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色村

舍色村

舍色村隸屬於石林彝族自治縣長湖鎮,地處長湖鎮的西南邊,距長湖鎮政府所在地9公里,到長湖鎮政府的道路為彈石路,交通方便,距縣城21公里。東鄰宜 政村委會,南鄰彌勒縣大地村麥,西鄰蓑衣山村委會 ,北鄰維則村 。轄舍色、宜邑兩個自然村,有宜邑村小組、舍色第二組、舍色三組、四組6個村民小組。現有農戶473戶,有鄉村人口1923人,其中農業人口1923人,勞動力1235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1159 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舍色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地理位置:石林彝族自治縣長湖鎮
  • 人口:1923人
  • 方言:撒尼話
村情概況,農村經濟,基礎設施,人口衛生,文化教育,村務公開,發展重點,主要困難和問題,發展思路和重點,

村情概況

舍色村隸屬於雲南省石林彝族自治縣長湖鎮,地處長湖鎮的西南邊,距長湖鎮政府所在地9公里,到長湖鎮政府的道路為彈石路交通方便,距縣城21公里。東鄰宜政村委會,南鄰彌勒縣大地村麥,西鄰蓑衣山村委會 ,北鄰維則村 。轄舍色、宜邑兩個自然村,有宜邑村小組、舍色第二組、舍色三組、四組6個村民小組。現有農戶473戶,有鄉村人口1923人,其中農業人口1923人,勞動力1235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1159人。
村莊全貌村莊全貌
全村國土面積30.74平方公里,海拔1,980米,年平均氣溫14.10 ℃,年降水量1050.2毫米,適合種植包穀烤菸等農作物。全村耕地面積 6,699.45 畝,人均耕地3.35畝,林地25,724.50畝。2008年全村經濟總收入1398.22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393元。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業為主。

農村經濟

該村2009村經濟總收入1000.07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891.09萬元;畜牧業收入78.56萬元(其中,年內出欄肉1438頭,肉127頭,肉1340頭);漁業收入0.14萬元;林業收入0.27萬元;第二、三產業收入13.58萬元;工資性收入16.43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393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2393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55人(占勞動力的4.45%),在省內務工45人,到省外務工10人。
種植業種植業

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08年底,已實現通水、通電、通路、通電話、通電視。全村有344戶通自來水,有344戶通電,擁有電視機農戶324戶;安裝有線電視的農戶有186戶;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332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300戶。該村到鄉鎮道路為砂石路;進村道路為水泥路;村內主幹道均已硬化;距離最近的車站5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21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4輛,農用運輸車2輛,拖拉機230輛,機車177輛。全村裝有太陽能農戶5戶;建有小水窖58口。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700畝,有效灌溉率為15.67%,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99.4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07 畝。該村到2009年底,農戶住房以磚混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83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85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52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水壩水壩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473戶,共鄉村人口1923人,其中男性976人,女性947人。其中農業人口1923人,勞動力1235人。該村以彝族為主,是彝族漢族混居地,其中彝族1871人,漢族52人。到2008年底,參加農村合作醫療1888人,參合率98%;享受低保129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鎮衛生院,建有1個所衛生所面積為66.7平方米,有鄉村醫生2人,該村距離鎮衛生院9公里。該村建有公廁1個,人畜混居的農戶 229戶,占農戶總數的 48%。
衛生所衛生所

文化教育

該村建有國小1所,校舍建築面積10347.19平方米,擁有教師5人,在校學生72人,距離鎮中學9公里。目前整個行政村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214人,其中小學生142人,中學生72人。
圖書室圖書室
全村有業餘文娛宣傳隊4個,極大的豐富了村民的業餘文化生活。2004年維則鄉舉辦文藝表演賽獲得二等獎。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09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484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 6497.23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是 ,年末集體總收入23.63萬元,有固定資32.53萬元,農村財務實行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是 ,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等方式公開,公開項目有:集體資產、債權債務和收支情況;烤菸種植和收購契約;救災救濟情況;各項承包經營項目;水稻良種補貼和農業生產資歷料增支綜合補貼等。
村務公開村務公開

發展重點

主要困難和問題

一、產業結構單一,農民增收困難;
二、村集體經濟薄弱,公益事業建設資金緊缺;
三、沒有企業帶動,經濟發展緩慢。

發展思路和重點

一、調整產業結構,增加農民收入;
二、結合新農村建設,爭取項目和資金,改善公益事業建設;
三,做好招商引資工作,帶動地方經濟發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