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動控制原理(第2版)(下冊)》是2010年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黃家英。
基本介紹
- 書名:自動控制原理(第2版)(下冊)
- 作者:黃家英
- ISBN:9787040158687
-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0-05-01
- 裝幀:平裝
- 開本:16
內容簡介
《自動控制原理(第2版 下冊)》特色是:將“經典控制理論”與“現代控制理論”有機地結合在一起,並建立了新的體系,在國內是獨樹一幟的。專家評議新體系“是自動控制基礎課程改革的方向和發展的趨勢,在國內是首創的”“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雖然此前曾有類似的探索和嘗試,但《自動控制原理(第2版 下冊)》無疑是最為成功的”。
《自動控制原理(第2版 下冊)》分上、下兩冊。上冊以經典控制理論為主,內容包括:緒論、控制系統的數學描述、線性控制系統的運動分析、根軌跡法和頻率回響分析法;下冊以“現代”控制理論(即狀態空間法)為主,內容包括:頻率回響綜合法、線性系統的結構分析、線性控制系統的狀態空間綜合法、線性離散控制系統和非線性控制系統。
《自動控制原理(第2版 下冊)》可作為自動化類專業本科生的教科書和在職人員的自學用書,也可作為與控制有關專業的研究生教學用書以及科技人員的參考書。
圖書目錄
6.1 引言
6.2 迴路整形與系統的希望開環頻率特性
6.2.1 迴路整形法
6.2.2 系統的希望開環對數幅頻曲線特性
6.3 串聯校正的綜合
6.3.1 串聯超前校正的綜合l
6.3.2 串聯遲後校正的綜合
6.3.3 串聯遲後一超前校正的綜合
6.3.4 套用Simulink進行控制系統的計算機輔助分析與設計
6.4 串聯校正的工程設計與PID控制器參數的工程整定方法
6.4.1 二階“最佳”與三階“最佳”的工程設計法
6.4.2 PID控制器參數的工程整定法
6.5 反饋校正的綜合
6.5.1 反饋校正的作用
6.5.2 反饋校正的綜合方法
6.6 複合校正的綜合
6.6.1 按擾動補償的複合校正的綜合
6.6.2 按輸入補償的複合校正的綜合
小結
典型例題分析
習題
第7章 線性系統的結構分析
7.1 引言
7.2 狀態可控性與狀態可觀測性的定義
7.2.1 狀態可控性的定義
7.2.2 狀態可觀測性的定義
7.3 線性連續系統的可控性判據
7.3.1 線性定常系統的可控性判據
7.3.2 線性時變系統的可控性判據
7.3.3 線性定常系統的輸出可控性
7.4 線性連續系統的可觀測性判據與對偶性原理
7.4.1 線性時變系統的可觀測性判據
7.4.2 對偶性原理
7.4.3 線性定常系統的可觀測性判據
7.5 線性變換與規範形
7.5.1 線性變換
7.5.2 線性定常系統線上性變換下的特性
7.5.3 線性單變數系統的可控規範形與可觀測規範形
7.6 套用MATLAB進行線性系統結構分析和求規範形
7.6.1 套用MATLAB分析線性系統的可控性與可觀測性
7.6.2 套用MATLAB求線性系統狀態空間表達式的規範形
7.7 線性定常系統的結構分解
7.7.1 狀態可控性與狀態可觀測性的基本屬性
7.7.2 線性定常系統按可控性的結構分解
7.7.3 線性定常系統按可觀測性的結構分解
7.7.4 線性定常系統結構的規範分解
7.8 線性系統“經典”與“現代”控制理論之間的基本結構關係
7.8.1 線性系統的傳遞函式(陣)描述與狀態空間描述之間的關係
7.8.2 線性系統的傳遞函式(陣)零極點與系統零極點之間的關係
