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自旋磁共振
- 外文名:Spin magnetic resonance
- 儀器類別:0303070901
- 指標信息:順磁儀
- 工作範圍:9GHz—10GHz
自旋磁共振,主要使用在物理、生物、化學等領域,可作為研究領域最有效的科研手段之一。主要測樣品中單電子、自由基及自由基對。可檢測的樣品狀態為液體、固體、粉末...
磁共振指的是自旋磁共振(spin magnetic resonance)現象。其意義上較廣,包含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NMR)、電子順磁共振(electron paramagnetic resonance...
核磁共振原理是給核磁共振這個物理現象分析結構手段做一個科學解釋。核磁共振原理主要是由原子核的自旋運動引起的。不同的原子核,自旋運動的情況不同,它們可以用核的...
C、P等具有非零自旋的磁性核 [6] ,當與外磁場和射頻場相互作用,並且滿足共振條件時,將吸收射頻場能量而發生自旋能級間的躍遷,這就是核磁共振(NMR)的基本原理...
核磁共振是磁矩不為零的原子核,在外磁場作用下自旋能級發生塞曼分裂,共振吸收某一定頻率的射頻輻射的物理過程。核磁共振波譜學是光譜學的一個分支,其共振頻率在射頻...
磁共振檢查〔Magnetic Resonance,MR〕是醫學檢查的一種方法,也是醫學影像學的一場革命,生物體組織能被電磁波譜中的短波成分如X線等穿透,但能阻擋中波成分如紫外線...
對於像質子、中子及原子核這樣的亞原子粒子,自旋通常是指總的角動量,即亞原子...自旋的直接的套用包括:核磁共振譜、電子順磁共振譜、質子密度的磁共振成像,以及...
自旋回波,是磁共振現象中的一種信號來源,相對於第一個射頻脈衝(RF pulse)激發後立刻出現的自由感應衰減(FID),自旋回波是透過第二個射頻脈衝之後,將失相的磁化...
旋磁共振即「自旋之磁共振(spin magnetic resonance)現象」之簡名。其意義上較廣,包含有 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NMR)、 電子順磁共振(electron ...
利用磁共振分析固態物質結構及其動態過程的方法。磁共振是指固體在一定磁場作用下其原子或原子核所產生的共振吸收現象。...
《醫學磁共振》是2007年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宋英儒。本書把磁共振最複雜的理論用最簡單、最形象的方法闡述,還使用很多比喻手法,與國內關於磁共振成像...
因為電子自旋的緩和依賴於原子及分子的旋轉運動,所以通過對ESR的線寬測定,可以了解原子及分子的動的狀態。[1] 雖然原理類似於核磁共振,但由於電子質量遠輕於原子核...
核磁共振檢查又稱磁共振成像(英文: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簡稱MRI),是繼CT後醫學影像學的又一重大進步。自1980年代套用以來,它以極快的速度得到發展。...
核磁共振成像(英語: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簡稱NMRI),又稱自旋成像(英語:spin imaging),也稱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簡稱MRI),台灣又稱磁...
磁共振成像(MRI)是利用原子核在強磁場內發生共振產生的信號經圖像重建的一種成像技術,是一種核物理現象。它是利用射頻脈衝對置於磁場中含有自旋不為零的原子核進行...
2)中子數加質子數為奇數的原子核,自旋量子數為半整數(如,1/2, 3/2, 5/2);3)中子數為奇數,質子數為奇數的原子核,自旋量子數為整數(如, 核磁共振譜 1,...
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NMR)是20世紀40年代發展起來的一項新的分析技術。利用磁共振技術可以在不破壞樣品的情況下確定物質的化學結構及某種成分的密度分布...
固體核磁共振作用 編輯 各向同性化學位移、化學位移各向異性(CSA,Chemical Shift Anisotropy)、偶極-偶極耦合、J-耦合,對四極核(自旋量子數I大於1/2的核)還有核...
MRI也就是磁共振成像,英文全稱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經常為人們所利用的原子核有: 1H、11B、13C、17O、19F、31P。在這項技術誕生之初曾被稱為核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