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之物一般指本詞條
“自在之物”有二種理解意思。第一種是德國古典哲學家康德哲學的一個基本概念。又譯“物自體”或“物自身”。它指認識之外的,又絕對不可認識的存在之物。它是...
自在之物和為我之物,“自在之物”又譯為“物自體”、“物自身”。德國古典哲學家康德的用語。指在人的意識之外存在只能信仰不能被認識的本體。康德把統一的世界...
物自身原是德國古典哲學家康德提出的哲學的一個基本概念,又譯“物自體”或“自在之物”。它指認識之外的,又絕對不可認識的存在之物。它是現象的基礎,人們承認...
此岸性是德國康德用語。與“彼岸性”相對。指自在之物超出人的認識的此岸,為人所不能認識。康德認為有離開人們的意識而獨立存在的自在之物。自在之物刺激人們的...
因此我們得出一個結論:自在之物與它的表象是兩個東西。這個實例就告訴我們表象是什麼:表象不是自在之物。表象是外來的信息的在主體內生成的東西,表象是我們的感覺...
康德承認本體的客觀存在,但又把現象與本體割裂開來、否認自在之物可以被認識,反映了他哲學中的不可知論思想。辯證唯物主義依據人類實踐和科學發展的事實把現象與本體...
康德哲學的“感性直觀”規定在康德哲學中,直觀有兩種特殊的涵義:①指“自在之物”作用於“自我”所 ,康德稱之為“印象”或“經驗的直觀”,他認為這是後天得來...
是新康德主義實在論學派的代表。認為自在之物是客觀事物,並強調肯定自在之物實在性對認識論的重要意義,但又認為人認識到的只是事物的符號,反對反映論。...
“自在之物” 烏托邦、波普與個人神學 王廣義大批判 《大批判》系列在學術和市場上的迅速成功,讓一些批評家認為他就像他之前的藝術家一樣,比如達利和沃霍爾,過於...
叔本華意識到柏拉圖的理念論和康德的物自體有異曲同工之妙,康德指出:知識只是在認識表象而不是自在之物;柏拉圖指出:認識的經驗世界不是真正的認識對象,只有理念才...
極限概念(德 Grenzbegriff)康德和新康德主義用語。康德在純粹理性批判中認為自在之物的一個意義是指人的認識所不能超越的極限概念,把本體與現象對立起來,認為自在之...
“馬非馬”是莊子的代表思想。《莊子·齊物論》中:“物無非彼,物無非是。自彼則不見,自知則知之。故曰彼出於是,是亦因彼。彼是方生之說也,雖然,方生方...
前兩卷主要批評了主張自然因果性的體系及康德的自在之物理論,闡述了主體能動性的唯心辯證法思想。第三卷轉向反理性的立場,把”信仰”當作把握實在的途徑。 [1] ...
中國傳統建築完成的是鋪開成面的“群”,具有體積感的單體,不是獨立自在之物,只是作為群體的一部分而存在的。這就使得它的個性很弱,共性的因素則是基本原則,例如...
作為一位自然科學家,康德抱有樸素的唯物論觀點,即承認不依賴於人的意識而存在著“自在之物”,承認物質發展的客觀規律性。因而,他31歲時匿名發表了《宇宙發展史...
因為:意識和物質有一致性,它能真實地反映物質;通過意識廣自在之物”可以過渡到“為我之物。,意識反映物質的過程建立在實踐的基礎上,實踐證明意識可以反映物質。不...
外物和風景是不依賴于欣賞者而存在的,但美並不在外物和風景(自在之物)。或者說,外物和風景並不能單靠了它們自身就成為美的(“美不自美”)。美在體驗。...
著作提出了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的3個重要結論:①物是不依賴於我們的意識而客觀存在的;②在現象和自在之物之間沒有任何原則的差別,差別只存在於已經認識的東西和尚未...
沒有脫離人的純粹客觀的經驗和真理,在社會歷史領域中也無法將事實的因素與價值的因素截然分開,因此,我們所說的“客觀性”就不是指那種超越的自在真理和自在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