7.9 傳遞函式矩陣的狀態空間實現
7.9.1 實現與最小實現
7.9.2 實現的基本形式
小結
典型例題分析
習題
第8章 線性控制系統的狀態空間綜合法
8.1 引言
8.2 狀態反饋與輸出反饋
8.3 閉環系統的極點配置
8.3.1 極點配置定理
8.3.2 極點配置算法
8.3.3 套用MATLAB求解極點配置問題
8.3.4 控制系統的鎮定問題
8.4 李雅普諾夫第二方法與線性二次型最優控制
8.4.1 李雅普諾夫第二方法的主要定理
8.4.2 李雅普諾夫第二方法線上性定常系統綜合中的套用
8.4.3 動態系統最優控制的基本概念
8.4.4 線性系統二次型性能指標的最優控制
8.4.5 套用MATLAB進行求解
8.5 狀態觀測器
8.5.1 全維狀態觀測器
8.5.2 降維狀態觀測器
8.6 帶觀測器的狀態反饋控制系統
8.6.1 閉環系統結構與分離性原理
8.6.2 帶觀測器的狀態反饋系統的基本特性
8.7 魯棒控制系統
8.7.1 魯棒性與魯棒控制的基本概念
8.7.2 最優定常調節系統的魯棒性
小結
典型例題分析
習題
第9章 線性離散控制系統
9.1 引言
9.2 信號的採樣與保持
9.2.1 採樣過程與採樣定理
9.2.2 保持器
9.3 Z變換與線性差分方程的求解
9.3.1 線性常係數差分方程
9.3.2 Z變換
9.3.3 套用Z變換法求解線性差分方程
9.4 線性離散樂統的數學描述
9.4.1 輸入輸出描述與狀態空間描述
9.4.2 脈衝傳遞函式
9.4.3 脈衝傳遞函式(陣)描述與狀態空間描述之間的相互轉換
9.5 線性離散系統的穩定性分析
9.5.1 S平面與Z平面的映射關係
9.5.2 線性定常離散系統的穩定性條件
9.5.3 線性離散系統的代數穩定判據
9.6 線性離散系統的時間回響特性分析
9.6.1 系統暫態特性與極點分布之間的關係
9.6.2 線性離散系統的根軌跡法
9.6.3 線性離散系統的穩態誤差
9.6.4 套用MATLAB進行離散系統分析
9.7 線性離散系統的頻率回響法
9.7.1 線性離散系統的頻率回響特性
9.7.2 雙線性變換與伯德圖法
9.8 離散控制系統的綜合
9.8.1 等效模擬控制器綜合法與數字PID控制器
9.8.2 數字控制器直接綜合法
9.8.3 數字控制器解析綜合法
9.9 線性離散系統的結構分析
9.9.1 線性離散系統的可控性與可達性
9.9.2 線性離散系統的可觀測性與對偶性原理
9.9.3 線性連續系統離散化後保持可達和可觀測的條件
9.9.4 線性定常離散系統的結構分解
9.9.5 離散系統“經典”與“現代”控制理論之間的基本結構關係
小結
典型例題分析
習題
第10章 非線性控制系統
10.1 引言
10.1.1 非線性控制系統的基本特點
10.1.2 典型的非線性特性
10.2 描述函式法
10.2.1 描述函式法的基本概念
10.2.2 描述函式的計算
10.2.3 非線性控制系統的描述函式分析
10.2.4 套用MATLAB進行描述函式分析
10.3 相平面法
10.3.1 相平面法的基本概念
10.3.2 相平面圖的繪製方法
10.3.3 由相平面圖求系統運動的時間回響
10.3.4 奇點與極限環
10.3.5 線性控制系統的相平面分析
10.3.6 非線性控制系統的相平面分析
10.4 李雅普諾夫穩定性分析法
10.4.1 克拉索夫斯基方法
10.4.2 變數梯度法
10.5 非線性系統校正與利用非線性特性改善控制系統性能
10.5.1 非線性系統校正
10.5.2 利用非線性特性改善控制系統性能
小結
典型例題分析
習題
附錄A 線性代數概述
附錄B 下冊部分習題參考答案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