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寓關華(1),已及二載。幸得棲遲泉石,不與弓旌(2)。而此中一二紳韋(3),頗知重道。管幼安之客公孫(4),惟說六經之旨(5);樂正裘之友獻子(6),初無百乘之家(7)。若使戎馬不生,弦歌無輟(8),即此可為優遊卒歲之地矣(9)。
基本介紹
作品原文,作品注釋,作品賞析,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惟是筋力衰隤(10),山川緬邈(11)。獲麟西野,粗成撥亂之書(12);化鶴東州(13),未卜歸來之日。言念邦族(14),憬然如何(15)?
作品注釋
(1)關華:關中華陰縣。
(2)旌:此指清朝的徵召。古代用弓和旌作為信物招聘人才,後特指招聘士大夫之禮。
(3)紳韋:退官在鄉的人。
(6)樂正裘:春秋時人。獻子:春秋時魯國的貴卿孟獻子。
(7)初:本。百家之乘:擁有百輛兵車有大夫之家。《孟子·萬章下》記載,樂正裘等五人和孟獻子交朋友,心裡並不存在孟獻子是高貴的百乘之家的念頭。
(8)輟:停止。
(9)優遊:悠閒,閒暇自得的樣子。
(10)隤(tuí):墜落,引申為衰敗。
(11)緬邈:遙遠,瞻望不及。
(13)化鶴:漢代遼東人丁令威,在靈虛山學道,後來化成一隻鶴飛回家鄉。東州:指遼東。
(14)言:語助詞,無義。
(15)憬然:遠。
作品賞析
這篇文章是作者寫給友人的書信。短短几句的書信,整齊的四六駢句和自由的散行單句交錯運用,風神搖曳,情思深長。表達了作者亡國不得復,有家不得歸的憂鬱惆悵之情。
作者簡介
顧炎武(1613—1682),初名絳,字寧人,江蘇崑山亭林鎮人,學者稱他為亭林先生。少年時放棄科舉,講求經世之學,曾參加“復社”反宦官權貴的鬥爭,很有名氣。清兵南下時,他又參加了崑山一帶人民的抗清起義,明亡後,拒不出仕,遍游華北,結交志同道合之人,念念不忘恢復明朝。晚年卜居華陰,專心於學問,著作豐富,是明清之際的著名思想家、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