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人書

與人書

《與人書》出自《續古文觀止》 ,主要講述人之為學,不日進則日退。獨學無友,則孤陋而難成。人之為學,不日進則日退。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與人書
  • 創作年代:明朝
  • 作品出處:《續古文觀止》 
  • 文學體裁:文言文
  • 作者顧炎武
  • 作者民族:漢族
原文,注釋,譯文,作者,論點,

原文

人之為學,不日進則日退。獨學無友,則孤陋而難成;久處一方,則習染而不自覺。不幸而在窮僻之域,無車馬之資,猶當博學審問,“古人與稽”,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幾可得十之五六。若既不出戶,又不讀書,則是面牆之士,雖子羔原憲之賢,終無濟於天下。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學也。”夫以孔子之聖,猶須好學,今人可不勉乎?

注釋

〔1〕 “獨學”“則孤陋”兩句:語出《禮記·學記》:“獨學無友,則孤陋而寡聞。”陋(lòu漏):見聞狹窄。
與人書
〔2〕 資:費用。
〔3〕 古人與稽:語出《禮記·儒行》:“儒有今人與居,古人與稽:與古人相合。稽(jī),和。
〔4〕 庶幾:差不多。
〔5〕 面牆:比喻人不學習,就像面向牆壁而一無所見。語出《後漢書·和熹鄧皇后紀》:“今末世貴戚食祿之家,溫衣美飯,乘堅驅良,而面牆術學,不識臧否,斯故禍敗所從來也。”
意為面對牆壁,指孤陋寡聞。
〔6〕 子羔:姓高,名柴,字子羔,孔子的弟子。《論語·先進》云:“柴也愚。”朱熹《集注》:“愚者,知不足而厚有餘。”又云:“子路使子羔為費宰。子曰:賊夫人之子。”朱熹《集注》:“言子羔質美而未學,遽使治民,適以害之。”原憲:又名原思,字子思,孔子的弟子。《論語·雍也》:“原思為之宰,與之粟九百,辭。”
〔7〕 “十室”等三句:語出《論語·公冶長》。
另加:1.為:做,求。
2.方:地方
3.習染:沾染上(某種不良習氣)。習,沾染
4.窮辟之域:貧困偏僻的地方
5.猶當:還應當
6.審問:詳細考察
7.濟:有利

譯文

一個人讀書做學問,如果不日日進取,就必定會一天天退步。 [如果]孤獨地學,沒有朋友, 見解就會狹隘,難有作為。長時間住在一個地方,就會習慣那裡的世俗而不知覺醒。[如果]不幸處於窮困和偏僻的地方,沒有坐馬車的費用,仍要廣泛的獵取學問並詳細考究,[這樣]可以與古人會合[一樣],以知道學問的正確與否,差不多得到[學問]的十分之六七,如果又不岀門去,又不去讀書,則是象一個面牆的人一樣[對學問一無所見],即使是像子羔、原憲那樣的賢能,最終對國家是沒有幫助的。孔子說:“即使只有十戶人家的小村子,也一定有像我這樣講忠信的人,只是不如我那樣好學罷了。” 憑孔子這樣的聖人,仍須努力地學習,這不是對今人(指現代人)是一種勉勵嗎?
中心
一個人做學問,如果不進步那就注定要退步,而好學是取得進步的前提,所以我們必須好好學習,講忠信,做一個熱愛學習、有文化的人。

作者

顧炎武,明亡後改名炎武,字寧人。亦自署蔣山傭,學者尊稱為亭林先生。漢族,南直隸(清改江南省蘇州崑山縣(今江蘇蘇州崑山)人。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史學家語言學家。顧炎武與黃宗羲王夫之並稱為明末清初三大儒。著作有《日知錄》、《顧亭林詩文集》等。

論點

論點:人之為學,不日進則日退。獨學無友,則孤陋而難成;久處一方,則習染而不自覺。
論證:(1)學習的態度:要好學、努力的學習,還要講忠信。用孔子的一句話舉例說明了這一點。
(2)學習的方法:不能孤獨地學,和朋友在一起討論題目就會有深遠的見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