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流井是富順開鑿出的的新鹽井,位於當時富順境內的釜溪河西岸火井沱淺灘處。自流井是一口鹽泉從岩石裂縫中自然溢出地表,被人們發現後就地開鑿之井,後衍化為行政區劃地名。自流井老街上游的火井沱一帶,就是文獻記載的“自流古井”遺址地,也是自流井因井得名的發端。
這個地方鹽滷、天然氣資源十分豐富,經過數十年的開發,便鑿成380眼鹽井及眾多天然氣井。到明天啟年間(1621—1627),自流井一帶已是一個井灶星羅棋布、天車鱗次櫛比的新鹽區,“正是由於以自流井為代表的鹽井的開發,宛若一種神奇的力量,使得在四川的西南部,一個以‘鹽都’聞名遐邇的城鎮,開始崛起”。這也是歷史上發現“自流井構造”(有天然氣、鹽滷並存的鹽井)並首次獲得“濃汪滷水”的記錄。富順井鹽再度發展情況,以《鹽井賦》形式記入了清段玉裁編著的《富順縣誌》中。至清乾隆三十一年(1766),在富順的自流井地區有鹽井8680口(1802年四川的鹽井總數共9296口),“自流井逐漸成為全省的鹽業中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自流井
- 所處時代:明清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