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讀法
英音
proletariat :[,prəule'tɛəriət]
美音
proletariat [,prolə'tɛrɪət]
專政
理論
無產階級專政的理論是
馬克思主義的精髓。馬克思主義關於無產階級專政思想的
形成和發展,同無產階級的革命實踐緊密相聯。
在1848年,K.馬克思、F.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就對無產階級專政思想作了表述:“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無產階級上升為統治階級,爭得民主”;“無產階級將利用自己的統治,一步一步地奪取資產階級的全部資本,把一切生產工具集中在國家即組織成為統治階級的無產階級手裡,並且儘可能快地增加生產力的總量”。《
共產黨宣言》在闡明無產階級專政在政治方面的歷史使命的同時,也指出了無產階級專政在經濟方面的歷史任務。
V.I.
列寧繼承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的無產階級專政理論。面對
十月革命後前蘇聯國內階級鬥爭異常尖銳複雜的局面,列寧曾反覆強調無產階級專政必須使用革命暴力,使用鐵的手腕鎮壓剝削階級的反抗。但是,列寧並沒有因此把無產階級專政僅僅歸結為鎮壓,而是在強調鎮壓反革命破壞的同時,提出“無產階級專政是破壞資產階級民主和建立無產階級民主”。列寧著眼於無產階級專政的階級本質即
國體,指的是這個專政與無產階級民主不可分割的聯繫。列寧仍然非常重視無產階級專政的經濟任務:“當無產階級奪取政權的任務解決以後,隨著剝奪剝奪者及鎮壓他們反抗的任務大體上和基本上解決,必然要把創造高於資本主義社會的社會經濟制度的根本任務,提到首要地位。”
形式
無產階級專政採取的形式,依據各國的情況、歷史特點和革命發展過程而有所不同。
巴黎公社是無產階級和勞動人民在巴黎建立的人類歷史上第一個無產階級專政政權。
列寧領導的俄國無產階級革命,締造了世界上第一個無產階級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中國以及歐洲、亞洲、拉丁美洲的一些國家,也紛紛建立了無產階級專政的政權。中國共產黨根據中國的實際情況,創造性地運用
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基本原理,在中國採取了
人民民主專政的形式。人民民主專政的實質也是無產階級專政。
任務
無產階級專政的歷史任務主要是:對廣大的勞動人民實行最廣泛的民主;鎮壓被推翻的剝削階級和一切敵對勢力的反抗、破壞;大力發展
生產力,不斷完善和發展社會主義的
生產關係和
上層建築,並在此基礎上消滅一切階級差別、重大社會差別和社會不平等;建設高度民主的社會主義
政治制度和高度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從各方面創造條件,向共產主義過渡。無產階級專政將隨著自己的歷史任務的完成而逐漸
消亡。
發展
概念
無產階級是(政治)經濟學中的一個概念。無產階級是從早期
資本主義國家不占有
生產資料的
勞動者階級
抽象而來,如當時的工人階級等。在社會主義國家,社會的主體是無產階級。無產階級是指廣大
民營企業,
私營企業等僱傭勞動者,以及
個體戶,
自由職業者等無生產資料的勞動人民。在某些情況下,僱傭勞動者被迫自帶生產工具為剝削階級服務。
在
馬克思主義術語中,
無產階級是
資本主義社會的兩個主要階級之一(另一個是資產階級)。無產階級指被剝奪生產資料而不得不向
資本家出賣自己的勞動力以求生存。無產階級這一術語來源於拉丁文。在古羅馬,它表示除
