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威

興威

興威,又叫做登尼鎮,在中緬邊界線附近緬甸一側,是緬甸撣邦北部木邦的一個鎮區。興威曾經是中國明朝時期木邦宣慰司的治所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興威(新維)
  • 外文名:Hsenwi
  • 地理位置:緬甸撣邦北部木邦興威
自然環境,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歷史沿革,明朝時期,清朝時期,近現代,現狀,

自然環境

地理位置

興威,又叫做登尼,或者叫做新維。在中緬邊界線附近緬甸一側,是緬甸撣邦北部木邦的一個鎮區。東北是果敢的滾弄地區,東面是佤邦的南鄧特區,東南是當陽,南面臘戍,西面是南散,西北是南渡,北面是貴概鎮
興威
興威
位於緬北重鎮臘戌以北50公里車程,向北可以通往貴概、木姐,向東通過34號公路可前往納底(南扎拉)和滾弄方向,是緬北地區重要的公路交通樞紐,歷來為各家武裝重視。
登尼鎮規模遠遠小於貴概鎮,但地理位置同樣重要,登尼鎮位於緬北交通大動脈匯合處,一直以來都是緬北重要的交通樞紐。向北通往木姐,向南通往臘戌,向東通往南扎拉、滾弄等地。

地形地貌

興威呈條狀,多為山區丘陵,拗陷盆地和侵蝕殘山丘陵並存。

歷史沿革

明朝時期

1413年(永樂十一年),設定木邦宣慰司治所為今緬甸撣邦北部的興威(新維)。統治地域部分在今緬甸境內,在雲南布政使司下除了正式府州,還設有南甸、乾崖兩個宣撫司和麓川平緬、木邦孟養、緬甸、八百、車裡、寮國、大古喇、底馬撒和底兀剌十個宣慰司。
興威
興威
1531年(嘉靖十年)緬甸東吁王朝建立,逐步統一緬甸,並不斷進攻明朝所屬的土司。由於明朝晚期的政治腐敗。例如木邦土司罕拔向明朝報請襲職,雲南官吏以勒索未遂,拒不發給承襲狀紙,罕拔就反叛明朝,投向東吁。民諺說:“官府愛惜一張紙,丟失地方二千里。”至1566年(嘉靖末),緬甸吞併了八百、寮國和車裡三個宣慰司。1575年(萬曆三年)初,又攻占了木邦宣慰司。後明軍一度收復。 1606年(萬曆三十四年),緬軍30萬進攻木邦明軍救兵不至,木邦失陷 。

清朝時期

興威所處的緬甸北部在清朝末年之前屬於中國,當時英國的殖民地英屬緬甸逐漸蠶食中緬邊界線附近中國一側領土,後來這裡逐漸被英屬緬甸控制。

近現代

1960年,中緬兩國共同簽署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緬甸聯邦邊界條約》 規定,中緬兩國通過協商重新劃定緬甸北部的國界線。

現狀

作為緬北重要的交通樞紐,早在數十年前,登尼附近各家武裝就曾經圍繞登尼展開過激烈爭奪。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