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圖

自然地圖顯示地球表面客觀存在的各種自然現象的特徵、成因、地理分布及其相互聯繫、相互制約的關係。國家的各項建設實踐對自然地圖提出各種各樣的專門要求,因此必須編制出相應的各種自然地圖以滿足國民經濟和國防建設等各方面的需要。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自然地圖
  • 外文名:physical map
  • 別稱:自然地理圖
  • 任務:為生產建設服務
介紹,分類,表示方法,表現內容形式,選題,不同等級概念,表示方法,編制,蒐集、分析,分類、分區,特點,

介紹

自然地圖是顯示製圖區域客觀存在的自然現象的特徵、成因、地理分布及有關因素相互制約、相互聯繫的一類專題地圖。由於各項建設實踐提出了各種對自然環境的專門要求,因此相應地要編制出各種自然地圖。

分類

自然地圖其反映的不同內容,主要分為地勢圖地質圖地球物理圖地貌圖氣候圖水文地理圖土壤圖植被圖動物地理圖、環境保護圖、綜合自然地理圖(即景觀地圖)等。每一部門自然地圖還可以進一步細分,如地質圖包括有普通地質圖、地質構造圖礦產圖第四紀地質圖古地理圖水文地質圖、工程地圖等。

表示方法

自然地圖常用的表示方法有質底法等值線法範圍法動線法、統計圖表法等。

表現內容形式

自然地圖表現的內容形式,有單要素的、多要素組合的、綜合的3種。表示一種自然現象和條件為主的,有氣候圖、水文圖、土壤圖、地質圖、地貌圖植被圖、動物圖等。為闡述和反映一個區域自然條件的全面情況,又往往以系列圖或地圖集形式出現,如自然地圖集等。作為組合或合成圖型,有景觀圖與綜合自然區劃圖。不同比例尺的景觀圖分類分級指標可以不同,其總體雖受地帶性非地帶性因素制約,但在區域成圖時,第一級分類指標多以地勢和地質構造為劃分依據;第二級多以地表形態和岩性差異,或外營力作用方式和強度的不同為劃分依據;第三級為景觀具體類型的反映,往往因水熱條件不同,產生不同的土壤、植被、土地利用等情況,大體自然條件相似的基本單元,構成製圖的類型圖斑,如輸入計算機中儲存,可隨時根據不同需要,進行單元合併或取捨,快速產生實用性自然地圖。作為綜合自然區劃圖的編制,又常以景觀類型或分要素自然地圖為基礎,這是更高層次概括綜合的區域性圖件。

選題

自然地圖編制的可能性、必要性與內容的詳細程度取決於經濟與國防建設的需要、國家或地區的自然和社會經濟條件、地圖的專門用途和對自然界研究的程度。自然地圖的選題要從以下幾個因素考慮:
①地圖的專門用途對選題的影響很大。例如為農業服務的氣候圖,特別重視對某些農作物有關的日照、氣溫和降水的特徵,積溫、霜期和風力、風向的特點等;
②地圖的比例尺決定了地圖上自然要素表示的詳細程度;
③同一種自然現象,由於地區的自然條件不同,要適當地選擇不同的指標來表示。同時,自然條件的特徵也影響到要素的分類原則和詳細程度;
④國家經濟發展的水平與自然資源的利用情況,影響到自然要素表示的詳細程度;
⑤各門自然科學的發展水平與對地區的研究程度,常影響到各種專題內容的製圖原則,如地圖內容的詳細程度以及製圖表象的精度與詳細性等。

不同等級概念

自然界的現象紛繁複雜,若對此研究,必須進行科學的分類。各門學科均有自己的分類標誌,其中,最重要的是根據現象的發生、發展規律進行分類,同時要考慮這種分類在地圖上表達的可能性及地圖的用途。例如關於土壤的自然地圖,分類標誌的選擇要有利於土壤的研究,此外還要根據對土壤的研究程度以及蒐集的資料的詳細程度等因素。如果對該地區土壤研究得比較深入並掌握了相當豐富的資料,就能進行合理分類,編制出高質量的地圖。
地圖上對要表示的現象的分類,根據以下原則進行:
①確定分類指標時,對被劃分地區的任一點,只能歸屬一個類型;
②在劃分幾個小單位時,任何分類只能根據同一指標;
③利用多種指標來劃分時,可利用多級指標,即由低級的分類單位至高級的分類單位。在平行的兩個單位中,允許用不同的指標或級別進行劃分。
自然地圖中的類型圖和區劃圖再現了不同等級的地理系統。類型圖是按成因劃‘分的,將相似成因或形態的自然現象歸併為一類,按自身規律可出現在各個地區;區劃圖是在相似類型圖的基礎上,按自然現象的相似性和差異性劃分區域,具有更高的概括性。

