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流井遺址:清乾隆《富順縣誌》載:"自流古井在今榮溪水濱,相傳水自然流出,非人力鏨鑿所成"。清同治十一年(1872),《自流井風物名實說》稱:"自流井"在榮溪水濱"新橋下、下橋上,名為火井沱處"。(現"新橋"建於民國,當...
自流井是一口鹽泉從岩石裂縫中自然溢出地表,被人們發現後就地開鑿之井,後衍化為行政區劃地名。自流井老街上游的火井沱一帶,就是文獻記載的“自流古井”遺址地,也是自流井因井得名的發端。這個地方鹽滷、天然氣資源十分豐富,經過數十年...
普護”。自宋代起,梅澤即被奉祀為井神,於富順建廟。經歷代培修,又於清康熙四十年重建。道光時期,因自流井地區鹽業日趨繁榮,又由當地鹽商合議集資,在鹽水溝買地,重修井神廟,為井神梅澤遷移了戶口,長年香火不絕。
自貢市古蹟遺址保護協會成立於2017年09月29日,註冊地位於四川省自貢市自流井區廣電大廈北樓2層206室,法定代表人為黃健。經營範圍包括文物古蹟項目勘探測繪調查,項目策劃申報運營管理;文物文博項目評審指導諮詢;青少年實踐課程設計執行;...
增加了稅利。李冰造福一方,川人奉為蜀中之主,立廟供奉,以志不忘其恩澤。在四川,祭祀李凍的廟宇很多,名稱不一,川主廟、川王宮、二王廟、灌口廟均是。在自貢地區,自流井、大安、富順至今都還保留有多座祭祀李凍的廟宇。
自流井組典型地層剖面是從龍井經大安寨到涼高山發育的一條十分典型的侏羅紀地層剖面。它是“自流井組”的建組原型剖面,是最早的以自貢地名命名的標準地層剖面。該剖面出露完整,層序清晰,保存完好,對於研究侏羅紀時期地層的演化與國內外同...
自貢市第一批井鹽歷史文化遺蹟名錄(自貢市第一批井鹽歷史文化資源保護名錄)是自貢市人民政府於2020年公布的名錄。包含鄧關觀音閣、福善鄉公所舊址等,包含不可移動文物,涵蓋古遺址、古建築、石窟寺及石刻、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築四大...
新雙盛井是近現代的用於採鹽的建築物,是歷史遺蹟主類中物質類文化遺存亞類中的工程與生產遺蹟基本類型,位於四川省自貢市自流井區郭街大來井社區。新雙盛井井深1033米,井徑19厘米,天車高11米,四腳天車,兩根正腳,兩根支桿,矮乘...
長恩寺(壽昌寺、昌埂寺)是一個古寺廟,是建築與設施主類中人文景觀綜合體亞類中的宗教場所基本類型。長恩寺遺址位於自貢市自流井區農團鄉東升村8組,修建於清前期,坐東向西。長恩寺始建時叫壽昌寺,後改名為昌埂寺,建築面積...
自貢市第六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自貢市第六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是自貢市人民政府於2009年公布的名錄。包含鐵爐嘴冶鐵遺址等60處不可移動文物。 自貢市第六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1933年中國著名地質學家譚錫疇、李春昱以此地出露的一套泥岩命名為“自流井層”中的一個岩性地層,後歸下侏羅統自流井組中部的馬鞍山段。大墳堡粘土厚35米,為紫紅色泥岩夾綠灰色泥質粉砂岩,粉砂岩中見沙紋層理,屬極淺湖-淺湖...
1933年中國著名地質學家譚錫疇、李春昱以此地出露的一套灰岩命名的“自流井層”中的一個岩性地層,後稱東嶽廟段,為下侏羅統自流井組下部的一個岩性段。該段厚5-10米,以灰色介殼灰岩、介屑灰岩為主,底部含石英砂岩透鏡體,為...
炎帝宮位於自貢市自流井區新街富台山社區3組,由自貢鹽場的燒鹽工人於道光二十二年(1842)集資修建,坐東南向西北。建築整體為四合院帶配院布局,現正殿已毀,建築結構為穿斗、抬梁式磚木結構,歇山式屋頂,小青瓦屋面四周山牆環繞。門樓...
自貢市鹽業歷史博物館,位於四川省自貢市自流井區釜溪河畔的龍鳳山下,占地面積約3200平方米,是中國較早設立的專業博物館之一,也是中國唯一的鹽業科技史博物館。始建於1959年3月,以西秦會館為館址,於1959年10月正式對外開放。自貢市...
火井沱梘桿橋位於自貢市自流井區郭街火井沱社區釜溪河上。原為源生梘、大生梘合資建墩3個,上鋪5根竹梘,稱“梘桿橋”。原長土的滷水運送到大安扇子壩需翻越土地坡到郭家坳,再經過梘桿橋到大安。1956年,加高橋墩,增建3墩,...
古鹽道,四川古道文化景觀,位於自貢市。2023年3月,入選四川省第一批中國特品級旅遊資源推薦名錄。基於政治經濟軍事的需要,逐漸形成了以自貢鹽場自流井為中心的,溝通至成都,重慶和連線滇黔邊境的食鹽產銷運輸及各地運送生產、生活資料到...
郭家坳,四川省自貢市自流井區境內地名。郭家坳歷史上是自流井主要產鹽區,又是東場五個鹽垣區(即涼高山、大墳堡、東獄廟、豆芽灣、郭家坳)之一。抗日戰爭時期,自流井的井、筧、灶、垣都集中於此,有氣鹵井72眼,瓦斯火圈1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