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效能論是班杜拉在其社會學習理論的基礎上提出的一種動機理論,它是關於個人行為、個人動機、認知與環境之間互動影響的理論。在班杜拉看來,人的能力井不是一種固定的行為或者僅知道做什麼,而是將認知與技能組合成統一的行動,並對不斷變化的環境協調適應的一種本領。
自我效能論是班杜拉在其社會學習理論的基礎上提出的一種動機理論,它是關於個人行為、個人動機、認知與環境之間互動影響的理論。在班杜拉看來,人的能力井不是一種固定的行為或者僅知道做什麼,而是將認知與技能組合成統一的行動,並對不斷變化的環境協調適應的一種本領。
社會學習理論的創始人班杜拉(Albert Bandura)從社會學習的觀點出發,在1977年提出了自我效能理論,用以解釋在特殊情景下動機產生的原因。自我效能感是個人對自己完成某...
自我效能論是班杜拉在其社會學習理論的基礎上提出的一種動機理論,它是關於個人行為、個人動機、認知與環境之間互動影響的理論。在班杜拉看來,人的能力井不是一種...
社會學習理論的創始人班杜拉(Albert Bandura)從社會學習的觀點出發,在1982年提出了自我效能理論,用以解釋在特殊情景下動機產生的原因。自我效能感是個人對自己完成某...
自我效能(self-efficacy)指人對自己是否能夠成功地進行某一成就行為的主觀判斷,它與自我能力感是同義的。一般來說,成功經驗會增強自我效能,反覆的失敗會降低自我效能...
自我效能感:指個體對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某一行為所進行的推測與判斷。班杜拉對自我效能感的定義是指“人們對自身能否利用所擁有的技能去完成某項工作行為的自信程度...
《自我效能(上下冊)》是2003年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A·班杜拉。...... 經過20年的理論探索和實證研究,他在1997年出版了《自我效能——控制的實施...
自我效能期望,也稱“自我效能預期”。是指個體對自己能否成功地從事某一活動所作的推測和判斷。米歇爾在人格社會學習論中提出。在控制和調整人類行為中有重要作用。....
職業自我效能是班杜拉所提出的自我效能理論在職業領域中的具體套用。所謂自我效能,是指個體對其組織和實施達成特定目標所需行為過程的能力的信念(Bandura.1997)。...
《跨文化心理學:希望理論與自我效能理論的適用性對比》是廉串德、陳人語所著的一本書籍。...
自我調節由自我觀察、自我判斷和自我反應三個過程組成,經過上述三個過程,個體完成內在因素對行為的調節。[1] 4、自我效能理論[1] ...
學習效能是一個術語,學習效能亦即學習自我效能是指個體對自己順利完成學業任務的行為能力的信念,是自我效能在學業領域中的表現。...
自我調節由自我觀察、自我判斷和自我反應三個過程組成,經過上述三個過程,個體完成內在因素對行為的調節。社會學習理論自我效能理論 自我效能是指個體對自己能否在一定...
在目標設定與績效之間還有其他一些重要的因素產生影響。這些因素包括對目標的承諾、反饋、自我效能感、任務策略、滿意感等。目標設定理論承諾 承諾是指個體被目標所...
自我調節由自我觀察、自我判斷和自我反應三個過程組成,經過上述三個過程,個體完成內在因素對行為的調節。班杜拉社會學習理論自我效能理論 ...
《自我效能:控制的實施》是由(美國)A·班杜拉編寫,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的一本書籍。...
團隊效能感是指團隊成員對團隊成功完成特定任務所擁有共同能力的信念團隊效能感的理論是在班杜拉的自我效能理論概念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近年來,自我效能感的概念被...
根據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感理論,可以把教師的教學效能感分為一般教育效能感和個人教學效能感兩個方面參見[專欄]教師教學效能感量表。一般教育效能感指教師對教育在學生...
《生涯發展理論(第四版)》引入大量相關研究,並與各種生涯發展理論的介紹相呼應,...理論117研究證據119自我效能120生涯發展的認知取向122套用124本章小結126...
自我強化是指班杜拉自我效能理論之一,個人依據強化原理安排自己的活動或生活,每達到一個目標即給予自己一點物質的或精神的酬報,直到最終目標完成,自我強化時人們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