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與心靈對話》精選了作家梁曉聲的散文作品,收錄了《心靈的花園》《人性和它的意義》《正確與善良》《關於不幸、不幸福與幸福》等多篇代表性佳作。這些作品滲透了社會歷史的變遷、風俗人情的移易、人性心靈的內省,從不同角度、不同層面描繪了時代的全景,剖析當代人文化心理,社會各色人等的人生百態,直視人性的弱點,見證人性的光輝、溫暖與尊嚴;同時也收錄了作者關於個人成長的記錄與探尋人生價值的思索性文字。全書按照內容題材不同分輯,文中既有理想主義者犀利的一面——用文字叩問社會良知,探尋時代脈搏;也有溫情、感性和質樸的一面——用細膩的筆觸,寫人間的真情以及對人生的感悟。
作品目錄
第一章 心扉何處問 心靈的花園 解剖我的心靈 我心靈的詩韻 我心·人心 人性似水 人性和它的意義 “傻”事中的詩性 關於情感 關於情感教育——一堂大學情感教育課的講稿 | 第二章 我思故我在 偶思欲望 人和欲望的幾種關係 關於不幸、不幸福與幸福 論崇高 誰是最可尊敬的人 我養魚,我養花 我在“非典”時期 落葉賦 禪機可無,靈犀當有 |
第三章 由萬物而其他 戴橘色套袖的人 咪妮與巴特 “十姐妹”出走 紙簍該由誰來倒 我如何面對困境? 讓我遲鈍 不願說當年 釘子斷想 真話的尷尬處境 獅、人及其他 選擇的困惑 | 第四章 在正確與善良之間 魂兮歸來 喀戎與世界讀書日 人間自有溫情在 做竹須空,做人須直 萬里家山一夢中 巴金的啟示 關於金錢與人生的話題——答湘鄉市樹人中學的學生朋友們 拾遺補闕亦可欣 正確與善良 種子的力量 |
作品鑑賞
面對錯綜複雜的人生,如何選擇,如何擺脫未知的恐懼、焦慮,成為現代人的困惑。《與心靈對話》是梁曉聲給自己的回答,也是給現代人安放疲憊靈魂、追尋真我,活得通透的人生指南。在這本書里,作者談到了關於人性、心靈、情感、欲望等與人們生活切實相關的話題與熱點,對人性、善惡、各種社會現象進行了鞭辟入裡的分析,以長者的睿智,給讀者提供了自己的思考和建議。筆調冷峻不失幽默,說話風格率真不失理性。
良好人性的養成需要有一顆健康的心靈。作者在文章里提出了關注心靈的重要性。他說人自己的內心世界如果惰於拂拭,就會浮塵厚積、雜草叢生。嫉妒這顆種子,一旦在心靈深深紮根,人的內心世界,不是花園,不是苗圃,而是荊棘密布的亂石崗。作者教給讀者保持心靈潔淨的方法,就是要時常拿起羞恥感這根“教鞭”,自己教育自己。每一次對自己心靈的指責,就會使羞恥感變得更加細敏而不至於麻木,就會使它更具有權威性而不至於喪失。內心裡多一份真善美,就會活得愉悅,內心裡多一份假惡醜,就會活得痛苦。
對於人性這個複雜問題,作者不是一味地以批判態度來指責人性的醜惡,而是以寬容的心態來理解人性。在讚美人性光輝的同時,也承認人性的低俗。他呼籲一個理想的社會,應該包容不同人的人性,並且能用良好的文化,去吸引和影響人的人性。“我們至死還是沒有成為一個所謂高尚的人,有道德的人,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但是檢點我們的生命,我們確曾有過那樣的時候,起碼確曾有過那樣的願望”。一個人也許永遠普通,但可以努力地使自己的人性向善,少一點自私,冷漠,多一點美好。
關於如何面對困境,作者在書里用書信的方式,回答了一位叫小蕙的讀者提問。作者以自己的人生經歷談到了對逆境的理解。無論是在他下放期間被貶到木材加工廠抬木頭,還是讀大學期間遭同學合謀陷害,在他眼裡這些都是人生路上的小小不順遂而已,談不上逆境。坦然地接受現實,保持樂觀的心態,是對抗逆境的最好方法。
在書的最後一章,作者談到了做人的準則。“做竹須空,做人須直”的訓導,一直影響著作者成為一個正直、正派、真誠、正義的人。“我是不會變的,真變了的是別人。一種類似文痞、流氓的行徑,我看到在文壇在社會挺有市場。我蔑視和厭惡這一現象。”表現出了作者鮮明的個性和對自我人格的肯定。一個作家只有文品人品合一,敢講真話,有社會責任,才能受到人們的尊重。梁曉聲的作品從始至終充滿著愛、包容和善良。他對任何人、任何事,不是站在道德的制高點進行訓斥,而是循循善誘,諄諄教誨,兼具理性和包容,幫助人們拂去心靈上的灰塵。
作品評價
梁曉聲的作品以普通人的角度反映社會,以長者的通透從容融合人生思考,講述生活的哲理與回味,飽含深度與感悟,針砭時弊,震撼心靈,讓人讀來容易產生共鳴。此書是梁曉聲寫給年輕人的內心世界管理法,既是梁曉聲給自己的回答,也是給年輕人安放疲憊靈魂,追尋真我、活得通透的人生指南。
(《巢湖晨刊》評)出版信息
作者簡介
梁曉聲,第十屆茅盾文學獎獲得者,全國中高考熱點作家。作品因備受中國小師生喜愛而獲得向全國青少年推薦優秀圖書獎,多篇作品入選語文課本和考試試題並且登上《
朗讀者》等節目,由其作品改編而成的影視劇均引起了時代的熱議。代表作有《
人世間》《
雪城》《
今夜有暴風雪》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