應鏈的整體運作,不僅成為航空物流供應鏈的瓶頸環節,同時,還降低了航空貨運企業對航空物流整體流程的控制力度。其次,銀行還是運用一般的信貸操作流程規則來辦理物流金融信貸業務,致使業務手續異常繁瑣,效率低下。並且,我國銀行系統一直以傳統結算方式擴展業務,金融技術創新方面進展緩慢,並未結合轉型期物流結算業務的特點進行金融革新。
同時,航空貨運企業、銀行的信息化程度不高導致在實施物流金融業務時無法實現協同信息化,不能及時進行信息的共享和反饋,難以實現銀行對業務的監管和客戶對服務過程的跟蹤,影響了物流金融業務實施過程中對風險的反應、處理效率及客戶的服務質量
(四)航空物流金融管理風險控制指標體系不健全
我國作為航空物流金融信貸剛剛起步的國家,金融機構開展航空物流金融業務本身存在著一定風險。航空物流金融可幫助金融機構擴大貸款規模,降低信貸風險,但也出現了風險控制制度不夠健全的問題。因為隨著航空物流金融業務的實現,參與主體的多元性及各主體角色的再定位,尤其是銀行將部分的審貸職能轉嫁給航空貨運企業以後,原有的貸款風險評級量化指標缺乏對航空貨運企業在其中的中介作用及其與銀行、借款企業三者的內部相關性等因素的考慮,所以傳統的風險控制指標體系需要針對新興的物流金融業務進行進一步的健全和完善。
航空貨運企業、金融機構等各主體之間未能建立健全互信、互利機制,存在片面轉嫁自身風險的弊端,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航空物流金融的信貸風險,造成了風險與收益不對等;我國金融機構沒有建立起高效的航空物流金融的風險防範控制機制,使得很多行業和企業無法參與到航空物流金融業務中來,影響和放緩了航空物流金融產品的開發和創新,限制了我國航空物流金融業務的發展速度和規模。
(五)航空物流金融管理複合型高端人才嚴重匱乏
已開發國家相比,我國在精通航空物流和金融,以及法律和擁有創新能力的高端人才儲備上存在明顯的不足和差距。航空物流金融行業是知識密集型的高智慧型、高創造、高技術的行業,其業務的順利開展需要既懂金融又精通物流網路、現代航空貨運業,了解相關海關、工商、稅務等部門業務運作程式等方面的專業人才參與。高端人才的短缺,成為我國目前發展航空物流金融的瓶頸之一。再者,航空物流金融人才的匱乏也導致了航空貨運企業與金融機構的合作主要依靠傳統方式運營管理,運作效率低,服務質量差,直接影響到我國航空貨運業的競爭力,更是影響了航空物流金融服務的順利開展。因此,培養大量熟悉精通金融和航空物流的人才將是我國金融機構開展航空物流金融業務的關鍵因素。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