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地理圖

古地理圖

反映地質時期自然地理環境面貌的圖件。是表示地質歷史時期海陸變化、氣候條件和自然地理環境變遷及其演變規律的地圖。也是地表一定範圍內、一定時間間隔(地層單位)沉積相研究成果的系統總結。古地理圖的編制有助於查明沉積盆地的演化史,不但在研究地史中海陸變遷和構造發展方面有重要理論意義,而且對石油、天然氣、煤和鐵、錳、鋁、磷、海泡石、建築石材等沉積礦產的尋找也有重大實用價值。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古地理圖
  • 外文名:paleogeographic map
  • 性質:地圖
  • 目的:研究地質條件
  • 領域:地理
何為古地理圖,如何編制,類型,

何為古地理圖

古地理圖是反映陸地和海洋的分布和性質的圖件,如陸地切割性質、陸源物質搬運方向、盆地內沉積類型及沉積相的分布、構造背景等,可表明沉積區和剝蝕區的古地理環境。古地理圖能很好反映古氣候、古生物和古海洋的特徵,例如根據冰磧岩、水流方向、蒸發岩、紅層、粘土礦、煤、碳酸鹽岩、生物礁和寒冷、暖熱型動植物群的分布,並結合古地磁緯度進行古氣候分帶。在條件允許下應繪出古洋流、古風向、古生物的高生產率帶等內容。古洋流形式不僅與緯度有關,而且也與主要地塊的地理位置、海岸的方向和油氣、磷塊岩等礦產的形成有關。

如何編制

在編制全球性、大陸和大區域的古地理圖時,一般都採用大的時間間隔(紀、世或期)。時間間隔越小,古地理圖就越精確詳細。在進行詳細古地理研究時,以海侵、海退的發展期或沉積區範圍的最大擴展期編圖為宜,這樣可以反映出海岸線的極限位置。地史中的最大海侵一般都具有全球性意義。
今後的古地理圖要求把大陸變形和地體概念綜合體現出來,並儘可能包括一些重要地體單元的運動。即不但要表現大陸體的運動,而且還要表現出漂移的地體、大洋台地、洋中脊、轉換斷層、島鏈、島弧和海溝的變化,陸塊方位的旋轉和面積的變形以及古海洋內部的物理、化學環境和生物生產率等特徵。

類型

古地理圖有兩種類型:①比例尺越大越能反映更多的沉積相類型,甚至微相的細節,以編制沉積相圖為宜;②比例尺越小一般只能反映古地理概括性面貌,如一些大規模的板塊輪廓和分布、大洋盆地、洋中脊、俯衝帶、深斷裂、島弧、碰撞帶以及主要沉積類型(組合)等,以編制古地理圖為宜。由於古地理圖所涉及的內容非常廣泛,所以它是一套綜合性圖件。
古地理圖各種類型界線的確定,多依賴於相關學科研究成果的相互參證。在不同歷史時期的不同條件下,沉積相組合特點不同。特別是對第四紀鬆散沉積物進行礦物成因組合、生物化石、地球化學等方面的分析,對推斷歷史地理環境在空間和時間上的變化性質和規律具有重要意義。依據可靠的古生物種屬所斷定的時代和分層,可分析各時代生態環境特徵。古地理圖多以時代為序分階段表示古地理條件和地理環境背景的變化。表示相關物源古代剝蝕區和堆積區的範圍及其沉積厚度,有助於分析外生礦床的形成規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