子女外一無所有的
階級(無產者)。雖然在英語中
proletariat這一術語早在1663年就已出現,但它的現代含義卻是馬克思1844年在《
德法年鑑》中首次確定的。被壓迫的無產階級是一個國際性的階級,因為無論在哪個國家無產階級都具有同樣的利益(無產階級
國際主義)。由於無產階級的人數眾多、組織性和
戰鬥性強,經典馬克思主義思想家認為它是真正的革命階級,肩負著使人類進入
理想社會的歷史使命。
當代概念:意識形態層面,當代志願者,不以營利為動機目的,以奉獻、擔當、責任、榮譽、科學藝術興趣,信仰崇拜,內心自我升華,超脫,完美永恆的巔峰體驗。如家務掃地、做飯,奴隸的、封建等級的、金錢的、服務社會的、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修身齊家平天下文哲理藝的學術研究的,設計工作體系制度價值戲曲一體融合的
過去概念
無產階級過去曾音譯為“
普羅列塔利亞”,在
西方國家文字中普遍寫成proletariat,源於拉丁文,意為“無產者”。最早是指古羅馬帝國時代
自由民中的沒有任何財產靠國家養活的
階層。但他們不是近現代意義的“無產階級”。因為他們雖然不是富人和奴隸主,但也不是
奴隸;雖然一無所有,但也不參加勞動,而且視勞動為可恥的事,靠奴隸主國家養活著,從這個意義上說,他們實際上也參加對當時的社會勞動者——奴隸的剝削。
近代概念
到了資本主義興起以後的近代初期(14、15世紀以後),大量農民失去土地等生產資料,成為一無所有的無產者。這些人也被稱為proletariat。但他們已與古羅馬時代的proletariat有著根本的不同。最大的不同是:他們不是社會的寄生者,而是社會的勞動者;不是剝削者,而是被剝削者;不是社會的負擔和累贅,而是新生產力新生產關係的代表。但他們不占有任何生產資料,不得不靠出賣勞動力為生。所以在馬克思主義的文獻中,當為了強調他們受壓迫受剝削時,往往使用“無產者、無產階級”的字眼,而當為了強調他們是
社會財富的創造者和未來新社會的建立者時就更多地使用“工人階級”(working class)一詞。
現代概念
無產階級是一個政治概念,是相對於資產階級的獨立的階級。無產階級是以反對資產階級的任何一個革命者組成的集體概念。與工人階級不同的是:工人階級屬於經濟範疇劃分的階級。工人階級主要為被剝削階級中沒有生產資料,依靠工薪生存的被壓迫勞動者集體。而無產階級是為了反對資產階級誕生的資產階級的掘墓人。舊時代的無產階級包含了工人階級、農民中的貧僱農和中農、自食其力的小商人和知識分子、被壓迫的下級軍人和自覺反對資產階級的任何階層的革命者。公有制社會主義社會中的無產階級,指生產資料公有制之後的全體勞動者。工人和農民只是社會主義社會中不同的經濟階層,而不再是獨立的階級。社會主義社會獨立的經濟階層,因為沒有了壓迫和剝削的資產階級,也就不存在被壓迫階級,因此無產階級這個概念不再適用於社會主義社會的國家內部區分,而是根據國際形勢,作為反對資本主義的國際共產主義力量存在,所以,無產階級專政主要指意識形態領域中以無產階級革命思想為指導思想的統治意識。其中更多內容為反帝、反封建、反壓迫、反剝削、反侵略的無產階級革命思想。
到了現代,世界上出現了工人階級掌握政權的
社會主義國家,主要
生產資料已經收歸代表全體勞動者的社會主義國家所有。這時,至少社會上的絕大部分人已無私人的生產資料了。上至國家領導人,下至普通勞動者,都靠工資生活,但卻不能說這些人仍然是“
無產者”或“無產階級”,因為在法律上,他們也是國有財產的所有者和“
股東”。因此, 在包括我國的社會主義國家的憲法和法律中,已不再稱
工薪階層為“無產者”或“無產階級”。
中國無產階級的產生在19世紀四五十年代,外國商人在中國
通商口岸開辦了一批船塢和工廠。這些外商企業,利用中國廉價的原料和勞動力,