表示方法

自然地圖上,對製圖區域內整片連續分布現象的質量特徵,通常用質別底色法表示。例如各種表示自然現象的類型圖和區劃圖。對同一地區,在用質別底色法表示的不同內容的地圖(如地貌圖、土壤圖、植被圖)上,當現象是根據同一原則顯示的,分類的詳細程度是一致的,圖形的概括是協調的時候,現象之間就能顯示出其相互的聯繫。
對整片分布的、連續而逐漸變化的自然現象,一般用等值線法表示。例如地勢圖、氣候圖、陸地水文圖、海水密度圖、海水鹽度圖等。把同一種的或相互有聯繫的等值線法地圖相互比較時,應該注意到等值線間隔的協凋性、等值線圖形細部的統一、間隔色標的統一。在同一張地圖上,如果等值線的圖形簡單,可以有兩種等值線系統同時表示;當內容複雜時,可利用地圖的兩層平面來表示。
對間斷分布現象的質量特徵用範圍法表示。範圍法常用來表示植物界和動物界分布的區域範圍。範圍法地陶與其他自然地圖比較時,要注意到某種現象的區域範圍界線與影響這種現象分布的自然界線的相互協凋。同時也要估計到人類活動對區域範圍界線的影響。
對自然現象中整片分布的、用分級比值法來表示現象的數量和質量特徵是不太多的。相對指標的選擇與區劃單位的統一,能保證分級比值圖的協調。
表示現象的發展,可用幾張代表不同時期的地圖,或在一張地圖上表示現象在不同時期的狀況。為了表示每年變動較大的現象,那就用代表最大與最小指標的年份編繪地圖。統計圖表一一分區圖表和定點陣圖表亦是表示現象變動的很好方法,在自然現象方面,多用來表示氣候與水分現象。
地圖上可以直接用動線法表示現象的移動,如風向、洋流等。為了表示運動方向有時可用質別底色法,例如用不同顏色表示地殼的正向的和負向的垂直運動帶;為了表示這些運動的速度,可用等值線法。

編制

不同比例尺的自然地圖,其編制方法有很大差別。大、中比例尺自然地圖主要以野外調查製圖為主,而中、小比例尺自然地圖則以室內編圖為主。以定位觀測台站資料(數據)編制的氣候、水文等地圖,即使是大、中比例尺地圖也是以室內編圖為主,不過需要部分野外短期觀測數據作補充。但大、中、小比例尺的自然地圖,都可以採用遙感製圖與計算機製圖來完成。
自然地圖編制的主要環節有:資料收集、分析與利用;地圖內容、指標與表示方法的確定;底圖的選擇與編繪;製圖對象分類、分級與圖例擬訂;輪廓界線的確定與編制;圖例符號與色彩設計。
中小比例尺自然地圖編制方法如下:

蒐集、分析

自然地圖資料的收集,應根據需要包括以下幾方面:
①各專業部門的資料,包括大、中、小比例尺全國性或省區專題地圖。
②綜合科學考察的成果,其中包括綜合科學考察完成的各種專題地圖。
③省(區、市)地圖集、部門專題地圖和系列地圖。
④其他自然地理區域的系列地圖或地圖集。
資料的收集,主要考慮製圖的目的、製圖範圍、地圖比例尺、地圖選題與內容。對所蒐集到的資料,要分析其科學性、現勢性與可靠性,以基本資料為主,綜合利用多種補充資料,互相參證,互相補充,充分運用。

分類、分區

自然地圖的圖例是建立在科學分類、分級與分區基礎上的。分類就是將所研究的對象根據其形態和成因的相似性與相互關係進行分組,反映製圖現象按一定科學分類方法進行分類的地圖稱為類型圖。類型圖是最基本的自然地圖之一,類型圖的編制,首先需建立分類類型,這也是各學科的任務,通過製圖可推動分類的發展或完善已有分類體系。
類型圖圖例的擬訂過程和方法主要有:
①確定地圖所表示的內容和指標。
②研究、擬訂或熟悉、了解製圖對象已有的分類系統,如植被分類、土壤分類、地質地層分類、地貌分類等。
③根據地圖比例尺確定製圖的基本分類單位(等級)。
④根據製圖區域記憶體在的類型和掌握的資料情況,擬訂具體圖例單位(包括命名)。
⑤按照分類系統和區域特徵設計圖例結構和排列順序,有一級制與多級制;排列形式有行列式與表格式兩種。
類型圖圖例,以分類為基礎,但不是分類的簡單重複,而是與其有一定差別的。圖例只包括製圖比例尺允許表示的分類單位和製圖區域擁有的類型,而且考慮某些類型的重要程度,允許不同等級的分類單位並列。
類型的劃分,一般是以質量特徵的指標為依據的。為了避免主觀性與任意性,提高分類的科學性,最好採用一定的數量指標,因為許多現象都有一個由量變到質變的過程,應儘可能尋找從一種類型演變(過渡)到另一種類型的數量指標。

特點

輪廓界線能夠反映製圖對象的分布範圍和位置,同時也是劃分類型、分級、分區的手段,是區分不同類型或區劃的分界線。輪廓界線能夠反映製圖對象的分布特徵與發展規律,同時還能反映製圖對象同其他現象之間的聯繫,因為各自然現象的外形特徵,是其本身機制發展和外界條件綜合影響的結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