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自主學習法
- 分類:學習
- 方式:支架式策略
- 主旨:圍繞當前學習主題,建立概念框架
分類
支架式策略
支架式策略由以下幾個步驟組成:
1.搭腳手架
圍繞當前學習主題,建立概念框架。
2.進入情境
將學生引入一定的問題情境(概念框架中的某個層次)。
3.獨立探索
讓學生獨立探索。探索內容包括確定與當前所學概念有關的各種屬性,並將這些屬性按其重要性大小順序排列。探索開始時要先由教師啟發引導(例如演示或介紹理解類似概念),然後讓學生自己去分析;探索過程中教師要適當提示,幫助學生沿概念框架逐步攀升。起初的引導、幫助可以多一些,以後逐漸減少,最後要爭取做到無需教師引導,學生自己能在概念框架中繼續攀升。
4.協作學習
進行小組協商、討論,在共享集體思維成果的基礎上獲得對當前所學概念比較全面、正確的理解,即最終完成對所學知識的意義建構。
5.效果評價
對學習效果的評價包括學生個人的自我評價和學習小組對個人的學習評價,評價內容包括自主學習能力、對小組協作學習所做出的貢獻、是否完成對所學知識的意義建構等。
拋錨式策略
拋錨式策略由以下幾個步驟組成。
1.創設情境
使學習能在和現實情況基本一致或相類似的情境中發生。
2.確定問題
在創設的情境中,選擇出與當前學習主題密切相關的真實性事件或問題作為學習的中心內容(讓學生面臨一個需要立即去解決的現實問題)。選出的事件或問題就是“錨”,這一環節的作用就是“拋錨”。
3.自主學習
不是由教師直接告訴學生應當如何去解決面臨的問題,而是由教師向學生提供解決該問題的有關線索(例如,需要蒐集哪一類資料、從何處獲取有關的信息資源以及現實中專家解決類似問題的探索過程等),並要特別注意發展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4.協作學習
討論、交流,通過不同觀點的交鋒,補充、修正、加深每個學生對當前問題的理解。
5.效果評價
由於拋錨式教學要求學生解決現實問題,學習過程就是解決問題的過程,即由該過程可以直接反映出學生的學習效果。 對這種教學效果的評價往往不需要進行獨立於教學過程的專門測驗,只需在學習過程中隨時觀察並記錄學生的表現即可。
隨機進入式策略
顯然,學習者通過多次“進入”同一教學內容將能達到對該知識內容比較全面而深入的掌握。這種多次進入,絕不是像傳統教學中那樣,只是為鞏固一般的知識、技能而實施的簡單重複。這裡的每次進入都有不同的學習目的,都有不同的問題側重點。因此多次進入的結果,絕不僅僅是對同一知識內容的簡單重複和鞏固,而是使學習者獲得對事物全貌的理解與認識上的飛躍。
隨機進入式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步驟:
1.呈現基本情境
向學生呈現與當前學習的基本內容相關的情境。
2.隨機進入學習
依據學生“隨機進入”學習所選擇的內容,呈現與當前學習主題不同側面特性相關聯的情境。在此過程中,教師應注意發展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使學生逐步學會自己學勻。
3.思維發展訓練
由於隨機進入學習的內容通常比較複雜, 所研究的問題往往涉及許多方面, 因此在這類學習中,教師還應特別注意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
4.小組協作學習
圍繞依據不同情境所獲得的認識展開小組討論。在討論中,每個學生的觀點在和其他學生以及教師一起建立的社會協商環境中受到考察、評論。同時,每個學生也對別人的觀點、看法進行思考並做出反映。
5.學習效果評價
包括自我評價與小組評價,評價內容與支架式教學中相同。
由以上介紹可見,自主學習策略儘管有多種形式,但是又有其共性,即它們的教學環節中都包含有情境創設、協作學習,並在此基礎上由學習者自身最終完成對所學知識的意義建構。