剝削中國廣大勞動人民。這樣,中國無產階級就先於中國資產階級在外商企業里誕生了。
19世紀40年代,英國商人在香港創辦了阿白丁船塢。英國商人在上海創辦了墨海書館。美國
長老會在澳門設立花華聖經書房。這些外商企業的工人,都是從中國破產的農民和手工業者里雇來的,他們成為中國第一批工業無產者。
隨後,在
洋務派和
民族資產階級創辦的廠礦里,也產生了中國無產階級,到1894年約有10萬多人。中國無產階級人數雖然不多,但是比較集中,除礦工外,基本上集中於沿海和長江流域各通商口岸。上海最多,其次是廣州及其附近地區。工人集中於大城市與大中型企業,對於宣傳、組織工人進行鬥爭是有利的。中國無產階級主要來源於破產的農民和手工業者,它是中國新
生產力的代表。
產生
封建社會末期,在小生產者分化的基礎上出現了最初的僱傭勞動者。原始積累過程為僱傭勞動制度奠定了基礎。經過
產業革命,工業中心和城市不斷增多,產業工人的隊伍迅速壯大,終於形成了現代無產階級。
無產階級與資產階級是兩個對抗性的階級,它們之間的鬥爭經歷了不同的發展階段。當無產階級對
資本主義社會還處於感性認識的階段,只認識到資本主義的表面現象及其外部聯繫時,他們只是自發地進行鬥爭,還是一個“自在的階級”。例如:在18世紀70~80年代,英國曾經發生過破壞機器的運動。當時工人認為機器是他們貧困和失業的根源,便自發地摧毀機器、焚燒廠房。後來,隨著
階級鬥爭的發展,產生了
馬克思主義,無產階級開始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來進行自覺的鬥爭。從這時起,無產階級成為“自為的階級”。他們作為一支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歷史舞台。在同資產階級對立的一切階級中,只有無產階級能夠擔負起資本主義掘墓人的歷史任務。
無產階級的形成同機器大生產相聯繫,是先進
生產力的代表,是最先進、最有前途的階級。無產階級的經濟地位決定它大公無私、最有遠見、富有組織性和紀律性。他們在革命鬥爭中,比任何別的階級都要堅決和徹底。同時無產階級與其他勞動人民並無根本利益上的衝突,能夠把一切被壓迫、被剝削的勞動人民團結在自己的周圍。所以,無產階級始終是工人運動的核心,是“革命社會主義的天然代表”(《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5卷,第229頁)。他們的偉大歷史使命就是埋葬資本主義制度並建立
共產主義社會。無產階級只有解放全人類,才能最後解放自己。
內容
社會等級
1.社會中最低的社會或經濟等級
2.勞動階級,尤其指缺乏或沒有他們自己的生產資料,因此要出賣勞動去生活的產業工人的社會等級。
階級
包括那些為工資而工作的社會的一部分人,尤指體力或工業勞動者從定義上看,無產階級包含工人階級,但不等於工人階級。農民從長期上看也屬於無產階級的一部分,因為他們不擁有土地所有權,但具體到土地承包期內,農民又擁有土地所有權中的主要權利。在承包期內,農民可以說這塊地是我的。
憲法第一條說: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工人階級領導的、以
工農聯盟為基礎的
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
社會主義制度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根本制度。禁止任何組織或者個人破壞社會主義制度。從憲法這一條看,無產階級已經擺脫了最低的社會或經濟等級,變成了領導階級。那么,區分是否是無產階級的標準只剩下第2個了——沒有或缺乏生產資料,因此要出賣勞動去生活的標準。
標準
無產階級作為一個整體,在奪取政權以前,符合無產階級的2個標準,在奪取政權以後,作為整體的無產階級既得到了社會和經濟地位的根本性改變,也掌握了社會的絕大部分的生產資料;2個標準都不符合了。
具體到無產階級中的每個個體,在奪取政權以前,符合無產階級的2個標準,在奪取政權以後,也還符合無產階級的第2個標準,但是要特別注意的是這需要一套制度的強力保證。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無產階級的概念內涵也需要不斷豐富發展,物質層面的標準應該讓位於精神思想層面的標準,即是否掌握政權、是否擁有生產資料都在其次,無產階級的首要標準應是有無共產主義信仰理想、是否自食其力並為社會發展做出貢獻、是否反對剝削他人不勞而獲等。只有這樣,才能更廣泛地團結起最大多數的人民民眾,為實現無產階級的最高理想——共產主義而共同奮鬥。
原因
為什麼這么說呢,主要有下列原因:
無產階級奪取政權以後要進行社會的管理,在經濟方面,無論是計畫經濟還是
市場經濟手段,都要委託一部分社會中的優秀分子管理經濟,調動和處置無產階級掌握的生產資料。對待這些優秀分子有2個管理辦法,一是把他們看成無產階級的一部分,只發給他們工資,二是獲得工資以外的紅利。這一部分人雖然為無產階級服務,但由於他們掌握了相當的權利,一段時間後,形成了相當的利益集團,相對於無產階級的大多數,他們有信息優勢,組織成本低的優勢,更容易聯合起來要求擴大他們這個利益集團利益——要求制度變革,要求符合他們最大利益的私有化。如果,社會制度受限制,他們中的個體就會通過權利尋租的方式,首先來獲得這個利益集團中個體的最大利益。這也許就是毛主席說的:要防止黨內的資產階級當權派搞復辟。因為對生產資料的占有和管理歷史上是屬於資產階級的,是為占社會極少數的資產階級牟利的。
無產階級占有生產資料的目的是為占社會大多數的無產階級牟利的。這就要求代表無產階級管理生產資料的權力部門和他們的每個成員,有跳出個人利益範圍的遠大抱負,理想,他們一定是真正的共產黨員,一心一意的為無產階級服務;如果不是這樣,沒有這種覺悟,沒有這種為無產階級的事業獻身的精神,他就不配作為無產階級的先鋒隊,來管理社會。那些時不時出來強調共產黨員也是人的人,根本就把
入黨誓詞忘到了腦後,更有可能墮落成無產階級的革命對象。
作為整體的無產階級,把對社會的管理權委託給少部分人無疑是管理制度的需要,但隨著委託鏈條的變長,制度風險也在增加;監督的成本增大,有效性降低。解決的方法大概有兩種,一是民主制度,二是
民眾運動。現在我們基本上用的是第一種方法,但這一方法的效果正在接受考驗,時刻都有滑向第二種方法的可能。民眾運動可能有兩種形式,一是自發的,二是由上層發動的,例如文化大革命。現實常常讓我們發出疑問:民主的方式管用嗎?是民主的方式不行,還是我們實行的民主不徹底、不完善。現實提醒我們,無產階級委託出去的權力是否太多了,是否該收回部分權力了?!
一個
無產者如果獲得了一個大企業的股票還能算是無產階級嗎,獲得企業的多少股份就不能算無產階級了,這中間有什麼界限嗎?從定義上看,普通人有了自己的房產、小車,如果不是為了經營,這些都不能算作生產資料,他就還是一個無產階級,儘管有時他們的財產數量已經很高,但他還是無產階級。當然,當一個人的財產數量較高時,財產的一部分完全可以轉化為生產資料,變成一個非無產者。一個無產者持有的股票數量不大,對企業沒有什麼影響,還應該算是無產者。可當他們持有的股票數量越來越多,能夠對企業的經營進行影響時他們就不再是一個無產階級了。
看法
我們有沒有必要用制度來阻止這種變化呢,從現在看好像沒有必要,但歷史上我們確實禁止過。我們在多大程度上能夠允許他們的存在,這種存在對公有經濟有什麼影響,還沒有深入地研究。我這裡提一點簡單的看法:
1,在私有經濟的初期,他們往往依附於
公有制經濟,占用公有制經濟的有形的和無形的資產,以圖生存。1980年代以後的包工隊就是一個例子。包工頭利用壓低民工的工資來積累原始資本。
2,有了一部分資本以後,
私有制就利用其財務靈活又是對公有制企業的管理者行賄,以獲得更大利益。那時,
基層管理人員接受民工頭的吃請已經被認可,只要不接受現金就可以。
3,私有經濟的示範作用。公有經濟的管理者看到私有企業管理者財富聚集的那么快,感到了不平衡,開始覺得自己的職工隊伍是個累贅,職工很少給公有制企業的管理者有相當的行賄,一般也就是調個工作,與包工頭的資本式賄賂不是一個數量級。
再加上,民工發生傷亡事故可以花些錢一次解決,可以隱瞞事故,而職工發生傷亡事故卻要負責一生或者負責下一代的成長和就業;民工頭也經常主動承擔事故責任,來保住
公有制企業管理者的
烏紗帽,保住了公有制企業管理者的烏紗帽,民工頭就不愁在以後的合作中獲得超額利益,因為這也是一種賄賂方式。而職工的安全事故卻很難隱瞞,會危及公有制企業管理者的烏紗帽。
職工的福利待遇高於民工,維權意識高於民工,發生工傷死亡事故後企業和企業主要領導者的損失高於民工。因此,公有制企業的管理者更願意使用民工,除了大學生、復員軍人,企業根本不招工,職工人數逐年減少。如今,在公有制建築企業里,通過下崗內退買斷工齡,已經幾乎沒有了在一線操作的職工了。
4,私有制企業往往通過假冒偽劣、降低工資標準、減少福利待遇、不治理污染、行賄等來提高私有制企業主的財富積累速度,這種積累速度從社會整體上看不一定有效的,有時是無效的,甚至是有害的。他們基本不顧及什麼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因為那都是外部性的。而公有制企業的公有屬性,卻不得不顧及這些。公有制企業的管理者是代理人的角色,與私有制企業的管理者相比,激勵機制有本質的區別,給他們在高的激勵也不可能高過私有企業主的激勵(同等規模),對公有制企業的管理者來說,總是存在著外部性,企業的好壞和自己的關係比不上私有企業主,在同樣規模的企業下,公有企業的資本效益就很難高過私有性質的企業。擠垮公有制企業就是個時間問題了。
5,通過上面的分析,要搞好公有制企業除了政策的因素,就要加強監督,而且,管理公有制企業的人,必須有很高的無產階級覺悟,有遠大的理想,堅決的放棄生產資料為個人服務,為個人謀利的思想,這樣的人應該是個真正的共產黨員,自始至終保持無產階級思想,保持為共產主義奮鬥的精神。這樣的人太少了,連
毛主席也說:難就難在一輩子做好事不做壞事。培養無產階級接班人不容易啊。
社會發展是一個動態過程。社會中的人的發展也是一個動態過程。個人的覺悟也是一個發展的過程;人的發展和社會發展是一個互動的過程。因此,管理公有制企業的人,需要有很高的無產階級覺悟,需要有合適的社會制度,氛圍與之匹配。
中國特點
中國的無產階級除了一般無產階級的優點以外,還具有以下幾個獨特的優點:
①身受
帝國主義、
官僚資產階級、封建勢力的三重壓迫,而這些壓迫的嚴重性和殘酷性,是世界各民族中罕見的,因此他們的革命性最堅決最徹底;
②開始走上革命的舞台,就在本階級的革命政黨──中國共產黨領導之下,成為最有覺悟的階級;
③由於從破產農民出身的成份占多數,因此,中國的無產階級和廣大的農民有一種天然的聯繫,有利於同農民結成緊密的聯盟。雖然中國無產階級在客觀上也有其某些弱點,例如人數較少(同農民比較),年齡較輕(同
資本主義國家的無產階級比較),文化水平較低(同資產階級比較),然而,他們終究成為中國革命最基本的動力。
中國的民主革命和
社會主義革命如果沒有無產
階級的領導,就不可能取得勝利。要把中國建設成為繁榮富強的、高度民主的、高度文明的現代化的社會主義強國,要在中國實現共產主義的遠大理想,如果沒有無產階級的領導,同樣是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